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開國皇帝文帝楊堅共有五子,皆為正妻皇後獨孤氏所生。長子楊勇娶的是故魏元氏女,楊勇生於何年無從知曉,按楊堅長女周宣帝後生於561年,其生年應差不太遠。楊勇娶元氏的確切時間史亦不載,根據那時男女普遍不到十五就已結婚的風俗,毫無疑問是在楊堅稱帝之前,而且很可能在北周577年滅北齊之前。那時的北周王朝正如日中天,楊堅雖貴為太子嶽父,再大也還是北周臣子,上有精明強幹奮發有為的周武帝宇文邕,每天敢想的隻有如何巴結皇帝,做夢也夢不到自己會在幾年後坐上龍椅。我估計那時楊家找媳婦的第一目標是宇文家,卻因為各種現在已不可能知道的原因而未能如願,說不定楊堅為此還懊惱了幾天呢。
事過境遷, 開皇初年的楊堅已經坐穩了江山,楊家老二,生於569年的晉王楊廣按那時的標準也到娶媳婦的年紀了。這回是“我喜歡誰就是誰”了,可楊家又為這件事開始撓頭了。皇帝的兒媳也不是隨便就找得到的!
中國人談婚論嫁,永遠不變的真理是門當戶對。對楊家來說,具體就是兩方麵:第一要富貴,不是一般的富貴,而是帝王級的大富大貴。以海內之大,有可能和楊家結親的也不過以下幾家:
已經失國的:
一,宇文家。不過楊堅一定還沒忘自己剛把宇文家殺了個老幼不論,血流成河。即使留下的一兩家宇文氏疏族想巴結把女兒送上,楊家臉皮夠厚敢要,這麽一位媳婦進了門,會不會哪天親自下廚做上一桌佳肴,再放上幾包美味無比卻有劇毒的調料,把一家老小,公公婆婆,大哥小叔,丈夫和她自己全都送上西天,以報夫家對娘家的大恩大德?這不是我在千年以後瞎擔心,楊堅家的媳婦給丈夫下毒是有傳統的。。。
二,北魏元家。楊家已經有了一個元家媳婦,不出意外她就是大隋第二代皇後。以外戚起家的楊堅對家裏再來一個元氏絕對沒有任何興趣。
三,北齊高家。楊家起自西魏,北周,和高家素無瓜葛,有關係也是敵對關係。而且高家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四,也許晉司馬家,南朝劉家也可考慮一下?不過這兩家皆失國已久,不久前還有一個姓司馬的起兵反隋,另一家被自己宗室一頓亂殺早已所剩無幾。我印象中也沒有什麽劉家人為北朝顯貴。
現仍當國的:
五,江南陳家。不過隋陳雖有使者來往,不過泛泛通問而已,兩國從未互相承認,而且雙方戰事不斷,基本沒有“可操作性”。陳家還有和高家一樣的問題。
六,西梁蕭家?好像不錯。。。
楊家找媳婦的第二條原則是媳婦要出自高門名家,源遠流長。而且我敢肯定,楊家對這一點看得比第一條還要重。第一條沒法滿足還有得商量,第二點是絕無妥協的餘地。為什麽?
從東漢開始,到漢末魏晉時期,中國的士族門閥登上了曆史舞台。簡單地說,士族就是世代掌握高官顯爵,有著極大權力和政治影響力的一些大地主官僚家族。這些家族在家鄉是占有大量土地財產,地方政府根本不敢管的豪強,在朝中世代有人出任高官,勢力盤踞朝廷,故舊門生遍布天下,成為任何一朝皇權都不敢忽視的一股政治力量。皇家都要與各世族互相妥協,求得共安。從東漢末年起,一些家族如袁紹的袁家,四世三公;諸葛家出仕三國,在吳蜀都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魏也做到獨立一麵的藩鎮,還曾起兵反司馬氏,均已是響當當的高門士族。入魏晉後,中央政府皇權進一步削弱,士族勢力得到空前發展,王謝等族名滿天下,掌握朝政,東晉初年一度流傳“王與馬,共天下”的口號。北朝則以崔盧鄭王等山東豪族為代表,曆事多朝,門第顯赫。這股士族潮流一直風行了五六百年,到中晚唐安史之亂,藩鎮割據時受到沉重打擊,直至唐亡五代後才逐漸式微。
士族的影響不僅是政治,經濟方麵的,更大影響是看似無形,卻又無處不在的精神上的主導地位。通俗一點說,就是自認高貴,從骨子裏瞧不起人的那種感覺,而別人還就吃這一套,心甘情願地在士族麵前感到自卑,包括皇家在內。從這一點上看,有點像歐洲的各國王族, 曆史越久,地位越高。拿破侖十年間威震歐洲,所有的古老家族都在法軍鐵蹄下顫抖 - 那又怎麽樣?拿破侖自己都可以感覺到門第顯赫的大公國王們對自己卑躬屈膝的同時,無法抑製的對科西嘉島暴發戶深深的蔑視。他可以砍掉波旁們的頭,可以把哈布斯堡們,霍亨佐倫們,羅曼諾夫們踩在腳底下,但在那個無形的家族地位的戰場上,他連給這些家族提鞋的資格都沒獲得過。各國隻認流亡的波旁家,各古老王族們對波拿巴家的女兒沒任何興趣,拿破侖最後還是要從哈布斯堡家娶一位皇後。與此相類,中國的各世族間互相通婚,不和其他家族來往,同時眼高於頂,除了互相認可的幾家外,不把其他任何人任何家族放在眼裏,哪怕你是皇帝。其他人呢,也心甘情願地按照這個規則玩等級遊戲,心甘情願地在豪門麵前感到自卑, 當然也包括皇帝在內。要想不自卑,唯一的辦法是擠入這個頂級俱樂部。耐心等上一二百年,等自己家有幾代人做上大官(如果運氣好沒被滿門抄斬)是一種方法,還可輔之於亂攀親戚,亂認祖宗;與豪門通婚是另外一個比較簡便快捷的方法,不過豪門一般不輕易給你這個機會,除了皇家之外。
士族,門第的影響力大到什麽程度,有多看不起人呢?可以舉幾個例子:
一,侯景奔梁之初,家眷陷於北方,想從王謝家娶個老婆。他向梁武帝透露此意後,梁武帝說:“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求之”。說白了就是別看你是大將軍好像了不起,你這種根本無門第可言的就別去王謝兩家自討沒趣了,老老實實找第二等的朱,張等家以下吧!
二,北魏時有多名公主,郡主下降世家,各家也有不少女兒嫁入皇家,不過所有人都明白這些不平等的婚姻,不是各家以與皇家結親為榮,而是元氏仰著頭巴結乞求各世家。最過分的是北魏孝文帝命諸王娶世家女為正妃,各王原正室降為側妃! 可見出自漠北的元魏皇室在這些中原豪門麵前,有多深的自卑感! 已經這樣了,各世族還不見得真心情願;
三,駱賓王為徐敬業作討武曌檄開頭就說:“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 性非和順的意思很明白,但地實寒微是說武則天家的地都很貧瘠?不是,是說武氏出身卑微,不是世家(武氏為士族中的末尾,勉強算是世家,崔盧等根本不把武氏放在眼裏)。討伐武氏,先別管她做過哪些壞事,憑她那提不起的出身我就有充分理由!
四, 也有皇帝不信邪,想用行政手段解決問題。唐太宗編了一部氏族誌,以法律的形式把各家各姓分為九等。出於打擊山東豪門的目的,他把崔氏列入第三等,同時抬高自家把李氏列入了第一等。可別人買不買他的帳, 崔家是不是就衰落了?終唐一代,崔氏十房共出了23個宰相,占唐朝宰相總數近十分之一;太宗之後兩百年的文宗麵對各王公大臣對公主敬而遠之,卻爭著要世家女的事實,無可奈何地歎道:“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隋朝初年的楊家剛剛得國,迫切需要加強和豪門的關係以鞏固統治。楊堅也不是朱元璋,沒有破舊立新,敢逆天下人之意而行事的魄力。除了承認現實,按這個門第規則繼續和大家一起玩,沒有其它任何選擇。而且楊家不可能超脫時代,他們自己也是第二等內有名的“弘農楊氏”,極有發自內心想與高門聯姻的迫切希望。
前麵說過的幾家帝王,除了蕭家沒有誰能滿足楊家擇婦的第二條。元氏和宇文氏明擺著出自胡人,兩三百年前這兩家的先人還在“風吹草低見牛羊”,司馬氏和劉氏業已衰微,高家祖上做過些不大的官,高歡時已經淪落為貧家,發跡從軍士開始;陳霸先出自寒門,帝王之路由鄉一級的小吏走起。這樣的人家做了皇帝在士族的眼裏也隻是暴發戶,根本看不上!
那麽楊家隻能選西梁蕭氏了,蕭氏當然也絕不含糊。蕭氏向上可追溯到漢開國名相蕭何,西漢時其子孫迭次封侯。東漢魏晉時家道中衰,但也屢有族人出仕,家族為著名的“蘭陵蕭氏” (可笑的是,後來遼國的那個蕭氏,竟然把親戚攀到了“蘭陵蕭氏”頭上)。南渡後從南朝齊高帝蕭道成 - 蕭何二十四世孫開始,創建齊梁二朝,累世帝胄,富貴無比。蕭家還是當時天下享國最久的家族,從479年齊開國到小公主出嫁時已居帝位103年, 陳楊兩家望塵莫及。在南朝傳統文學方麵,蕭家光耀南北,與其他任何一族帝王或百姓相比,毫不遜色。 南齊諸帝就頗有才名,蕭道成是著名的書法家,入梁後,蕭衍文名聞於天下,有不少詩賦文章傳世,其長子蕭統更是中國文學史課上必提的人物,著有流傳後世的文選,可惜死於蕭衍之前,諡曰昭明。其後諸帝王也都文采菲然,小公主的祖父蕭詧(昭明太子蕭統第三子),父親蕭巋(蕭詧第三子)皆以文著名。周書四十八稱蕭詧“幼而好學,善屬文,尤長佛義。特為梁武帝所嘉賞。”蕭巋“機辯有文學。。。所著文集及孝經、周易義記及大小乘幽微,並行於世。”
總之,當時的蕭氏一族,用“累世顯貴,文采風流”來形容絕不過分,是南朝可與王謝等分庭抗禮的高貴世家,其文學方麵的造詣更是北朝諸家羨慕不已的。楊堅是陰謀家,政治家,但文才不行,他自己也承認“不曉書語”。 暴發戶解決了溫飽問題後,最想做的下一步就是假裝文化人,和真的文化人通婚, 也難怪楊家要和蕭家攀親了。
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楊家決定給13歲的老二楊廣娶個蕭家媳婦。西梁知道這個消息時,高興的心情肯定不亞於段譽在枯井裏聽到王語嫣說愛自己。北朝日益興盛,結束南北分治的局麵指日可待,楊家眼看就要成為漢晉以來第一個擁有全天下的皇帝了,還有什麽比與楊家結親更好的方法能保住蕭家的半獨立地位和富貴呢?楊家的使者來了之後,蕭家立刻把家裏所有年齡合適的女兒都讓他過目。可是使者一個都看不上!隋書後妃傳的記載是:
“煬帝為晉王,文帝為選妃於梁,卜諸女皆不吉。”
有趣的是,上文中說這是占卜的結果,但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使者考察了這幾位公主後,以占卜的名義,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失望,同時也不至於傷害任何人的麵子。
蕭家的失望可想而知。人家把粗腿伸了過來,自己竟然沒這個福氣抱住?不過天無絕人之路,不知是蕭巋自己想了起來,還是有人提醒了他,他猛然意識到自己還有一個女兒養在民間。命運的發展真是令人無法預料,這個當年被視為不詳之物的棄女,忽然又成了蕭家長保富貴和地位的唯一希望。從結果來看,長於民間的小公主肯定比她的皇宮裏的姐妹們,各方麵要優秀得多。
“巋乃迎後於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遂冊為妃。”
隋使究竟是真的按照什麽神秘的原則占卜了一下,還是看中了小公主的人品才貌?我看是後者。
開皇二年末,蕭氏小公主永遠離開了故鄉江陵,遠赴長安嫁入楊家,成為大隋晉王楊廣正妃。蕭家用她換回了楊家下聘的金銀財帛,西梁萬世長存的幻想,還有一件特別令蕭巋喜出望外的禮物:從西梁開國起北朝就設於江陵的“總督”江陵總管,被隋(暫時)撤銷了。
不客氣。讀者的喜愛就是我寫下去的動力
哈哈,本牛下麵的“履曆”,誰信誰上當 :)
哈哈,謝謝關注。
其實本牛除了這個履曆,還有很多優點,其中最大的強項就是吹牛編故事 :)
本牛先在剝筋大學上中文和曆史係,然後因為青蛙大學和剝筋大學校園是連著的,中間就隔一道牆還破了很多缺口,就經常利用業餘時間跳過去聽青蛙大學CS係的課。遊了九九八十一天橫渡太平洋來美之後,在什麽麻繩學院繼續學CS,導師是個得過什麽兔拎獎的比本牛還要牛的大牛,後來又去S家曆史係繼續進修,現在S家哈佛研究所做中國近代史,中美交流史研究,也在他家曆史係當叫獸教美國內戰史和當代史,另外有個兼職就是在FLG他們幾家做些底層的工作,算法開發研究什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