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八方

四季美景,八方朋友,一園淨土,九州茶香。百年滄桑,千古遺訓,兩袖乾坤,天下興亡。
正文

也談“六四”(六)-(II)

(2006-06-10 07:58:51) 下一個

也談“六四”(六)- 心路曆程(II)

浦江的文章«重新評價“六四”»,雖然是九年前的文章,雖然隻是一家之言,雖然可挖掘之處還很多。可貴的是它記錄了一個當年大學生的心路曆程。它是不是反映了當年那一代人的普遍感受,相信我們這些親曆過“六四”的人們和當年的學運精英們最清楚。

---------------------------------------------------------------------

重新評價“六四”(續)

作者:浦江

五、西方的民主(一)

現在, 我們再來看看“八九民運”時, 學生和知識分子所崇尚的西方
民主又是什麽。

我想先從一篇有趣的文章談起。從今年上半年開始, 東南亞發生了嚴
重的貨幣危機, 在國際外匯抄家的攻擊下, 泰國銖首先大幅度貶值,
接著東亞各國就象多米諾骨牌一樣望風而到。幾輪下來, 區域內各國
貨幣全都度貶值, 泰國銖更是貶了近一半。在這種情況下, 經濟危
機便也接踵而來, 東亞經濟籠罩在層層烏雲之中。這期間, 各種分析
這場危機的文章我也看了不少, 其中有一篇觀點獨樹一幟, 令人記憶
猶新。文章指出:這次東南亞貨幣危機證明, 許多東亞領袖所倡導的
亞洲價值觀並不是好東西, 而隻有民主自由才是避免和挽救危機的保
障;這次危機使人們不再被所謂東亞經濟奇跡所迷惑, 而開始重新尊
重和認同民主印度的價值了。

類似這種觀點的文章和報道最近又看到了一些, 甚至還有香港的中國
人也發出了這種聲音。在他們看來, 幾千年的亞洲文明似乎一錢不值,
不可能找出有別於西方觀念的更優秀的東西;而區區幾百年西方文
明所孕育的民主自由, 倒是光芒萬丈、放之四海皆準。亞洲經濟迅猛
發展時, 這些人心裏象打翻了五味瓶,有種說不出來的味道。對於亞
洲人忽略西方民主, 崇尚傳統價值觀的作法, 他們早就心存不滿,
批評起來總嫌底氣不足。這次東南亞發生了貨幣危機, 終於讓他們出
了口悶氣。他們就象是迎到了一個美麗的春天, 臉色紅暈了, 精神煥
發了, 連說的話聲音也不知不覺地響亮了。

那篇文章的結論真是精彩, 隻可惜作者是盲人騎瞎馬, 最終落了個貽
笑大方。這次危機, 原因錯綜複雜, 可金融專家們比較一致的看法是,
既有深層次原因(內因):東亞各國的泡沫經濟現象嚴重, 也有觸
發原因(外因):國際抄家的貨幣投機行為。

那麽, 什麽是泡沫經濟呢?通俗的講, 是由於經濟過熱的帶動,使銀
行信貸膨脹過薩且結構不合理, 大量的資金被投入房地產及股票市
場。因為這些領域的價格很容易被哄抬, 整個經濟也就象在吹泡泡一
樣了。以泰國為例, 前幾年的經濟高增長使房地產成為最有利可圖的
行業, 投資股票也能獲利匪淺, 於是吸引外資大量流入。但離開了腳
踏實地的進步, 泡泡總是要吹破的。當房屋大量興建, 房產價格不升
反跌時, 房地產業就將陷入危機。接著, 銀行大筆借給房產業的貸款
變成了收不回的呆帳, 金融業隨之麵臨困境。這時,投資人對經濟的
信心開始動搖了, 在貨幣投機商大量賣低泰銖時(觸發), 外資為了
避免損失立刻奪路而逃, 泰國匯市、股市也就必然暴跌。這種暴跌進
一步打擊了人們的信心, 房地產價格更是一落千丈, 於是惡性循環,
呆帳成了死帳, 大批企業和銀行麵臨倒閉。

其實不難看出, 無論是貨幣投機還是泡沫經濟, 這些都是自由市場經
濟的弊端。馬克思生活在西方工業化時代, 對後工業化的現代社會不
可能料得那麽準, 但實質還是被他看透了。這弊端的實質就是資本家
為追求最大利潤而造成的整個社會經濟的無序。從當今世界來看,
解決這個弊端並不需要實行計劃經濟, 因為有一條現成的出路, 就是
加強政府對經濟的控製, 以避免和消除這種經濟無序現象。不論是用
行政手段直接幹預或用經濟手段間接調控, 最終還是要看誰把經濟控
製的更好, 這對美國政府也不例外。回想九三、九四年的中國, 經濟
過熱, 房地產業發展失控, 要不是中共潑一盆涼水, 緊收了銀根,
保中國這次不會栽進去。

再回到那篇文章, 作者立論的依據是某些東亞國家政治腐敗和製度不
完善在這次危機中的負麵作用。可就此指責亞洲價值觀, 是站不住腳
的。腐敗和製度不完善是所有發展中國家的通病, 還沒有一個國家隻
因提倡西方民主就能解決這些問題的先例。反倒是提倡亞洲價值觀的
國家做的還更好些, 如新加坡、香港。其次, 我們知道這次危機的罪
魁禍首是泡沫經濟, 但腐敗和製度不完善並不是導致泡沫經濟的根本
原因。諸位不妨觀察一下那些南美和非洲國家, 在腐敗和製度不完善
方麵, 比東亞更利害, 可他們連產生泡沫經濟的資格都不夠。相反,
政治不算太腐敗, 製度也很完善的日本, 同樣也發生了泡沫經濟,
導致了長期的經濟不振。而為了消除經濟泡沫, 挽救貨幣危機, 緊縮
的經濟政策勢在必行。那麽, 亞洲價值觀中如人民克勤克儉, 富有社
會責任感, 強調社會及家庭的和諧, 尊重政府的權威, 個人儲蓄率偏
, 甚至包括為集體犧牲個人利益等內容倒是值得大力地提倡了。
反觀西方民主, 又在這次危機中扮演了什麽角色呢?我們還是來看泰
國的例子。

其實, 泡沫經濟並非無據可尋。世界銀行早在九一年就開始警告泰國,
經濟已經過熱了。然而,從九一年起, 泰國的議會一直由多個黨派
同時控製,由於黨派之爭, 總理和內閣更迭頻繁。這樣一來, 無論誰
上台都無暇顧及甚至也不敢碰泡沫經濟的問題, 因為消除泡沫就要實
行緊縮政策, 這勢必引起民怨, 那政府就自身難保了。於是, 泡沫問
題積重難返, 泰國經濟也就不堪一擊了。由於泰國是區內第一個受衝
擊的國家, 為了防止骨牌效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立刻協同區內許多
國家的中央銀行給予其一百七十二億美元的緊急貸款援助。但這種貸
款是帶有嚴格條件的, 那就是政府必須采取嚴厲的緊縮政策, 以消除
經濟泡沫。可這種政策一實行, 立竿見影的效果卻首先發生在了政治
領域。危機之初, 對總理寶座虎視眈眈的人就開始在議會裏發難,
實行緊縮政策後老百姓愈來愈不滿, 開始上街遊行。終於, 在輿論的
一片指責聲中, 在人民強烈的呼籲下, 總理提交了辭呈。經過又一番
你爭我奪,新總理不久選出來了, 但緊縮政策不得不繼續執行, 政府
仍堅持關閉了一半以上有問題的金融公司, 大批員工失業。最終,
國人民還是要無奈的承受, 隻是形勢隨著時間的推延變得更糟了。區
域貨幣已全線崩潰, 惡性循環、相互影響, 泰國銖也在一次又一
次的風浪中屢創新低。

可見, 民主製度不但救不了經濟, 在泰國甚至還起了反作用。同樣,
民主製度在解決腐敗和製度不完善的問題時, 也不神丹妙藥。除了泰
, 我們還能看到韓國和菲律賓許多生動的例證。相反, 崇尚亞洲價
值觀的新加坡一直被西方國家認為並不民主, 也缺乏個人自由, 可它
高效廉潔的政府卻是公認的。這也是新加坡能安全渡過這次危機的保
障之一。


五 西方的民主(二)

也許, 有人認為泰國的議會鬥爭還不算民主, 那我們就再來看看亞洲
的民主製度典範--印度。它能得到這個頭銜, 可見西方國家對其在
實行民主自由方麵的滿意程度。可這種西方民主為這個東方古國又帶
來了什麽呢?我所在的組裏, 印度人絕對是第一大種族, 這讓我有機
會能夠更了解印度。可讓我吃驚的是, 每當說到他們祖國的前途,
度同事們普遍都有種灰心喪氣的感覺, 這個話題也最能引發滿腹的牢
騷。用他們的話來說, 印度有那麽多的民主, 可全國範圍內貪汙腐敗
依然猖獗, 中北部民族宗教衝突延綿不息。這使得整個國家陷入長期
, 人民依然貧窮落後。他們認為, 至少百分之九十的印度人是老老
實實、安分守己的, 並不需要太多的民主自由。真正需要這些舶來品,
並利用它付予的權力去煽動鬧事、爭權奪利的隻是少數人。那麽,
為什麽要為少數人的自由而犧牲大多數人和整個國家呢?有些印度同
事甚至還羨慕的對我說:印度真正需要的是象中國那樣一個強大的政
府。

(殘缺一行)
也算良好。然而,就在看到那篇文章後不久, 印度的聯合政府垮台了。
原因是聯合政府中的一個黨派被懷疑參與了刺殺前總理、國大黨主
席拉甘地的陰謀, 國大黨憤而退出聯合政府。這導致議會中再也沒有
任何一股勢力能得到多數票的支持而進行組閣, 印度出現了無政府狀
態,連南部也開始發生暴亂了。這時, 我終於體會到了, 為什麽印度
人那麽希望能有一個強大的政府。

說來也巧, 就在這段混亂時期, 我的一位同事回印度南部某城參加他
妹妹的婚禮。十幾天後回來, 他驚魂未定的連聲說LUKY。他逢人
就說, 那些天暴亂如何激烈, 該地有三列火車接連被炸。他離開那天,
坐在火車上, 整節車廂隻有他一個人。因為商店全關門了, 他妹妹
的婚禮連鮮花也沒買到。更恐怖的是, 報上還不時的傳來死人的消息。
在他口中, 一次高高興興的回國探親變成了地地道道的恐怖曆險。
在這種局勢下, 印度經濟又如何發展呢?無怪乎他會黯然傷神的得出
一個結論, 印度HOPELESS。

這就是民主的印度?我真不知道, 西方的民主人士想推銷給我們的是
個什麽樣的民主。

要我說, 他們之所以對民主那麽推崇, 這跟冷戰時期意識形態的對立
是分不開的。在他們的理論中, 民主和共產主義勢不兩立。於是,
種理論或信念就通過媒體和大眾文化的渲染逐漸深入人心。這種例子
在美國的報紙和好萊塢的電影中俯拾皆是。就這樣, 民主成了攻擊敵
人的武器。冷戰結束, 蘇聯倒台, 民主作為武器不但沒有失去意義,
它的作用反而擴大了。民主成了西方文明的象征, 所有非西方和反西
方的東西都是它打擊的對象。但是, 當民主不再被作為崇高的理念,
而是被作為整人的工具時, 人們對民主偏激和狂熱的執著反而會影響
他們去理解民主的真諦。

這使我又想起一件趣聞。在這次東南亞經濟危機中, 自認為經濟基礎
還不錯的馬來西亞也在劫難逃, 損失慘重。首相馬哈迪氣不過, 在許
多公開場合嚴詞指責美國尤太貨幣投機巨商索羅斯, 認為他是這次危
機的罪魁禍首。可是, 言多必失, 有些話就講的過了火。索羅斯不買
, 不時的也回敬幾句。我覺得, 作為一國的首相, 進行這樣的指責,
陷入這樣的爭吵實在有失身份, 也於事無補, 並不明智。可突然,
美國議會也不甘寂寞, 跑來插上一腳, 部分議員提出一項動議:馬哈
迪公然發表反美、反尤太言論, 應該為此作出道歉並引咎辭職。消息
傳出, 馬來西亞舉國嘩然。首先, 全國各工商團體、政治組織紛紛發
表聲明, 譴責美國議會的這一動議, 並表示堅決支持馬哈迪, 就連反
對黨也表態擁護首相;接著就有極端組織打電話給美國大使館, 揚言
要殺美國人泄憤, 一時間鬧得滿城風雨。馬國各派輿論也一致對外,
向美國議會開火。他們認為, 馬來西亞是民主國家, 馬哈迪是民選首
, 美國議會竟然蠻橫地要求馬國首相辭職, 這不但是對馬國主權的
侵犯, 也是對馬國人民的汙辱, 更是對民主的褻瀆。

這件事讓我突然感到, 原來自以為老子民主第一的, 美國議會裏的某
些大爺們其實也並不懂得什麽是民主。然而, 人類的悲哀就在於此。
當有些人自己還沒搞清楚什麽是民主的時候, 卻在真心誠意、實心實
意、一心一意地向別人推銷著他們那套並不見得完美的民主。不要還
不行, 甚至稍有保留、稍有懷疑、稍有修正都會引起強烈的不滿。


六 民主和中國

說了這麽些對民主不敬的話, 可能有人要罵我了。其實, 我對民主還
是有追求的。我對西方民主發展, 民主建設中許多優秀的人和事充滿
了尊敬。我也始終認為, 在西方, 特別是在美國的民主製度與民主實
踐中, 有許多值得中國學習的地方。關鍵是看你怎麽學。不能全盤照
, 更不能別人給啥就學啥。因為有些西方政治家就象是賣強力大補
丸的, 藥是好藥, 隻可惜, 推銷錯了對象。他們不知道, 對於虛火上
升急需調理的人是不能吃大補丸的。這裏講究的是對症下藥。

有位民主人士針對俄國的倒退和中國的發展寫了片文章, 想消除這個
事實對他們的不利影響。他提出一個說法, 大意是:民主是人類社會
的終極目標, 民主可能不會馬上帶來經濟的發展, 不能給人民帶來直
接的好處, 但民主的進步標誌了社會的進步。為了這個進步有時是要
做出點犧牲的。看完, 我不盡笑出聲來。這讓我想起了“寧要社會主
義的草, 不要資本主義的苗”。沒想到這句文革的流行語竟在二十多
年後的今天從民主人士口中換湯不換藥的說了出來:“寧要民主的草,
不要中共的苗”。

長在紅旗下的一代, 對馬克思有關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理論並不陌生。
其基本論述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反作用。
當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水平時, 它可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反之將
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其中, 馬克思對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有詳細的定義,
我們不妨簡單的將其理解成國家經濟和社會製度(這應該不違反馬
克思的本義)。可見, 從馬克思的理論來講:社會製度的好壞不是由
人說了算的, 而是要看它是否促進經濟的發展。如果經濟得不到發展,
這個製度不管是用選票決定的, 還是用武力強加的, 遲早都一樣要
破產。縱觀古今中外, 這個結論可算得上是真理了。

寧要社會主義的草, 不要資本主義的苗”雖不能說明當時的人是
麽的愚不可及, 但至少說明人們從上到下對社會主義的狂熱。但不論
這狂熱有多利害,卻總抵擋不住經濟倒退所帶來的打擊。所以鄧小平
上台後, 撥亂反正(這詞中共用的十分恰當), 各種改革措施相繼出
台。所有改革的目標隻有一個, 就是解放生產力, 即推動經濟的發展。
在我看來, 這就是正路。同樣,我認為, 民主隻是人類社會需求的
一部分。民主作為理念, 它屬人類精神文明的範疇;作為製度則是社
會上層建築的範疇。毫無疑問, 精神文明要由物質文明作保障, 上層
建築要由經濟基礎來支撐。從這一點出發, 得出民主的相對論,是科
學的。說白了, 民主是不能脫離具體的社會發展水平的。如果民主不
能促進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 這種民主又有何用?可惜, 民主人
士卻不懂這些, 把民主上綱上線成了終極目標, 用它來作為判斷是非
的唯一標準。堅持這種絕對化的民主,豈不是又在重蹈中共文革錯誤
的覆轍嗎。可笑的是, 那段曆史正是民主人士最喜歡拿來攻擊中共的
材料。

所以, 要真正想在中國發展民主, 要想通過發展民主來促進經濟的發
, 那麽民主就必須要與中國國情相結合。這也是中共的一句老話了
(可能是我中毒太深)。其實,為了把馬列帶進中國, 中共一直在講
馬列要與中國國情相結合。這種結合也確實有兩大成功的例子。第一
次是他們所謂的毛澤東思想, 幫助中共奪了天下;這一次是鄧小平理
, 使中國經濟開始出現穩步增長。既然有史為證, 那麽民主為什麽
就不能與中國的國情結合一下呢?我們為什麽不能允許符合中國國情
的民主(中國特色的民主)拌隨著中國的發展、人民民主意識的提高
而一起進步呢?

對於這個觀點, 民主人士肯定不能接收。同樣, 我對他們也早就失去
了信心。別人暫且不提, 就說說最近被中國釋放而突然成為美國的新
聞人物, 被譽為中國民主之父的魏京生(部分民主人士對此有異意)。
魏京生剛到美國之初, 在記者問及有何打算時答了一句話:暫時還
沒什麽打算, 主要是先看看。聽完, 我暗暗吃了一驚。心想民主人士
中也算有明白人了, 知道在打算說什麽、作什麽之前, 應該先看一看
實際情況, 單憑這點就該刮目相看了。可惜好景不長, 老魏看了才不
到一個月就開始語出驚四座, 斷言一國兩製不適合香港。結果是引來
董建華和香港傳媒的一致批評:魏京生並不了解香港的情況。不久,
老魏有幸會見克林頓,他又進了一言:不要被中共欺騙, 要先收貨後
付錢。但不知對這句話,賴著聯合國一大筆會費的克林頓作何感想。
沒準他會微笑不語, 心裏暗罵:這老魏也太不了解美國國情了, 收了
貨不付錢乃我美國之絕招也。沒多久, 又聽見老魏大聲疾呼, 中國目
前內部矛盾激化, 危機重重, 正是西方施壓的好時機, 雲雲。嗚呼,
可憐的魏京生, 你又何嚐了解中國的國情呢?可就是這麽個除了所謂
的民主而其他什麽都不懂的魏京生, 還有人指望他整合海外民運,
振民主大業。由此, 也可見海外民運的沒落。

這並不奇怪, 在民主人士熱衷於關心監獄裏的罪犯, 追著江澤民示威
的時候, 他們早已離真正的民主越走越遠了。他們打著民主的幌子,
行的是推翻中共之實, 卻全然忘記了去了解中國的國情, 去考察中國
人的民心之向背。於是, 當他們在海外到處煽風點火的時候, 當他們
與藏獨、台獨眉來眼去的時候, 當他們為虎作倀, 為國外反華勢力搖
旗呐喊的時候, 被所有善良的中國人輕蔑的罵上一句“漢奸”, 倒也
是當之無愧。而中國的民主又怎麽能指望這種人呢?

那麽, 中國的民主希望何在?

記得有一次, 在旅館的衛星電視裏我收到了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的節
目。他們的“中國報道”欄目正在播放一個新聞及評論。新聞講的是
中國鄉村正在推廣財務公開製度, 並取得了多麽好的效果。評論時則
請來了中共中央黨校的農村問題專家。

主持人問, 財務公開製度既然這麽好那為什麽現在才實行呢?

, 一是因為, 以前農村經濟是以村為單位的, 錢是村裏大家的,
錢也就由村領導說了算, 農民並不關心。而現在農村經濟以戶為單位,
村裏化錢要向農戶要, 那麽農民就開始越來越關心我的錢用到那裏
去了。第二,自九一年頒布“鄉村政權組織法”以來, 村級政權開始
由村民投票選舉。在選舉製度的推廣過程中, 人們體會到選舉製度必
須要由監督製度作保障, 因為有些地方選出的幹部素質並不高, 而且
既使是好幹部, 沒有監督也有可能變壞。所以, 財務公開作為一項監
督措施也就勢在必行了。

, 你們在推廣財務公開製度時遇到些什麽問題呢?

, 主要是製度化、規範化的問題。開始時出現了各種假公開, 有的
公開的是假數據, 有的把它公開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 有的則幹脆不
公開而謊稱公開。針對這些現象, 通過大家群策群力, 對財務公開進
行了製度化、規範化。如在鄉一級成立財務小組, 公開的帳目必須先
經過他們審計, 另外詳細規定公開的地點時間等並使其固定下來,
公開帳目的黑板大小, 懸掛的天數, 版麵形式及內容等等都有詳細的
規定。而且還要告訴所有村民他們的權力, 以及發現問題後去那裏投
訴等等。

, 你覺得推行這樣的製度有什麽意義呢?

, 意義主要有兩方麵, 一是這種製度保證了鄉村政權的質量, 理順
了幹群關係, 並通過這種參與監督管理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
積極性。如興修水利, 開築公路等, 農民幹勁怎麽怎麽高。二是通過
這種製度的推行, 農民們得到了民主意識的培養與鍛煉。民主的發展
既包括民主製度的建立, 也包括民主意識的提高。對中國來說, 推行
這種製度能夠大大提高農民的民主意識。我認為這個意義要更大一些。

看完這段節目, 特別是聽完最後這些話, 我不盡感慨萬千。我知道中
央台是中共的喉舌, 口號繁多、形式呆板, 但基本事實卻很少搞錯,
不象西方媒體那樣聽風便是雨。而且中共推行鄉村民主製度我也早有
耳聞,再通過這個頗具中國特色的實實在在的例子, 我真真切切地感
受到了中國民主的希望。締造這個希望的是中共和中國人民, 這個希
望在中國。

結束語

六四”已經成為中國曆史中的又一個悲劇。誰是誰非自有後人評說。
但“六四”和文革一樣, 對國家經濟甚至民主發展的衝擊, 給人民
造成的損失卻都是鐵板定定的。如果當事者及其後人不能進行深刻的
反思, 不能以史為鑒,隻是義氣用事, 而把它拿來當槍使, 那麽“六四”
的血就真的白流了。

此文謹獻給所有對“六四”給予過關心的朋友們。也希望情係“六四”
的海外華人們能夠多掌握事實、多運用智慧對這件八年前發生在中國
的驚心動魄的大事, 重新作一次公正的評價。

----------------------------------------

引自 http://washeng.net/Walton/BBS/discuss/b5selected/135.shtml

作 者:公道 (上 海 的 草) [135:4809], 1/08/98:

重評六四的文章確已讀過不少,包括“福建的人”之轉帖,都很深刻、中肯。
浦文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是一位二十多歲年輕人的作品,居然能如此全麵、冷靜地看
問題,的確讓人看到了未來中國的希望,實在令人放心。

如不介意,咱想就調兵遣將和幵槍問題作點補充,供“浦江”網友參考。

一、關於該不該幵槍的爭論,有網友不能接受幵槍,是可以理解的。不必糾纏,因
為各人角度不同。從人道角度看,無論如何不能殺人,殺了人總是悲劇,布什也不
該派騎警鎮壓洛杉磯種族騷亂,FBI也不該火燒WECO。可是從政治角度看,也有
人認為少數人的犧牲是為了避免更多的人被殺,浦文列舉的俄羅斯和前南就是例証
。但這又是假設,不作為訓。因此,這個問題永遠衹能是見仁見智的論題。除了可
以通過爭論判斷論者的秉性和立場外,其它意義不大。

二、當時情況下,不動用軍隊,或不幵槍行不行?我同意浦文中提到的那位北京朋
友的意見:事態發展到六月初的時候,不動用軍隊是根本不可能了:一是因為局麵
失控太嚴重﹔二是因為沒有訓練有素的防暴警察。當時,俺就在北京,確實有變天
的感覺,一邊倒的親西方輿論已將民情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沒有槍聲是冷卻不
下來的。但能不能幹脆聽任由專橫的西方輿論支配的幾近發瘋的民情呢?浦文分析
得也有道理,當時如果政府在壓力下換馬恐怕對中國的繁榮與穩定都不利﹔一個軟
弱的中央政府是管不好中國這樣人口眾多、幅員遼闊、貧困落後之大國的。當時如
果中央政府在壓力下妥協退讓,中國很可能要經歷好幾年法國大革命式的洗劫,其
後果要比俄國更糟。當然這又是一種假設,也可能有其它多種假設情況,就此爭論
同樣沒有太大意義。反正政治家自有其考慮問題的深度和高度。

三、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當時中央政府用“拖”字訣就可避免幵槍。這也很有代表性
。問題是,天安門前鬧事者們有恃無恐,已得到海外源源不斷的財力和物力的援助
,完全拖得起。當時俺還真為堅守天安門廣場的“勇士”們感動了好一陣子,就怕
他們缺吃少喝的,五月二十九日為他們送去了一板車飯菜和茶水。可到了那兒,才
發現他們根本不稀罕這些家常飯,他們有的是高級食品和補品,還有大筆鈔票輪流
上館子。好幾位過來探了下頭便不以為然地走幵了。衹有一兩名有點政治頭腦的小
頭目走過來對俺聲援表示感謝並象征性地嘗了幾口,勸手下說,喝點稀粥換換胃口
也不錯。他們那會兒剛得到從香港邅淼囊淮笈鷰づ瘢?紓洹俺誌脩稹蹦兀?驗樾}
要堅持越久,薪水維持時間越長!可是從政府角度來看,拖得起嗎?除了前麵提到
的中央政府示弱可能造成的政治後果外,還有軍事安全的考量。這就是為什麽要調
兵遣將的問題。

四、為什麽興師動眾,調動那麽多軍隊,還有坦克?我們也許記得宣布戒嚴的當晚
楊尚昆的插話:“調動軍隊不是為了對付學生的。”這是向部隊和軍方老將們打的
招呼。軍隊,尤其是坦克,大規模集結,包圍京城,確實不是用來對付學生的,而
是一方麵為了震懾暴民,另一方麵也是為了預防兵變。本來把清場的任務交給駐京
部隊就行了,用不著到外地調兵遣將。可是當時連駐京部隊都被一邊倒的輿論洗了
腦。我有個老鄉在38軍當排長,隨軍前往天安門清場後就駐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裏,
他當時給我捅了一些軍情。事隔這麽多年也不能再算什麽機密了,不妨與網友們分
享一下。負責具體調兵任務的是曾任北京軍區政委、時任中央軍委祕書長的楊白冰。
38軍徐軍長托病拒不執行軍令確有其事,當然是個認識問題,當時多少人能 跟上
小平的思路?但違抗軍令非同小可,軍委非常重視,38集團軍是王牌軍,裝備最先進,
又駐紮在首都附近,萬一發生兵變可不是鬧著玩的。那麽既然38軍不幹,能否讓別
的部隊幹呢?成熟的政治家是不會幹這種傻事兒的。這就是為什麽要趕緊調集其
他部隊包圍北京,以策萬一,同時督促38軍執行任務。因此調動軍隊 和坦克,除了
用威懾力量避免流血過多外,還有軍事安全的考量:預防兵變。

五、剛才說了,事態到了五月中以後確實是不可收拾了,那麽在這之前呢?是否曾
有機會防患於未然?這倒是個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從微觀技術角度講,應該說
機會曾出現過好多次:
(1)五二六社論定性是否過激?五二六社論,大家都知道是根據小平前一天的指示
幾乎逐字逐句寫出來的,如果中央未感有何不妥的話,為什麽不把這篇講話也一並
收入《小平文選》?是否還有更冷的處理方法結束學生的“悼胡”活動?
(2)五二七大遊行是否可能加以更強有力的製止,以便從一幵始就顯示強硬的威懾
,從而防患於未然?希望有高手從喬石的作用及其後來的淡出入手探討這個問題。
(3)戈爾巴喬夫來訪時可否強行架走當時數量並不多的絕食學生,並增派武警實施
限製措施?
當然,主要責任是海內外敵對勢力搗亂所至,但是要說政府一點責任沒有也有
欠公允。主要責任是內部不團結,意見不統一,造成優柔寡斷,一再延誤決斷,坐
失良機。其教訓是深刻的: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六、不過,從宏觀大局講,以上微觀技術失誤或許正好是歪打正著。重溫小平接見
戒嚴部隊代表時的講話,可以獲知,他老人家還是看遠了一步。“這場風波遲早要
來。這是國際的大氣候和中國自己的小氣候所決定了的,是一定要來的,是不以人
們的意誌為轉移的,衹不過是遲早的問題,大小的問題。而現在來,對我們比較有
利。最有利的是,我們有一大批老同誌健在,他們經歷的風波多,懂得事情的利害
關係。。。”如果是這樣,那麽即使五二六社論是為了挑破這個遲早要發的膿頭,
也不失為一種遠見卓識的戰略。假如這場風波推遲到小平逝世後借機發作,其後果
又當如何?不妨也求教高手設想一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西遊 回複 悄悄話
指教談不上,算是點個人體會吧,難得還有人關心這些問題,謝謝!

1。作者所說的"民主"是什麽?

我體會作者所談的“民主”指的是西方模式的民主製度。“民主”一詞人們津津樂道,且常以人人當家做主論之,卻很少區分民主製度和民主理念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範疇。民主製度是政治範疇,是利益製衡的產物;民主理念是道德範疇,是與“平等”相連的心理體驗。民主理念在多大程度上能成為現實民主製度保證的民主權利,從古希臘的民主起源到當今各國的民主運作,無不取決於政治利益的博弈,而不是道德的求證。隻從民主的道德理念角度談民主,認為“有了民主就能保證社會公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導致不切實際的“民主”幻想,是對民主製度及其運作的誤解。因為沒有有效的運作保證,那也隻能是個美好的願望。

民主簡述請參看近期的這一帖:(By 路邊社)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mychina&MsgID=173379

2。 為什麽它在西方那麽受推崇?

西方的民主思想起源於古希臘,而近代的三權分立思想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隨後出現了以立法、司法和行政獨立為特征的現代代議製民主製度。民主製度在西方倍受推崇,我想既有曆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從這曆史上看,比如:(1)傳統西方文明是在多神教和山地島國的地域環境下產生的。(2)傳統西方的曆史是以分裂為特征的曆史,每次統一都是暫時的。(3)中世紀末的文藝複興,又挑戰了一統的宗教,完成了政教分離,實現了個性解放。這些都造就了西方人個體和獨立性的特性。從近代實踐上看,比如:(1)近代西方的工業和商業文明是以創造 ( 或掠奪 ) 財富為基礎的文明,對時間和資源的競爭,即促進了科學發展也造就了對外擴張,而商業民主的利益製衡實踐成為集聚實力和瓜分掠奪成果的保證。(2)美國獨立戰爭後,華盛頓本人並沒有具備獨裁的威望和地位,又受歐洲民主潮流的影響,這為美國民主製度的建立創造了條件。而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崛起,也為美國的政治製度增添了光彩。

3。 又為什麽它不合適東方的國情?

我認為,民主製度的監督功能與專製製度的“包公”依賴相比,具有更可靠的保障意義。實行和不斷完善民主憲政是當代社會文明發展的大趨勢。所以,不是“適不適合”,而是“如何適合”的問題。(1)傳統東方文明基本上是以靠天吃飯為基礎的農業文明,資源和時間都是天定的,人們最多也隻是順天應人而已。與西方人外向的、開放的和激進的特色相比,東方人更具有內向的、保守的和中用的特點。(2)傳統東方的曆史(以中華圈為例,中亞的伊斯蘭文明有其自己的發展軌跡,這裏不論)是以統一為特征的曆史,每一次分裂都是為了下一次的統一。這造就了東方人集體的、大一統的觀念。(3)傳統中華文化圈內,雖未出現明顯的政教合一,卻也有封建皇權的至高無上和儒家思想的精神束縛,特別是自唐以後,程朱理學的重“禮”輕“商”,抑製了古代中國工商業的發展。因而未能出現新的利益主體所爭取的“文藝複興”和個性解放,也未能產生多元利益製衡的土壤。所以,在這種文化差異極大的環境下,不做好長期充分的鋪墊而直接套用西方民主製度的模式和運作方式,會造成無謂的體製震蕩,將使國家和民族利益在國際政治經濟博弈中受損,因而是不明智的。何況西方現行民主製度的運作中,集團利益至上和操作選民兩大弊端也未得到圓滿解決。

4。 如果要結合中國及其他東方國家的國情的話,前題條件是什麽?

現代代議製民主製度的實現是集團間政治角逐和利益製衡的結果,人民民主權利的保障有賴於這種製衡的效率。要建立有效的民主製度,必須有成熟的利益製衡機製為基礎,沒有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相互製衡,民主製度的監督功能也隻是紙上談兵。一黨製下自我監督的難以奏效就是反證。在當今世界,沒有相當普及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基礎,這種足以相互製衡的多元利益群體是難以形成的。所以,“隻有發展了,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民主”。發達國家的民主製度實例,正是社會發展和成熟民主運作的證明。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要不要”和“該不該”實行民主製度的問題,而是“怎麽”在中國土地上能成功建立和有效實行現代民主製度的問題。

5。 而中國及其他東方國家又需要做什麽樣的改變(改進)來讓民主得以生根發芽,長個好苗苗?

民主製度的建立和完善有經濟發展、法製建設、社會文明和民主教育等很多問題,不是喊幾句口號就能解決的。(1)經濟發展是催生多元利益主體的前題。要培養強大的中產階層,以強化民主運作的獨立性,盡可能避免金錢的左右;也要為全民參與創造有效的物質條件,衣食足而知榮辱;等等。。。(2)法製建設是民主製度建立和運作的保證。要有一部三權分立(或其他適合東方的形式,有待於不斷探索和研究)的新憲法以建立新的國家政治製度;要有一部完整的民法典以保障個人的財產和利益;要有一部政黨法以規範政黨在民主製度中的運作規則;要有一部完善的新聞法,以保證輿論監督渠道的暢通和理性發展;要有新的行政法律,以對執政黨的權力進行有效的限製;要完善公務員製度,以保證國家管理不因政黨更替而受衝擊。要有相應的軍事立法實現軍隊的職業化,以保證軍隊效忠國家而不是哪一個集團;等等。。。(3)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是實行民主製度的土壤。應樹立反對黨是對手而不是敵人的意識;應使民眾逐步實現理性化而非情緒化地處理問題,避免以極端和衝動的方式對待選舉結果,無論是滿意還是不滿意,都應有平常心態的心理承受能力;應不斷增強對國家負責、參政議政的公民意識,避免相互拆台對國家利益造成損失;等等。。。(4)民主教育的完善是滋育民主文化的水分。民主文化的建立有賴於民主思想的深入人心和民主意識的培養。要實現以對製度的信任取代對“包公”的依賴,需要漫長的基礎民主教育和民主實踐的訓練,應從中小學起逐步進行選舉和競選實踐,使公民有機會學習和體驗民主製度的運作過程,以利於催生一批運作民主製度的職業政客;等等。。。

最後必不可少的一點:要實現和平過渡,所有這一切都隻能在當前執政黨的認可、參與和合作下逐步完成。建設性的批評、建議和促進是必要和有益的,但對現執政黨和現政府的作用和功績視而不見或有意歪曲卻是大忌,也不是認真求實的態度。據本人的觀察,中國社科院和中央黨校對民主製度的研究和試點,比那些成天空喊民主口號不幹實事的人要深入的多。


一管之見,如認為不妥,一笑置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