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華的流水記

記錄日常,與你分享。
正文

神來之筆

(2018-12-14 12:24:41) 下一個

一:蘭亭集序

 

公元353年,也就是永和九年,浙江會稽山陰(今紹興),三月初的一天,

王羲之和他的一幫朋友們,

去城外的蘭渚山春遊。

 

那個時候,沒有KTV,不能唱卡拉OK

既不能搓麻將,也不能打牌,

他們就玩遊戲:曲水流觴,喝一杯酒,寫一首詩。

 

 

在那樣一個男拚才華、酒量,

女拚顏值、歌喉的場合,

我感覺,

我隻適合……

做那個酒杯……

隨波逐流……

 

因為沒有微信,也沒有朋友圈,聯絡不便,

因為沒有汽車,也沒有火車,交通也不便,

老王和他的朋友們,相聚一次,著實不易。

天氣那麽好,風景那麽美,

一下子遊目騁懷,俯仰之間,感慨萬千……

 

老王醉醺醺地拿起筆,寫蘭亭集序。

筆走龍蛇,酣暢淋漓……

也不管筆法、結構了,

寫漏了直接加上,寫錯了直接塗掉,

寫完,估計又喝酒去了……

 

 

相傳,老王第二天起床一看,驚呆了。

那幅字,

端莊中有靈動,

嚴謹中含飄逸,

拙樸中顯精巧,

簡直,穩中帶浪,浪中帶仙,有沒有?

老王想複製一幅,卻怎麽也不得其章法,最後隻能作罷。

 

這是神來之筆。

 

二:寒食帖

 

公元1082年,也就是元豐五年,四月寒食節,湖北黃州。

那個不拘小節、交遊甚廣、左牽黃、右擎蒼的蘇東坡,

烏台詩案後,被貶黃州已三年。

他任團練副使,

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

不僅職位低微,幾無俸祿,還受當地官員監視。

 

生活陷入困頓,朋友絕少書信往來,

根本也忘了時間的流逝,

哪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再曠達,再樂嗬嗬,也有感覺惆悵、無奈、蒼涼、委屈的時刻。

窗外苦雨蕭瑟,

東坡情之所至,提筆寫字,抒胸中塊壘,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平白直描,讓人讀之,慨然淚下。

 

 

困頓中的東坡,寓心境情感的起伏,於點畫線條的變化中,

寒食帖,一氣嗬成,穩健迅馳,參差錯落,恣肆奇崛……

 

18年後,與東坡亦師亦友的黃庭堅,

見此書法,念遠在海南的蘇東坡,題跋道:

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

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

試使東坡複為之,未必及此。

 

大概,除開黃州時的那情那景,

東坡自己,也寫不出來一樣的。

 

這是神來之筆。

 

 

三:海鮮濃湯

 

公元2018年,11月中旬,我家有歌群聚會。

我不會唱歌,努力做菜。

我擬了一份菜單。

準備做:海鮮奶油濃湯……

原料有雞湯、黃油、麵粉、土豆、海鮮,牛奶、奶油……

 

雖然熱量偏高,可是,

試想,

寒冷的冬天,5點鍾就太陽下山。

風雪夜歸來,在孩子們吵鬧著的廚房裏,

喝上一碗熱騰騰的海鮮奶油濃湯,

人世間溫暖,莫過如此。

 

 

因為湯的工序複雜,我平時也不做。

所以,為保險起見,

我在聚會之前三天,采購好所有的原料,

準備先試一次。

 

我嚴格遵循菜譜。

兩瓣大蒜切細,150克的洋蔥切粒,

用中號湯鍋,先中火,

蒜要炒香,但不要發黃,

先加麵粉,再倒黃油……

然後小火慢燉,還不停攪動……

最後,用鹽和黑胡椒,調味。

 

我女兒嚐了一下,說味道還真不錯。

大凡美味,哪有什麽天賦和秘訣,

也不過是原料新鮮,製作者用了心。

 

 

聚會開始,大家聊得開心。

我準備做湯。

 

我放下洋蔥時,門鈴響了,我丟下鍋鏟,跑去開門,

我放下麵粉時,電話響了,我關小火,去接電話,

孩子們吵架,我跑過去,用語言安慰了大的,用糖賄賂了小的。

 

小火慢燉,估計是來不及了,

我把準備做土豆泥的煮好的土豆,分了一部分過來,都放下去了。

哪管什麽份量,一切全靠手感。

說是海鮮濃湯,我竟忘了放蝦,也忘了放魷魚……

我一邊煮,一半想,這麽大一鍋,怕是要浪費了。

我準備讓大家都喝白開水……

 

 

可是,沒有想到的是,居然所有人都覺得很好喝。

我女兒說,比前幾天的試驗,還要好。

有朋友問我菜譜,我哪裏答得出來……

 

這是一鍋神來之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chunfengfeng 回複 悄悄話 沒有基礎,怎麽醉也寫不出神來之筆!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你寫的東西很有文采!
麗華的流水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東風再起' 的評論 : 讚邏輯。圖是網上找的。味道確實不錯,有好多人證。等我複製,試試看:)
東風再起 回複 悄悄話 有意思,而且這湯看得好誘人。。。不過依前兩例,是不是要確定無法複製了才能歸結為神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