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我思

用博客記錄生活,借隨筆傳導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外孫女的思維線很長很長,外孫的想象力很寬很寬,到夏威夷旅遊的計劃令孩子們興奮異常,等等

(2023-06-23 19:53:45) 下一個

    
       外孫女的思維線很長很長:任何事情,外孫女都能想出前因後果。早晨女兒送孩子們上學,是最容易爆發衝突的時辰,她急著上班,看著孩子們磨磨蹭蹭的架勢就來火。孩子們看她還穿著拖鞋,就問她:“你怎麽還穿著拖鞋?”女兒責怪孩子們:“我一大早就忙著照顧你們,自己的事情都顧不上。”這有點想“甩鍋”的味道,外孫女可不願意背這個黑鍋,就懟媽媽:“你又沒有讓我們幫助你。”
        上課的時候老師分發粘土做手工,她問老師:“你發的粘土是什麽型號的?” 她想著給媽媽買粘土的時候提供個參考。
      外孫女所在年級組織奇特的在“小汽車”裏看電影活動:每個孩子們帶一個能容下自己的大紙箱子,權當“小汽車”。每個學生坐在自己的“小汽車”裏看電影。學習藝術設計的媽媽把女兒的“小汽車”裝飾得漂漂亮亮:紙箱子外側塗抹一層外孫女喜好的金黃色,有的地方還畫上多彩的小裝飾畫。紙箱子下麵的4角安裝4個硬紙板做成的黑色“汽車輪子”。“小汽車”外懸掛著2個大大的金黃色的五角星氫氣球,帶著一串串漂亮的小裝飾品在“小汽車”外飄來蕩去。
     一大早外孫女拿著“小汽車”到學校,她們年級的各式“小汽車”格外吸引眼球。很多孩子吃力地拿著碩大的紙箱子。外孫正要上前幫助妹妹,隻見外孫女利索地把紙箱子對折後頂到頭上。這得益於女兒做 “小汽車”時就考慮到整個紙箱子對孩子來說拿著很不方便,就把底層硬紙板切割掉了。外孫女居然將計就計,既瀟灑又省力。不知道有沒有家長也把紙箱子的底板切割掉了,但是把紙箱子折疊後頂在頭上的孩子就我們家外孫女一個。
     外孫和外孫女因為什麽事情爭吵起來。外孫又哭起來,他一哭,我就感覺是他受了委屈,因為他的哭聲裏滿是委屈。一問緣由才知道,其實是外孫的不對。媽媽給他們各買了一個捕捉蚊蟲的小網子,但是外孫還想分享妹妹的那一個。妹妹當然不給他,於是就引發出外孫傷心的哭聲。
       外孫女很冷靜地跟媽媽分析:“他哭是因為他太貪婪。”講歸講,妹妹還是願意跟哥哥分享,拿著自己的捕蚊蟲網子到處找哥哥,主動讓他分享。並且冷靜地告訴媽媽:“我想出來了,這是唯一能夠讓哥哥平靜下來的方法。”另一方麵,她又快速在自己的新物品上簽上自己的大名。媽媽問她在幹什麽,她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告訴媽媽:“我是為了減少以後的煩惱。”
      外孫女考慮周全,思路縝密,處事幹練,完全不像還不到6歲的孩子。女兒解讀:“這個階段的男孩就是沒有女孩發育得快。”真的,每每這個時候,外孫女反而像個大姐姐。
       外孫女學到一個新單詞喜歡立即造句,而用不著別人督促。比如她問媽媽怎麽講中文“Happy”,媽媽告訴她“開心”,她立刻造句:“我開心。”又問用中文怎麽講“mad”,媽媽告訴她:“生氣”。她又立刻造句:“哥哥生氣。”
孩子畢竟是孩子,放學回家,媽媽讓外孫女整理自己的雙肩包,把喝水杯子從包拿出來以備爸爸媽媽換新水等等。她一臉的不樂意,臉拉得老長,撅著嘴翻著眼,把東西從包裏使勁往外扯,胡亂放在雙肩包前麵的地板上。離開放包地方跺著腳走路。一副一個惹不起的小丫頭樣。
     家裏的點心櫃是孩子們經常琢磨的地方。他們常常當爸爸媽媽不在點心櫃周圍的時候爬上櫃子台麵或者搬個椅子翻點心,找出自己喜歡的點心吃。萬一再翻檢點心時被爸爸媽媽撞見了,問他們在幹什麽?或者直接問是不是在找點心。在這種情況下,外孫一般就認了。但是外孫女卻巧立名目為自己辯解,比如有一次,她竟然堂而皇之地告訴媽媽:“我在找健康食品。”(Healthy Food)
      媽媽分配給兄妹倆每人一個小小的巧克力薄餅,外孫女非要多嘴:“我的這一塊裏麵的巧克力比你多。”她這純粹是無稽之談,因為沒有咬開薄餅,無從知曉裏麵有多少巧克力。哥哥知道妹妹這是用話來氣自己,非常氣憤,兩個人立即爆發一場口水戰,繼而互動手腳,最後發展成肢體衝突。
     外孫的想象力很寬很寬:學期最後一天,是外孫老師的生日,媽媽讓外孫給老師帶去一份小禮物。這一天也是外孫小女友的生日,外孫給他的小女友寫了一張卡片,祝賀他的小女友生日快樂,還特地加一句:“你愛壽司,我也愛壽司!我愛你!”他坦誠地告訴媽媽:“其實我一點也不喜歡壽司。”的確,平時他爸爸媽媽吃壽司,他正眼都不看的。為了取悅小女友,外孫居然說違心話。
      學校已經放假,連課後班也停了。我女兒為孩子們在一家私人課後班報了名。第一天放學,我女兒問孩子們在課後班第一天都發生了什麽事情?外孫繪聲繪色地告訴媽媽:“一個很高很胖的女孩子霸淩妹妹,用樂高玩具砸妹妹的頭,我看到後立刻上前把那個女孩子的鞋子脫掉,拿起一個樂高玩具也砸她的頭。小女孩的身上流了很多很多血。後來老師立刻打電話給她的家長,讓家長把她領回家了。”
      聽到這裏,我心理“咯噔”一下:第一天就發生這麽“激烈的血腥事件?”“知子莫如母”,他媽媽頭腦清楚,一聽就知道是兒子瞎編的。不能說他有意造謠,隻能說他想象過於奇葩。
       女兒後來帶外孫去學彈琴,外孫又向鋼琴老師敘述了這一事件,不過隱去了流血等過於血腥的場景。鋼琴老師表揚他保護妹妹,還特地給外孫一張粘紙以資獎勵。
再後來,我女兒問她女兒在新課後班的第一天,有沒有被一個又高又胖的小女孩毆打、哥哥保護了她去打那個小女孩等等,外孫女一臉懵懂地說:“沒有啊。”後來又說:“是有一個小女孩在我旁邊玩樂高,她的一個樂高玩具掉下來碰到我了。”看來外孫講的也有點影子,但那個小女孩舉動完全是無意的,輕微的,和外孫的描述相去甚遠。外孫對自己 “見義勇為”行為的描述純屬杜撰。
       外孫待人友好善良,樂於交往,像戰地記者一樣經常能打探到第一手“爆炸性新聞”。這不,一大早上課後班,看到對門鄰居的媽媽隻帶著女兒在門口等人。外孫沒有見到阿姨的兒子R,就問阿姨:“你家R到哪兒去了?”R比外孫大一兩歲,在同一所小學上學。R的媽媽告訴外孫:“R和他爸爸回國了!”這猶如給我們抱來了一個大瓜。
      外孫在遊泳時問男教練:“你是不是教我妹妹的那個女教練的BF?”教練問:“BF是什麽意思?”外孫解釋:“就是boy friend.”男教練回答:“我們隻是普通朋友。”
       到夏威夷旅遊的計劃令孩子們興奮異常:為了避免孩子們把到夏威夷旅遊的消息宣傳得人人皆知,大人們對孩子們一直保密。直到臨出發孩子們從課後班回家的周五晚上爸爸媽媽才向孩子們宣布要到夏威夷旅遊,孩子們興奮異常、歡呼雀躍。不知是通靈還是巧合,最近孩子們多次提到夏威夷。尤其外孫女,在爸爸媽媽向他們宣布前不久還清晰地提到要去夏威夷玩玩。
       我告訴孩子們,我和姥爺幾年前去過夏威夷旅遊,外孫驚訝地歡呼確認,外孫女則在調整自己的思路確認此事。我告訴他們那邊的人們最常用來打招呼的是“Aloha”(阿羅哈),外孫立刻解釋這是“Hello” “Good- bye”的意思,看來女兒已經教過他們了。
       外孫、外孫女的性格差異已經顯現。關於到夏威夷,外孫考慮比較多的是負麵思慮:“如果飛機上有炸彈怎麽辦?如果夏威夷沒有漢堡包怎麽辦?”外孫女則一門心思要打開媽媽才買的為孩子們在飛機上消磨時光的小玩具包。因為玩具包占空間小,媽媽不允許孩子們登機前打開,要他們登上飛機後才打開。後來吃著飯、玩著玩具外孫女常喜不自禁地誇張地感歎:“哎呀,我都不相信馬上要到夏威夷了。”
       到夏威夷的前一天晚上,我問一天到晚唱著過的外孫女:“Are you happy?”(你快樂嗎?)她高聲回答:“Yes! I’m very happy!” (我非常快樂!)我問她:“Why?”(為什麽?)人家朗聲回答:“Because I’m going to Hawaii tomorrow.”(因為我明天要到夏威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