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

日有所見 見有所思
正文

政治與人性的對決,看提名大法官與女教授的聽證會有感

(2018-09-27 12:35:28) 下一個

今天的媒體焦點,是大法官卡瓦諾與女教授福特的聽證會。

斷斷續續地看了一下聽證會的實況,雖然冗長乏味,但還是有點感觸。

先說女教授福特的表現,當她論述到36年前發生的事件時,她的表情是激動的,甚至是悲憤的。使人們有理由相信她說得話是真實的。

但在回答女檢查官的提問時,她有不少細節想不起來,甚至問到她今年7月份以來發生的事件披露過程,她也好多記不住了。有時問身邊的助手和律師,有時幹脆律師替她回答。

還有的時候,她回答女檢察官提問時,常常和檢察官相視而笑,好像談論的是別人的事情。

一件36年前的往事,當時她15歲,而法官卡瓦諾當時17歲,相聚在朋友的家裏,現場並不是她和卡瓦諾一對一,還有其他的人在場。大家都喝了啤酒。她說被人推倒床上,其中有人壓在她身上,並試圖脫她的衣服,她確信那人是卡瓦諾。

當然性侵並沒有得逞,問題是美國人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甚至上升到了舉國關注的程度,關係到美國最高地位的大法官的任命。顯然,它被當作了一件政治事件。

福特教授在回答檢察官關於為什麽向民主黨參議員告發,而不是向共和黨告發時,她說她們那裏隻有民主黨議員。

但是整件事情可以看出民主黨充分利用了這件事。民主黨議員的種種做法,好像關注的不是如何為女教師福特解除心頭長年的陰影,為她伸張正義,而是如何達到阻止共和黨提名的大法官的任命。因為我們看到的是女教授疲憊的神情,手足無措的舉止,一遍又一遍回答檢察官細致繁瑣的提問,一般人肯定要精神奔潰了。

事件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也看到了政治的殘酷,一個36年前發生的事件,在今天看來存在太多的模糊性,然而這種模糊性卻為政治提供了極大的空間,這到底是人性的悲哀,還是政治的悲哀呢?

不論大法官的任命能否通過,這個事件對當事雙方所造成的影響和損害,都是無法估量的。

人性是否要留點不被社會審視的角落?政治是否要考慮給人性留下起碼的尊嚴?

一點補充:

36年前的是事,對當時人來說,是說出來好,還是不說好?

福特教授在聽證過程說,這次事件,對她來說,不同人生階段有不同的影響,最大的影響在事件過後的4年裏,以後隨著升學,工作,組成家庭,養育孩子,還有影響,但顯然已經大大減弱了。

現在選擇發聲,排除是為了舒緩壓抑的心情,似乎隻剩下對政治的參與了。那麽實際上她的公開對她個人真能帶來積極的影響嗎?顯然不確定,但她提拱的信息的模糊性,對別人卻是巨大的傷害。

metoo運動,對社會是有正麵意義的,但是否要講究一定時效性,是否要有起碼的證據?因此,metoo的真正社會意義在於告訴女性,遇到傷害,保留證據,第一時間報案,不要讓犯罪分子逍遙法外,這才是女性保護自己,懲罰犯罪的最好選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