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UDreamer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真實記錄:美國看病受氣記,想起加拿大的種種好

(2024-11-15 20:32:11) 下一個

很多國人很逗。和印度人到哪裏都帶著根深蒂固的種姓思維一樣,不少中國人到了海外依然要根據其所在國把海外中國人分為三六九等。比如,某某城海外華人網站上就可見很多人的說法:能跑到美國的是一流中國人;二流的去澳大利亞;三流的才去加拿大、新西蘭、英國等等國家。

說實話,我美國、加拿大兩頭跑,兩頭生活、工作,經年下來,有了較深感受和對比。若不是近年來的“印山印海”現象,溫哥華還是北美最為宜居之地。

論醫療,加拿大的詬病就是漫長的等待,但是實話實說,我的多次經驗告訴我一旦約上了,一切都蠻好的,甚至好到能把你感動到哭的地步。

美國的醫療有沒有把我感動到哭呢?沒有。不僅沒有,還能把你氣瘋。

去年八月底我通過全科醫生幫我約了一個從事Stretta術士的專科醫生。這個術式不開刀,以射頻治療胃食管返流,是美國發明的,中國也開展了多年了,但是中國醫保不包括,自費要三萬多。加拿大則壓根兒沒有這個項目,因此我認識有蒙特利爾的病友,竟然攢了兩三年的工資打算去美國紐約做這個術式。

我心想,我在美國工作,又有這邊的醫保,正好利用這機會把這個做了。設備公司的經理幫我查詢,我住處附近有三個醫生可以做這個項目,他竭力推薦其中一個經驗最為豐富的,但是他所在的醫院離我家較遠,開車要一個小時。我心想,求醫問診,哪能隻圖近啊?可不是要看醫生的聲望和經驗嘛!

八月底見全科醫生,九月就給我約上了這個專家的助理,打車去初次見個麵,簡單聊聊。這一來一回就一兩百美元的網約車費用。

再約我網上見專家,則約到了12月。我正好放寒假在溫哥華家裏。對方說我人在外地,要改約,因為這個專家隻在他們州有行醫資質,我出了州就不行了。我心想,我要是不說我人在溫哥華,不就沒這茬兒了嗎?所以,好事多磨,又給我推遲到了三月。

三月網上見了這個專家,初步聊聊,說要給我做幾項檢查。第一項胃動力檢查約到了四月。於是又跑了一趟。結果是胃動力正常。又給我約六月做胃鏡和胃酸監測。可是我六月放暑假,機票已訂,於是又給我改約到了今年八月26日。

一晃就是一年。今年八月26日的檢查要全麻,醫院讓我必須有人開車接送且全程在場陪同,否則給我取消。我那個急啊!苦苦煎熬了一年,好不容易盼到了這天,卻要因為沒人陪同而喪失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問遍了單位裏所有能問的人,無一人能幫助。緊急情況,紐約的老朋友汪子琳痛快答應飛過來幫我,可到了節骨眼兒上她因故取消。還有若幹朋友,本來信誓旦旦可以幫忙,結果每次都重複一樣的劇情——先點燃你的希望,最後一刻輕描淡寫一句話讓你希望破滅。

看來這世界誰都靠不上,最能靠的上的還是錢!有人介紹了一個慈善機構,叫什麽“訪問天使”,可以派護工來做很多護理工作,包括醫院接送。這“天使”可不算便宜,我八月26日就這麽一趟收了我300多美元!

那天全麻下給我胃裏放置了pH值監測藥丸,四天後會隨大便自行排出。這四天脖子上掛著無線胃酸監測器,起臥、餐飲,都要按一次按鈕做好記錄。其實這個監測我在加拿大做過,隻不過加拿大監測的是24小時,而且是有線的——一根管子從鼻子通到食管裏,戴著睡覺,很不舒服。我不明白為什麽這個醫生讓我重複檢查。後聽美國同事說,美國醫生就愛幹這個——因為每一項檢查,他都有收入,所以美國人總是過度檢查。

四天後我又打網約車去醫院送這個設備,往返又是140美元,就為了送還一個設備。

這一次的檢查,這個專科醫生說我有三公分的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不適合做Stretta,要手術矯正。

奇怪的是,他隨後依然給我約了11月14日做Stretta。我在社交媒體上問了另一個已經退休的專家,他說三公分是臨界點,剛好可以做Stretta,再大就不能做了,最好還是做手術。

就這樣,我等啊等啊,終於等到了昨天,也就是2024年11月14日。我早幾天前就又約了“訪問天使”,對方給我派好了接送的護工。醫院10:30開始給我做,要我9:30就登記。考慮車程一個小時,我跟“訪問天使”約好,護工一早8:30準時來接我。

做這個術式需要術前24小時隻能飲用清水清湯,頭天半夜開始禁食且不進滴水。

昨天一天傾盆大雨。我早早起來,8:30準時出去。結果,這個護工是左等不來,右等不來。給“訪問天使”公司電話,接線員一問三不知,說隻能給那護工打電話、發短信,但是都不回。給跟我聯係預約的男的打手機,無人接聽,直接留言。給他們發郵件,也無人問津。

就這樣我站在雨中苦苦等了30多分鍾。已經絕望了,沒想到這公司突然來電話說那護工一兩分鍾就到。

這護工終於到了,一個蓬頭垢麵的白人女子,車裏亂七八糟,座位下還滾動著喝了一半的可樂瓶,我都無處下腳。她道了個歉,我都沒心聽她解釋的理由。然後問我怎麽走。我的個媽呀,我正著急呢,還要給她指路。她輸入地址,導航卻遲遲不顯示路徑。等我用我手機的GPS時候,她車上的導航才開始指示路徑。

行駛在路上,我給醫院打了個電話,說我已出發,估計10點才能到。

到了10點,這護工已帶我到了醫院的停車場,從一層開到頂層,死活找不到停車位。此時,醫院來電話,威脅說我再不到他們就取消當日的術式。我那個急啊!我對這護工說,我先下了,您老人家慢慢找停車位吧!我再陪您找停車位,人家就取消今天的術式,我等於雞飛蛋打,白來一趟!

說著,我飛也似地先是跑去找電梯,又找大門,進去排一小會兒隊要初步登記,然後要找消化科再登記。這醫院是有名的迷宮醫院,無數病人都抱怨總是迷路,指示牌非常不友好。正好遇到一女醫生,一口俄羅斯口音,倒是好心帶我到處找,可是她也不熟悉,盡帶我找錯方向。最後還是我問對了人,且看到了指示牌。我還問了她:“你是俄羅斯人嗎?” 她說是的,問我是哪兒來的。我說加拿大。她瞪大了眼,道:“加拿大?” 我說是啊,你問我哪兒來的,那就是加拿大;你問我是什麽族裔,那我是中國人。她馬上道:“那你就說是Chinese!” 我心想,這也就是俄羅斯人,來自單一民族為主體的國家,對於place of origin, nationality, ethnicity等這些概念一概都搞不清。

到了消化科,前台倒是沒有拒絕我登記。填表、畫押、出示駕照和醫保卡,心裏就踏實了。沒多久就有人把我帶到了消化科的診療區間,有護士帶我進入我上一次去的那個拉簾隔斷,帶來大塑料袋和病服,又來做常規問話。

誰知我以為萬事俱備的時候,那個專科醫生進來,一臉尷尬道:“我不明白為什麽你在這裏。我依然覺得你不是做Stretta的合適人選。”

我一聽,簡直不知所雲,幾乎語無倫次了,道:“我跟你們每次交流的信息全在網絡平台上,是你們約我來的呀。”

他依舊說:“是啊,我也不知道怎麽回事,就把你給約來了,不過我還是覺得你不適合做Stretta。” 

我心想,我費盡千辛萬苦人都來了,自費的部分錢也交了,護工也請了,工作日程也調換了,你不可能就這樣讓我打道回府吧?

他道,這樣吧,今天再給你做個胃鏡,如果證實食管裂孔疝沒那麽大,那就直接做Stretta; 如果太大,那就取消,再給你約外科醫生做手術。

後來有朋友問我為何不質問他。我心想,我的命在人家手裏,我能跟人家針鋒相對嗎?還不是隻能認慫?他說怎麽辦就怎麽辦吧。

這次請來的麻醉醫生是個年長的專家。上次那個麻醉師是個80後。我說:“你不是上次那個麻醉師嘛。” 他道:“啊,我比他更英俊。” 我道:“也更有經驗。” 他點頭笑道:“那倒是。” 聊起中國,他十分健談,看來對中國極有好感。他2016年去了北京、天津、西安,被請去講學,還參觀了中醫院;對寫《西行漫記》的埃德加•斯諾情有獨鍾,還跟我談起了斯諾往事。我說,有你為我做全麻,我放心啊!

一個護士把我推進了手術室,一群人圍著我,給我鼻孔裏插了氧氣管,口裏塞了篩子,關了大燈。不知不覺就睡過去了。醒來我已經在病房區我的那個拉簾隔斷裏。感覺胃裏、食管裏無不適,我意識到看來還真沒給做Stretta。問了坐在牆角的我的護工,她證實他們告訴她食管裂孔疝太大,做不了Stretta。當我換衣服的時候,那個專科醫生來了,拿來打印好的彩色報告,說我的食管裂孔疝氣有四公分,要給我約外科醫生。

總體來說,這裏的醫護人員還湊合,沒有加拿大那麽讓人感動,應該和中國不相上下。加拿大我經曆多了,有了量化的比較,除了漫長的等待,服務態度遠勝這裏。2010年在溫哥華聖約瑟夫山醫院做扁桃體手術,一個手術中心一共就兩個病人,包括我在內。那可是一群人伺候我一個人,無微不至、柔聲細語,我當時感動得幾乎落淚。2013年在溫哥華聖保羅醫院照CT,就因為懷疑有腹股溝疝氣(證實沒有),就這麽點屁大的檢查,又是一群人前呼後擁來接待我,極有儀式感,一霎那我甚至誤以為我是什麽國家首腦。疫情期間在新威斯敏斯特做脂肪瘤手術,偌大醫院竟然就我一個病人。我的個媽呀,就切幾個脂肪瘤,那一群醫護人員的隆重的儀式感著實把我嚇了一跳,讓我恍惚間誤以為我得了什麽重大疾病!

回家路上,這個護工也莫名其妙,問:“真夠奇葩的,那醫生居然問你,你怎麽會在這兒?” 我說,沒錯,你都聽到了吧,是他們約我來的,然後又給我做了一次三個月前就做過的胃鏡!護工同意,認為他們可能是故意的,就是為了掙我的醫保錢而已。

轉約外科醫生還挺快——這點不得不說,比加拿大強太多。今天一早就有人打電話給我,約我12月16日去這同一家醫院見外科醫生。我說我那時候又是寒假,不在這裏。他問我何時回來,於是又給我約到了明年一月17日。

人就是一部車,開久了,哪裏會沒有毛病的?人的前半生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後半生是養生、保健、治療、期盼、期望不斷落空再期盼的過程。這把年紀,夠吃夠喝有房住,就應該知足了;此外,健康是最大的幸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7)
評論
major2x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霧蒙蒙雨霏霏' 的評論 : agree
SUDreamer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茶香_sx' 的評論 : 沒覺得加拿大比美國“窮”。怎麽個窮法?人均GDP肯定是美國高,但是老百姓也不見得窮。反正我生活質量肯定在溫哥華比在美國這裏高很多。而且拿哪裏跟哪裏比?拿溫哥華跟紐約、加州比?還是跟阿拉巴馬、路易斯安那、堪薩斯、蒙大拿、愛達荷比?那些比誰窮的人,不知怎麽個比法。
茶香_sx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親身經曆,加拿大被小土豆極左政策搞壞了,但我還是喜歡加拿大,這還是個包容宜居的國家。從未感覺所謂的一流,三流的區別。看上麵一個網友說加拿大比美國窮,同意這點但是幸福感和金錢不是劃等號的。去了很多次美國,沒有太好的印象(美麗的自然風光除外)。祝你早日康複
warara 回複 悄悄話 我的經曆正好相反
SUDreamer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 好醫生都去美國?未必!
SUDreamer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ushihandyman' 的評論 : 放假根本來不及,約了檢查,等你剛到日子,又開學了,那你下一步還做不做?
SUDreamer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玻璃坊' 的評論 : 慢性病發展到了嚴重程度,看急診都晚了。所以不是你想象那麽簡單。比如反胃酸,從量變到質變,最後能發展成為巴雷斯特食道症,這時候已經嚴重了,但是已經發展成為癌症了。所以說,並不是你想象那樣“嚴重了就去看急診”,那不嚴重就不看了?:)
SUDreamer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ushihandyman' 的評論 : 話是這麽說,多數慢性病都不緊急,但是給你拖著,你就要忍著受著,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SUDreamer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霧蒙蒙雨霏霏' 的評論 : 抱歉,不知道是我沒寫明白還是你讀明白,你一個局外人,非當事人,不了解情況,僅憑斷章取義,一己想象,就得出結論。首先,原文強調了,不是自己開車不開車的問題,而是醫院不讓全麻後自己開車,必須有人代開;第二,醫生的交流全在網絡平台上,誰說了什麽,幾月幾號幾點,發了什麽文件,都很透明。護士助理負責scheduling,但是做什麽術式隻能是醫生意見,護士助理麻醉師前台等等誰敢越俎代庖?那是要負法律責任的,不僅會丟了工作,還會蹲監獄的。祝好。
玻璃坊 回複 悄悄話 加拿大約專科麻煩一點、有時候等待時間長,但是一旦有了固定的專科醫生還是很方便的,治療也非常專業。
還有就是嚴重一點的病如果不能馬上約到專科,最好直接去急診;那裏的醫生可以馬上約到專科。
bushihandyman 回複 悄悄話 就我的體會,真有病,加拿大也不會耽誤
bushihandyman 回複 悄悄話 即使假期你回加拿大就不能再回去看醫生嗎?自己也可以靈活一些
霧蒙蒙雨霏霏 回複 悄悄話 很多老中抱怨美國醫生看病時檢查,測驗太多,抱怨說有些很明顯的病一看就懂,還需要那麽多檢查和測驗嗎?聽一個牙外科醫生講,大部分檢查和測驗都是保險公司要求的,而不是醫生要求的。這些檢查和測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患者的利益,防止醫生過度治療。他說有些不良醫生把患者當成發財的工具,過度治療以賺取大錢。有了這些檢查和測驗,保險公司隨時可以把檢查和測驗的結果調過去審核,要是醫生采取了不必要的治療,他們就會拒付保險費,其結果大大減少了醫生的過度治療,保護了患者的利益。
霧蒙蒙雨霏霏 回複 悄悄話 你的磨難在很大程度上都與美國的醫療製度沒有關係,而怪你自己。第一你不會開車,在美國人人都以為你自己有車,也會開車,第二你肯定能找到人幫你接送。就憑這兩點你就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當年在大學城念書時,平時騎自行車,幾年加在一起沒有開過兩天車,後來到大城市去找工作,公司給了一個地址,讓我幾號幾時到公司去麵試,一看眼睛都直了,因為從來沒有在幾百萬人的大城市開過車。但是公司都以為,你既然來找工作,你當然知道怎麽到公司,這時我們這些鄉巴佬才知道自己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第三,在第一次看完醫生後,醫生又約你再看一次,這明顯是錯誤,你應該馬上就打電話去問,在美國的診所和醫院預約都是護士的事,沒有聽說醫生親自參與,因為沒有受過專業訓練,護士經常弄錯,如果有疑問,你有責任去問詢,而不是悶著不說話。記得有一次晚上背疼,打電話去醫院問,對方問了一些症狀,要我第二天第一個到醫院去檢查。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了醫院,醫生檢查了一轉,然後問我,你沒有心髒病嘛,大驚小怪的到這裏來幹什麽?後來才知道醫院接電話的都是護士,他們根據病人的症狀,安排預約,那護士以為我發心脹病了。
Donald_Trump 回複 悄悄話 加拿大人應該承認加拿大的短板:(1)到處是層次底下的老中老印(2)公交交接站上百吧量巴士,都快第三世界了,道路窄連個路牌都小還要有法語;(3)各大機場內飾與美國比較之cheap! (4)在美加邊境一方綠燈無人排隊,另一方排得長隊;門特裏爾名城市中心居然有3-4家Dollar Store!(5)加拿大人稱自己“北美”
我說加拿大的確比美國窮是真心話。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我回美後想去看家庭醫生,這個醫生我已經跟隨快十年了。約到明年三月初了。這個醫生現在是越來越難約了,估計是身體不好了,年齡大了。您的文寫得生動有趣,一看就是親身經曆。國內看病相比之下還是快很多,不過如果不是去國際部看病,就要忍受三甲醫院的人多和檢查時的快捷方式和衛生的潦草。
Susan71 回複 悄悄話 請問你家所在地是否有Next Door 小區平台?比平台時刻更新,鄰居之間如有需要幫助都可登入,美國人民熱衷幫助,會主動提出幫助,上次我們小區-獨居女士,要做白內障手術,登岀需要幫助,結果很多附近的居民提出願意幫忙。很令人感動。
SUDreamer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原上草2017' 的評論 : 不是開車不開車的問題,而是全麻後醫院不讓自己開車回家,必須有人開車送而且全程陪同,否則取消預約。
原上草2017 回複 悄悄話 覺得你自己不開車,也沒人幫忙,到比較遠的地方看醫生是挺不容易的。
SUDreamer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uiling-LA美國' 的評論 : 謝謝。自己開車不行。醫院要求必須有人開車帶回家。確實如此,全麻醒了以後,至少半天時間不能自己開車。有的國家允許Uber,但是這家醫院不行。明確說了。
huiling-LA美國 回複 悄悄話 讀完全文,很同情博主,自己一人帶病在異鄉打拚,單位同事及朋友都那麽冷漠,居然無一人能抽空或調班相陪一天!在美國自己不開車的確太不方便了!慶幸十幾年前當我自己也遭遇此類檢查、手術等情況時,有先生、女兒和朋友環繞幫助。在這世界上,家庭與親情太重要了!博主多保重!
SUDreamer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方玉' 的評論 : 謝謝。我相信一切冥冥之中都有安排,所以順其自然。但是,我們單位人力資源建議找保險公司做調查。因為很多醫生為了錢而瞎搞,經常會被保險公司拒絕。
方玉 回複 悄悄話 經曆這麽多仍然沒做成,應該是老天在保護你,幸運!
SUDreamer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長得像暴龍' 的評論 : 胡扯吧。醫院嚴禁自己開車,必須有人陪同並在術後開車將你送回去,不允許出租車、網約車。你自己先漲漲見識吧。
長得像暴龍 回複 悄悄話 你的種種不愉快都是由於兩個原因:1.自己不會開車。2.沒有信得過的朋友可以去醫院接送。
SUDreamer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我也在溫哥華總醫院看過醫生,環境、態度、服務,確實比這邊好太多了。
SUDreamers 回複 悄悄話 最近發現有趣的現象:有些網友留言,可以看出其不合邏輯的跳躍式思維。原文沒有那個意思,他或她憑一己想像給筆者扣了個帽子。這種跳躍式思維,在外國人中還真不多見。有意思。
SUDreamer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rystalk2003' 的評論 : 不是大手術,不值得。是一個門診治療而已,都不用開刀。
SUDreamer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oingplace' 的評論 : 你沒看明白。仔細看了再發結論。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深表同情。我以前對加拿大看病慢也有過詬病,但是去年我兒子中風進了溫哥華總醫院和康複中心之後受到了極好的對待,幾個月無微不至的醫療和生活照顧,最後還不用花一分錢,讓我徹底改變了看法。
crystalk2003 回複 悄悄話 why not stay in a hotel for a night before your surgery day?
goingplace 回複 悄悄話 這個專科醫生說過,要食管修複後再做手術,但又約了你,你對這件事有疑惑,當天走的時候就問清楚,而不是事後問其他人。至於看醫生花路費,不能怨醫生,如果你自己開車,就是花汽油費而已。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時候,用了麻藥不能開車,就必須家人請假接送,如果家人不行就麻煩朋友,再不行就喊出租了。
多市人 回複 悄悄話 我住加拿大幾十年,本人和家人也有過多次在美國急診就醫的經曆,總的感覺是:在美國就醫速度快,加拿大等待時間長(心髒病例外);美國急診醫生對病人的服務態度好,但過度收費(每次看到美/加保險公司的online賬單都發現;醫院或醫生original charge的一半都會被保險公司認為不合理而拒絕掉);加拿大急診醫生的問診時間以及與病人的溝通時間極短,但一切診斷免費;當然,一旦住院,在加拿大就享受了無微不至的免費關懷。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切身體驗,等得心焦,但治療貼心。
Donald_Trump 回複 悄悄話 你沒有車沒有親人在身邊是stress的重要願意之一;另外生活在陌生環境也是個問題。大凡遇到不順心的事要理清各個因素。從你的描述中,我發現對專科醫生這種違規行為,可以向保險公司投訴的!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加拿大等得久,是好醫生都給吸引去美國了
竹風_如火 回複 悄悄話 這麽壞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