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北美的螞蟻

一位愛好藝術、文學、攝影和旅遊的海外遊子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陳年往事-辦年貨

(2019-02-03 20:23:13) 下一個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這本應是我們華人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可是在西方社會裏,周圍的環境讓我們沒有一點過年的心情。這使我不由地回憶起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家鄉的人們喜氣洋洋籌備過春節的情景。  

每年一進入臘月門,也就是春節前的那一個月,老百姓們就開始進入忙年的季節了。這個期間,老百姓忙於采購過年用的各種物品,城鎮內外,商號店鋪,大小集市,到處都充滿了濃鬱的節日氣氛。尤其是節前的十天裏,人們的購買熱情更是高漲,絕不亞於西方的聖誕節市場。年貨一般包括雞鴨魚肉、新鮮蔬菜、煙酒糖茶、油鹽醬醋、山珍果品,年畫春聯、鞭炮禮花,還有過年時拜訪父母,走訪親友攜帶的禮品,以及大人孩子過年準備穿戴的新衣鞋帽和服飾等。 

家景富裕的人家將過年看作是展示財富,結交朋友,增加社會知名度,以求來年財源廣進的絕好機會,力求將年貨采購的齊全豐盛、無以附加。而經濟收入差些的人家也盡一切可能,購一些節日必需品。最起碼也要掛一對春聯,讓全家吃一頓熱熱鬧鬧的年夜飯,穿一件幹淨整潔的衣服吧。 

過年是一年中花錢最多最集中的時候,有句話叫“富人過年,窮人過關”。我小時候兄弟姐妹多,父母收入低,家景很貧寒。不說吃的用的,能讓每一個孩子穿上一件象樣的衣服就讓他們煞費苦心了。在我的記憶中,從小到大過年換新衣服的時候很少,總是將哥哥甚至姐姐的衣服大改小穿在身上。有時甚至從工廠裏買來一些包裝布,洗淨重新染後做成過年的衣服。我上三年級那年春節,就是穿著這樣的一件新衣,帶著爺爺給我買的一頂新帽子,胸前還別著一枚領袖像章,高高興興地與一位同學去了照像館,花了三毛六分“押歲錢”,拍了一張“紀念像”,那也是我童年時代的第一張照片。 

即使生活困苦,過年也是男孩子肚子裏最大的“饞蟲”,因為到了這個時候可以放鞭炮了。父母沒有多餘的錢給我們買鞭炮,我們幾個小兄弟將每年的“押歲錢”和平日裏揀廢銅爛鐵、牙膏袋、玻璃瓶子賣得的錢都攢起來,除了買一些上學的必需品外,都用來過年買鞭炮。窮孩子能有多少錢?也不過幾快錢的樣子,還不夠現在的孩子吃一次冰激淩的。但在那個時候,這些錢也可以讓我們過一次鞭炮癮的。 

小孩子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當我們還沉浸在放鞭炮的喜悅之中時,父母們正為籌備年貨發愁呢。六、七十年代什麽都憑票供應,小到雞蛋、火柴,大到糧食煤炭,買魚有魚票,買布要布票,豬肉、豬蹄、豬耳朵、豬頭、好象豬身上的每一個部位都有不同的票。即使有票,也有缺貨的時候。所以一聽說商店裏來年貨了,街裏街坊都招呼著立即去購買。年前那段時間,大大小小的商店裏都擠滿了排隊買年貨的人群。家裏人多還好,可以分頭去買。若人手少,就要出了這店去那店,排了這隊排那隊。不說花多少錢,那等待的功夫也真夠煩人的。“走後門”之風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興起的,有熟人好辦事。尤其是那些在食品等物資部門工作的人,過年時神氣萬分。有的單位給職工發一點福利,比如幾斤魚,幾條豬腿,甚至幾包花生米,都讓鄰居們羨慕不已。 

年貨弄回了家,全家人就開始準備年夜飯和過節期間的食品了。初一到十五,人人都忙著走親串友,沒時間做飯,都是將提前做好的飯菜簡單熱一下吃。如果準備邀請親友或朋友節日期間聚餐的話,更要提前做一些準備。準備些什麽呢?我們那個地方的傳統春節食品有這麽幾大類: 

一。水餃:這是家家戶戶必須要做的。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是,我們那裏是年三十,除夕夜全家一起包水餃,正月初一早晨餃子下鍋,燃放鞭炮,一片歡騰,全家在熱熱鬧鬧吃團圓飯。 

二。饅頭:一般要做好多天用的。平時多吃些粗糧,也要省出一些白麵來春節期間蒸饅頭,宴請親戚朋友總不能讓用玉米或高梁麵的“窩窩頭”吧。 

三。年糕:年糕實際是“粘糕”,取“年年登高”的吉祥之意。蒸粘糕的材料我們那裏叫“黃米粉”,用來蒸成帶棗或不帶棗的年糕。年糕特別粘,一般用油煎來吃。初五的那天,煎好的年糕拌入紅糖,真是又甜又香。 

四。肉丸:我們那裏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肉丸。將精瘦肉剁成很細的肉餡,攪入大蔥,薑,花椒,醬油,鹽,澱粉,雞蛋,團成雞蛋大小的圓球,放入滾開的油鍋中炸至七八成熟,撈出漓幹油,再放入開水中煮熟,涼透既可以食用了。這種肉丸香而不膩,清爽可口,拌涼菜做湯料都離不開它。 

五。炸魚和其他肉類:平時還真舍不得吃那麽多魚和肉類,過年時不妨開開葷。什麽黃花魚,刀魚,鮁魚,五香肉,藕盒,都是我們那裏過年喜歡的炸貨。 

六。煮豬頭和雞鴨:那時肉食品憑票供應,並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到肉,所以人們普遍很讒,過節的時候都喜歡買一隻或半隻豬頭,一兩隻雞鴨等,煮熟了全家人享用或宴請客人。 

七。涼拌芹菜:煮肉的湯冷下來拌入用水焯過的芹菜,就成了當地很有名的一道佳肴-“涼拌芹菜”。也有的用煮雞鴨的湯做“涼拌芹菜”或“涼拌花生米”的。大人煮肉熬燙,剝花生米就是我們小孩子的活了。 

七。元宵:南方人叫“湯圓”,我們那裏叫“元宵”,因為它是正月十五花燈節鬧元宵的那天吃的。元宵製作的方法特別,中間那糖餡不是包進去的,而是將預先做成塊狀的糖餡放入一個很大的容器裏,撒上糯米粉很快地搖。糖餡在糯米粉上滾來滾去,雪球般越滾越大,形成乒乓球般大小的白色小球,所以製作元宵的過程我們那裏叫“晃元宵”。這可是一門手藝活,並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會。所幸的是我家裏從祖上都會,每年元宵節前看父母“晃元宵”,成了小時候過年難忘的一景。潛移默化地,我們兄弟姐妹都學會了。在這裏我還“晃”過呢,比從商店裏買來的好吃多了! 

那時沒有冰箱,這麽多食物放到哪裏呢?所幸那年頭的冬季好象特別冷,天寒地凍的。將一個大缸刷的幹幹淨淨,裏麵再鋪些白紙,放到後院避陰的地方就成了“天然冰箱”。饅頭,餃子,年糕,炸貨,冷涼菜,分別包好和盛在港裏,放個把月沒問題。不過,大缸可要當蓋嚴實了,否則就犒賞了夜巡的狐狸和野貓。 

說了半天,差點漏掉了年畫和春聯,這也是家鄉的人們過年準備的一項重要內容。本來我們那裏與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並稱中國民間年畫的三大流派,因為文革的緣故,家鄉有關年畫和春聯的古老傳統被改變了,代之於紅色的內容。年畫幾乎全是領袖的畫像、樣板戲的劇照和工農兵英雄人物的故事,春聯也是充滿激情的豪言壯語,領袖的語錄詩詞等。不過,紅色一直是中國民間喜慶的基調。家家戶戶紅紅火火的年畫和春聯,還是營造出一片歡樂和喜慶的節日氣氛。

 

修改於 03/02/2019  多倫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labama 回複 悄悄話 哈! 北方人過年必有水餃, 南方人就不同了。 新春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