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的博客

不慚報國無長策, 唯好含飴弄外孫。 向晚幾杯醇白酒, 老妻風韻尚猶存!
個人資料
正文

與網友商榷:怎樣寫好古典詩詞?

(2021-04-04 11:42:26) 下一個

問題:請教詩友,如何克服學寫詩碰到的瓶頸?從到詩壇學寫詩詞有一段時間了,對韻律有些感覺。但發現我寫詩的思維就是脫不了理工科的思維,也就是所寫就是所見,所感,很難再作進一步的想象,引申。看各位詩友都信手撚來,意境深遠纏綿,我如何能突破這個瓶頸?有沒有什麽針對性的建議,請各位詩友不吝賜教。 

答:這個不能急!應該是個長過程!在背誦詩詞和古文時,嚐試使用那些朗朗上口的佳句和立意,要盡量用古人的句子,而不是自己創造!

寫詩就是個語言遊戲,語文水平高,寫的就好些,語文水平低,寫的就差些。所以詩詞就像英語一樣,你得有基本的詞匯量和語法基本常識,這些是要死記硬背的,記住了用熟了,才能熟能生巧,達到高水平。

因此詩詞也是要死記硬背一些東西的,比如“繞樹三匝”,“吳鉤”,““丹青”,“青史”,”燕市築“,”海舟琴“,等等這些詞匯與典故,你必須使用,你造不出來,沒有這些東西,你的詩詞寫出來也沒有生命力!初學者就是要拚命盡可能多地使用這些古人的詞匯和典故,以及相應的提法,比如“眼底吳鉤”,你明白它的意思後,一定要想辦法寫出來了,加到詩裏去;你用了,就添一份豪氣;你寫不出來,你就達不到那個境界。

比如我寫的《吟洛神賦》:

羅衣璀粲妝,皎潔浴霞光霧靄千縷輕軀水一方
靈犀河洛女,癡念魏王郎。顧望懷愁緒惟餘洛水長

整個詩都是源於洛神賦,紅字都是原話。試想你憑自己想象,是寫不出來的這樣的詩的,特別是初學者,更是如此。我們麵對經典所能做的,隻能首先學習了解其偉大之處,記住其精彩,然後模仿、複製,進而嚐試用原著的語言和詞匯總結成自己的思路,在繼承的同時力爭有所創新。

所以我的結論是,熟讀唐詩,先從模仿入手,加深理解,融會貫通,養成不寫古不用典就不寫詩的習慣,隻要寫詩,一定要用古、詠古,講究有所本,用典故來說話,古意盎然,充滿書卷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就是使用古人的套路,而不是自己閉門造車!我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當然前提是你要熟讀。。。

有人插話:“學套路”,從而“不閉門造車”,這哪是詩要的,而是“車同軌”要韻。

答: 混一車書,厚古薄今,中國的傳統技藝,與西方的文化不同,不論太極拳,氣功,京劇,琴棋書畫,都講究先求個韻味,形似,神似,人們常評價的:“哎,你別說,象那麽回事!”西方文化講求創新,內在邏輯為其追求目標。而中國的玩意兒從模仿開始,複原先人的精氣神。太極拳紮個馬步,白鶴亮翅,京劇搖頭晃腦,京韻京腔,唱起來得有鬼上身的感覺。總之,都在試圖恢複其原始的教義與原型,並加以模仿。

詩詞也是一樣,複古是第一要義。先訓練用古人的語言說話,用古人的邏輯表達,得學得像,至於是否重複古人的立意,是否抄襲之嫌,是否有獨創性,就不那麽重要,關鍵是要模仿的象,遣詞用詞,和古人沒什麽區別,可以亂真,這才是初學者的理想境界。如果你覺得沒有獨創性,束縛人,那你就不要寫古詩了,去寫新詩,或者做別的去較好。

什麽是典?典就是古代的理念,故事,精華,經典等,你自己寫的不是典,現代人的不是典,典隻有古代才有,是經過幾百上千年大家公認的。一句話,典就是複古,用典代表了你的複古程度,代表了你的詩詞水平,同時也是詩詞中人彼此理解的鎖鑰,是一種文化認同。不用典的詩,就是文字的堆積,不能成為嚴格的近體詩或者古詩,不能成為高雅的東西,隻能成為現代人淺薄的宣泄,毫無生命力的東西!

說的極端一點,古詩創作就是要抖機靈,顯示自己比別人看的書多,掌握典多,複古水平高。你看庾信的詩賦駢文,每句話至少一典,甚至一句話數典,表明作者看書多,了解古典超過別人,讓人感受到博大的思想,豐富的底蘊,讀起來帶勁,這就是書卷氣,這就是古代文人孜孜追求的東西。

學寫古詩,亦步亦趨,要有從墳裏剛爬出來的感覺,發薏症的狀態,老氣橫秋,正話反說,旁若無人,異調獨彈,想象著自己峨冠博帶,登高望遠,花前月下,金戈鐵馬,指點江山:“城上望荊州,千載春秋,風光滿眼看吳鉤。天下英才江表聚,誰比曹劉?

至於詩的意境和你目前的處境完全風馬牛不相及,曹劉是誰?反正不是川普,理解為英雄的意思就行了;吳鉤是什麽?就是詩人理想的武器,什麽樣子?是否比核武器厲害?誰也不知道。等等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學古人,模仿他的用詞和邏輯,學的要象,其他都是次要。

插話的人畢竟不是詩人,他不理解閉門造車的意思。看看52 詩詞,多少人悶頭碼字寫詩,滿足於自己的大白話押韻,不看古,不懂古,不用典。這種憑一己蠻荒之力寫詩,與古典毫無關係的作詩,就是詩詞意義上的閉門造車。關鍵一個是違背了古典詩詞的第一原則,就是厚古薄今,以古喻今,以中國古典文學作為基礎的原則。他們錯誤滴認為可以不具備古典知識而寫好詩詞,認為可以脫離古典文學、傳統文化的土壤,憑自己想象就可以創造出真正意義上的詩詞。這種寫詩理論當然出自於浮躁,蔑視古典知識等時代特點,使詩詞失去了生命力。就個人來講,不植根於古典文學的語境,再怎麽練習,也寫不出好的古典詩詞。必需從模仿古人出發,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之後,才能做到真正的詩詞創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