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哲學、政治、兩岸、軍事、科學
正文

論道可道非常道

(2019-03-12 20:36:53) 下一個

一種更深入的解釋是﹕天道一旦能夠以文字語言來加以描述﹐即使其描述“本來是”準確無比﹑完備無遺﹐然而在這描述出現的那一刹那間﹐這描述就不再準確了。因為這描述本身也成了天道的現象之一﹐而必須被納入那個被描述的天道之內。然而因為那個被描述的天道之內本來並不包括這個描述本身﹐所以那個被描述的天道就不再是準確而完備的。

從另一個角度說﹐一個係統隻能從係統外加以準確完備的觀察描述﹐而不可能從係統內做到這一點﹐因為任何內部產生的觀察描述都是係統行為的一部分﹐於是都永遠的改變了係統的本來麵貌﹐使得它永遠不可能準確。

所以一個更精確的陳述是﹕一個係統隻能以“不影響該係統” 的方式加以準確完備的觀察描述﹐而任何會影響該係統的觀察描述﹐都不可能準確完備。因為人本身是天道的一部分﹐人對於天道的觀察﹑理解和描述都改變了天道的原貌。在出現這種觀察﹑理解和描述以前的天道﹐不同於出現這種觀察﹑理解和描述以後的天道。天道或係統恒因內部對它  的觀察﹑理解或描述而改變﹐處於變動不息的狀態﹐故永不可得而準確描述之。

這個原理在數學上表現為著名的“羅素悖論” 或“理發師悖論”﹐ 以及“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 。在物理學上則表現為“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羅素悖論” 或“理發師悖論” 所傳達的問題是﹕當所描述的集合也包括“描述” 本身時﹐這個集合即處於不斷變動﹑因而無從準確描述的困境。

“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 所傳達的問題是﹕若要證明某一描述係統(即某一數學係統) 是正確的﹐這個證明必須借助於某種與描述對象無關的工具﹐這就是說該工具的準確性是先驗的﹐已經獲得證明的。然後才能用這個已然得證的工具來證明另一個工具(數學或描述)係統。但是因為並沒有任何一種數學工具是先天已然證明的﹐所以我們無法證明任何一個數學係統的最終正確性。我們最多隻能先假定一部分的數學公理成立﹐然而據以證明其它定理成立。所以任何一個數學係統都不可能證明自身﹐因此不完備。

“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所表達的是﹕觀測本身會改變被觀測者的行為﹐所以觀測是不可能完全準確的。

老子謂“道可道﹐非常道” 的深層解釋是﹕道﹐也許本來是常道(恒常不變的道) 。然而一旦“可道”( 被觀察﹑理解和描述) 之後﹐就立刻起了變化﹐而不再是原來那樣的道。所以是“可道” 本身造成了道的變化﹐導致了“非常道” 。然而若更深一層探究之﹐這裏所謂的“道” 不應是完備的道﹐而隻是道內可以被人類觀察﹑理解﹑描述的部分。這個部分本來(在未曾被人類觀察﹑理解﹑描述之前)是恒常不變的﹐卻因人類的觀察﹑理解﹑描述而變。其中的原因﹐是人類和人類的觀察﹑理解﹑描述構成了道的一部分﹐如果這一部分起了變化﹐那麽勢必導致另一部分也起相應的變化﹐所以就造成了“道可道﹐非常道” 。然而那個完整的道體卻未因此而有增減。

如果把一個完整的道體比作一鍋湯﹐而人類和人類的觀察﹑理解﹑描述是這一鍋湯的一部分。當人類不斷增加﹑修正對道的觀察﹑理解﹑描述﹐就好像湯的一部分不斷吸收另一部分的成分而變化﹐那麽湯的另一部分勢必受影響而不斷跟著變﹐所以人類又須要修正對道的觀察﹑理解﹑描述﹐而這又相應引起另一部分的變化﹐永不可得而準確。

同時﹐也正因那“道的另一部分” 的變易﹐才使得完整的道體的恒常不變在邏輯上成為可能。舉例言之﹐若湯的一部分不斷的變濃﹐而另一部分卻保持不變﹐則整體言之﹐這鍋湯勢必變濃。若要使整鍋湯濃度保持不變﹐則一部分變濃的同時﹐另一部分必須變稀。所以﹐“非常道” 和“獨立而不改” 能同時成立而無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