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有個熱門新聞上了國內外熱搜,那就是懂車帝對於國內外20多個品牌,近40款車型進行的輔助駕駛的真實事故場景模擬科普實驗。可以說是,大型電動車企業(包括華為這種專門做遙遙領先的智能駕駛的企業)的大型翻車現場。
汽車信息平台懂車帝發起了一場輔助駕駛真實事故場景模擬科普實驗,事故場景模擬選擇在真實高速公路與城市道路上進行,總共15個科目,使用國內外20多個品牌,近40款車型設置了車輛假人的模型,並模擬出真實車流。
上述科普實驗視頻顯示,高速夜間遇施工+卡車場景,僅47%的測試車輛能安全避讓;兒童突然衝出過馬路場景,58%的測試車輛能有效刹停。專家強調L2級輔助駕駛非自動駕駛,駕駛人需全程監管、隨時接管,仍是安全責任主體。
此次參與測試的具體車型包括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小鵬G6、問界M9、智界R7、阿維塔12、理想L6、騰勢Z9GT EV、魏牌藍山、小米SU7、蔚來ES6、零跑C10、極氪001、樂道L60、比亞迪(337.930, -4.79, -1.40%) 秦L DM等近40款車。
從參與車型和測試科目來看,這是目前比較少見的國內大規模輔助駕駛測試,但多個品牌的測試結果並不理想,對於測試的手段和方法也存在不小的爭議。
根據網上流傳的兩張表格,測試結果最好的是特斯拉,在36款車“高速事故場景模擬”綜合表現中,15款車為“0通過”。
7月25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社交平台轉發視頻稱,特斯拉在無本地訓練數據情況下,在中國取得了最高成績。特斯拉副總裁陶琳在微博發文說:“這次測試的結果我們和大家一樣都是從媒體上看到的,我們不關注排名,因為任何測試、排名都是相對的、短暫的,但對安全的要求卻沒有上限。同時,也希望大家看到,這次測試的本意並不是排名,而是提醒大家專注路況,安全第一。”
懂車帝向記者表示,懂車帝此次推出的是一檔輔助駕駛科普節目,旨在提醒公眾正確認識輔助駕駛的相關功能和安全邊界,提高安全駕駛意識,未做過任何官方排名。
7月25日,智界汽車、AITO汽車、鴻蒙智行分別在官方微博發文稱:已看到某平台所謂“測試”,不予置評。
嵐圖汽車CBO、銷售公司總經理邵明峰在7月24日發文表示,懂車帝封閉高速測試如同一麵鏡子,映照出行業在極端場景下仍存技術共性瓶頸:高速避險、感知係統對非標障礙物識別等能力需進一步提高。
“這折射出兩點思考,一方麵,隨著行業從硬件軍備競賽轉向軟件,‘技術可靠性’亟須各家廠商重點解決;另一方麵,無論輔助駕駛多先進,用戶真正需要的都是一輛‘撞了也能保命’的安全車。我想說,中國汽車的技術飛躍,需要行業共建,更需要‘國標護航’。”
邵明峰有兩點倡議,一是要將“失效兜底能力” 納入行業強製標準,如碰撞自動解鎖、夜間施工區誤判率等;二是要以“最差場景通過率”取代營銷話術,倒逼企業築牢安全底線。嵐圖願意踐行國家隊責任,開放全係車型用於各行業機構實測驗證。
7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長王強表示,駕駛人始終是行車安全的第一責任人。
但是我今天想要聊開一點,那就是如果中國電動車企業普遍都有誇大智能輔助駕駛的做法,那我們如果不考慮智能輔助駕駛,是否買中國電動車更加劃算,而為什麽中國的電動車企業可以那樣的低價內卷呢,這裏就有三個需要分析,包括製造成本,性能分析,盈利能力。
特別提一下,上麵懂車帝的測試中沒有包括MODEL Y,原因你懂的,因為MODEL Y在美國AUSTIN是指定的自動駕駛的車型,如果配備最新的FSD版本,估計麵子上可能不太好看吧。
下麵我們對比一下中國電動車企業(包括外企,比如特斯拉)的可對比下的成本和性能分析,已經他們的盈利能力的分析。
因為中國電動車的廠商多達60多家,車型多達400多種,所以我們隻會集中在中端的最流行的車型來進行對比。我們來係統性地比較目前中國市場中能夠在性能、智能駕駛硬件(FSD級別)等方麵對標特斯拉 Model 3 的主流國產電動車。重點放在 製造成本 + 續航性能 + 智駕硬件(支持L2+/L3)+ 價格策略 等維度。
車型 | 版本 | 定位 | 可對標 Model 3 的原因 |
---|---|---|---|
特斯拉 Model 3 後驅標準版 | 606km,FSD硬件4.0預裝 | 中型純電轎車 | 性能標杆,智能化領先,全球標準 |
小鵬 P7i 智駕版 | LFP電池,支持XNGP,支持高階自動駕駛 | 中型轎跑 | 全棧自研智駕,對標特斯拉FSD |
極氪 007 智駕版 | 支持激光雷達、8295芯片、NZP全國智駕 | 中型豪華轎車 | 智駕、性能與工藝均對標Model 3 |
比亞迪 海豹 2024榮耀智駕版 | 搭載DNP智駕係統(含激光雷達) | 中型轎車 | 比亞迪高端電驅+智駕全麵提升 |
阿維塔 12 後驅智駕版 | 華為ADS 2.0(可城區智駕)、8295座艙 | 高端智能轎跑 | 軟硬件能力均超越 Model 3 |
深藍 SL03 智駕版 | 搭載Deepal Pilot,800V平台 | 中型轎車 | 高電壓平台+智駕對標 |
性能與智能對比表
項目 | Model 3(國產) | 小鵬P7i | 極氪007 | 比亞迪海豹 | 阿維塔12 | 深藍SL03 |
---|---|---|---|---|---|---|
驅動形式 | 後驅單電機 | 後驅單電機 | 後驅單電機 | 後驅單電機 | 後驅單電機 | 後驅單電機 |
功率 | 194kW | 203kW | 310kW | 170kW | 230kW | 190kW |
0-100km/h | 6.1s | 5.9s | 5.4s | 7.5s | 6.5s | 6.7s |
續航(CLTC) | 606km | 610km | 688km | 550km | 650km | 620km |
電池 | 60kWh LFP | 86kWh 三元 | 75kWh 三元 | 61kWh LFP | 94kWh 三元 | 58kWh LFP |
智駕硬件 | 純視覺+FSD HW 4.0 | 雙Orin-X +激光雷達 | 激光雷達 + Orin-X + 5R11V | 激光雷達 + 自研芯片 | 華為ADS2.0全套 | 激光雷達+高算力域控 |
智駕能力 | NOA(高速+城區導航測試中) | 高速+城市NGP | NZP全國NOA(城區內測) | 城市NOA測試中 | 城市+高速自動變道/避讓 | 城市輔助駕駛測試中 |
OTA頻率 | 快、閉源 | 快、自研閉環 | 快、全棧自研 | 中、逐步更新 | 快(華為OTA) | 中偏慢 |
售價(參考) | ¥23.2萬 | ¥23.9萬 | ¥20.9萬起 | ¥18.9萬起 | ¥26.8萬起 | ¥18.5萬起 |
製造成本對比估算(單位:人民幣)
項目 | Model 3 | 小鵬 P7i | 極氪007 | 海豹智駕版 | 阿維塔12 | 深藍SL03 |
---|---|---|---|---|---|---|
電池 | ¥6.5萬 | ¥7.5萬 | ¥7.8萬 | ¥5.5萬 | ¥9.5萬 | ¥5.0萬 |
電驅係統 | ¥1.5萬 | ¥1.4萬 | ¥1.6萬 | ¥1.3萬 | ¥1.8萬 | ¥1.2萬 |
智駕硬件 | ¥1.5萬(HW 4.0) | ¥2.5萬(雙Orin+激光) | ¥3.0萬 | ¥2.0萬 | ¥3.5萬 | ¥2.0萬 |
電子係統+中控 | ¥1.8萬 | ¥2.2萬(8295) | ¥2.5萬(8295+音響) | ¥1.5萬 | ¥2.8萬 | ¥1.6萬 |
車身底盤 | ¥3.5萬 | ¥3.2萬 | ¥3.8萬 | ¥3.0萬 | ¥4.0萬 | ¥2.8萬 |
製造/裝配 | ¥1.5萬 | ¥1.2萬 | ¥1.5萬 | ¥1.0萬 | ¥1.5萬 | ¥1.0萬 |
總製造成本估算 | ¥16.3萬 | ¥18.0萬 | ¥20.2萬 | ¥14.3萬 | ¥23.1萬 | ¥13.6萬 |
關鍵洞察
智駕硬件:誰能對標 FSD?
特斯拉 FSD 功能預置,但“純視覺”策略未解鎖城區功能,需要更多的中國落地訓練;
小鵬P7i、極氪007、阿維塔12 均配置 激光雷達+Orin-X(或同級)+高精地圖能力,已支持高速+城區 NOA,全國覆蓋能力(NZP)甚至領先;
比亞迪雖啟動智駕戰略,但自研芯片和算法仍在追趕階段;
華為ADS2.0在城區表現較佳,阿維塔為體驗領先車型。
成本結構:誰更精打細算?
極氪、小鵬、阿維塔等雖然功能強,但製造成本也水漲船高;
比亞迪、深藍憑借自產率高、核心零部件控製力強,性價比更優;
特斯拉在統一標準下成本雖下降,但無法像本土企業那樣細化產品線“拉開層次”。
性能實打實:
極氪007動力/操控性能已與Model 3看齊,甚至在空間和電池方麵更勝一籌;
小鵬、阿維塔也在駕駛質感、車機體驗方麵做了大量優化;
Model 3 的一體壓鑄與軟件響應仍是行業標杆,FSD在落地訓練後的前景看好
最後我們來看看各家車企的車型的利潤率,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把汽車作為一個長期耐用消費品,那車企的利潤率其實也是和購車者息息相關的,畢竟我們都不想自己購買的電動車,不到三年就找不到維修體係和車企的支持,尤其是沒有那個車型是完美的,沒有一定的利潤率,可能連汽車的召回維護都不能支持。所以,產品,尤其是耐用品不是越便宜越好,而是綜合性價比和長期可靠性的選擇。
利潤率說明(按整車毛利率為主)
項目 | 含義 |
---|---|
毛利率(Gross Margin) | =(銷售價格 - 製造成本) ÷ 銷售價格;反映每台車的直接利潤空間,不含研發/營銷/管理成本。 |
淨利率 | = 淨利潤 ÷ 營收;整車企業很少披露單車型淨利率,此處主要分析毛利率。 |
注:數據為估算/公開財報信息結合行業分析,已考慮本地化產線、自研比例等因素。 |
製造成本加入利潤率的對標表格(按2024年主力版本)
車型 | 售價(RMB) | 製造成本估算 | 毛利估算 | 毛利率 | 盈利模式特點 |
---|---|---|---|---|---|
特斯拉 Model 3(國產) | ¥232,000 | ¥163,000 | ¥69,000 | ~30% | 高毛利全球標品,FSD未來增值 |
小鵬 P7i 智駕版 | ¥239,000 | ¥180,000 | ¥59,000 | ~25% | 自研智駕+控製製造成本 |
極氪 007 智駕版 | ¥209,000 | ¥202,000 | ¥7,000 | ~3% | 高配置定價激進、薄利 |
比亞迪 海豹榮耀智駕版 | ¥189,800 | ¥143,000 | ¥46,800 | ~25% | 自研自產,性價比高仍有利潤 |
阿維塔 12 智駕版 | ¥268,000 | ¥231,000 | ¥37,000 | ~14% | 華為賦能智駕高成本,高端定價 |
深藍 SL03 智駕版 | ¥185,000 | ¥136,000 | ¥49,000 | ~26% | 長安體係+電池自控,成本低利潤高 |
特斯拉仍保持較高毛利優勢(即便在中國),受益於全球規模+軟件預裝+品牌溢價;
比亞迪、小鵬、深藍等企業通過自研自產+高性價比控製毛利在25%左右,保持健康擴張;
極氪當前處於“低價搏市場”的策略期,毛利極低,靠集團支持維持運作;
阿維塔與華為合作雖智能化高,但製造成本也居高不下,限製了利潤空間。
最後聊聊如果我人在國內,會做什麽樣的選擇
如果我是收入較低,而且對於國產品牌有非常強大的信心,我會選擇BYD或者深藍,沒有選擇小鵬是因為它的整體負債太高,對於未來是否可以健康運營沒有保證。
如果我是收入較高,而且對於未來的自動駕駛有期待,我會選擇特斯拉的MODEL3,因為從整體來看,FSD的訓練是不用依靠人工指定太多的規則,而是通過機器學習,越多的訓練,理論上就會有越好的效果,而且它的硬件不用大幅度升級,不像其它的車型,沒有太多的硬件綁定,就可以大幅度提升自動駕駛的性能。
當然,如果我真的在國內,我大概率會等一等,MODEL YL,六人座新款,那種可以方便的作為全家人出行的選擇。
(以上內容總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