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有夢書當枕

從上海到西雅圖,從新聞采訪到中文教育,唯一不變的是對文學的熱愛。愛讀中英文好書,愛聽古典音樂,愛看驚心動魄的影視劇,愛美食,愛烹飪,這一切都融入筆端,和同人切磋。
正文

海上空餘絕響

(2020-09-20 15:37:19) 下一個

聽到埃尼歐·莫裏科內逝世的消息,心中頓時感覺荒涼。腦海裏浮現出的是電影《海上鋼琴師》中那位天才孤獨的背影,躑躅離我們而去。

說來慚愧,我雖然自中學起就迷英語電影的原聲音樂,而莫裏科內所譜曲的《四海兄弟》、《教會》、《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都是我所熱愛的電影,卻甚少了解在這些電影幕後的,為它們配上絕美的音樂的大師。直到購入了一盤來自紐西蘭的小天籟Hayley Westenra的歌曲集《天堂之音》才把那些我看過的電影、熟悉的旋律和這位大師聯係起來。

莫裏科內的音樂帶魔性,聽後讓人久久難忘。他的很多電影配樂在西方是在古典音樂電台播放的,可見其層次之高,可以和曆史上的大師們比肩。他的無數精彩作品都與期待與愛,愛而不得有關。《天堂電影院》中充滿幻想的少男少女、《西西裏島的美麗傳說》中男孩愛慕的身姿飄逸的女郎,還有承載“海上鋼琴師”所有夢想的遊輪。

關於大師有許多有趣的傳說,顯得他特別獨樹一幟。他曾經開玩笑說,他寫西部片時的主題是郊狼的嚎叫。甚至自認樂隊的唱詞他一點都聽不懂,對他來說,人聲隻是另一種樂器而已。最特別的是,雖然他為無數部好萊塢電影配樂,和美國有緊密合作,他堅決不學英語,在2007年領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時,也是用意大利語致辭的。這點純粹,跟那些電影中的執著的人物相當合拍。

兩年前,我有幸在一個酒莊聆聽小號大師Chris Botti的演奏會,其中很多曲目都是莫裏科內的名作。我又了解到了莫裏科內還是一位小號手--怪不得他音樂中的小號如破曉的黎明,忽而如海麵的淩波,如西沉的落日,讓人有“今夕何夕”的驚豔,卻不乏“逝水流年”的哀歎。小號是比較單調,很難以駕馭的樂器,而莫裏科內將它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這些年,我零零星星收集了大師的作品,特別高興的是淘到了馬友友演奏的他的電影配樂集。醇厚的大提琴聲中,我陷入了沉思--高雅與通俗、古典與現代珠聯璧合,可見這兩位大師精神上的契合。

如今,大師駕鶴西去,海上空留絕響。我想象著在他人生的導演喊出一聲“cut”時,觀眾們的掌聲是多麽響亮而經久不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