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塵

旅遊,讀書,扯閑篇
正文

美國讓世界見證了一場21世紀的“攻克巴士底獄”

(2021-01-10 11:38:44) 下一個
 當民眾衝破邊界,一個看似完美的舊製度遭遇了突然死亡,整個世界被拋入了亂局之中。  見證曆史,有時候就跟看恐怖片一樣——你明知道某件事在某個節點一定會發生,但當它真正展現在你眼前時,它還是會嚇你一大跳。  1  北京時間1月7日淩晨,當地1月6日,美國華盛頓正在發生的這場裂變,就給我這個感覺。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如期舉行聯席會議,並對總統大選選舉人票再次清點,以認證究竟哪位總統候選人勝選。  但《國會山報》等美媒報道,當天有大批的民眾湧入華盛頓特區,有人暴力衝擊美國國會大廈,並最終衝破了警察的防線,美國國會現場一片混亂,甚至還有槍聲響起,據說已經出現了傷亡。Capture.PNG  看了事發時的視頻,覺得很多鏡頭很有意思:  國會照常開場的前幾分鍾,副總統彭斯還在主持會議。數小時前,川普剛剛在國會門外的演講中向他喊話,要他“拿出勇氣,給美國人民真相”。Capture.PNG  但從畫麵中,你看不出彭斯做了啥決定。很公事公辦的宣布計票開始,然後進行點票。Capture.PNG  總共538張選舉人票,剛清點了第12張,出事兒了,有警衛衝進了會議室,說了些什麽,然後議員們開始被迫緊急疏散撤離。  罵川普最狠的眾議院院長佩洛西走的特別急,鏡頭一轉她就沒影了,我圖都找不到好的,感覺這位女士完全不像已經年過八旬的老太太……  “看來是有備而來”。  示威者衝進國會後,有人還特意跑到彭斯剛才坐過的椅子上坐了坐,很有那種“打進金鑾殿,做做龍椅的感覺。”Capture.PNG  議員們抱頭鼠竄,有些撤離不及的議員,被迫卷曲在座位上瑟瑟發抖……Capture.PNG  這些情節我們在一些對西方民主製度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第三世界國家議會裏經常看到。Capture.PNG  但我從沒想過,有生之年,這一幕,美國國會也會鬧這一出。  美國國父之一傑斐遜曾經有言,“自由之樹需要愛國者的鮮血來澆灌。”所有他主張美國隔個幾十年就要來一次自下而上的起義。但這個預言從沒在美國曆史上實現過,因為其他國父都覺得他這個思想太偏激了。  可是現在,我們似乎看到了傑斐遜的理想正在實現。Capture.PNG  國會山陷落了,我恍然覺得自己在看好萊塢電影。  不管衝進白宮的那群人是誰,美國民眾的表現就是這個樣子了,但更耐人尋味的是美國政客們做法。  在國會大亂之後,美國幾個主流媒體畫麵一轉就直接插播了拜登發表的演說,這位候任總統說:  我們的民主,遭到前所未有的攻擊……我呼籲川普總統,立刻上全國電視台履行他的誓言,保衛憲法,要求(支持者)停止圍攻(國會)!Capture.PNG  拜登這個回應,我覺得非常及時,也很巧妙地在第一時間給事件定了性:川普,你看看,這就是你支持者幹的事兒。你還有臉混嗎?  而且,拜登還意味深長的要求美國人民“記住這一天”。  這話,按我的理解,就是即便川普最後交權,拜登也不想讓他再有翻身之日了。  總之,“川普,你趕緊把事兒平了!讓我接班!平了以後也沒你好果子吃!”這基本就是拜登想傳達的信息。  他這麽說,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隻不過,我覺得,拜老先生這麽發言,可能會讓某些美國人民覺得有點“雙標”,幾個月前,美國鬧“黑人命也是命”運動的時候,他的發言好像沒今天這麽及時,好像不像今天這樣強調“法律和秩序”。  您老當初說的可是“應該允許民眾表達他們的憤怒”麽,這麽快就忘了?  相比之下,川普的發言,聽上去反而比較符合他的一貫主張。  在拜登講話後,川普立刻通過視頻講話向國會大廈外的抗議者喊話,說他理解大家的心情和憤怒,這次大選的結果被竊取了,人們不會讓步,但是,要和平,要法律和秩序。他希望支持者們回去……他不願看到他們受到傷害。  你看,論說話的技巧,我覺得拜登同誌雖然在政界混了大幾十多年了,但還是該跟剛從政四年的特總好好學學,有些話,你可以先忍一忍再說麽。  所以我要重申,拜登和川普,不論誰對誰錯,水平差距是很明顯的。  當然,有些議員也很“出彩”,比如民主黨“革命小將”、眾議員AOC同誌,對著鏡頭高聲宣布她正在起草彈劾川普的議案,要立刻在國會上通過,罷免川普。Capture.PNG  我聽到這個消息都笑噴了,這位小姐,用實際行動再次證明了她是個為了騙粉不怕把天捅個窟窿的貨色:這個時候彈劾川普?且不說程序能否走完,又有多大價值。你這豈不是讓川粉們的情緒更加火上澆油?你還想不想讓他們從國會裏出來了?  當然,最該說話的,本來是現任副總統彭斯。美國副總統在多數時候是個擺設式的人物,如果說其四年任期內有哪一天最為重要,那應該就是今天了。  但截至我寫這篇文章為止,拜登還沒說什麽真正有份量的話。  2  好的,讓我們跨過新聞,來說一說若幹年後,當它沉澱為曆史時,人們究竟會怎麽看它。  1789年7月14日清晨,成千上萬憤怒的巴黎市民,向巴士底獄奔去。他們有的拿著火槍,有的握著長矛,有的手舉斧頭,人們呐喊著,像大海的怒濤一樣湧向這座監獄,並很快攻克了它。Capture.PNG  這場事件的突發,是因為巴黎民眾聽說了一個謠言,說國王路易十六雖然接受了製憲會議,但偷偷向巴黎調集了大量軍隊,準備逮捕第三等級代表,用武力解散國民議會。  於是巴黎人民就憤怒了,攻克了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從這一天起,以磅礴的氣勢爆發了。  其實公正客觀的說,這場突發事件的爆發,是很不理性的。路易十六一定覺得自己很冤,這位國王明明接受了製憲會議的幾乎一切要求,決心做一個受憲法約束的開明君主。怎麽突然一個謠言、一場暴動,就擊碎了他的王國、並最終把他送上了斷頭台呢?Capture.PNG  因為謠言雖然是虛假的、暴動雖然是偶發的,但潛藏在謠言和暴動之下的法國社會階層的極度分裂卻是真實的,它必然會尋找一個起爆點爆發出來,1789年7月14日,隻不過不幸淪為了那個起爆點而已。  而今,2021年1月6日,也許將成為另一個“起爆點”。當示威者突破警察防線衝進國會大廈的那一刻,我覺得意味著兩件事情木已成舟:  第一,川普或者其繼承者暫時退讓,四年後打著他的旗號卷土重來的希望變得渺茫甚至破滅了。  如果這場風波平息,民主黨、甚至共和黨建製派,一定會向川普派清算這次暴亂的罪責,主流媒體一定會要求公眾“引以為戒”,讓其無法再“重出江湖”。  第二,川普如果決心一條路走到黑,眼下迎來了他最後、可能也是最好的時機。  因為美國的《暴亂法案》確實給了他在是種時候調動國家武裝力量的權力,但他會不會用,怎麽用,我們都要等等看。  就像“攻克巴士底獄”抹去了法國保王黨和革命黨之間妥協空間一樣。1月6日的這次“攻克國會山”,也異曲同工,美國挺川派和倒川派,現在再想坐下來談,已經沒有空間了。  3  那麽這件事,對我們的世界又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呢?  直說太枯燥,我也還是拿法國大革命作比較吧。  在大革命爆發之前,法國在歐洲的地位,其實跟美國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幾分類似:它被歐洲大多數國家認為是製度設計的典範和標杆。  如果你穿越回法國大革命爆發前夕,問一個有教養的歐洲紳士,哪一個國家的製度最為接近完美的,他的回答八成是法蘭西。在當時的歐洲人看來,英國那種議會與國王分權的君主立憲製隻是盛開在海峽彼岸的奇葩一朵,美利堅那幫造反的泥腿子,則是一朵更遠的奇葩。都是歐洲國家難以、甚至不可能學習的。  法國,唯有法國,才是當時歐洲的“君主製燈塔”Capture.PNG  是的,“君主製燈塔”,18世紀的法蘭西王國,絕對對得起這個詞匯。它的崛起之路本身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勵誌故事,從歐洲中世紀的那個“王權不出法蘭西島”“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典型封建製國家。  是曆代法王勵精圖治,經曆過百年戰爭中被英國人幾乎滅國的恥辱,經曆過宗教革命時代在各大國之間的縱橫捭闔。法國用了近600年的時間,終於在18世紀初,將自己的國家打造成了一個獨立、團結、完整、強大、富裕的歐陸大國。  路易十四時代的法國軍事力量稱雄整個歐陸,不僅如此,法蘭西的思想家們還論證了自己國家體製的合法性。啟蒙時代三傑之一的孟德斯鳩,就幾乎完美的論證了路易十四所代表的“開明君主製”是統治國家最完善的體製。Capture.PNG  而這套理論說服了當時幾乎所有歐洲貴族,他們穿法國服裝、請法國教師、說法語、模仿法國宮廷和政治製度。  所有歐洲貴族都覺得法國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這個世界的政治體製似乎不會再有什麽創新了,如果有,那也隻是法國現有政治製度之上的進化版。  但1789年7月14日,當法國民眾攻陷巴士底獄,全歐洲精英們猛然驚覺,法蘭西看似完美的開明君主製,居然這麽輕易就突然崩潰了。Capture.PNG  在這個燈塔的廢墟上,先是成立了一個怪誕的共和國。按艾德蒙·柏克說法,一幫理發師、皮鞋匠染指了他們並不熟悉的國家治理權。  這個時期,全歐洲人都成了法國大革命的“吃瓜群眾”,法國大革命中的種種笑料,成為歐洲所有沙龍中貴族們的談資。  法國,從典範變成了笑料。  但很快,這瓜突然就不香了,法國人不僅處死了看上去沒啥錯的開明國王路易十六,緊接著又進入了人頭亂滾、斷頭台唱主角的“恐怖十年”。歐洲其他國家對法國的眼光,從嘲笑又變為了厭惡。  法國,又從笑料變成了恐怖。  沒多久的,這種厭惡的眼神,又轉變為了恐懼,因為風起雲湧的大革命中湧現出了一位光芒萬丈的戰神。Capture.PNG  混亂的法蘭西在他的領導下又突然爆發出無窮的力量,拿破侖皇帝,幾乎將整個歐洲都踩在了腳下。歐洲人連續組建了七次反法同盟,最終才僥幸將其製服。  法國,又從恐怖變為了夢魘。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短短二十多年中,歐洲各國看法國的眼光,從崇拜變為嘲笑、從嘲笑變為厭惡、又從厭惡變為畏懼。  而在這風起雲湧中徹底陷入徹底混亂的,是一代人對於什麽樣的政治體製才是好政體,什麽樣的國家才是好國家的標準。  俄羅斯十二月黨人起義,席卷歐陸的一八四八年革命,還有保守主義、民族主義、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所有這一切,都可以看做是法國大革命的餘震。Capture.PNG  一個舊製度的典範突然死亡了,人們像在巴別塔下被上帝變亂了語言的萬民,四散奔逃,到各個方向去重新尋找理想政治製度的伊甸園。  1789年7月14日,一群人闖進了巴士底獄,曆史的齒輪突然開始轉動,無數人的人生被卷入這場大革命中,被永久改變。  2021年1月6日,大洋彼岸的一群人闖進了美國國會大廈,曆史的齒輪再次被被撥動,它將怎樣運轉?又將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拭目以待吧!Capture.PN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