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子和魯迅的官場生涯

(2019-04-12 06:00:05) 下一個

“學而優則仕”是孔子提出來的,意思是學習之餘還有餘力或者閑暇,就去做官(進一步推行仁義)。

孔子是這句話的踐行者,他一輩子周遊列國,到處求官做,實為推行自己的主張。

孔子做的第一個官是季氏吏,也就是魯國三大家族之一季氏家族的小吏,倉庫管理員。不久,由於孔子對工作相當認真負責,在短時間內便取得了較高的業績——倉庫出納的錢糧有條有理,很是清晰明了(料量平),眾人歎服。孔子被升遷為司職吏,專管牧場養殖工作。孔子又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牛羊滿圈(蓄蕃息)。

 

孔子三十五歲那年,魯國由於貴族的一次娛樂活動——鬥雞,引發了一場政變(一場由鬥雞引發的政變)。政變中,魯昭公被驅趕出魯國,逃到了齊國,魯國很快陷入了混亂之中。依照“亂邦不留”的想法,孔子也跑到了齊國。而且也很快當了高昭子家臣,相當於管家。孔子想通過高昭子得到齊景公重用,但宰相晏嬰告訴齊景公:孔子是來恢複周禮的,孔子身上的禮儀太多且太過繁瑣了。於是,齊景公便打消了任用孔子的意念。

孔子五十歲時,被魯定公任命為中都宰,就是中都的最高行政長官,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市長。由於表現突出,孔夫子很快又晉升為魯國的建設部部長——大司空。接著,孔夫子有由大司空代理丞相(攝行相事)。孔夫子五十六歲,他由大司空轉任為大司寇,並兼任代理相國。這一時期的業績主要是:誅殺亂臣少正卯;穩定魯國物價、路不拾遺、商客賓至如歸。

很快,魯國的複興讓鄰近的齊國感到非常的擔憂。於是,他們向魯國發出了“糖衣炮彈”(美女、駿馬、珠寶)。於是,魯定公“成功”被擊中,開始整日沉迷於女色歌舞聲中,漸漸疏遠了孔子和諸大臣。

看到此種情景,孔子對魯國徹底失望了,開始了為期十四年的周遊列國。但再沒有謀到官職。直到七十歲,孔子才正式聚徒講學,當了中國第一個民辦教師。

從倉庫管理員到宰相,孔子的官場生涯也是蠻成功的。到了五十六歲,也大可不必再求官當了。但他還要周遊列國,過著“惶惶如喪家之犬”的生活。這是為什麽呢?因為孔子是主張積極進取的,入世、進取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孔子做官也不是謀求個人富貴和地位,而是推行“仁政”。所以,同樣是官,但孔子的境界與般的官員是有天壤之別的。

 

魯迅也有十四年的官場生涯。魯迅是1912年2月進入教育部的,開始隻是部員,無官職。至1912年8月21日,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委任他為教育部僉事。僉事是個什麽官呢?據專家考證,僉事不是由教育總長任命,而是經總長推薦、由大總統直接任命,屬於司長級別。也就是我們說的廳級幹部。魯迅分管的工作包括博物館、圖書館、動植物園、美術館和美術展覽會、文藝音樂演劇、調查及搜集古物等。他的工作非常複雜,也是幹得非常出色的。從1912年2月到1926年3月,魯迅與政府的關係一直不是對立的,他的文學活動也不具有反政府傾向。相反,他的文學活動,包括參與文學革命和新文化運動,包括對社會病態的針砭和對國民性的批判,從根本上說,都是為新國家的文化建設服務,而不是破壞和顛覆它。

一個具有偉大思想的人,也一定是能夠幹好非常具體、甚至非常瑣碎的工作的人,是真正能夠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的人。就是做具體工作,他們也是足堪大任的。而在現生活中,少數人自認為有很大的抱負,大事做不來,對現實不滿,而又不屑於或不能夠做好小事的人,往往是沒有出息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