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markya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馬克談天下(445) 從諾曼底登陸80周年聊起

(2024-06-06 15:40:00) 下一個

這一陣子的國際大事太多,一會兒是墨西哥總統大選,一會兒是印度大選,本來想要寫一下有關印度的評論,但是今天看到有關諾曼底登陸80周年的新聞,不禁想起幾年前看到的一個新聞故事,想要分享一下。

分享之前,先還是簡單介紹一下諾曼底登陸,很多人估計都知道這個曆史事件,但是對於這個可能是改變二戰最後進程的重大戰役,我們不應該忘記。

諾曼底登陸80周年俄因侵烏不獲邀請出席| 國際| 東方網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1944年6月6日,著名的諾曼底登陸在法國諾曼底灘頭上演,這場登陸行動成功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被視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重要轉折點。

諾曼底登陸(英語:Normandy Landings),代號海王星行動(Operation Neptune),又通常稱為D日(英語:D-Day),發生於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西方盟軍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為霸王行動的一部分。這場戰役在1944年6月6日展開,一天內15萬盟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後在法國諾曼底地區登陸,是迄今為止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搶灘登陸戰。諾曼底登陸開啟了法國(以及後來西歐)的解放進程,為盟軍在西線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在諾曼底登陸中作戰的盟軍軍隊主要由英國美國加拿大組成,但在搶灘完成後,自由法軍波蘭軍也有參與這場戰役,而當中也有來自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希臘荷蘭挪威的士兵。

進攻諾曼底在登陸的前一天晚上展開,空降兵滑翔機降落(湯加行動)、進行大規模的空中轟炸海軍軍艦炮擊,而兩棲登陸戰則在當地時間6月6日早上6時30分開始。在登陸前“D-Day”的軍隊主要在英格蘭南部沿海地區,尤其在樸茨茅斯部署

諾曼底登陸戰役中,盟軍先後調集了36個師,總兵力達288萬人,其中陸軍153萬人。從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國、英國、加拿大的百萬軍隊,17萬輛車輛,成功地渡過了英吉利海峽。到7月24日,戰爭雙方約有24萬人被殲滅。至8月底,盟軍一共消滅或重創德軍40個師,德軍的3名元帥和1名集團軍司令先後被撤職或離職,擊斃和俘虜德軍集團軍司令、軍長、師長等高級將領20人,繳獲和摧毀德軍的各種火炮3000多門,摧毀戰車1000多輛。德軍損失飛機3500架,坦克1.3萬輛,各種車輛2萬輛。

諾曼第登陸75周年美歐關係今非昔比_大公網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登陸戰役,美英盟軍共投入兵力45個師、各型飛機1.3萬架、各種艦艇約5000艘,傷亡12.2萬人。德軍共投入兵力15個師、各型飛機約500架,各種艦艇500餘艘,傷亡和被俘11.4萬人。戰役的勝利,為盟軍在西歐展開大規模進攻奠定了基礎,對於加速納粹德國的崩潰具有重大意義。美英軍隊重返歐洲大陸,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整個諾曼底登陸戰從6月6日一直打到了8月25日,整個戰場寬度隻有約80公裏。在超過兩個月的戰鬥中,德軍損失了約40萬人的兵力,坦克飛機等戰鬥力損失無數。而盟軍則付出了近150萬人的傷亡。從傷亡比例上看,人數占絕對優勢的盟軍竟然和德軍不相上下。

第一階段的搶灘登陸,盟軍共出動了37萬名陸海空軍官兵,分乘5300艘艦船奔襲諾曼底,首批15000名美國、英國和加拿大步兵於淩晨6時30分開始搶灘,根據美國的戰爭曆史中心的紀錄是:有4900名美國士兵傷亡,盟軍傷亡總數約6500人。

諾曼底登陸_百度百科

而先期空投到戰線後方的空降部隊損失更為嚴重,美軍第82空降師傷亡率達76%,第101空降師副師長普拉特將軍陣亡,但盟軍總算占領了灘頭陣地,並開始擴建登陸場。到7月初,盟軍已上陸25個師,其中13個美國師,11個英國師,1個加拿大師,共100萬人;到第43天時,從諾曼底上陸的共有9個軍39個師約165萬人,其中美國20個師,英國14個師,加拿大3個師,自由法國和波蘭各1個師(種類明細是24個步兵師,11個裝甲師,4個空降師)。

D日的登陸行動基本上是成功的,但盟軍未能按計劃在當天攻占卡昂和瑟堡兩個要點,而清醒過來的德軍最高統帥部從加萊甚至是蘇德戰場調兵馳援諾曼底,在卡昂的英軍和加拿大傘兵遭到了黨衛第12裝甲師的拚死抵抗和反擊,戰況之慘烈遠勝諾曼底灘頭,戰役一直持續到8月8日才告結束,卡昂已被炸成一片廢墟,英加和波蘭軍隊傷亡超過50000人。

諾曼底登陸日,參戰士兵除了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之外,還包括澳大利亞、比利時、捷克、荷蘭、法國、希臘、新西蘭、挪威、羅德西亞(今津巴布韋)和波蘭軍隊的陸海空支援。

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所藏的一幅法國二戰時期宣傳畫,顯示盟國擊敗納粹軸心國的鬥爭。畫中可見當時的中國國民政府國旗從1944年7月3日起進入戰役第二階段,盟軍集中14個師的兵力,向登陸場正麵德軍約7個師發動猛攻,結果12天裏才推進11.2公裏,傷亡高達10000人,主要是前進的道路兩側都是沼澤,隻能展開1個師的兵力進攻,在德軍的猛烈阻擊和遍布地雷和障礙物的道路上推進非常困難,盟軍再也無力向前,雙方陷入對峙。

直到巴頓將軍的第3集團軍投入戰鬥,從側翼擊破德軍防線,正麵盟軍才得以突破,其中為奪取聖洛也付出了近40000人傷亡的高昂代價。而隨著聖洛的失守,德軍在諾曼底地區防線被盟軍分割為兩段,局麵更為被動不利。到7月24日,盟軍總計傷亡122000人,其中美軍(29000人)、英軍(11000人)、加拿大部隊(5000)陣亡約45000人,而德軍有近40萬軍隊被粉碎,傷亡和被俘113000人。

戰役的第三階段是盟軍衝出諾曼底德軍防線的“法萊斯戰役”,從8月10日開始美英軍隊開始合圍諾曼底地區的德軍主力,即德軍“B”集團軍群(新任司令莫德爾元帥)的基本兵力坦克第5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至8月25日戰役勝利結束,斃俘德軍60000餘人。實際上,整個諾曼底登陸作戰的時間段,是以法萊斯戰役結束後盟軍渡過塞納河為標誌的,因此300多萬盟軍在諾曼底戰役期間的傷亡總數應該在130000人以上。

諾曼底登陸日的奧馬哈海灘

在整個西歐戰役中,到納粹德國宣布投降為止,美軍共陣亡135000餘人,負傷365000人,其中的73000人出現在諾曼底戰役期間,美軍兵力大約占盟軍總兵力的57%,尤其是突出部戰役基本是美軍獨立支撐的,因此承擔了絕大多數傷亡。

從上麵這個統計可以看出來,二戰後美國建立的全球軍事組織是建立在它對於二戰的貢獻,以及它對於盟友的承諾基礎上了,當年美國大兵在亞洲太平洋,歐洲平原,非洲荒漠浴血奮戰,也是衝鋒在前,不畏犧牲,給後來的世界帶來了80多年的基本和平(沒有世界大戰)。

為紀念諾曼底登陸80周年,美國總統拜登於當日抵達法國,並將出席相關紀念儀式。另據法新社報道,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德國總理朔爾茨、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等都將陸續抵達,與法國總統馬克龍一道,參加6日在諾曼底的紀念活動。

今年紀念活動的背景,是歐洲即將舉行議會選舉、美國即將大選,以及俄烏衝突延宕。拜登於6月5日至9日開啟訪問法國行程,拜登在訪法期間也再次強調跨大西洋團結的重要性。

除了出席曆史相關的活動,在外交層麵,拜登還將與馬克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晤。CNN指出,馬克龍是拜登的關鍵盟友之一。俄烏衝突爆發後,馬克龍是歐洲層麵為此事發聲的關鍵領導人之一。為此,法國的國防預算翻倍,並宣布將在2024年實現此前北約所要求的國防支出占本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本國軍火商提高產能等。

報道稱,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表示,拜登還將在諾曼底地區與澤連斯基會晤,會晤正值烏克蘭首次使用西方武器攻打俄羅斯境內目標之際。此外,兩人本月晚些時候還將在意大利舉行七國集團(G7)峰會上再次見麵。

反觀當年的抗擊軸心國德國的前蘇聯,現在的俄羅斯,卻成為了歐洲安全的最大威脅,曆史如此的諷刺,但是卻真實的反映了俄羅斯的基本曆史觀,就是一個以不斷擴大版圖和影響力為要素的國家。

好了,有點離題了,最後才是我j記得的重要曆史事實。

鮮有人知的是,在這場美英主導的戰役中,也有一批中國年輕軍人的身影。他們為解放法國和最終擊潰法西斯德國,在異國英勇奮戰。

黃廷鑫是諾曼底戰役親曆者。盡管已辭世多年,但他的口述曆史記錄,記下了二戰時期唯一一批受中國政府派遣、在歐洲戰場參加反法西斯戰爭的中國軍人的故事。

1942年,黃廷鑫與其他23位中國海軍軍官被選派前往英國學習、參戰。

這一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艱難的時刻。當時中國政府的這一決定,既是為了“重建”遭受重創的海軍,也是為了與盟友一道與法西斯作戰。

在英國,中國軍官們接受了係統的英語、魚雷、槍炮、航海等課程。完成第一階段的學習後,他們就被派往各戰區的軍艦上實習參戰。

“有人在航空母艦上,有人在巡洋艦和驅逐艦上,還有的在戰列艦上。”在黃廷鑫的回憶中,與他同去英國的中國軍官全部直接或間接地參加了諾曼底戰役的海上行動。

黃廷鑫當時登上了一艘輕型航空母艦,為登陸艦隊提供空中警戒和掩護。在他的講述中,也有中國軍官在一線作戰,炮擊海灘,打擊德軍岸防設施。

還有資料顯示,當時兩名中國軍人被抽調到最前方,指揮駕駛登陸艇,參加了諾曼底灘頭殘酷激烈的搶灘登陸行動。

在這場被視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重要轉折點的戰役中,24名中國軍人與異國戰友一起衝鋒陷陣,立下戰功。60多年後,這段塵封的曆史終於漸為世人所知。

2006年,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代表法國政府向89歲的黃廷鑫頒發了 “榮譽勳位騎士勳章” ,並向所有參加過這場戰役的中國人致謝。

中國政府那個時候還是同盟國的一部分,現在卻逐漸把自己納入了“俄中朝伊”這種陣營,讓後人也不禁唏噓。人類曆史上,有過非常多的戰爭,但是真正成為世界大戰的隻有兩次,之後人類的軍事技術已經突飛猛進,達到了可以互相毀滅幾十次的水平,但是人類那種基於貪婪和欲望,而發動戰爭的動機卻幾千年都沒有改變過,和平是如此的似乎不值一提,但是卻是如此珍貴,這個可能也是我們從諾曼底登陸80周年可以記住的。

 

 

 

(本文大量文字來自於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JWang' 的評論 :
老兵不死,隻是凋零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ugan' 的評論 :
曆史其實離我們的現實並不太遠
TJWang 回複 悄悄話 I watched the D-Day ceremony online yesterday, and the American soliders atteneding the 80-year celebration in France aged 98 (youngest) to 100+...
tugan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正想了解D-Day。
Parkbrooke 回複 悄悄話 日本德國意大利都是美國打敗的,不服不行!沒有美國,中國英國蘇聯全完蛋.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馬克的文章都是個人觀點,盡量客觀公正,不帶入自己的個人喜好,希望大家評論時也是就事論事,不要發表太多情緒化的留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