忘不了在北外的時光( 一 ) 金 弢: 北外德語七七級 —

忘不了在北外的時光( 一 ) 金 弢: 北外德語七七級 —— 一張畢業照帶來的回憶 (修定稿) 1977年的高考,是一次特殊的高考,是我共和國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大學招生。七七年——是“四人幫”垮台、文革結束的第二年,經過中央45天教委馬拉鬆會議,終
正文

金 弢:在德國做老板不容易 (二)

(2019-03-31 18:41:22) 下一個

 

                                                               金弢
 
之二:三百羹叉 

 

 
德國稅製要求,中餐館每隔三、五年必須新建一次貨物庫存的清單。在徹查倉庫時,不經意發現了320個不鏽鋼羹叉。倉庫的這個死角,就因為少垮了一步,一直沒徹底翻騰到位,整整兩箱羹叉,還是原裝原封的。至於是哪一年進的貨,現在已全然想不起來了。自己接手飯店二十年有奇,隻能估摸是開張後不久所添置,起碼有十多個年頭了,賬當時就做了,賬單麽,一過十年用不著怕查稅而保存,早就銷毀了。依稀記得象是歐元啟動那年,單價淨價象是2.29歐左右。至於是哪家公司的貨,記憶空白了。做生意本來就訂貨繁雜,加之積年累月,公司的廣告又是層出不窮,一浪推過一浪,而且廣告又是閱之棄之,不會存留。現在,這批羹叉成了多餘的家什,隻好作處理了,可是處理東西是一件很頭痛的事。忙乎數月無果。
 
新年伊始,年度新廣告又鋪天蓋地襲來,信箱每每滿滿的,尤其是飲食這一行業,餐具用品更新快。公司為了生意,發廣告更是不厭其煩,隔三差五地反複投遞。既有零星的、也有專題的、更有全年度的。既然同胞、同行間推銷不出去,就自然想到了公司是否有回收的可能。
 
德國向來有非常良好的售後服務傳統,這種優質的商業規程始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值西德經濟的持續鼎盛階段,原因之一是經濟奇跡帶來了絕大多數企業的空前效益,商品售後投資在所不惜;二是德企多具長期規劃意識,拉住老客,做回頭客生意,在德國不興一錘子買賣,所以買貨退貨成了理所應當的事。為保護消費者利益,國家甚至還專門為退貨立法。盡管三十年來德國經濟走低,好時光不再,但這一傳統並沒因此而喪失。既然知道這種行規,我試圖通過這一途徑解決問題,也合乎情理。於是乎尋找銷售公司,查閱廣告圖案,成了每天的當務之急。功夫不負有心人,結果是,雖然時隔十幾年,不但原家公司還在,而且產品依舊在出售,價格不但沒跌,反而還略有漲幅,讓人喜出望外。我抱著僥幸心理試著退貨,自己的底線不高,能退回70%價算是走了大運,實在不行,就給個半價也認了。
 
我開始交涉飛達公司(名已改)。上次我曾在文中提到,中餐老板處理生意事宜不善於信件往來,因時間、精力上不現實,光打電話,口說無憑。中餐老板,日常工作更是親力而為,全身投入,一周七天,日日長達15小時,除開門營業,還要訂貨、買貨、做月賬、處理各類信件,解決稅務、銀行問題,還要跟房東、官方打交道,等等、等等,真是日理萬機,每周上百個小時的工作量,不在話下。加之,一年到頭不放假,聖誕新年不關門,終年無休,舍不得嘛,欲求生意極大值,真是苦幹加死幹。不知有多少老板幹得英年早逝!這種苦頭恐怕隻有做了老板才知道。而且全世界隻要有中國人的地方都是這樣,據說上一輩或者上一輩的上一輩,中餐老板幹的還要更苦:傳說慕尼黑以前有家中華樓,香港老板娘,一幹就是30 年,從來沒有回過一趟家。恐怕這種人間奇跡也隻有中國人才能創造。想想人都做到這個份兒上了,下了班都半夜三更的了,還要再進辦公室碼字寫信,這無疑超越了人的承受;再加之語言上的困難。德語之難,對於一個不是科班或沒有外語基礎 的老板,如能口語表達得清楚,已是大功告成,姑且不追究語法,但要落成文字,德語語法就不那麽好對付了。我有糟糠就忒討厭德語語法,來德30年,一直竭力呼籲德國得來一次徹底的語言革命,徹底廢除德語語法的陰陽中、單複數、四個格,變時態,向祖國語言看齊———國語學者一家之見。
 
這一問題對所有的中餐館來說都很棘手。做生意,商務糾紛在劫難逃,一旦出現爭執上了法庭,手無證據,輕則被動,重則吃大虧,蒙受經濟上的損失。其實太多的老板隻一味知道拚死掙錢,但沒想過怎麽同時去杜絕漏洞,否者做了等於白做。談及生意經,提倡 “開源節流”,當中  “謹養其和” 的辯證道理不能不說。荀子曾戒曰:開其源,節其流,而時斟酌;在論及經營、理財時,荀子在《天論》篇中又推崇:君者應 “思物而物之,...... 理物而勿失之也”。我自然也麵臨這樣的問題,當然我利用自己的語言優勢避免了很多吃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出招,一開始我就采用了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既然樣樣事都要信件往來不現實,但又怕手中沒有證據吃大虧,那就設法每件事宜都立檔作電話記錄。雖然當時可能多了幾分鍾的麻煩,但日後卻省去了一大塊心病。每次電話的年月日、幾點幾分、對方電話號碼、姓名,事由、談話內容、談話結果,尤其重要的是對方的承諾。這種記錄雖然沒有對方的簽字,但隻要是事實,合乎常理,有說服力,同樣具有法律效力。沒想到,這種辦法讓我這次避免了近千歐元的財產損失。算個生意賬,按增值差價(Aufschlag)算,這就意味著否則老板將白白多做五千上下的生意,又何苦來也!
 
我的第一次退貨電話,結果沒想到非常讓人滿意,遠遠出乎意料。我按慣例隨即將電話內容記錄下來。當然開始時對方總先例行公事,讓我提供賬單,用來證明是他們公司的貨。但是在我耐心的解釋下,說年頭已久了,賬單已無處查找,但東西保證是他們的,跟本年度廣告裏的圖案一模一樣,連產品的名稱都沒變;兩箱羹叉不僅原封未動,而箱子上還能隱約看到公司的標識。這裏,對方的處理決定就有很大伸縮的空間。如碰上一個固執死板、照章辦事、沒有賬單拒不退貨的,那隻好自認不走運了。就是查電腦儲存,賬單一般也就保存五年。如遇上企業易主,存底更是銷毀殆盡。我盡量地說服對方,還舉例店堂、廚房裏的某些、某些用具都是他們的,公司標識依在。而且聲稱我們對他們的產品質量一直很滿意。我心想這個時候誇上幾句會有良好的效果,因為對方會覺得客戶的滿意則意味著將來還會繼續買他們的東西,會很有助於退貨的成功。公司當時果真同意退貨,並按現行正價,連法定增值稅額也退回。怕到時有誤差,我請求對方給一個郵件,作為書麵認證,對方如是做了。我馬上發了複函,聲明退貨的產品名稱及數量,分別說明多少調羹、多少鋼叉,寫明淨價、稅額、總價,擅先擬好一張賬單。這回可算是一次皆大歡喜的事兒。雙方約定,由對方委托快遞公司 DHL,一周之內登門取貨,待退貨到位,驗收無誤,對方以郵件形式出具正式賬單,經收款人核實,繼而匯款;款項一到位,收款人書麵確認,此事就算了結。實在是一次順理成章的快事。
 
我把什麽都準備得好好的,就等人把東西取走。擔心取貨時正撞上下午停業休息或趕巧出門在外,還專門強調了我們的開業時間。通電話的那一周過去了,沒有人來;我又從頭等了整整一個禮拜,還是沒見到快遞公司的影子。我隻好再去電話,接電話的換了一個人。這種大公司每次去電話,人都不一樣。他查了電腦,說是有記錄,至於為什麽沒來,他無法解釋,說去問問,讓我第二天再去電話。我詢問了對方的姓名,作了詳細的筆錄;第二天聽電話的又換了人。她說也許生意太忙,無暇兼顧,連委托單都還沒做,讓我再耐點性子,事情有了結果會主動聯係我的。幾天後我又一次去電話,對方也覺得奇怪,這反常啊,不是他們公司曆來的風格,答應會把查詢結果主動電話告語我。我心裏犯嘀咕,是不是對方反悔了,不同意退貨了。那人言之有信,真回了電話,說已經給 DHL 發了委托單,還強調了取貨前會來電話預約........... 真不錯,這才是德國人的做事方法!我想。
 
兩個紙箱取走了,我收好簽了字的收據。三天過後,我去電話證實退貨是否已收到。消息是:沒這麽快。貨到、進庫、上電腦起碼一個禮拜。過了一個禮拜,我再次去電話,解釋說我隻想知道一下,退貨是否已經收到,沒有別的。對方一查電腦,說已有記錄,我問是哪一天到的,對方都說了,他不知道我是在取證。這叫言者無心,問者有意。這就是我需要的證據,證明他們已收到退貨。我還打聽了直到退款,整個過程大致所需的時間。心想,貨到了就跑不掉了,我可以高枕無憂了。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中國人學好的比學壞的快。德國人的耐心我們用不了多久都學會了,就耐心等吧。我一聲不吭地等了半多個月,然後去電話小心翼翼地試探是否有了結果,我請求接電話的幫我查一下電腦,看看有沒有匯款或賬單的記錄。沒有!他說,最後的記錄隻是收到羹叉三百二十個。這正是新信息。上次隻說收到羹叉兩箱,這回看來已開箱驗了貨。心想,隻要退款成了,多等一時,無怨無悔。
 
又過了十天,我不得不再去電話。接電話的聲音聽上去熟悉,但報來的名字是陌生的。這位女士說話生硬,一開口就問我公司的客戶賬號,退貨的賬單。我解釋今天已不是第一次來電話了,我這裏已經有九次的電話記錄,三次的電郵往返,請她查一下記錄,冗長的故事我就不必從頭再講述一遍了。她說她查了,沒看到什麽記錄,可能退貨還沒到,讓我耐心等待,收貨到電腦記錄怎麽也要一周十天的時間。我尻,我說都兩多月了!您再查查。對方就是咬定什麽都沒有。我說您別搞錯嗬!我這裏可是都有記錄的!某月某日某某某說了什麽,我這裏都寫得清清楚楚。我讓她打開郵箱,郵件不會消失吧!“ 您公司給我的郵件,沒必要我給您發回去吧?”  我心想,那麽多人都看到了記錄,而且說得那麽詳細、具體,怎麽就單單你看不見,你是什麽人?想幹什麽?是想賴賬不成?我急了,失控地大著嗓門嚷起來:你們也太讓人失望了,我們買了你們那麽多東西,不就是因為相信你們嗎?這回是你們同意我們退貨,我們才把東西寄回給你們,不就也是因為相信你們嗎?但你們強奸了客戶的信任,不過我告訴您,我每次電話可都有記錄的,我快速地把記錄單通讀了一遍  ,接著說:您今天突然破天荒地矢口否認,是什麽意思?。我喊到:我跟你們沒完!!她看我大光其火,沉默許久。或許這一切都出乎她的意料。她說,她不想說了,再去問問,明天再給我電話。我說明天幾點。她說,您說吧!我說,明天中午12點到14點我等您的電話。
 
第二天我從11點30開始守著電話,一直等到14點30,三個鍾頭沒有來電話。等到下午三點半我主動出擊,電話一撥通,我自報完家門就大聲叫罵。心想你們德國人不是不隱晦嗎!老把我們中國人的含蓄當理虧;再說德國人一般不會當人大發雷霆,要是這麽做了,一定是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我要讓對方明白,他們欺人太甚、太過份、太離譜了,我已忍無可忍!我威脅道:“你們敢賴賬,我這裏可是人證物證齊全,DHL 的收據安然無恙,你們敢這麽做,就等著我律師的信吧!另外我溫馨提示您,在德國我們可有五、六家華文報刊,而我是出了名的寫手,這些刊物發行整個歐洲,你們膽敢詐取豪奪(unterschlagen),我敢保證一定會把你們的劣跡爆料媒體。你們不是號稱全歐的大佬嗎?我倒想看看,讀了我的披露,全歐洲還有哪家中餐館還會再買你們的東西。“
 
今天接電話的又是另一個人,這位女聲話音柔美,三四十歲,給人印象不錯。聽我嚷嚷完了,她一開口就連聲道歉。我心想,有門了,退款有戲了,因為德國人不認識到自己的錯是不會道歉的,一旦道歉便意味著在承認錯誤。果真!美聲作了一長通解釋,說因為沒有賬單,所以造成了這麽多麻煩,本來沒有賬單是不給退的。我說我一開始就申明找不到**了,如果你們不願意,為什麽不一開始就明說,我們可以另謀出路。美聲連連說是的是的,但昨天那位女士已下班了,她需再核實一下情況,明天給我電話再具體談。我們約好了通話時間。我突然想起,我去的電話是有號碼顯示的,而每次接電話總是會換一個人,看來此事在他們的公司裏已是眾所周知的了。
 
我當時以為,美聲還在忽悠我,明天我又會空等半天,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過我心裏已有了底線,如果再次事不如願,那剩下就是打官司、寫文章罵人了。到了第二天,事情的結果出人意表,美聲信守諾言,一分鍾不差地打來電話,非但同意如數退款,還主動提出額外多給一百歐作為時間損失和精神賠償費,還又再三道歉。這種天上掉餡兒餅的事,恐怕隻有在德國才能碰的上。德國人的這種德性,讓人百思不解,是什麽敦促了這家公司決定忍痛出手這近千歐元?是良心發現?是法律意識的覺醒?還是想拉住老客,做更多的生意?抑或是我這個自詡的寫手對他們的威脅觸動了神經?我滿腹疑問,百思不解。但我似乎突然豁然開朗,明白了“德性”的涵義。從《廣雅疏正》考得注釋: 德性,諷語也,不肖他人之儀表、行作、舉止也。  你說退貨一事,一開始不是好好的嗎?善始善終,好說好散,又做君子又省錢,非要等人罵了三門,才賠禮道歉又補錢,這不叫“德行”叫什麽?難怪國語裏我們說人 “德性”,用的是同一個德字。巧合乎?抑或自有個中道理。                                                                       

此文看點:

事畢,我不免 “三省吾身”,覺得事情最終沒吃虧,而且也避免了一場額外的法律訴訟,省了很多精力時間,是我勤快的電話記錄起了作用。但是現在想來,整個過程中卻存在著一個隱患,隻是對方沒有識破,沒有利用罷了:因為DHL 來取退貨,雖然給了取貨的收據,但此收據隻能證明快遞公司替對方收了郵包,但包裹裏是什麽、數量多大、都沒有記錄,如果售貨公司想作弊,完全可以聲稱隻收到了一半數量的退貨,我將絲毫沒有反駁的證據。一開始,對這兩箱羹叉的運送,公司提出兩種方案。除了 DHL 來取外,公司也可以先給我寄兩張免費郵單,由我自己把包裹送到郵局去郵寄,這樣做,雖然我會麻煩一些,但郵寄時通過稱分量可以保證數量的完整,此外,通過填寫郵包單,這亦足以作為法庭上的證據。但是我因為怕麻煩,苟且圖安逸,嫌棄箱子沉,沒這樣做。興許真是寄了郵包,則免去了後來一連串的口舌戰。前車之誡乎?

 

 
 
2018年六月二十一日    於德國慕尼黑
 
稿件來源 ——《在德國做老板不容易》 作者  金弢: 三百羹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