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2024 (100)
五月是美國“亞太裔傳統月”,宣傳亞太文化和亞太後裔對美國的貢獻。今天就介紹住在密西西比的一個獨特的華裔群體。
早年移民來美國的中國人,大部分人落腳於舊金山和紐約這樣的大城市。有很少人卻來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一帶,跟黑人一起在種植園裏種棉花、摘棉花。他們後來開雜貨鋪,一代一代生活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被稱為the Delta Chinese。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包括密西西比河下遊的18個縣,總長200英裏,是美國重要的棉花產地。)
這些 Delta Chinese的故事很耐人尋味。十九世紀美國黑奴獲得解放後,許多人離開南方去北方謀生。密西西比的農場主缺少人手,就招募中國人。一些中國移民就這樣來到密西西比,開始在棉田裏作苦工。美國人口調查數據顯示,1870年密西西比隻有16個中國人,1880年51人,1890年147人,1900年237人,大部分人都是這些Delta Chinese。有一種說法,因為密西西比的氣候跟廣東相似,所以後來也吸引了一些廣東人。由於中國女人少,種族歧視嚴重,許多男人單身一輩子,極少數人和黑人或白人結婚。
後來這些Delta Chinese紛紛離開棉田,開始經營雜貨鋪,人口也多起來了。他們被看作有色人種,受到歧視。孩子不能在白人的學校上學,即便是在美國出生,也不能上公立學校,人死了隻能在黑人墓地安葬。然而,當地白人和黑人都很尊重這些中國人,與他們和睦相處。
二戰期間,全美國有一萬三千多華人子弟參軍,其中有182人來自這個小小的Delta Chinese群體,鼎盛時期也隻有2500人左右。以後隨著人口流動和經濟結構的改變,這個華人群體越來越小。到了1960年,整個密西西比的華裔人口隻有1224人,大部分是Delta Chinese。人口雖然不多,卻是當年美國南方最大的華人群體。如今,Delta Chinese隻剩下不到五百人,其他人都搬到附近城市。他們之間似乎有一種共識,送孩子上大學,離開密西西比三角洲。也有年輕人,接手上一輩的雜貨鋪,繼續生活在這裏。一個年輕人說,他喜歡密西西比的槍支文化,可以公開在公共場所帶槍,這是他留下來的原因之一。
盡管這些Delta Chinese已經是第三代、第四代了,已經不會說中國話了,但中國文化卻沒有丟,特別是飲食方麵,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烹飪手藝仍在家庭中延續。
有兩個視頻,介紹這些Delta Chinese,非常值得一看,比我在這兒囉嗦強得多。聽視頻中的“中國麵孔”說英文,帶濃厚的美國南方口音,能深深感受到當年中國移民的艱辛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