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裏安西王

海外生活,旅遊,雜記,
以及回憶的散文隨筆
正文

在美京華府看「鳳舞紫禁:清代皇後的藝術與生活」

(2019-07-25 15:17:40) 下一個

   為慶祝美中交建40年,一項名為「鳳舞紫禁:清代皇後的藝術與生活」(Empresses of Chinas Forbidden City, 1644–1912)的特展,在美京華府的佛利爾及賽克勒美術館(Freer and Sackler) ,從2019年3月30日,也就是美國婦女歷史月的最後一天起展出三個月,已於6月23日圓滿落幕。

    這是佛利爾及賽克勒美術館(Freer and Sackler)、迪美博物館(Peabody Essex Museum)及中國故宮博物院聯手打造的展覽,籌備近五年,也國際上首個以清朝皇後為專題的特展,展品涵蓋前清一朝最有名、最好命、及最有權力的五個女人,孝莊、崇慶、孝賢、慈安、和慈禧的畫像,和她們使用過的飾品、服裝、器皿等150多件,都是精心挑選出具有故事性和人文性的相關展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郭鴻文再展覽的開幕式中說,235年前,開啟中美貿易往來大門的美國商船,就叫「中國皇後號」,他們從中國帶來的茶葉絲綢等物品,啟發了兩國貿易關係;而這次特展的逾百件皇後物件,也像柔韌的線,穿起歷史和中美交往的篇章。

佛利爾及賽克勒美術館大門

    由於這五位地位特殊的女性在大清帝國的皇室大家庭中扮演充滿活力的角色,不儘是負有皇家職責的「國母」,也有過人的政治智慧或是狼子的野心,所以,更重要的是每一位都有說不完的秘聞。
    自從上世紀四、五零年代開始,台港電影電視連續劇就不斷重複出現過無數類似的清宮劇,幾乎都是圍繞著這五位皇太後,和她們身邊的皇帝、嬪妃、和皇親國戚打轉,儘管人物相同,但細節卻大不相同,似乎有無數死無對證的稗官野史可以提供編劇們發揮,也都身收視率的保證,而過去幾年國內的各類瞎編的清宮劇再度引發追劇的熱潮,連她們劇中的食衣住行都會引起討論,所以展出其間幾乎每天都吸引著滿滿的人潮,尤其在此地華人的社區中造成轟動。
    我對這些稗官野史的傳聞到底從何而來比較有興趣……
 
孝莊文皇後

    孝莊文皇後是清太宗皇太極之妃,順治帝的生母,蒙古名為布木布泰,漢文稱其為莊妃,野史、小說或影視劇中多有設定孝莊文皇後的名字為大玉兒。由於後金貴族奉行一夫多妻多妾製,入關後才改為一夫一後。皇太極先娶了莊妃的姑姑哲哲,再娶姊姊海蘭珠,形成姑侄三人同嫁一夫的婚姻。
    皇太極逝世,生前並未指定太子,引起權臣多爾袞、豪格等人對皇位的爭奪。經過多方角逐之後,五歲的福臨被擁立為帝,改年號為順治。當時由多爾袞主政,布木布泰被稱為「皇母莊妃」和「聖母」。
    一些野史中記錄了孝莊太後為了保護兒子的皇位而與多爾袞通姦,也有一些學者言之鑿鑿,認為弟娶寡嫂的收繼婚形式,符合當時滿人風俗,後因受漢人文化影響才認為是羞恥之事並加以隱瞞。
    順治七年,多爾袞死後,順治親政的第一個月,所作的第一件事,即是將多爾袞開棺、砍頭、鞭屍,以消心頭之恨,也讓後世野史有機可乘。順治帝死後,康熙即位,尊為太皇太後,號昭聖太皇太後。
    康熙二十六(1688年)太皇太後崩逝,享壽七十五歲。病危時,她對康熙帝說:「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
    因此,康熙帝將昭聖太皇太後靈柩暫安於順治帝葬所孝陵附近,直到她的曾孫雍正即位三年後,才就地興建昭西陵安葬,不但沒有與皇太極合葬,而且建在清東陵的皇家風水牆之外,在再都不合清宮祖製,也提供野史最好發揮的故事。
    儘管多數歷史學者仍多以正史記載,斥太後下嫁為假,是漢人為抹黑滿清而造的謠言,然而因年代久遠,如果沒有發現更多的史實記載,這一段歷史會是永遠的謎。
 
孝聖憲皇後
 
    孝聖憲皇後索和濟巴顏係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十三歲的鈕祜祿氏在外八旗選秀中被指婚,入雍王府為多羅貝勒胤禛的妾室,就是電視連續劇甄嬛傳中的女主角。雍正元年(1723年),和碩雍親王胤禛登基,冊封鈕祜祿氏為熹妃。雍正駕崩後,熹妃生的皇四子弘曆登基即帝位是為乾隆。乾隆以雍正遺命封生母鈕祜祿氏為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後,崇慶於乾隆四十二年病逝,諡孝聖憲皇後,享壽八十六歲,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太後。
胤禛行樂圖
    展覽中的一幅胤禛(雍正)行樂圖。穿漢服的雍正,前右為嫡福晉烏拉那拉氏,左為側福晉李氏,後左為年氏,年羹堯的妹妹,右為雍正的皇後妞祜祿氏,就是甄嬛傳中的主角,乾隆的母親。正史寫著,「甄嬛妞姑祿是乾隆的親生母親」,但是據說她長像平凡,一生未曾被封側福晉,甄嬛應該是所有的嬪妃中最醜的一位,卻因隻被臨幸一次,就生下乾隆,命最好,當了皇太後。然而活到86歲,其他後妃早死光光,而且又以子貴成了皇太後。是為俗諺所雲「福在醜人邊」的最佳例子。

   野史說:甄嬛非常可能是漢人。但是因為漢人隻能在清宮中擔任地位極低的丫鬟,雍正可能醉後不小心臨幸甄嬛,就生下乾隆,乾隆卻長像端正聰明伶俐,被密封為太子(清宮的傳統),隻好央請鑲黃旗妞姑祿氏認領甄嬛,因為大清祖製規定太後不能是漢人,而且乾隆視漢人為奴才,當然不願被視為漢人之子,所以在正史上找不到仼何蛛絲碼跡,既然沒有確切證據,就會有永遠編不完的故事。
    一些史學家認為,因為官吏撰擬諭旨草稿,將鈕祜祿氏簡為「格格鈕氏封為熹妃」,又字跡潦草,誤寫為「格格錢氏封為熹妃」,而主管此事的允祹因「誤寫妃姓」而被貶為鎮國公。然而野史認為無風不起浪,乾隆多次奉母命下江南,若母親是東北的滿人,怎麼會對江南有興趣,如此引發了所有野史的諸多傳聞。
 
孝賢純皇後

    孝賢純皇後是乾隆帝元配妻子,滿洲鑲黃旗人,比乾隆帝小一歲。皇後所生的皇二子永璉和皇七子永琮極受乾隆帝的鍾愛,先後被密立為皇太子,但都不幸夭折。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孝賢隨駕東巡;三月崩於迴鑾途中,享年三十六歲。

    乾隆親筆的〈述悲賦〉曾讚賞孝賢皇後:「歷觀古之賢後,蓋實無以加茲。」兩人非常恩愛。然而孝賢卻有好命而無福消受。由於皇七子永琮病逝後,乾隆皇帝為排解孝賢皇後的喪子之痛,帶著她東巡泰山,希望通過遊山玩水讓皇後心情好轉。但沒想到適得其反,東巡的日程非常繁忙,頻繁的活動,最終徹底壓垮了孝賢皇後虛弱的身體,最後微感寒疾,導致其死亡。

乾隆親筆的〈述悲賦〉悼念孝賢皇後
    然而死因至少有兩個疑點,其一,孝賢皇後從染病發病而亡,隻有短短幾天的時間,而寒疾並非不治之症,不可能這麼短時間致死。其二,按照清朝規矩,凡是給皇帝、皇後、妃嬪們看病、用藥,都會留下相關的脈案,但是孝賢皇後並沒有相關脈案留下來,缺少最直接的證據。所以民間野史說她可能是憂鬱症投水自殺而亡的。
 
慈安太後

    慈安太後是鹹豐帝的孝貞顯皇後又稱東太後。保持十多年榮寵不衰,除了憑藉她本人的超凡的容貌和人品之外,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處理和駕馭她與眾妃嬪、與鹹豐的關係融洽,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女性。
    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名正言順的中宮皇後、當時的母後皇太後,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做主張,仍要徵詢慈安的意見。同治八年(1869年),慈禧太後的心腹總管太監安德海出京,違背太監不許出京的祖製,山東巡撫丁寶楨上報此事,慈安太後立即下令誅殺安德海,可見慈安的果斷。
    1861年鹹豐在熱河承德去世,皇子載淳在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輔佐下登基,年號祺祥,皇後鈕祜祿氏與載淳生母懿貴妃並尊為皇太後,慈安居於煙波致爽殿的東暖閣,又有東太後之稱。儘管慈安有好好的現成皇太後大位,但是載淳到底不是親生兒子,隻好發動政變以求掌權。聯合慈禧並倚靠奕訢策劃,發動祺祥之變,又稱辛酉之變,八大臣或殺或貶,從此東西兩宮垂簾,翌年改元為同治。
    臺灣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長天宮仍藏有一木匾落款「祺祥元年壬戌置」,為臺灣唯一使用祺祥年號的匾額,其後並未更正為「同治元年壬戌置」,是難得的見證,此情況在中國大陸卻很罕見。
 
慈禧太後

與真人同大的「慈禧太後像」
    這次擺在賽克勒美術館入口最顯眼處的「慈禧太後像」,是美國女畫家凱瑟琳?卡爾(Katharine Carl)在1903年的畫作,畫中的慈禧溫婉端莊,不同於一般國人認定「禍朝亂政」的形象,更與當時她在西方人眼中的老巫婆形象也大相逕庭,這是當時慈禧為改變國際形象的一次努力,該畫像在1904年美國聖路易斯城舉行的路易斯安那世界博覽會展出後,便作為禮物贈予美國前總統老羅斯福。
    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後突然發病猝逝後,慈禧也靠「母以子貴」登上皇太後寶座。由於她的名氣太大,慈禧的故事幾乎人人耳熟能詳,就不在此多廢唇舌闡述。
    不過換個角度看歷史,好在有個慈禧敗壞朝綱,讓大清帝國提早土崩瓦解,不然中國男人的辮子不知道還要留多久。
 
 

一些有人文性展覽的精品:
 
皇後寶璽

 

慈禧的玉璽

    皇後統領六宮,是後宮之主,皇後的寶璽是權力的憑證,以這個憑證作出的決定,也就是蓋了章的〈中宮諫表〉懿旨,連皇帝都不能幹涉或更改,當皇帝行為不正時,更有權手持大清祖訓,甚至可以訓斥皇帝,而皇太後時皇帝的母親,權力之大,讓皇太後成為一國大清的主人。

末代皇後婉容的蟾蜍金璽

    每代皇後代換人時,重達四十二磅的金璽都會融掉重鑄,然而因為婉容是末代皇後,所以金璽得以保留。

 

金髮塔

    最吸引外行人看熱鬧的展品,莫過於乾隆皇帝為逝母崇慶皇太後修建的金髮塔,它是美國總統川普在2017年訪問北京時,在故宮參觀的第一件展品;金髮塔重達237磅,是故宮現存最大的「鎮館之寶」,乾隆把它用來存放崇慶太後梳落的頭髮,以表孝敬。
 
高蹺旗鞋

慈禧穿過的大腳高蹺旗鞋

    正式場合才穿的大腳高蹺旗鞋,到了晚清才愈發流行。好像在雍正時期旗女還多穿平底鞋,隻是比較厚,結果後來生活愈來愈好,也越來越講派頭,高蹺旗鞋愈來愈高。前一張孝莊皇後的畫像,也隻穿著平底鞋可為證。

  後冠

點翠“搖步後冠”

 皇室大婚圖
    目錄上說展覽的目的是,「希望從皇室女性的角度,向美國觀眾講述不一樣的故宮文化和中國女性文化。」然而事實上,我認為,從這五位紫禁城皇後們隻能看到中國滿人貴族女性文化,與一般民間百分之九十九的漢族女性文化大不相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