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站在不同視角看風景

(2019-03-10 21:33:34) 下一個
  我在某通信運行商單位做了10餘年的客戶經理。那時每天與業務打交道,與形形色色的人即客戶打交道。對於營銷的一些事,我談不上有什麽好方法和經驗,但至少耳濡目染了。有這樣一個營銷案例:一位初來乍到的年輕漂亮的銷售員,她躊躇滿誌,想憑著自己那滔滔不絕、非凡出眾的口才說服那些客戶辦理她的業務,但結果事與原違,銷售業績並不是很理想。後來一位資深的客戶經理知道後給她指出了“黃婆賣瓜自賣自誇”的缺點,指導她要學會多傾聽,要了解客戶的需求,要多站在客戶的視角去營銷。之後她改正了銷售方法,業績有了很大的提升,最後成為一名非常優秀的銷售員。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之下,商家的經營方針一般都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我想沒有一家商家的經營方針是“以自己為中心”的,否則隻有關門歇業,被市場淘汰,這是很無奈的,除非退出市場,退出競爭,隱居田園、深山、閑賦在家。接受不接受市場經濟,是最能看出一個人的觀念是否與時俱進。
 
  多站在客戶的視角去營銷、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雖然是用於營銷、經商的範疇,但它與為人處事,看問題、認識事物等也有相通之處。
 
  這讓我想起了蘇軾的宋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這首古詩膾炙人口,通俗易懂,但內涵非常豐富,揭示了深刻的思想道理,那就是看待任何事物問題都要客觀全麵,不要主觀片麵,不要囿於小範圍看事物……這樣才能得出正確認識的結果。詩中不著一個理字,卻處處在說理,已上升到辯證法認識論的高度。這首詩給我們工作生活等各方麵都有著指導的意義。
 
  一些關懷、愛護,也要多站在對方的視角去施舍,這樣才能讓對方感受到真正的溫暖。我的奶奶是很愛我們的,但給我印象最深最感動的是她能知道從子孫的視角去愛我們,一個纏小腳的舊時代過來的奶奶有如此思想境界,真是難能可貴!於是我曾給她寫過詩句:“她的愛是沿著子孫的角度/流向我們幼小的心靈深處”。
 
  有這樣一位母親,她很愛她的兒子,兒子已20多歲,長大成人了。但這位母親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想停留在原處,依然把他當成小孩子看待,不論生活還是工作,不分巨細統統都要管,於是每天問這問哪,碟碟不休,因此兒子煩她討厭她。終於有一天兒子離她而去,到某城市去打工了。那天,她收到兒子的微信:媽媽,請原諒兒子的不辭而別吧!讓我到某城市獨立生活一段時間!媽媽,我已經是一位20多歲的大人了,但是你還是把我當成小孩子看待,處處都要管著我,每天碟碟不休,要按照你那樣去做,我知道你是為我好,擔心我!可是我真的受不了你這種愛啊!媽媽再見!
 
  看了以後, 感動得這位母親熱淚盈眶,唏噓不已,感動兒子已長大成人,懂事了,並且她如夢初醒,深感自己的疏忽錯誤而內疚。
 
  以上的這位母親和一位初來乍到的銷售員等等,她們都是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是思想認識的問題,是觀念的偏差,不是故意的。其實作為人,是最容易犯主觀主義的錯誤,最喜歡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包括我自己,畢竟我們不是對方的蛔蟲,這或許是人的劣根吧。但是,為了正確認識事物,把事情辦得更好、圓滿,平時就要加強這方麵的修養,要具有努力克服這方麵的意識,不斷改造自我。
 
  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也不乏有習慣於處處都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這些人是故意所為的,明明知道這樣是不好的,但依然我行我索,隻要自己爽快,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和想法,這是損人利己、極為自私的表現。他們無法與人有很好的相處,而最終落得了眾叛親離的境地,這些人絕對不是自信,自信是堅持走正確的道路,也不是思想認識的問題,或偏差,或失誤,而是道德品質的問題了。
 
  在各類矛盾中,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或換位思考,或做到我們常聽說的“半夜幫自己想想,半夜幫別人想想”的街坊俗話,或許困惑、糾結的問題會得到釋然,眼前會一片開闊,會得到相互理解,矛盾會得到化解,會化幹戈為玉帛;一個團體,一個社會會變得更加和諧、文明。
 
  多站在對方的視角去看問題、考慮等,不是簡單的迎合對方和附庸對方,而是對他人最起碼一個尊重,是人際關係的基礎。如果一個人能站在對方的視角去看問題、考慮的那是賢惠的,通情達理的,胸懷寬闊的,懂體貼關心、感恩的,有修養、愛心的;他知道尊重別人,也得到別人的尊重;如果一個領導能多站在老百姓、人民的視角去看問題、考慮等,那這個領導是親民的,也必將受到人民的愛戴。就像站在不同視角看風景,最終會獲得最佳的風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