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新語

伐木構材,築作宮室,上棟下宇,以避風雨.
正文

窮人能和富人需求層次一樣嗎?

(2020-07-06 08:18:24) 下一個

窮人能和富人需求層次一樣嗎?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隻是學者依據對某一群"如同老鼠掉進米倉裏"猜想而己。在有階級存在的私有製社會裏,   將人分為等級的基礎上的成年人中是不可能人人都按這五種需要來滿足的。這五種需要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但這樣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變化,也有種種例外情況。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有兩個基本出發點,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層需要獲得滿足後,另一層需要才出現;二是在多種需要未獲滿足前,首先滿足迫切需要;該需要滿足後,後麵的需要才顯示出其激勵作用。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相應的,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勵力量。那麽對於低層人群來講終身隻停留在最基本的生存生理上的需要,  何談後麵的需要?

五種需要可以分為兩級,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屬於低一級的需要,這些需要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級需要,他們是通過內部因素才能滿足的,而且一個人對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無止境的。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占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後,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隻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馬斯洛和其他的行為心理學家都認為,一個國家多數人的需要層次結構,是同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發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關的。在發展中國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大,而高級需要占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小;在發達國家,則剛好相反。這就充分說明在階級社會裏這種理論隻適用於少數有錢人。

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規律的。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占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馬斯洛過分地強調了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認為人的價值就是一種先天的潛能,而人的自我實現就是這種先天潛能的自然成熟過程,社會的影響反而束縛了一個人的自我實現。這種觀點,過分強調了遺傳的影響,忽視了社會生活條件對先天潛能的促進作用。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帶有一定的機械主義色彩。一方麵,他提出了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趨勢。另一方麵,他又在一定程度上,把這種需要層次看成是固定的程序,看成是一種機械的上升運動,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通過思想教育可以改變需要層次的主次關係。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隻注意了一個人各種需要之間存在的縱向聯係,忽視了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往往存在多種需要,而這些需要又會互相矛盾,進而導致動機的鬥爭。而毛澤東時代尤其是文革通過思想教育可以改變需要層次的主次關係及棄惡從善,  引導人類向著陽光的合情合理的需要,  反對少數人剝奪多數人需要的惡習。實踐證明是成功的。而改革開放後又複辟到舊製度時代醜陋的不擇手段地邪惡地為達到私有的個體的需要,  這是應該反思的。雞的屁經濟是上升了,  一是得益於前期的積累和基礎,  二是極大多數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三是除了錢、權、色,還剩什麽? 下麵這些能比印度強嗎?

腐敗:官員的腐敗到了一個什麽程度?   腐敗的人數之多?   至上而下,大貪官,中貪官,小貪官,是官就貪可能有點誇張,但至少說明多吧?一抓一大把,一牽一大串,肯定不假。貪官的膽子有多大?若不是有儀仗隊在天安門守著,恐怕他們早把天安門裝在一個大提兜裏賣給外國人了;貪官的胃口有多大?恐怕坦克開進他們口裏也能消化了;貪官的心有多高多大?若能伸手把北鬥星以北的那塊天拿下來貪官都敢要。貪癮之大,已經達到肆無忌憚,不掩人耳目了。再看這些貪官的工作和作風,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宗派主義,一個個單位的一把手一手遮天,武斷,獨斷,欺上瞞下,抱二奶,不深入群眾,把脫離群眾當做榮光,屁大個官,一下基層,警察站崗,警車開道,大車、小車一大串,所有運行的車輛好遠就得停下,等上半天,行人得繞道走,名義是檢查,考察,實際一吃、一喝,一吸,一洗,一拿,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完事。大官大腐敗,小官大效仿,工作就是開會,任務就是收費。單位的存在就是為了收費,不收費單位就無法存在,很難看到為人民服務的跡象。更多的更具體的就不必細說。

 浪費:政府官員及先富階級的浪費已達到驚人的地步,吃喝浪費,資源浪費,人才浪費,建築浪費,重複項目建設浪費……......浪費無處不在,比比皆是。一方麵是百姓節衣縮食,為掙一毛錢發愁,一方麵貪官是揮金如土。當年毛主席的衣服、鞋子補了又補,吃的也很簡樸,連冬季屋內暖氣設備都不讓安裝,在他看來每一分錢都是人民的,是不能亂花的,而改革開放後特色走資派政府裏的一些官員,隻要能粘住邊,就拚命撈,撈不到就揮霍,慘不忍睹,難道中華民族的中國富的真到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即使這樣也不應該揮霍吧。

道德:改革開放後,道德問題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多數醫生缺了醫德,幾乎所有商人缺了“商德”,一部分教師缺了師德,官員更是缺了“官德”,更不用說食品飲食製造業的缺德,連一般的好人都在學著缺德,缺德成為社會的“敗德症”。戰爭年代先烈們為共產主義而流血犧牲,在先烈眼裏共產主義是可觸摸、看得見的,今天在中國共產黨員中還有多少人還能相信有共產主義?自從在農村解散了人民公社,   在城市解散國營工廠集體企業私有化強迫讓工人下崗之後,  就連毛澤東時代看得見的集體主義現在也覺得很遙遠了,共產主義思想在人們的潛意識裏成了傻子,雷鋒不敢學了,隨著私有製的擴大集體主義也變得虛無了,貪官在貪,賣國者官員在賣國,走資派政權壞人不敢碰,好事不敢做,小偷明目張膽,見雞偷雞,見人販人,能偷則偷能搶則搶,沒有這些“本事”反倒成了無能,隨著道德的敗壞, 導致社會風氣的敗壞,人們的思想就像飄忽的雲彩,失去了方向。市場經濟下道德教育顯得是那樣的脆弱無能。

學校教育:學校成了賣文憑的地方,教育與勞動脫節,培養資產階級勞動者和接班人,偏離了馬克思主義道路。執法部門貪贓賣法;服務部門,沒有服務意識,不見金錢不“掛雷”;行政部門,務虛不務實,文化界借無產階級舞台推銷資產階級庸俗,腐朽文化,理論界不調查研究在閉門造車。欺行者欺行,霸市者霸市,殺人者出錢就可以不償命,有錢人出手打人圖威風等等。黃、賭、毒到處是,好閨女跳了舞,好孩子學會了賭;體彩,福彩明賭,貪官、貴族豪賭,公務員、幹部大賭,就連一般老百姓也到處開著賭場小賭。一邊是百姓無活幹,一邊是土地荒蕪。名為國有企業改製,實為國有資產流失。如此等等,哪樣事人民不清楚,哪件事人民能做了主?

 或許說的這些是非主流的,但這些非主流的東西是在生長著,發展著的,而且今天的社會土壤,環境、氣候是很適宜這些非主流東西生長發展的,倘若任期發展,長大了長成了,像癌症到了晚期,也就成了不治之症了。今天的走資派特色政府,特別是政界和理論界的官員總喜歡拿GDP來掩蓋社會的矛盾,這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貫提倡的實事求是的態度,而且這個GDP中技術和創造的指數所占的比例並不大,大都是靠出賣資源虛高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經濟製度影響著人的思想。當報紙,電台,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在為社會矛盾找原因時,他們總是避重就輕,拿現象當本質。

 今天的社會肯定是發展了,不承認這點不是馬克思主義者,發展的例子也很多,但人們也得看到,在這個發展過程中,資產階級的發展更快,尤其是人們普遍的資產階級思想的發展,究其社會存在的一切矛盾,歸根到底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思想,組織路線錯誤造成的。政治製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條修正主義路線; 思想路線:鄧小平理論是非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組織路線:少了民主集中製,多了家長製任命製導致“任人唯親”、“任人唯錢”。徹底解決這些矛盾必須從路線和製度上去查找,否則治標不治本。

文革前中央在黨內存在兩條路線的鬥爭。今天特色政府執行的路線就是當初的劉、鄧走資派修正主義路線,作為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黨,應該是實事求是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把對的說錯,把錯的說對,這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文革是一次嚐試,改革開放也是一次嚐試,既然是嚐試,就要去總結,對錯都須去作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作出正確的,而不是片麵的結論和評價,這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尤其是對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是極其有益的。對事對人,對的執行,錯了的虛心改正,這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文化大革命是正確的,是事出有因的,沒有走資派的錯誤路線不會有文化大革命,不是該不該發動的問題,而是應該怎樣組織、怎樣領導、怎樣進行的問題。十年文革中有2、3年社會混亂,但文化大革命對於反修防修,對於防止黨內腐敗是有益的,同時也教育了群眾,對社會主義的健康發展是有益的。當然也有很大的失誤,中國共產黨應該去認真總結這次運動的教訓,不管是親身經曆過的或是後代人絕不能帶著個人的恩怨上去評價這次運動,倘若要站在個人恩怨去評價文化大革命就不是站在民族的公正的立場上,   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文化大革命這不是一個個人問題,是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與發展問題。文化大革命進行的不徹底,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對那些借運動來獲得個人利益的人進行深挖和清理,對在運動中不懂政策,錯誤執行政策者給予教育,對那些藏在黨內的資產階級利用手中權力有意製造混亂的給予堅決打擊。文化大革命暴露了敵人,今天的走資派就是例子。文革的不徹底使暴露的敵人又隱藏在了黨內。對運動中出現的問題和運動中搞破壞者要負責任。每個理智的人都要撇開個人恩怨站在黨和人民立場上,站在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上,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觀點來看文革這次政治運動,對運動應該是給予肯定的。對在運動中確實冤枉的應予以道歉和平反。但是在這次政治運動中確實因為自己有缺點錯誤受到群眾批判的,要虛心改正,切不可把仇恨和怨言撒向群眾,尤其不能把矛頭指向文革,不應該對社會主義耿耿於懷。文革已經過去,右派也好,左派也好,人都是在變化的,如果借反對文革來反對共產黨,反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反對社會主義,無產階級就應該堅決鎮壓,絕不手軟。

社會主義總路線(階級鬥爭理論)、人民公社、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理論、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三個世界劃分理論都是毛澤東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經驗,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切不可切除,中國和世界將來的社會主義必定是沿著毛澤東開創的這條馬克思列寧主義道路前進的。就現在世界出現的社會各種矛盾,完全可以采取文化大革命的方式來解決,發動群眾檢舉揭發,辦學習班批評與自我批評,教育和幫助改正錯誤,要文鬥不用武鬥,為了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事業,有錯就改。有錯不改,不要埋怨革命無情。

假如跟著毛澤東一起革命的、在文革中受到批鬥的那些人,以及革命先烈能看到今天腐敗的官員和社會的矛盾也會對毛澤東當初發動文化大革命予以理解和支持,因為毛澤東畢竟不是為了個人私利,是為了整個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時間和曆史是最公正的,文化大革命的正確與否,時間和曆史會作出結論,人民也會做出評判。毛澤東同誌發動這樣一次大革命,主要是從反修防修的要求出發的。至於在實際過程中發生的缺點、錯誤,適當的時候作為經驗教訓總結一下,這樣對統一全黨的認識,是需要的。文化大革命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曆史發展中的一個階段,必要總結,需要做認真的研究工作,有些事要經過更長一點的時間才能充分理解和作出評價,那時再來說明這段曆史,可能會比今天說得更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