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巔說

匯聚有趣的靈魂,講述動聽的故事!
正文

冬至吃餃子引發的“血案”

(2019-04-16 21:15:48) 下一個

冬至吃餃子引發的“血案”

 

 

Silent NightWilliam Joseph - Be Still

 

趕上朋友圈裏全都在吃餃子,都在提醒吃餃子,卻都不約而同的耍起了流氓,就沒人說…………

 

 

於是整理了一篇舊文湊湊數應應景。轉頭看過往的文字,酸腐不可聞也!

 

 

以下文字成文於2014年冬至,稍作整理。

 

冬至。不知道有沒有餃子吃。

 

說起吃來,自然口水連連。因為中國的飲食文化實在實在是博大精深,而且地域、種族等等對飲食文化的影響是非常的顯而易見。就比方說,在上海或者說長三角地區吧,關於饅頭和包子的問題,在這裏饅頭就是包子。而在北方,隻有帶餡兒的才是包子。再比方說,豆漿豆腐腦兒的甜鹹之爭,粽子包肉餡兒還是豆沙餡兒,凡此種種吧,都是不同地域文化下的表現。 我們的祖先在華夏大地上開枝散葉生生不息五千年,文明的遷徙,種族的融合給我們,也給世界留下了多元的文化。

 

 

當然了,飲食男女,事情還是得回到這張嘴上。我們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傳統的聚居區就不說了,說一些比較特殊的吧。其實,東北地區的飲食習慣並非完全是本地習慣,最著名的醃酸菜就不是。酸菜最早流行於站人族群,所謂“站人”其實就是在著名藩王吳三桂的翻來覆去折騰下的產物。康熙徹藩反了吳三桂,但最終吳三桂戰敗。那戰敗後的吳氏舊部、族人被發配東北,逐漸形成了站人文化。所以,豬肉酸菜燉粉條可能是來自於雲貴地區的飲食習俗。

 

 

我就有一個朋友屬站人族群的後代。由於新聞聯播每年12月28號都會播發吉林查幹湖開魚冬捕的新聞,所以在東北甚至於內蒙的很多湖區都會開展冬捕的活動。某年我就跟著這位朋友,淩晨從哈爾濱出發,驅車5、6個小時,趕到一處湖區參加冬捕。朋友跟村裏的老人打招呼,老人就問朋友是誰家的?朋友作答說某某家的。老人接著說的話讓我印象深刻:

“哦,站上的!”

 

不是第一次被上電視了也不見紅起來

 

另外,曆史上大規模的種族融合也形成了有別於傳統的菜係。像唐朝初期河南光州的陳氏父子領兵南征戡亂,形成了眾多客家當中重要的一支,其實客家菜也並非閩粵贛地區的“本地菜”。類似像五胡十六國帶來的融合,匈奴、鮮卑、女真、契丹的逐漸漢化,蒙古族、滿族的王朝統治,甚至於古羅馬人也在華夏大地留下過痕跡。比方說在雲南的某個角落裏能發現北方的飲食習慣,在三亞你也能找到集中的穆斯林習俗。不一而足。

 

 

扯遠了,說冬至,說冬至大過年,說冬至吃餃子。

 

冬至是一年當中日照最短的一天。巧了,正好又趕上初一朔旦,新月,也就是看不見月亮的一天。好嘛!整個一年最黑暗的一天。黑暗暗黑也是一種力量,或許象征了滅亡、消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釋放暗黑力量。就看你陽氣壯不壯了,這個說法有意思。假說特別窘迫時,黑暗力量會加倍釋放能量影響。就好比說大便打在風扇上,哎呀!怎麽吃餃子時又扯到大便上來了!還是換一個說法吧,屋漏偏逢連夜雨,那得是多麽的糟糕透頂!這就是黑暗力量帶來的災害。其實這個時候可以想一個姑娘或者小夥兒啥滴,反正都挺漂亮的,長頭發大眼睛雙眼皮兒叫什麽停停還是靜靜來著,隨便吧,對付著想想,不要具象話就好。一團亂麻裏理出一根線慢慢倒飭擰成繩捆捆椽子檁子。

風扇終究是得擦的。

 

朔旦冬至,一整年最黑暗的一天。據說明天太陽很好,天氣預報的事不能全信,但明天晚上月亮開始對你呲牙兒了,漸漸的就露出笑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