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

Jerry Wang, 海投全球創始人兼CEO
正文

非洲又一投資“金礦”,不得不提的尼日利亞影院行業!

(2019-05-09 11:05:46) 下一個

文/張進

編輯/任嫻穎

編者按:作者張進,曾任四達時代集團尼日利亞公司CEO。在尼日利亞工作六年多,深度參與了頻道和影視內容製作,對尼萊塢產業(Nollywood)有著直接且深入的認識。

 

2019年第一季度已經過去,中國的電影市場在經曆了春節的高峰後,3月陷入低迷。雖然有爆款電影《流浪地球》的異軍突起,但依然不能抵消市場的瑟瑟寒意。

 

據《娛樂資本論》報道,2019年春節檔觀影人次減少近1500萬,較去年同期下滑了10%。更糟糕的是,第一季度整體票房較去年同期縮水16億,觀影人次減少8400萬,跌幅達15%。

 

然而,在地球的另一端,非洲主要的電影產地尼日利亞,影院行業卻呈現一幅欣欣向榮的狀態:三大巨頭跑馬圈地,收入和觀影人數快速增長,大有“黃金時代”回歸之勢。

 

(注:尼日利亞電影的黃金時代是指20世紀50-80年代,當時石油價格高漲,國內經濟繁榮,尼萊塢從無到有,不斷創新,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導演、製片人和演員。)

 

 

現代電影院的興起

 

尼日利亞的影院行業起源於19世紀70年代。早期的影院,和國內當時的設施差不多,條件極其簡陋。

 

1975年,尼日利亞著名導演Adebayo Salami拍攝了第一部約魯巴語的電影《Ajani Ogun》;1984年,另一位著名導演Wale Adenuga拍攝了第一部尼萊塢的英語電影《Papa Ajasco》,上映三天便取得了近11萬美金的票房收入,將早期電影院的發展推向了高峰。

 

但是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電視和VCD的興起,加上尼日利亞治安狀況日益惡化,舊式影院全麵衰退,逐步退出了曆史舞台。

 

進入新世紀,2004年,尼日利亞著名的電視台Silverbird在拉各斯(注:尼日利亞舊都)投資建立起第一座現代電影院,開啟了行業發展的序幕。

 

據《2018/2019尼日利亞影院行業年度報告》(The Nigerian Box Office Yearbook 2018/2019,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西非共有48個電影院、194塊屏幕和22021個座位;預計到2020年,將進一步增加到75個電影院和291塊屏。

 

 

2016年,尼日利亞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2017年開始逐步恢複。經濟的增長帶來了市場的繁榮,也極大地促進了影院收入的增長。《報告》顯示,過去三年,影院的票房收入保持著34%的複合增長率,從2016年的907萬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630萬美元;預計到2020年,將進一步增長到2445萬美元。

 

電影票房的增長,也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例如電影播出前的一條30秒廣告,單場單次播出價格約為2美金,2018年該項總收入則接近200萬美金。同時,電影院還帶動了商場及周邊店鋪產品的銷售,收入估算為近千萬美金。

 

影院行業三大巨頭

 

尼日利亞的影院行業,有三家主要的公司:Filmhouse Cinemas, Silverbird Cinemas和Genesis Cinemas。

 

《報告》顯示,這三家公司共經營著28個電影院,占尼日利亞電影院總數的近60%。其他20個電影院,則由另外17家公司和獨立經營者經營,呈現出高度分散化的狀態。

 

 

三家公司中,Filmhouse是規模最大、專業度最高、發展最快的一家公司,主要管理人員是Kene Okwuosa和Moses Babatope。

 

Kene是一位出生在倫敦的尼日利亞裔人,2008年回到尼日利亞參與組建了另一個影院巨頭Genesis Cinemas,之後於2010年-2011年創立了Filmhouse。Moses則出生在尼日利亞伊巴丹,後赴英國倫敦讀大學,2013年加入Filmhouse,現任集團副總裁和FilmOne Distribuon & Producon的總經理。

 

Filmhouse不僅大力發展影院,而且積極介入上下遊,在影片進口、分銷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為獨立製片人提供影片製作谘詢服務,包括申請許可、劇本優化、設備租賃、拍攝製作、市場推廣、活動組織、版權銷售、稅務服務等。

 

 

Filmone是Filmhouse集團旗下子公司,專為電影製作人提供各項服務,圖為Filmone可以提供的服務內容。

 

Silverbird則是最早一家進入影院市場的尼日利亞公司,旗下有電視台、電影院、商場等多項產業,遍布尼日利亞。其所有者為Ben Murray Bruce,是尼日利亞有名的富豪和政治家。

 

或許是過於醉心政治,其電影院的經營並不出色,2018年沒有新開任何一家影院。2019年又流年不利,先是1月因為2005年-2007年間借下的巨額債務,旗下的物業被尼日利亞資產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of Nigeria)掛牌拍賣,後又在2月的大選中失去了參議員的位置。影院產業在2018年上半年即表示了出售的意向,但尚未找到合適的買家。

 

Genesis集團則成立於1991年,是一家總部在哈克特(Port-Harcourt City,尼日利亞東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的公司,產業覆蓋飯店、酒店、影院、購物中心、物業管理等。 

 

Genesis Cinemas是其旗下的產業之一。除了經營影院外,Genesis也進入到引進和分銷電影的環節中。

 

在院線這個賽道上,領頭者們正在努力加大投資,建立起行業競爭優勢,如Filmhouse,計劃在2019年至少新開4家影院。同時,還有一些公司正在奮起直追,例如Viva Cinema,計劃在2019年新開三家影院,躋身主要玩家行列。

 

最受歡迎的院線電影內容

 

尼日利亞影院上映的電影,一部分來源於美國的好萊塢,以動作/科幻/冒險類為主,另一部分則來源於本土的尼萊塢,尼日利亞式的喜劇/愛情電影是最常見和最受歡迎的題材。2017年,還嚐試過引進印度的寶萊塢電影,可惜並不成功。

 

 

《報告》統計,2016年-2018年尼日利亞電影院播出的電影數量及其來源。

 

2018年,Blue Pictures(一家電影引進和分銷商)引入漫威係列電影之一《黑豹》(Black Panther),這個以非洲為背景的超級英雄故事,成為了過去6年來最賣座的電影,總票房超過8億奈拉(約合221萬美金),幾乎是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票房總和。

 

 

尼日利亞的本土電影中,由Ebony Life出品的《婚禮1&2》(Wedding Party)則最受歡迎。第一部票房達4.53億奈拉(約合125萬美金),第二部為4.33億奈拉(約合120萬美金),分列過去6年的票房亞軍和季軍。

 

 

除了這幾部電影外,另一部電影《獅心》(Lionheart)也不得不提。該片於2018年上映,雖然票房收入隻有不到6萬美金,但出售給Netflix的版權收入卻高達380萬美金,真正意義上“收益最高”,成為尼萊塢史上首部版權價格超過10億奈拉的作品,轟動一時。

 

《報告》統計,過去6年最賣座的47部影片,尼萊塢出品的電影有10部,占比21%;好萊塢出品的電影為37部,占比79%。但排名前十的影片中,尼萊塢電影卻占據了7席,好萊塢電影則隻有3部。

 

 

2012年-2018年,尼日利亞電影院播出的票房在8000萬奈拉以上的47部電影的來源情況。

 

2012年-2018年尼日利亞電影院票房最高的十部電影列表。

 

根據《報告》統計,將這47部電影進行題材類型分類,具體情況如下:

 

 

整體來看,好萊塢電影中,科幻/動作類最受歡迎,尼萊塢的電影中,喜劇/愛情是不二之選。

 

隨著尼日利亞電影行業的發展與成熟,可以想見,未來將會有更多類型的電影登上大銀幕,並取得好成績。

 

電影行業的投資機會

 

對於尼萊塢的發展,尼日利亞政府向來不吝支持,不僅提供了三年的免稅期,同時組建了產業銀行(Bank Of Industry),為相關企業提供低至10%年利率的優惠貸款(尼日利亞國債收益率達15%),為企業投資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尼日利亞的電影行業,是一個巨大的投資金礦,從上遊內容製作、中遊宣發票務,到下遊院線和在線分發,以及技術支持各個環節,都有著巨大的投資價值和空間。

 

1. 內容製作

 

尼萊塢每年生產的影視劇超過2000部,單從數量上來講僅次於寶萊塢。這些影視劇,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廣受歡迎,在四達時代的電視平台上,無論哪個國家排名前十的頻道中,一定有一個是尼萊塢的電影頻道。

 

尼萊塢出品的一些優質影片,也受到歐美非裔的歡迎。2018年,共有三部電影走進美國的影院:《獅心》(Lionheart)、《一路向北》(Up North)、《孩子王》(King of boys)。另有多部影片進入到英國的影院,如《酋長老爹》(Chief Daddy)等。

 

Netflix等國際巨頭,也開始關注這一市場並著手收購版權,2018年《獅心》賣出380萬美金的天價版權,成為尼萊塢史上一個裏程碑。

 

尼萊塢的另一個優勢是成本低,幾萬美金就可以拍出一部不錯的電影。如票房排名第二的《婚禮》(Wedding Party),公開報道顯示,其製作成本和宣傳成本不過20多萬美金,但票房收入就達125萬美金,後將版權出售給DSTV,又獲得了30萬美金的收入。

 

在尼日利亞,從事尼萊塢行業的有一百多萬人,從來不缺好故事、好導演和好演員,缺的是技術和資金,而這正是中國企業的優勢。

 

2. 宣發和票務

 

在尼萊塢市場上,除了像Ebony Life這樣的行業巨頭,懂得如何去進行電影的包裝和推廣外,大部分的製片人隻懂內容製作,因此絕大部分作品,拍完後默默無聞。目前市場上隻有Filmhouse,利用自身的影院平台優勢,提供這一服務。

 

2018年,國內在線票務出票量占了85.5%,貓眼電影、淘票票等提供影片的宣傳、在線購票、電影點評等多項服務,給客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在尼日利亞,這一塊幾乎是一片空白,票務還基本依賴影院自身的銷售,需要觀眾到現場購買,更遑論電影點評等附加服務。

 

2018年中國電影院觀影用戶常用購票方式。(數據來源:比達谘詢《2018年度中國電影市場研究報告》)

 

3. 院線投資和視頻網站

 

尼日利亞有2億人口,其中10%為家庭月收入超過1萬元人民幣的中產家庭。但尼日利亞僅有194塊電影屏幕,平均每百萬人口擁有不到1塊屏幕,中產階層每百萬人擁有不到10塊屏幕,這和世界上主要國家的水平相去甚遠。

 

2016年,美國每百萬人擁有銀幕126塊,歐洲為60-90塊,韓國為42塊;2018年,中國約為43塊。

 

過去幾年,越來越多的尼日利亞民眾開始走進影院,消費習慣正在形成。從影院單銀幕票房收入(PSA,Per-screen Average Box Office)來看,這一指標過去三年正在快速上升,2018年達到56.5萬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6.7%。

 

雖然與中國影院單銀幕票房收入100萬元人民幣相比,仍有相當的差距,但較低的運營成本和高增長率卻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這一領域的巨頭,包括Silverbird和Filmhouse,都在尋求來自中國的資本支持,以加快產業布局。

 

(數據來源:《2018/2019尼日利亞影院行業年度報告》)

 

除了傳統院線,在線網絡分發平台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方麵,數以千計的尼萊塢電影缺乏發行渠道,隻能沉寂在VCD中;另一方麵,廣大非洲民眾對自己的故事喜聞樂見,還有大量生活在歐美的非裔,渴望了解自己的故鄉。

 

由此,一些視頻類的APP開始出現,用戶數高速增長。尤其是歐美海外市場,給尼萊塢貢獻了高額收益。

 

Iroko TV從這一細分市場起家,成長為非洲視頻行業的巨頭。目前這塊市場的空間依然很大,如果有企業能夠減少數據流量的消耗,降低對網絡帶寬的要求,一定有著巨大的成長空間。

 

4. 設備和技術支持

 

隨著尼日利亞電影院線的發展,需要購買大量的設備和資產。據統計,僅2018年,院線購買的設施設備就高達5億奈拉(近千萬人民幣),且未來兩年需求更加旺盛。在內容製作環節,行業對攝像機等專業的器材設備,也有著巨大的需求。

 

此外,尼日利亞缺乏類似於橫店影視基地的拍攝場地,也缺乏後期製作的人才與設備。目前較好的電影,後期製作多在英國或南非完成。

 

尼日利亞信息部長Lai Mohammed曾多次公開表示,歡迎外資投資尼萊塢的基礎設施建設,並一度禁止尼日利亞的製作人在國外拍攝音樂MV。其求發展的急迫之心,可見一斑。

 

在中國的電影行業正麵臨觀影人次減少、收入下降等困境時,或許非洲這塊年輕的大陸,能給國內影視行業投資人提供一個不錯的新選擇。

 

-en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