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們從慕尼黑的瑪麗廣場,朝著聖彼德教堂(St. Peters Church, Peterskirche)的方向走,很快的就來到穀物市場(Viktualienmarkt),這是當地傳統市場,市場的右手邊大都是香腸店,這大概是我目前在德國看過最多種類的香腸。穀物市場是由最初的農民集市,發展成為一個受歡迎的美食市場,市場占地相當大,上百個店鋪出售鮮花、水果、獵物、家禽、調味品、奶酪、魚、果汁等,然而所有店鋪都很乾淨,甚至綠樹成蔭,就好像邊逛公園一樣,和台灣車水馬龍大聲叫賣的髒亂場景不同,完全沒有在台灣的逛傳統市場的感覺。
聖彼德教堂旁的穀物市場
穀物市場中的一間香腸店
穀物市場中的雕像與五月花柱
穀物市場也有一個賣熟食區,店家大多沒有座位不,大部份的人買了之後,拿到中間的露天座位上吃,甚至就站著店家門口由啤酒圓桶改裝的高桌子旁吃喝,多數人會和一大杯的啤酒一起享用,愜意吃東西喝啤酒聊天或獨飲,充滿著自在與悠閒。
晚上,我們則被導遊帶到另外一家慕尼黑最古老的啤酒屋-慕尼黑奧古斯汀啤酒廠(Augustiner Klosterwirt) ,它位在慕尼黑聖母大教堂的旁邊,從外表上看來他就是一棟現在化的建築,當我們走進之後走到地下室,才知道原來是建在慕尼黑最早的奧古斯丁修道院原址,地下室還保留有當年修道院的石頭拱頂倉庫,而所有地麵的建建築都在二戰時被炸毀,所以地麵上的建築都是二戰以後新建的。
大樹後麵就是頂頂大名的聖母教堂
奧古斯汀啤酒廠對麵的紅屋頂建築就是的聖母教堂
奧古斯汀啤酒廠旁的水池
在1294年春天,當時這個修道院最早開始興建的時候,還是在慕尼黑的城牆之外的"燕麥田"中,後來慕尼黑的城牆擴大,當修道院在1315年左右完成時,已經在新城牆之內了,而且就在聖母教堂的塔樓前麵。修道院的僧侶最早在1328年就開始釀造慕尼黑最好的啤酒(Klosterwirtschaft),並提供了數百年巴伐利亞的公爵啤酒,以及持續使用了七百多年的舊巴伐利亞獨特木桶啤酒傳統。
在奧古斯汀啤酒廠的地窖享受著美食與啤酒
二次大戰結束後,奧古斯汀啤酒廠在原址改建,並保留了部分修道院啤酒廠的地窖,所以這個啤酒廠是慕尼黑最道地、也是當地人最愛來的啤酒屋。當我們被穿著傳統巴伐利亞服飾的服務員,帶到修道院啤酒廠的拱頂地下室,坐定之後,旁邊的一張打桌子,坐了一群中壯年的德國人,仗著酒興,一首接一首的唱著德國民謠,聽到熟悉的曲子時,我們同團的老美及澳洲的團員,也跟著唱和,甚至後來唱起美國民謠拚場,此起彼落甚是有趣,一直鬧到那一群人離開後,才安靜下來。
熱鬧的德國民謠與美國民謠拚場
慕尼黑的麥可傑克森紀念碑(Michael Jacksons in München)傳奇
在來到慕尼黑奧古斯汀啤酒廠之前,大巴士停在老城區的兩條Maffeistraße和Pacellistraße大街之間的安全島公園旁,導遊指著上麵有五座古典的雕像紀念碑。其中之一的一個雕像,是1532年生於比利時的奧蘭多迪套索(Orlando di Lasso),他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德國作曲家之一,而在他的雕像下方四周全放滿了海報、照片、紀念品、蠟燭和花束,就是著名的"臨時"麥可傑克森紀念碑(Michael Jacksons in München)。我也特別走近雕像下,拍了幾張照片。
安全島公園中的雕像
慕尼黑的臨時麥可傑克森紀念碑的奧蘭多迪套索雕像
2009年6月25日過世的麥可傑克森,生前曾多次來到慕尼黑,而且都住在雕像對麵最豪華的五星級霍夫酒店(A five-star Grand Hotel Hotel Bayerischer Hof),從那一天起,雕像前的鮮花就不曾斷過。但不知何故,去年(2016年)6月底,有兩派支持麥可傑克森的歌迷團體,在此發生衝突,就在我們到達的那段期間,慕尼黑市政府威脅如果繼續衝突下去,將會清除這裏所有有關麥可傑克森紀念物品。
而且儘管也有一些慕尼黑當地人,試圖擺脫麥可傑克森,但這個紀念碑始終存在。事實上,據說有一位名叫珊卓·馬祖爾(Sandra Mazur)的女士,一直為了要建立一座永久性雕像在募款。「但是慕尼黑城市官員似乎不太熱衷於這樣的想法,因為不想讓"慕尼黑有一個壞的紀念碑"(Munich has a bad case of monument!)」,我不太懂這句話的意義,難道麥可傑克森不夠格,或許隻能留待時間考驗吧!
而至今天,我都無法再查到最後的結果,所以合理的判斷,後續衝突沒有再發生,現在"臨時"紀念碑很可能保持不變,在那裡,年輕的德國歌迷依然用更多的紀念物品紀念他們心目中的流行歌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