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衝突爆發以來,胡塞武裝組織已向35個國家的過往船隻開火,迅速躥升為巴以雙方之外最突出的地緣玩家之一,成為這場衝突外溢、危及紅海國際航運安全的頭號武裝力量。
胡塞武裝意外“攪局”,激發了外界對這個非政府行為體的高度關注。
2024年1月2日,據阿拉伯“天空新聞”電視台報道稱,也門胡塞武裝(也稱“安薩爾拉”)的武裝快艇和一艘美國軍艦在紅海發生激烈衝突。
據統計,新年前一周內,美國、英國和法國為主的國際護航聯盟與胡塞武裝的交火已告升級,僅一天內就有20架胡塞武裝無人機被擊落。
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胡塞武裝組織已向35個國家的過往船隻開火,迅速躥升為巴以雙方之外最突出的地緣玩家之一。
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胡塞武裝就公開舉起反美反以色列的大旗,直至今天將口號落實為行動,將意識形態驅動為地緣博弈。
與政府恩怨無休止
胡塞武裝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組織?
胡塞武裝(Houthi Movement)是也門共和國境內伊斯蘭教什葉派分支宰德派武裝叛亂力量,曾長期以也門西北部邊陲薩達省為根據地。自上世紀90年代成立以來不斷發展壯大,胡塞武裝與也門政府的恩怨情仇無休無止,其一舉一動不僅時刻關乎也門政治與安全局勢走向,還影響著中東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胡塞武裝前身是信仰青年運動(Believing Youth),該運動是宰徳派力量在其伊斯蘭教政權垮台後,被持續邊緣化的反作用。宰德派又譯賽義德派、紮伊迪派,是伊斯蘭教什葉派三大分支之一,由第四代伊瑪目阿裏·本·侯賽因·宰因·阿比丁之子宰德·本·阿裏的追隨者所組成;因宰德·本·阿裏被該派認定為第五任伊瑪目,故而又稱“五伊瑪目派”。
宰徳派承認四大哈裏發的合法地位,不相信“隱遁伊瑪目”之說,反對神化宗教領袖和聖徒崇拜,因而與其他兩大什葉派支脈——伊斯瑪儀派(又稱七伊瑪目派,集中於北非等地)和薩法裏派(十二伊瑪目派,聚居於伊朗等地)差異較大,更接近穆斯林主流遜尼派。宰德派目前僅存在於也門,屬於什葉派中溫和派的一支。
曆史上,宰徳派曾長期掌握也門政權,但1962年的軍事政變徹底改變了宰徳派命運。1962年9月26日,自由軍官組織在阿裏·阿卜杜拉·薩利赫領導下發動革命,推翻宰德派伊瑪目王朝在也門北部建立的什葉派君主政權,成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共和政府上台後,對宰德派在政治和經濟等領域采取一係列邊緣化政策,以高壓手段擠占宰德派生存空間,不僅造成該派政治影響力持續下降,並且引發宰德派所屬地區和部落經濟發展遲滯、人民生活水平每況愈下等一係列社會問題。
20世紀70年代,為遏製什葉派勢力在北也門的擴張,視也門為後院的沙特阿拉伯扶植遜尼派薩拉菲派擴張,為其提供了大量經濟援助,許多宰徳派貧困下層為獲取經濟補助轉向薩拉菲派,進而極大地蠶食了宰徳派的統治基礎。
另外,作為遜尼派分支,薩拉菲派向基層大眾輸出不斷挑戰宰徳派教義核心的意識形態,威脅宰徳派思想的權威。由此,在共和政府邊緣化政策和外部勢力入侵雙重壓力下,宰徳派領導者不得不思考未來該何去何從。
到20世紀90年代,不斷上升的危機感促使部分宰德派人士開始推動複興運動。1992年,侯賽因·胡塞發起一場名為“信仰青年運動”的宗教複興運動,並成立胡塞武裝組織的前身——青年信仰者組織。
1978年,軍事強人薩利赫出任也門總統,其本人信仰什葉派。出於對抗國內遜尼派勢力上升的需要,薩利赫扶植青年信仰者組織的發展。1993年,在薩利赫支持下,侯賽因·胡塞當選也門議會議員,青年信仰者組織也開始迅速擴張。1994年,統一四年後的也門爆發南北內戰,薩利赫借重部落武裝特別是青年信仰者組織武裝迅速平叛並重新統一政權,該組織由此得到進一步壯大。1999年,薩利赫在也門首次全民大選中順利連任。然而,隨著青年信仰者組織勢力的壯大,胡塞提出要建立一個類似於伊朗的政教合一國家,與薩利赫產生嚴重分歧。
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爆發引發二者關係走向破裂。
薩利赫支持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而侯賽因·胡塞則舉起反美反以大旗,稱薩利赫的行為是對伊斯蘭世界的背叛,薩利赫隨即剝奪胡塞的政治職務。2004年,侯賽因·胡塞領導青年信仰者組織與也門政府爆發大規模衝突,造成數千人喪生,侯賽因·胡塞本人也在一次軍事行動中被也門政府軍擊斃。
此後,為表示對侯賽因·胡塞的紀念與忠誠,其追隨者正式更名青年信仰者組織為“胡塞人”(即胡塞武裝組織),其與也門政府的衝突鬥爭持續至今,成為也門最為強大的一股反政府武裝勢力。
2004年,侯賽因·胡塞被擊斃後,其追隨者先後對也門當局發動六次反叛(又稱胡塞戰爭)。
經過幾年拉鋸戰,雙方均無力擊潰對方,並在新冠疫情後陷入不戰不和狀態,也給國際斡旋行動提供了新的機遇。聯合國、科威特、阿曼等多次組織和平談判,但收效甚微。持續不斷的內戰不僅嚴重威脅也門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和社會治安,並且引發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已有數萬人死傷於這場災難之中。
然而,胡塞武裝與也門政府至今未能達成和平協議,雙方武裝衝突時有發生。
反猶思想根深蒂固
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後,胡塞武裝組織立刻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並使用導彈和無人機多次襲擊紅海水域目標。胡塞武裝稱,由以色列公司擁有或運營的,或者懸掛以色列國旗的所有船隻都將是該組織“合法打擊目標”。除在紅海襲擊大量過往商船、扣留個別船隻外,胡塞武裝還多次向以色列南部城市埃拉特等地發射彈道導彈和無人機,並遭到美國海空軍和沙特武裝力量攔截。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裏阿表示,襲擊不會停止,“直到以色列停止侵略”,巴勒斯坦人取得“勝利”。
胡塞武裝在紅海水域的行動引發極大震動,對全球航運業造成重大影響並可能拖累世界經濟複蘇。為此,美國聯合多國發起“繁榮守護”行動(簡稱“OPG”),巴以衝突向紅海外溢,而紅海危機又產生世界性衝擊波。
胡塞武裝介入到本輪巴以衝突的深層動因,究竟何在?
第一,反以反猶思想在胡塞武裝組織的意識形態中根深蒂固。
胡塞武裝的反猶主義和反以思想由來已久。胡塞武裝組織創始人侯賽因·胡塞曾宣稱,美國和以色列意圖占領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城市麥加和麥地那。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也門時任總統薩利赫支持美國和以色列,遭到侯賽因·胡塞及其追隨者的強烈反對。此後,在與也門政府的一係列衝突中,胡塞武裝以“真主至大”“美國去死,以色列去死”“伊斯蘭教勝利”等口號進行宣稱動員。
在也門戰爭背景下,胡塞武裝現任領導人阿卜杜勒·馬利克·胡塞經常提到以色列。例如,2021年,胡塞武裝宣布,該組織意圖奪回也門那些被“敵人”控製的地區,否則這些土地將落入美國人、英國人和以色列人之手。同時,胡塞武裝組織還驅逐最後一批生活在其統治下的猶太人。可見,反猶反以主義是胡塞武裝組織核心意識形態之一,該思想不僅成為胡塞武裝煽動輿情、爭取社會支持和壯大組織力量的口號,更是為其爭取外部援助特別是伊朗支持提供了意識形態價值。在新一輪巴以衝突背景下,胡塞武裝鎖定以色列相關聯目標為打擊對象,表明其對以色列和猶太人的反對和敵意並非空談。
第二,胡塞武裝試圖以激進方式在國內宣威。對以色列關聯目標進行打擊,有利於胡塞武裝組織強化在也門的聲望與影響力,鞏固其內部勢力與地位。換言之,對巴勒斯坦解放事業的支持是胡塞武裝尋求政治合法性的一種嚐試。作為反政府武裝力量,胡塞武裝不被國際社會接受,其激進政策和行動也令也門普通公民望而生畏。
第三,強化在伊朗“抵抗軸心”的核心地位。外界普遍認為,過去十年中,胡塞武裝得到伊朗重要的輿論、政治和軍事支持,成為伊朗主導的“什葉派之弧”與“抵抗軸心”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抵抗軸心”是伊朗領導下的反以反美同盟,胡塞武裝、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以及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親伊朗民兵武裝,都是該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本輪巴以衝突中,胡塞武裝希望通過對哈馬斯的支持來證明自己“抵抗軸心”關鍵成員,進而強化地區聯盟的內在聯係和外在呼應,提升自身在地區事務中的影響力。
總結:
胡塞武裝從一個邊緣組織成為全世界的關注焦點,背後是伊朗的直接支持,外加現在的以哈衝突,給了它在阿拉伯世界一定的輿論支持,但是長期來看,它的存在是沙特阿拉伯的背刺,也是穆斯林什葉派和蘇尼派鬥爭的前緣,不免成為中東的衝突焦點,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矛盾產生,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內容來自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