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特琳娜72

實在想不出來一介移民有啥好介紹的呢
正文

京都紅葉季紀行27: 奈良東大寺

(2024-03-01 17:30:32) 下一個

東大寺大佛殿人潮

 

以前都是夏天來東大寺,每回都是人潮洶湧,這次我心想都十二月了,總該清淨些了吧,沒想到才剛轉到南大門外參道上就看到那熟悉的景象,野鹿追著遊客鞠躬討食,也有大膽的拱人強索的,遊客心裏有數,就是奔這個來的,也不以為忤,隻當是奈良旅遊的必備娛樂項目,牠不壁咚咱一下咱還不給煎餅呢。除了遊客還有一茬接一茬的中學生團體列隊等著進場,這不對啊,他們不都是在三四月或九十月修學旅行嗎?看來我的信息有誤,或者,東大寺根本就沒有消停的時候。

東大寺,華嚴宗大本山,所以別名大華嚴寺。全日本最大的山門南大門上高懸匾額,金地墨書大華嚴寺四字,字體端秀,為聖武天皇親題。南大門在平安時代因受風災倒塌,現在的南大門(國寶)為鐮倉時代重建,門內兩側有巨大的金剛力士像,絕對的肌肉男,麵朝門內過道(別處一般是朝外),右手托著金剛杵張嘴喊啊的那位叫阿形,另一位空著右手抿嘴說嗯的叫吽形,曆代都以為是名匠運慶所做,連日本的曆史教科書上都這麽寫,後來在昭和1988年對吽阿二將(國寶)進行解體修理期間,才在阿爺的金剛杵內發現文字(墨書),說明阿形確為運慶、快慶所做,但吽形乃運慶之子湛慶所做。兩座金剛力士都是雕鑿身體不同部位然後拚合而成的,日語謂之寄木造,寄木造雖常見,但吽阿解體後零部件多達三千,這就比較稀罕了。可惜的是,為了防止鳥屎玷汙寶物,寺方決定用密網將吽阿二位爺隔得嚴嚴實實,不用說照相了,連看都看不真切,有點讓人著惱。

遠看山門(南大門)就知道今天人準少不了

抿著嘴吸氣的金剛力士是吽形

這位張嘴呼氣的金剛力士是阿形

 

入南大門,右手邊有鏡池,天氣好又無風的話可以照大佛殿倒影,我那天運氣較差。在中門買票以後進入寺內中庭,就該逛金堂(大佛殿)了,不進去的話右轉直接到手向山八幡宮、法華堂、二月堂。不過,沒有人到了東大寺不去大佛殿的吧?大佛殿正麵寬57米,高48米,為全世界最大木造建築,曾兩度被焚毀(有興趣的話請您查1180年南都燒討與1567年三好鬆永之亂),這是江戶時期再度重修的,奈良時代大佛殿的原始寬度是88米,比現在還寬一點五倍呢。很多寺廟金堂內主尊佛像都不讓攝影,但是東大寺特慷慨,隨便照無妨,光這一點就太夠意思了。殿內以三尊形式供奉居中的主佛盧舍那佛,脅侍左右的是虛空藏菩薩和如意輪觀音。大佛高15米,佛頭本身就5米,曆經動亂的盧舍那佛,底座還是奈良朝的老底,佛身是鐮倉時代重鑄,寶相莊嚴的佛頭則是江戶時代再重鑄的,大佛背後的光背上坐著一尊一尊小型的佛,代表了盧舍那佛的化身(化佛)。大佛雙手的印相不同,右手前推,叫作施無畏印,左掌上攤,叫作與願印。殿內有一圈走道,按順時針走一圈,先是精致的寺內建築模型,再來是手持毛筆和書卷的廣目天,繞過佛像背後則是手捧寶塔的多聞天(也就是毘沙門天),倆天哥都是怒目圓睜,腳踏邪鬼,形容威猛。本來殿內有四大天王,另外兩尊增長天和持國天沒能躲過曆史浩劫,如今隻剩頭部留在殿內展示。

從中門外鏡池可以隔院牆望見大佛殿

江戶版重建加了唐破風,增顯華麗,中間的觀相窗打開時可以看到盧舍那佛頭

在大佛殿外廊下坐著的賓頭盧尊者(釋迦牟尼佛的弟子)

主尊盧舍那佛

這個角度可以清楚看到佛身(鐮倉)與佛頭(江戶)的青銅年代差距很大

大盧舍那佛光背上的小盧舍那佛(化佛)

脅侍如意輪觀音

另一尊虛空藏菩薩背影

廣目天

多聞天(毗沙門天)

寺廟金堂常見的三尊形式

多聞天的旁邊有根柱子,底端開了一個方洞,30公分寬,37公分高,說這尺寸就是大佛的鼻孔(日語謂之鼻之穴),鑽過去就能除厄消災。碰到中學生團體旅行,那就得排上長龍了,每個人都想試試,熱鬧極了,我隻能在旁邊看著羨慕,心想我這腰身年輕時還不定能不能鑽過去呢,現在更別丟我這老臉啦。有人躍躍欲試嗎?那不妨在家裏先量量自己肩膀尺寸,掂量掂量要不要挑戰。

這幫孩子鑽佛的鼻孔,都鑽過去了,沒一個胖子

殿內東大寺原始伽藍的木頭模型製作精美,特別好看。根據考古研究,建寺之初,金堂(大佛殿)兩邊本各有一塔,而且非尋常的三重五重寶塔,是高度達百米的七重塔,等於現代建築30層樓高,這比全日本最高的東寺塔的55米要高出將近一倍了,可以想見在當時絕對是參拜者驚歎的摩天建築。我去的那時候,東塔遺址已經圍起來,正在進行考古挖掘,不知道什麽時後能有結果。大佛殿本身的模型有兩個, 一個是鐮倉時代重建的版本,比現在的第三版(江戶版)還寬一些,我沒看到第一版最大的奈良版,是我漏掉了嗎?大佛殿正門上方有觀相窗(日語裏跟幹燥窗同音),一年敞開幾回,好讓大佛透透風呼吸一點新鮮空氣。我當然沒這等好運氣,不過大佛殿的模型裏的觀相窗就是敞著的,可以剛好窺見盧舍那佛的佛頭。

鐮倉時代的大佛殿模型與奈良時代的七重塔

東塔考古挖掘不知道能發現什麽?

南大門模型

江戶版(第三版)大佛殿模型,從觀相窗可以瞻仰佛麵。(平等院鳳凰堂有類似構造)

很多寺廟的展覽隻有日文說明,東大寺有雙語說明

鐮倉版大佛殿(第二版)模型

從東大寺中門出來左手邊步行幾分鍾有一座金色相輪(就是佛塔塔頂青銅鑄造的部分),非常漂亮,看上去有三層樓高,說是按七重塔塔頂相輪以三分之一的比例擬製的,我腦補放大三倍以後的相輪立在七重塔上,就更能想象原七重塔摩天大樓在奈良時代的宏偉壯觀了。相輪前有一個阿育王柱,在日本的寺廟裏很少見,這個上頭立著四麵獅的石柱很新,遠沒有印度的那些曆史悠久,看上去也就三米開外,但還是挺精致上相的。我前一次見到阿育王柱還是在去往寧波天童寺路上的一座阿育王寺看到的,沒想到在東大寺居然也看到一個。阿育王柱向右繼續走有鳥居一座,進入手向山八幡宮,我去看了一下,幾乎沒人啊,但是神社的繪馬寫滿各國文字,阿拉伯文、德文、意大利文、什麽都有,怎麽又好像是個很受遊客歡迎的地方?出神社我接著往鍾樓方向溜達。

阿育王柱,背景是以三分之一比例擬製的七重塔相輪

手向山八幡宮秋色,日本寺廟真是神道佛教兼容並蓄啊

鴞繪馬上的各國文字顯示遊人來自世界各國,挺全乎的,我覺得德文那張書法最好

鍾樓建築本身是鐮倉時代重建的,定為國寶,裏頭的主角梵鍾那就更是國寶啦。鍾重26.3噸,由當時首次鑄造大佛時剩餘的銅料所鑄,據說六、八個人合力推拉木棍才能敲得出聲響,其聲悠長(日語說“六八”不說七八個人也有道理,因為兩邊站等數的人撞鍾,必須是雙數,哈哈)。這個珍貴的奈良時代古鍾昵稱奈良太郎,算是名鍾裏的老大哥,排名在高野山金剛峰寺的高野次郎和吉野山金峰山寺的吉野三郎之上。

 

除了太郎,東大寺還有幾件有名的奈良遺構,一個早先已經走過沒說,是大佛殿正前通道上的金銅八角燈籠,一個是法華堂(三月堂),就在二月堂旁邊,裏頭全是珍貴的佛像雕塑,國寶雲集,當天沒開放讓我很失望,還是那句話,等下次吧!還有一個是寺廟西門的轉害門,奈良時代三個西門燒毀了兩個,就剩下它一位了,自然也榮登國寶榜單,我想是不是它的名字起的好啊,轉害、轉害,有什麽兵災禍害都轉給別人了,自己得以幸存。我巴巴的跑去看了,建築曆經近十二個半世紀,維護的還那麽好,真是不易啊。最後一個奈良遺構是正倉院,建築本身雖不漂亮,但是裏麵收藏的寶貝特多,平常不開放,想要看的話可能去奈良博物館看一年一度的正倉院寶物展還更靠譜些(今年展期請查奈良博物館官網)。

奈良遺構法華堂(三月堂),裏麵的佛像菩薩都是寶貝,可惜沒開放。

往轉害門走挺遠的,所幸一路景色都好,並不單調

奈良遺構之一:轉害門

看看轉害門外路標,古都奈良真的很精彩啊

二月堂名氣甚大,號稱跟京都清水寺舞台相似,但依我看意思真的差得不止一點半點,主要是二月堂的舞台其實就一走廊的寬度,不能說是舞台,而且離地麵就一層樓,日語俗諺雲抱著從清水舞台跳下的決心,那人家是幾十米高,必死無疑啊。從二月堂往下跳,我估計連跌斷腿的機率都不會太高,就用不著抱定必死的決心了吧。說相似,大概是因為二月堂也是采用懸崖造加舞台造的建築風格,憑欄遠眺奈良市景,倒也勉強有點類似清水寺舞台的效果,如果你堅持。二月堂地勢高,老遠能望見大佛殿,近一點則是開山堂、四月堂、法華堂,視野挺好。但是讓二月堂貴為國寶的,我猜是因為它供奉的十一麵悔過大、小觀音,因為這兩尊是絕對密佛,什麽時候去都無法拜觀,所以,遊客老遠從南大門走到寺廟最深處的二月堂大概也就隻能得個登高望遠的好處了吧。

上坡往二月堂走,小鹿來乞食,我隻有紅豆麻薯,怕咽著齁著他們,沒給。

到了二月堂,這像清水舞台嗎?

登上二月堂,先淨手

二月堂回廊,也有人說舞台

眺望奈良

近看寺內全境(法華堂最近,四月堂、開山堂),遠一點看的道大佛殿頂

有朋友去京都旅遊,說其間抽空去了奈良一天,又說東大寺特別好玩,都是鹿,追的她亂跑亂叫!我說對,奈良鹿特別好玩,那還有呢?她說,還有大佛啊!再來呢?她說再來就趕到春日大社了啊。我看她那樣子,也很替她歡喜,我花了五六個小時,走得腿腳酸軟,也隻玩了個高興,人家閃電戰一個小時,得到的是同樣的滿足。奈良東大寺的真正魅力也許正在這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