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堅峰

彩虹那頭尋找狐狸的家
正文

“農民”這個詞

(2021-04-05 04:19:33) 下一個

“農民”這個詞最早我是在識字卡上學到的。上小學前我有一盒識字卡,每張卡片正麵是畫,反麵是漢字名稱和拚音。“農民”那張卡的正麵畫一頭戴草帽的婦女,一手挽稻穗,一手握鐮刀。在識字卡裏,“農民”和“工人”相對應,是同一類的名稱,這類卡片裏頭還有“解放軍”“教師”“學生”等。

然而“工人”以及其他詞我們是一直使用的,“工人”很正麵,“工人”就是工人階級,頂天立地,工人裏麵不再有等級區分。但“農民”就不同。

盡管我很早就認識“農民”這個詞,但在生活中卻幾乎沒有使用過,直到文革結束。那時候,誰要用“農民”這個詞,聽起來會有點怪異,大家都用“貧下中農”,不說“農民”。“農民”這個詞是中性的,沒有等級之分。一般我們理解“農民”應該是指農村的勞動人民,當然不包括地主富農這樣的剝削階級。但“農村的勞動人民”中間也是有等級之分的,都是同一個階級裏的人,貧農要比中農等級高;中農呢,得分下中農、中農、富裕中農(上中農)。到了富裕中農,就基本屬於比較不好的那種了。在小說電影裏,“富裕中農”一般是自私自利,抗拒合作社,不時的再搞點投機倒把的那種落後分子,但歸根結底還是人民群眾爭取團結改造的對象。

我祖上也是農村的,老家在無錫縣碩放鄉徐家偃村。五十年代土改,祖上傳下來幾畝水澆地,父輩那一代卻沒有一個留在家裏種田的,兄弟仨學做裁縫,一個個離家出門去謀生了。爺爺忙不過來,家裏的地包租給人種,土改的時候定成份,定了一個很奇怪的名號,叫“小出租戶”。父親說這等同“中農”,大概相當於城裏的小業主,比地主富農好一些,但絕比不上貧農成份來得高,如果再往下靠一靠,那就變成地富反壞“四類分子”了。

那時候一個人活在社會上一生要填無數的表格,生活中遇到大事小事都要填表,每張表上都有 “家庭成份” 一欄。我想發明這種表的人家庭出生一定是無產階級沒得懷疑。如果你家是在村裏務農的,這一欄裏是不可以填寫“農民”的,必須寫清楚是哪一等級的“農民”。“中農”這個成份填在上麵不太好看,不如“貧農”來得理直氣壯。也不知道父親在填寫這些表的時候是不是會感到尷尬。到了我這一代好了,不需要填爺爺的成分,否則我也會感到在人前抬不起頭來。我填父親的成份,理直氣壯的填“革命幹部”,從小學一年級填到大學畢業,我都填“革命幹部”。我跟“中農”沒有關係。

我中學的班裏有個同學爺爺是資本家,我不知道他填表的時候成份是怎麽填的,是不是也填他父親的職業?我從不去偷看人家的表格,填什麽是人家的事,這一點我做的不錯。

那些年大家都很看重家庭成份,夫妻吵架吵到快要相互動手的時候,就拿對方家庭成份說事,你家還是個地主婆,你囂張什麽?於是,那個地主婆的子女變得蔫蔫的,沒了脾氣。

社會上做啥都得過家庭成份這一關,選飛行員最嚴格,家庭出生是首要條件,得三代貧農。啥叫個三代?爹、爺爺、祖爺爺——往上查,一直查到你家清朝那一輩是做啥的,你服不服?(那時候鮮有三代工人的,清朝的時候沒有那麽多產業職工)。成份不好的人不可靠,一上了天沒準就開飛機顛了。

我學生期間也並非絕對不說“農民”,有一次我說到了這個詞。那時我還在半年級,相當於幼兒園大班,老師帶著我們一群小朋友走出園門,一個個手牽手走去槐古橋東邊,參觀農田。遠遠看見有人站在田頭擔水澆地,老師領著我們喊“農民伯伯好”。

盡管“貧下中農”這個叫法有點囉嗦,但大家都習慣了,叫起來很親切。那時廣播電台裏有專門為農村播音的欄目,是用方言播的。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用上海方言播音是這樣的:貧烏(下)中農同誌們……

稱呼這事到了文革結束的時候,我感覺有些別扭了,既然“貧下中農”就是“農民”,那為什麽不簡簡單單就稱“農民”呢?我試著在一些場合有意用“農民”這個詞。開始,聽的人連同我自己也是感覺有些怪怪的。後來大家都不說“貧下中農”了,這才覺得原來說“農民”也挺順的。

關於稱呼,順便多說幾句。改革開放前,大家都稱“同誌”,到外麵跟陌生人問個訊:同誌,請問……感覺特自然特上口。“同誌”這個詞在新社會很好使,連末代皇帝溥儀在家裏喊他老婆都喊“李同誌”。改革開放後,我上街或去商店問個事,試著用“先生、小姐”稱呼人家,那時這稱呼還沒流行,我這樣叫人家感覺自己特大膽、特有禮貌,也特新潮。後來整個社會也漸漸改過來了,沒人喊“同誌”,都用“先生、小姐”。至於再後來“小姐”這個詞有了別的意指,被避諱了,“小姐”改叫“小妹”,另當別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家宴 回複 悄悄話 現在自嘲自吹自己是個小農民,也包含幾分自豪。
山鄉不仕老了 回複 悄悄話 誰不喜歡把人分等啊?
ibelieu 回複 悄悄話 正式的名稱是“小土地出租者”。 https://baike.baidu.com/item/小土地出租者
ahniu 回複 悄悄話 gcd 就喜歡把人分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