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

Jerry Wang, 海投全球創始人兼CEO
正文

全球汽車業的最終前沿?聊一聊非洲三大“潛力市場”!

(2019-05-07 13:36:07) 下一個

本文轉自好望觀察

文/閆東潔

編輯/程驀

 
 
 

 

“基於許多非洲國家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中產階級的出現,德勤將非洲視為全球汽車業的最終前沿。鑒於非洲的人口規模和積極的經濟前景,若能采取中長期觀點,汽車公司將能夠在這一陣地獲得競爭優勢。”德勤非洲汽車市場首席分析師馬丁·戴維斯博士(Martyn Davies)表示。

 

德勤非洲的汽車研究團隊近年推出了多個相關的研究,該團隊認為,非洲的金融市場正在蓬勃發展,且人均收入持續上升,這意味著人們對汽車的需求會繼續提升。若能夠有耐心,在該市場采取中長期戰略,並保持洞察力,未來將會有可觀的市場份額和收益。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肯尼亞、尼日利亞和埃塞俄比亞三個國家被看作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潛力股”。本文對非洲整體汽車市場,以及肯尼亞、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三國的汽車產業進行了概述,希望為對此感興趣的朋友提供參考。

 

 

一、為什麽是非洲和汽車?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在過去十幾年的GDP數據,可能直觀地帶來很大信心。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在世界銀行的這張GDP圖表中,從2000年以後,可以看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經濟幾乎實現了跳躍性發展。2018 年 12 月,非洲開發銀行(AFDB)發布 2019 年的經濟預測,報告顯示2018年的非洲經濟增速將達到4.1%,高於2017年3.8%。

 

非洲“中產階級”的崛起是近年常被提及的話題。非洲是目前全球成長最快的奢侈品市場——從2008年到2013年間,奢侈品在撒哈拉以南的銷量增長了35%。歐睿國際的市場調查顯示,非洲目前的增速為全世界第二,僅次於亞太地區。

 

AFDB在2017年曾發表數據稱,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有163億美元的汽車貿易逆差,因此,該地區急切地希望發展自己的汽車產業。當然,基礎設施薄弱等現實的問題依舊存在,也造就了當前非洲汽車市場的獨特狀態。

 

總結來說,非洲的汽車市場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目前已開發的非洲汽車市場相對較小,機動化率和新車銷售量較低,但長期前景看好,發展潛力巨大。

 

2014年,非洲有超過4250萬輛注冊車輛在使用,隻占人口數量的4.4%。也就是說,差不多平均每25個人,才擁有一輛汽車。而同期,全球的平均水平是每100人擁有18輛汽車,也就是差不多每5人擁有一輛汽車。

 

其他的發展中地區,比如拉丁美洲和亞洲發展中國家,以及大洋洲和中東,都比非洲更加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根據近年的銷售趨勢,一些分析者估計非洲的乘用車銷量在2030年前可能達到每年1000萬輛。

 

二是,市場發展不均,非洲大陸的各個國家,其汽車產業分別處於不同的水平。

 

比如,南非的汽車市場已經相對比較發達,埃及和摩洛哥表現也不錯,肯尼亞、尼日利亞和埃塞俄比亞三個國家,則是比較被看好的潛力股。

 

根據世界汽車組織(OICA)的數據,2015年,非洲有155萬輛新車銷售記錄,80%都集中在南非、埃及、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其他的40多個國家銷售量總和,僅是前5個國家銷量總和的五分之一。

 

三是,汽車產業進口比例高,自主生產能力弱。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數據顯示,非洲二手車的主要來源是美國、歐洲和日本。從2003年開始,非洲的車輛進口量迅速增長,與GDP增長和非洲大陸中產階級的不斷增加相吻合。

 

南非在非洲大陸的汽車貿易中占主導地位,盡管南非、埃及、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擁有相當規模的汽車裝配和製造業,但2015年,OICA數據顯示,非洲大陸生產的汽車數量不到90萬輛,不到全球產量的1%。

 

非洲大陸其他地區的汽車市場主要以零售為主,特別是二手車的銷售。

 

四是,二手車市場繁榮。

 

由於可支配收入有限以及新車的高成本,二手車占據了非洲大陸汽車零售業的主要地位,而在售的二手汽車主要是進口的。根據市場調查,德勤估計,在肯尼亞、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這三個國家,至少有八分之一的進口車輛是二手車。

 

在聯合國環境署去年3月舉辦的“清潔汽車周”上,發布了一些與非洲二手車相關的數據。比如,肯尼亞2016年進口的汽車中,有96%都是二手的;2017年,在尼日利亞銷售的新車與二手車比例是1:131。

 

針對二手車進口,非洲國家有相關的限製政策。

 

比如,有10個國家禁止進口車齡超過5年的二手車,或對這類二手車征極高的進口稅,比如阿爾及利亞、安哥拉;有16個國家允許進口車齡在6-9年的汽車,若車齡再長就要繼續加稅,比如肯尼亞和尼日利亞。

 

但也有24個國家對二手車進口的限製比較少,對車齡幾乎沒有特別的限製,或是采取較低的進口稅差別,比如埃塞俄比亞、索馬裏等。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的這份報告,非洲二手車市場正在向清潔能源二手車方向轉型,包括進口政策、關稅政策,也在向清潔能源汽車傾斜。

 

二、肯尼亞汽車市場

 

肯尼亞是東非最大的經濟體,具有重要的區域作用。截至去年,整個東非地區大約有230萬台車輛登記在用。

 

2017年,德勤非洲對肯尼亞的汽車消費群體進行了一次調查,描述了該市場的需求偏好。調查結果顯示,三分之一的汽車買家將“省油”看做最重要的汽車指標,有一半的買家在做購買決策的時候會充分考慮家人和朋友的建議。

 

除了油耗以外,安全性能、車況(針對二手車)、車內空間、再次出手時的價格潛力等,都是主要的購車考慮因素。

 

價格仍然是汽車購買決策的最大影響因素之一,且人們買好車的意願強烈存在。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若收入有改觀,將會考慮換更好的車、更好的品牌。有三分之一的汽車購買者在買車時進行了銀行貸款。

 

關於肯尼亞的汽車業發展潛力,該調查也給出了樂觀的預測。有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在接下來的兩年中,有購買機動車的計劃;有一半的潛在銷售汽車,可能將成為載客運營車。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數據與另外兩個東非國家坦桑尼亞、烏幹達高度相似。肯尼亞的汽車市場情況可以較好地代表東非地區。

 

與後兩個國家相比,肯尼亞的受訪者通過貸款獲得購車資格的比例更高,這從側麵反映了肯尼亞信貸市場的活躍。

 

另外,在肯尼亞,靠汽車代理商、代理人協助成交的比例更高,也反映了其市場的自由度。但消費者對認證經銷商和非認證交易商的區別不是很清楚,所以代理市場存在一定亂象。

 

盡管肯尼亞被視為非洲電子商務和移動技術采用的領導者,但汽車在線交易平台還很不成熟。而二手車的買賣中,肯尼亞人喜歡在親戚、家人、朋友間進行交易,可能是為了節約交易成本。

 

在成交的汽車交易中,約有一半價格低於1萬美元,特別是家用車,大部分都低於1萬美元。此外,大約90%的受訪者都選擇了購買二手汽車。

 

三、尼日利亞汽車市場

 

相較於東非的肯尼亞等國家以汽車銷售為住,尼日利亞更受到汽車製造商的青睞。

 

尼日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經濟體,作為一個產油大國,其還擁有大型汽車裝配廠的“遺產”,這些都是其發展汽車產業的有利因素。

 

2014年,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數據,在尼日利亞經濟比較低迷的時期,該國與機動車相關的進口值達到69億美元,占其全部進口的11.5%,比例很高。

 

2016年,德勤在對拉各斯(尼日利亞原首都,西非第一大城市)的汽車金融首席專家的采訪中獲知,前一年,由於經濟放緩,以及政府對新車買賣出台了新的相關政策,征收高額進口關稅等,導致汽車進口量大約減少了三分之一。尼日利亞的汽車市場也被二手車主導,在全部進口汽車中,隻有十分之一是全新的。

 

尼日利亞政府近幾年也在大力推動國內汽車生產的發展。

 

早在20世紀70年代,尼日利亞就開始組裝汽車。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尼日利亞聯邦政府與六家國際汽車和商用車製造商合作,通過CKD套件在當地生產乘用車和商用車。

 

根據美國國家汽車委員會(NAC)的數據,這六家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初始裝機容量為每年近15萬輛。

 

然而,由於政策執行不一致、腐敗、缺乏可靠的電力供應等因素,尼日利亞汽車工廠的產量和產能利用率迅速下降。2010年,尼日利亞最大的製造商標致汽車尼日利亞(PAN)停止生產活動,從那時起,裝配廠一直處於休眠狀態。

 

到2012年,該國所有的汽車製造商都被私有化,政府退出了合作夥伴關係。尼日利亞汽車生產商和政府都希望重燃該產業。

 

五年前,尼日利亞前總統古德欽克•喬納森(Goodluck Jonathan)啟動了國家汽車產業發展計劃(National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 或NAIDP),使汽車產業的發展成為國家工業發展革命(NIRP)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NAIDP致力於在現有本地裝配商和國際汽車製造商的基礎上,著重利用政策措施發展汽車工業:

 

一是工業基礎設施發展,特別是致力於建造供應商園區和集群;

 

二是技術開發和人才培養;

 

三是提升認證能力和認證標準;

 

四是促進投資,包括國家財政措施的傾斜;

 

五是促進國內市場的發展。

 

2014年,NAIDP宣布上調車輛進口關稅,這引起了國際汽車製造商的興趣,國家開始恢複小規模汽車裝配。根據彭博資訊的報道,尼日利亞當年生產了4000輛汽車。

 

當前,尼日利亞的汽車裝配在價格上尚不能與現有的國際汽車中心競爭,裝配商依賴進口壁壘等保護措施生存和發展。NAIDP主要服務於國內市場發展,類似於巴西的內向型汽車政策。

 

尼日利亞政府部門和商業實體對裝配商的讚助,向市場發出了積極信號。此外,在西非幾乎沒有顯著的生產競爭,尼日利亞的汽車行業發展機會可期。

 

四、埃塞俄比亞汽車市場

 

埃塞俄比亞的經濟增速令人印象深刻,GDP已經連續15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埃塞俄比亞的汽車市場也是以二手車為主,特別是商用二手車。大約85%的車輛是進口二手車,其中近90%是豐田車型。這些車輛主要通過吉布提港口從海灣國家進口。

 

在埃塞俄比亞,商用車輛,例如皮卡、貨車和卡車,其稅率低於個人使用的車輛。埃塞俄比亞的購車稅很高,根據發動機尺寸,有的車輛購車稅可以達到220%,使得一輛車在埃塞俄比亞的價格是在其他國家的三倍。

 

絕大多數車輛集中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農村地區的車輛數量仍然很少。

 

新商用車銷售的主要驅動力是建築、農業和零售,而乘用車銷售則由政府(包括外交使團)的購買推動。由於可支配收入低、購車貸款不夠發達,而且該國車輛禁止租賃,因此埃塞俄比亞私家車擁有率比較低。

 

埃塞俄比亞的機動化率曾經全球最低,2014年每1000人隻擁有兩輛汽車。OICA估計,2014年埃塞俄比亞有15萬輛汽車在使用,其中9萬輛是乘用車,6萬輛是商用車(注:根據信源不同,數據可能不同)。

 

根據UNCTAD的數據,2014年埃塞俄比亞商用車進口總值8.59億美元,同時,當年埃塞俄比亞的商用車出口總額也很高。

 

這主要歸功於Bishoftu Automotive Industry(BAI),這是一家由埃塞俄比亞軍方經營的汽車製造和裝配公司。

 

BAI專門從事公共汽車、皮卡、SUV、卡車、坦克,以及裝甲運兵車等軍事裝備的裝配和升級。軍用車輛主要用於埃塞俄比亞軍事和非洲聯盟的維和任務,而民用車輛則供應給當地客戶,如國有運輸提供商。少量商用車輛出口到鄰國索馬裏蘭。

 

埃塞俄比亞代表了非洲國家的另一種汽車業形態。總結來說,政府和軍方控製比較多,普通私人用車受到很多因素製約。

 

Reference:

1. Nigeria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Invest in Nigeria analysis,www2.deloitte.com

2. Deloitte Africa Automotive Insights - An East African consumer perspective,www2.deloitte.com

3. Deloitte Africa Automotive Insights Navigating the African Automotive Sector: Ethiopia, Kenya and Nigeria,www2.deloitte.com 

4. more credit given to researches by Deloitte Africa Automotive,www2.deloitte.com

5. Africa’s Automotive Industry: Potential and Challenges,www.afdb.or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