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飛號

草根原創,旨在宣傳和弘揚中國中醫針灸,分享在北歐芬蘭的臨床工作隨筆並生活隨想
正文

從漢字到中國文化與哲學

(2018-12-19 23:45:00) 下一個

引言:自童蒙開啟,學習漢字之初,我們就知道漢字的魅力之一象形,例如,山,水,火,木......。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累積,閱曆的豐富,我們漸漸明白了“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的從“個象“到“抽象”再到“共象/普象”的辯證思維。 如果仔細推敲玩味一個個單個的漢字,也許會發現更多有趣的共象。 毫無疑問,小文絕對有牽強附會的感覺, 如果多少能引發對漢字及中國文化與哲學的思考也就足矣。

 

摘要:《易經》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漢字的象形到底是僅僅象“形而下”的器, 還是也象“形而上”的道呢? 也許兼而有之。

 

正文:坦率講,以鄙人的學識絕對駕馭不了如此大的題材和概念。 畢竟漢字非常的淵源流長、高深奧秘;中國文化非常的博大精深,燦爛輝煌;中國哲學更是非常的渾厚深沉,玄妙莫測。碰觸任何一方麵都需要相當的學識、功力和智慧。 但是,碰觸了又怎樣? 中國文化最以包羅萬象、兼收並蓄見長,從來不怕胡說,就怕不說。 僅僅以個人所見,稍稍談一點點從文字到文化與哲學的聯係, 旨在拋磚引玉,也就不怕砸傷自己了。

 

從文字本身的角度而言,世界上任何語言文字都應該是平等的,畢竟文字的基本功能是交流和記錄,表意和傳情。 似乎“天賦人權”, 人人生而平等,在人格上絕對平等,沒有上下高低之分。

 

 

據史料考古以及文字專家研究發現, 世界上三種最古老的文字當屬, 1.  大約5000多年前兩河流域(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蘇美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2. 大約5000多年前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創造的聖書字。3. 大約 3000多年前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字。這些古老的文字都由象形文字演化而來,漸漸發展成為表意文字。但隨著曆史的推進,兩河流域的楔形字和古埃及的聖書字都已湮滅失傳。 而早期形式的甲骨文字卻演變為現代漢字,是古文字中僅存的一種,仍然保持著象形、表意等特點。

 

說起文字的表意功能,應該說漢字並不是唯一。 例如,大家熟知的英文也有表意功能,譬如,psychologist、scientist、biologist, ......, 隻要略懂一點英文,即便沒有學過這些單詞,一定也會明白它們指某些方麵的專家。正如, 江、河、湖、海.....,隻要略懂一點中文,即便不認識這些字,也大略可以猜測它們跟水有關, 所以,中文並不是唯一的表意文字, 但很顯然中文是唯一的象形加表意的文字。 

 

 

除了象形、表意、指事、假借、形聲和轉注等特征之外,漢字再沒有其他額外的特征和內涵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們可以略略看幾個例子。

 

譬如,“活”, 從會意的角度很好理解, 舌頭上有水就表示有活力。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望、聞、問、切乃中醫四診,其中望舌苔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問。看過中醫大夫的一定都有吐舌頭的經曆。既然提到了中醫,我們就可以沿路前行。 

 

舌頭上的水,中醫講“唾涎”, 美稱“甘露瓊漿” 或者“金津玉液”。  嚴格意義上,“唾“和“涎”是有區別的,其中“唾” 是唾液中清亮稀薄的, “涎”是唾液中黏膩稠厚的。 按照中醫五液理論, 肺在液為涕、心在液為汗肝在液為淚腎在液為唾脾在液為涎。簡單點,可以理解為通過淚液、汗液、鼻涕、唾和涎的分泌功能以及顏色、味道、數量等具體情況就可以根據中醫的藏象學說由外象(展示出來的外在景象)向內藏(藏在裏麵的內髒器官及氣、血、津、液等)推測判斷肝、心、肺、脾、腎等髒腑、經絡的功能狀況和病變。 

 

 

中醫概念裏,脾(胃)為後天之本, 腎為先天之本, 也就是說“唾”和“涎”分別由先、後天之本的精氣由下向上氣化、升騰、輸布於舌上的津液。先天之本盈實,後天之本旺盛,自然口舌生津,唇齒溢香。反之,先天之本匱乏,後天之本失養,自然咽幹口燥,食色無味。

 

通常,活力十足,生機勃勃的青少年,不要說看到,即便聽到好吃的、好喝的都會垂涎欲滴; 反之,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即便擺上一桌子的滿漢全席也不會流出半點子哈喇子水。 此外,就算一個小小的傷風感冒也會導食欲不佳、口舌無味,更不必談久病、重病纏身的患者了。這些都跟後天之本 - 脾(胃)和先天之本 - 腎的功能旺盛與否息息相關。

 

所以, 請再不要隨地吐痰吐口水了 不單單汙染環境,損害形象,關鍵是生命的“活水”很重要,很珍貴。 

 

 

弱弱了解一點氣功, 或者瑜伽等的導引、吐納、入定、禪坐等修行的人都該知道,盡管它們在姿勢、呼吸、意念等方麵有很大不同,但是有一個地方非常雷同:就是嘴唇微閉,舌抵上鄂, 以求先、後天之本精氣相交, 任、督二脈經氣交通, 陰陽和合,“活水”潤澤, 身體康泰。

 

綜上所述,由“活”會意至口舌之金津玉液,但進一步深入至先、後天之本已經超出了會意範疇。很顯然與中醫有關。醫易同源,《易經》又是中國哲學的源頭活水。  因此,“活”的解讀已經超越了會意、象形,而是折射出了華夏文明的哲學思想, 也就是說與形而上的道一脈相承, 即,象道(象哲學)。

 

 

再譬如, 肺,肝,膽,脾,腎, 腸,腿……等與軀體器官等相關的字都有“月”的部首, 但《說文解字》裏歸入“肉”部。 從會意的角度很好理解, 這些字都跟“血肉” 有關。 如果繼續問為什麽, 還是需要《易經》哲學及中醫理論。 

 

《易經》言: 一陰一陽為之道。 而, 日月分別為宇宙萬物最具有代表性的“陽”和“陰”。 《說文解字》雲: 月,乃太陰之精。   《黃帝內經》言: 善言天者,必應於人。陽化氣,陰成形 — 對應於身體,有形有質的髒器、骨骼、肌肉等便是“陰成形”的具體呈現。所以, 也就不難理解與軀體器官等相關的字大多有“月”/“肉”部首了。 

 

氣質好、氣質優雅等常常被用來誇讚一個人。 所謂的氣代表“陽”, 即,一些無形的、不可觸摸到的、但能深切感受到的、卻難以用語言精準描述的精神、意識魂魄等狀態。而,所謂的質代表“陰”, 即,一些可以通過觸摸等感受到的特質,例如,綿軟細膩,光滑酥嫩,圓潤豐滿等等。當然,人乃小宇宙,渾然一體, 陰陽相濟,所以,很少會評價: 某某某氣好質差,或者氣差質好。

 

 

劉力紅教授在其《思考中醫》一書中數次感歎和讚揚著名紅學專家周汝昌先生的2句話:1.  “咬文嚼字”是中國文化最高之境界。2. 漢字是人類最高智慧的結晶。

 

《易經》之所以被奉為群經之首,中國哲學之圭皋,因其無處不滲透散發著先賢聖人的偉大智慧:“……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正如上麵提到的中醫防禦、診斷、治療疾病的精髓之一:由外知內的藏象思維,  《易經》的象思維以具體的物象為基礎,從意象出發,以“象”為思維模型,取類比象, 從“個象”到“共象/普象”,以動態、宏觀、全麵整體的角度模擬、闡釋、推衍宇宙萬物的存在形式、演變發展、運動變化,探究和揭示宇宙、生命的奧秘。

 

 

漢字脫胎於中國哲學, 承載著中國文化的發展。雖然曆經幾千年的演變,但從始創到現在, 其自身始終完全攜帶著象形,會意等特點與功能。如果“咬文嚼字”至象思維的深度和高度, 也許,漢字的象道、或者說象思維也是漢字為人類最高智慧結晶的具體體現之一。

 

正如《易經》所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所謂的“器”就是有形質、有結構的東西,即物質世界。 而“道” 便是無形的,包含精神的、意識等層麵的世界。

 

漢字的象形到底是僅僅象“形而下”的器, 還是也象“形而上”的道呢? 也許兼而有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