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莊大俠

博文主要是懷舊文章,以及時事評論。謝謝!
個人資料
百萬莊大俠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公雞的故事-與-老母雞的故事

(2020-11-22 14:13:34) 下一個

大公雞的故事-與-老母雞的故事

在上世紀文化大革命進行的如火如荼時(大概是在67年)適逢改天換地的盛世,各種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當年也不知道是什麽神秘機構研發的,說是醫學上的一大飛躍。那就是把大公雞的鮮血注入到人的體內後能夠醫治百病,或許是傻子多的緣故,這種荒謬的說法很容易就獲得了民眾的響應。這就跟若幹年後風靡一時的全民“氣功熱“一樣很有市場。至於在民眾當中誰是那第一個敢“吃螃蟹“的勇士?這已無從考證反正“打雞血“這種荒誕事很快就蔚然成風、、、

當年在左家莊三區有個馬瘸子,他就是“雞血療法“的忠實追隨者。那時隔三差五的就見他抱隻歡蹦亂跳的大公雞,並邁著堅定的步伐一瘸一拐的向小門診部走去。馬瘸子的膽子大,也豁的出去,他真敢“以身試法“。而小門診部那位女醫生也不含糊,她也真下的去手,隻見她從那隻公雞的翅膀下抽出一管子鮮紅的雞血,二話不說就叫老馬脫褲子趴下,緊接著她毫不猶豫,連“預備“都不喊, 照著馬瘸子的大屁股就紮下去啦。隻聽“挨悠“一聲慘叫,看的我在一旁都倒吸一口冷氣。真是女中豪傑!

從那以後:小門診部就不斷有人提著裝雞的籃子登門拜訪。這些人都是“新生事物“的積極參與者,他們都對“雞血療法“跟馬瘸子一樣的深信不移。隻見這些患者抱著那“雞血供體“進屋後,護士一邊在驚恐尖叫的大公雞身上一通亂紮,不屈的大公雞一邊咯咯大叫拚命的反抗掙紮。注射室的地下到處遺留著雞毛和雞屎,走廊裏還有大公雞撲哧著翅膀試圖逃跑,有一次我家老三犯“支氣管哮喘“我背著他去小門診部就診,進門後頓時就蒙了--以為走錯了地方?這小門診部什麽時候改養雞場啦?

由於頻繁的紮針、抽血、加驚嚇,過不多久一隻隻從小門診部出來的公雞們,就似乎都像剛從日本憲兵隊出來的英雄好漢似的,此時:它們低沉著雞頭,閉著雞眼,麵無血色,原本是瓜子臉、大眼睛、鮮紅冠子的大公雞,此刻:看上去渾身上下青一塊、紫一塊的,跟快犧牲了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那就需要更換另一隻健壯的大公雞啦。這樣一種供需關係的形成,造成了市場上身體健康,五官端正、雄糾糾,氣昂昂的大公雞都成了搶手貨。這種現象就跟後來興起的萬民喝紅茶菌,萬民修煉氣功一樣,總有人心甘情願的吹喇叭、抬轎子。或許真像有人說的那樣,現在是傻子太多,騙子都不夠用啦。也正是因為有馬瘸子他們這種“嗜雞血“的需求,所以在67年的夏天--5隻小公雞隆重登場了。

先在這介紹下故事的背景:在上世紀60-70年代的時候,在北京東西南北的四個方向,曾有四個著名的菜市場。即東單大街菜市場,西單大街菜市場,崇文門大街菜市場,還有朝內大街菜市場(老文化部大樓對麵)當年的菜市場與今天的超市不同,那種性質完全不一樣。感覺上也完全不一樣。這種區別在視覺上與感覺上就根本不同,今天的超級市場的確非常衛生,也的確很方便,但它遠遠沒有傳統菜市場帶給人的那種熱鬧的欣喜,以及鄉村田園般的感覺、還有逛大集般的人氣。

當年朝內大街菜市場就是這樣。這個菜市場離我家最近,當時朝內市場出售活魚活蝦的水產品部-能讓你聞到北海後門小瀑布的味道,在出售活雞、活鴨的地方,不僅籠子裏的雞你隨便挑,而且在那裏你還可以免費享受到那深銘肺腑的那漂泊不定的體驗-這激動人心的氣味隻有在偷雞時才能在雞窩裏享受到。67年的時候,朝內菜市場裝雞的籠子裏,裝的滿滿的都是從養雞場裏淘汰下來的小公雞,這些小雞都是在它們剛長出翅膀,能分出小公雞,小母雞的時候,養雞場就把這些不會下蛋,不能給國家創造利潤的小公雞給送到菜市場來了。換句話說就是把它們給當菜賣啦。

小公雞是一種高檔食材,湖南有一道名菜叫“東安子雞“當年在古樓大街湖南風味的“馬凱攴廳“裏就有這道名菜“東安子雞“吃進嘴後辣香軟嫩,鮮美異常,它的食材就是這童子雞。但在菜市場小公雞的價格卻與攴廳裏的“東安子雞“有著天淵之別。在記憶中朝內大街菜市場的小公雞好像是2毛多錢一隻。這些待宰的小公雞似乎都像是有預感,當我來到雞籠子前時,它們仰著雞頭深情的望著我。那眼神就像是望著大恩人一樣,我從鐵籠子裏挑選出3隻相貌有潛質的小公雞-準備拿回家去做長線投資。我想等它們長大成雞後,如若馬瘸子這樣的大傻帽還想打雞血,我就開高價賣給他、、、

購買回來的三隻小公雞剛到我家時,身上髒兮兮就像3個剛出監獄的犯人似的。無精打彩的也不怎麽愛吃東西,瑟瑟發抖的就蹲在涼台上打盹。我覺得這是暫時現象,人們不是常說“人不可貌相“嗎,當年中共被蔣委員長從江西圍剿追著打,中共一路逃竄到達陝北瓦窯堡時人困馬乏,整個隊伍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形象-讓人看著都想掉眼淚。結果呢?20年後,1955年在北京授銜時,少將以上的將帥就都出自這支隊伍裏。所以說對髒兮兮的小公雞們也千萬“雞不可貌相“別看它們現在是一副半死不活蔫頭耷拉腦袋的樣子,那是因為它們剛從菜市場被解救出來的緣故。待到它們一旦休養生息之後,定能換然一新。到那時人們就該刮目相看了,否則也就不會有“一唱雄雞天下白“啦。

為改變它們的自信心,我首先決定從改善它們的居住環境做起。我在涼台上用三分之一的麵積給它們建了一個豪華雞舍,雞公館共分為上下二層,隨後我又從農村打麥場找來了稻草,鋪墊在雞窩裏,搭建得像模像樣的。我們樓上的“蔥頭“還給幾隻小公雞起了名字:大雞、二雞、三雞。再接下來我看雞窩裏的麵積富富有餘,就決定從朝內菜市場再引進2隻小公雞,為節省經費我借來了大毛的月票,這樣就能省出一隻雞錢。大毛是四眼,為不露出破綻我在自己的鼻梁上也架了一副眼鏡,看著就跟縣黨部的人似的。還真挺像回事,18路和24路公共汽車的售票員-居然沒看出來,就這樣又增添了-四雞和五雞。

在我的悉心照料下,五隻原本髒汙的小公雞長出了新羽毛,它們整個雞麵貌也煥然一新,由“釋放犯“的模樣搖身一變,每隻雞都變得“小雞帥哥“似的,脖子上的雞毛都發亮。人的欲望是分階段性的,小公雞的欲望跟人一樣,也是分階段的。這時候已恢複健康的小雞,早就不滿足有吃有喝的範疇了,它們還向往到“廣闊天地裏去大有作為“做為管理者我批準了它們的合法權益。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5隻小雞一旦獲得自由之後,怎麽就像5個尋釁滋事的小流氓一樣,到處橫行霸道,無緣無故就找喳跟別人家的小公雞打架,掐架的時候,雞嘴裏還咯咯咯的叫個不停(估計這是在叫陣,說罵大街的髒話)同時:雞脖頸子上的雞毛還豎立著,就跟雞毛撣子似的。這還不算-有時候它們還打群架,多少有點黑社會性質。總之街頭小流氓的素質它們都具備啦。對此:我一般都是持鼓勵的態度。就這麽著它們在戰鬥中茁壯成長,幾個月之後五隻小公雞就逐漸變成了--五隻身強力壯的大公雞了。

後來:這五隻大公雞在不知不覺中又進步啦,別看它們都不吭不哈的,但它們的情商卻極高。在“溫飽思淫欲“觀念的驅使下,三區那片的小母雞全都被它們五兄弟毫無顧忌的給強奸啦。在實施性侵時隻見它們叼著小母雞的雞頭,踩著小母雞的後背,自己的兩隻翅膀在左右保持著平衡,看那利索勁-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它們是新手(真的是無師自通)至於小公雞的嫖娼行為,我這麽想的:俗話不是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嗎?因此:這就全當是小公雞,小母雞它們背著主人私定終身啦。而且:小母雞們也還時常“暗送秋波“頗有那麽點“妹妹找哥淚花流“的意境,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五隻雞兄弟的行為便相當於“學雷鋒做好事“的義舉。小母雞們得到了愛情的滋潤,下蛋自然就勤快多啦。

後來隨著小公雞們體力活的增加,它們的胃口也與日俱增,我常常搜腸掛肚的給它們變換花樣。挖過蚯蚓喂過田螺,它們愛吃新鮮的玉米粒,為此:我還專門去用糧票給它們對換過。總之-對它們照顧的是無微不至。誰承想它們吃過田螺肉,吃過新鮮的玉米粒以後-這5隻小公雞變得異常生猛,麵對方圓二十幾隻如狼如虎的小母雞,它們三下五除二全部搞定,進取心實在是太強了。就這樣還覺得意猶未盡,隻見它們鑽過鐵絲網,來到了不遠處的煤廠,將老豬頭養的小母雞也全辦啦,真是勇不可擋。再看它們擇偶時那份自由自在的任意性,就連皇上晚上“翻牌子“都沒法比。它們不僅隨心所欲滿大街的去“拍婆子“還大大方方的公開擁有“二奶““小蜜“就這份自由-我們連想都不敢想!

當時左家莊的西北方向,有個叫南湖渠的地方(今天國展中心一帶)當年那地方很偏僻,有幾座長滿荒草的小山坡、還有湖泊,這個荒僻之地沒有官方名稱,我們都叫它“五座山“這地方由於沒有地圖,也沒有坐標,所以現在也找不到啦。那時“五座山“上有許多野生的小酸棗樹,隻要你不怕紮手,那酸甜的小棗你可盡情的采摘。湖泊邊上蜻蜓特別多,這東西雞特別的愛吃,每次我都用一個網捉捕回去很多,小公雞看到我拿著蜻蜓回來都在我身後跟著跑。當時在南湖渠“五座山“那一帶的水稻田裏還有許多田螺,個頭很大肉很肥,那時候北京郊區的農民不吃這個,真是不會享受。

田螺撿回後砸開田螺的外殼,取出肥胖的田螺肉,雞吃一部分,剩下的我用青辣茭炒田螺肉,絕對甲級菜的標準。除了田螺“五座山“附近的稻田裏還有許多田雞,油炸田雞腿加點醬油味道也很香。現在城市化的擴張,再加上環境汙染,如今田雞這玩意已消聲滅跡多年,今後恐怕也再難尋蹤覓跡啦。當時小溪旁的溝渠裏麵還有泥鰍,這東西很不好抓,特別的滑,捕捉的時候需要堵住水渠兩邊的水源,然後再把中間的水掏幹淨,接下來用小網子連泥帶泥鰍一起裝進小桶,回到家裏後要養2天,每天換清水兩次,讓泥鰍把體內的泥都吐幹淨,然後炒、炸、味道絕對是一極棒,泥鰍頭剁碎後就都給五隻雞吃啦。原來從菜市場把小公雞買回來隻是一種投資手段,如今馬瘸子這號人就是想買,我也已經舍不得賣啦。

其實:小公雞和小貓、小狗一樣,都是很有靈性的動物。剛開始的時候每天傍晚我呼喚它們回家去,每次都要費時、費事、費盡心機才能把它們哄趕上樓去。後來就像訓練小狗一樣,日子一長它們就習慣成自然的天一快黑了,它們就排著隊自己上樓,到二樓家門口後,它們伸頭探腦的咯、咯、咯、一叫喚,我姥姥就去給它們開門,進屋之後它們熟門熟路的不再用指引,自己就排隊去涼台進雞窩裏去了。而且這幾隻雞還有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就跟小狗不在家裏拉屎撒尿一樣,它們絕不在雞窩裏麵拉屎撒尿,有屎有尿都憋住然後拉到大街上去,就像現在我家的小狗,特愛把屎拉到別人的家門口去一樣、、、、、

雞類有個生理特征:雞脖子下麵有個儲存食物的地方叫“雞素子“那時我家這幾隻雞每天回來後,我姥姥生怕它們沒有吃飽,都要摸一摸“雞素子“若“素子“是鼓鼓的,那就表明是吃飽了。否則那就是“肚子裏沒糧“沒吃飽,回到窩裏後還會給它們加頓攴。就這待遇,當年的高級幹部也不過如此。第二天的早晨這五兄弟伸長脖子“咯、咯、咯“的先唱完晨歌,隨後就撲哧撲哧翅膀--像五個傘兵一樣從涼台上一躍便向地麵飛了下去--開始了新一天的狂歡、、、

那年春節前我爸爸從嘉峪關回來了,西北那地方出蠶豆(又稱鐵蠶豆)他帶回來一大提包。文革中我父親的工資被停發隻有生活費,所以他也買不起別的。他把這些蠶豆在水中泡了好幾天,然後我爹給我們製做油炸蠶豆,就跟小酒館裏賣的油炸蠶豆一樣。也就是在那年的春節,我家五隻雄壯的大公雞也全部“為家捐軀“啦。喂養它們這麽久,朝夕相處雙方都有了情感,平日裏它們愛吃玉米粒我再次去鄉下尋覓(包括高粱米)目的就是讓它們在最後的晚餐吃的開心,吃的滿意、、、

初夏時我從朝內菜市場買回的五隻小公雞,精心飼養了它們近一年,到春節臨近它們“英勇就義“的時候個個都身強體壯,長得是又肥又大。後來這五隻大公雞,我家留了三隻,給了小姨家二隻。全家人都誇讚這幾隻雞長得是真肥、真大!(那年頭肉票太少)雞塊吃起來真香!捎帶手也誇了我倆句。我聽到這難得的表彰後,是即高興又若有所失!高興的是為家庭建設做出了不可抹滅的貢獻,若有所失的是-我領導的5位傘兵全部壯烈犧牲了。這就是5隻大公雞的故事。

其實在早些年:無論是公雞,還是母雞,它們在人心目中的地位都是神聖的。在那時候無論是朝廷的高官顯貴,還是民間的販夫走卒,大家都把公雞,母雞看的跟“熊貓“似的珍貴,那年代雞肉都高級到了可望不可及的地步。這樣解讀似乎還有點詞不達意,應當這樣描述可能會更加到位。那就是公雞,母雞都高級到文藝作品,電影創作都為它們歌功頌德的程度。你看電影裏日本鬼子漢奸進村後,都先奔老鄉家的雞窩抓雞。這就難怪家裏人罕見的讚揚我,原因就在於此。座山雕都被共軍小分隊追殺的不敢下山了,還不忘享受“百雞宴“呢。當年我在鄉下勞動餓著肚子躺在五合村的坡地上看曲波的(林海雪原)當讀到威虎廳大小土匪圍坐在一起啃雞腿的時候、、、真他媽的想入夥,真他媽的想當壞人。

這些描寫決非是誇張之談,實際上的情況還不僅如此呢。那時候別說香噴噴的雞肉,就是雞湯-那也隻有是懷孕的孕婦,和受傷的傷員才有資格享受。不相信的話你去翻看一下那個年代的文藝作品,便可以證明老劉此言不虛。如今物質生活豐富了,但是大公雞,老母雞給人打下的心理烙印卻絲毫沒有淡薄,你今天到超市購物或到攴廳用攴就會發現,即使在今天雞的全身也仍然是寶,北方人管雞的內髒叫“雞珍“即可食之,也是保健的藥材,決不隨便丟棄。廣東人連在地上刨食的雞爪子都不浪費,還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風爪“、、、這還是廣東早茶的一道名菜呢。大公雞的故事講完了。

接下來該說說老母雞的故事啦。其實人類有時在麵對一些小動物時,我們總是低估了或者說忽略了小動物的威力與智商。在這方麵我有2次深刻的教訓。第一次是去來廣營公社參加麥收,那次的厲害主角是一隻大白鵝,我原來不知道這家夥有這麽厲害,看上去就像一隻大白鴨子,隻不過它的頭頂上比鴨子多了一頂皇冠。走起路來還笨頭笨腦的,所以我根本就沒在意,誰承想招惹了這東西後被它瘋了似的追著咬,大鵝攻擊人的時候,除了兩隻大腳丫子,還有兩隻翅膀助力加速,另外還伸直了大長脖子,那追咬人的速度比狗都跑的快,憑人的兩條腿想逃之夭夭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大鵝咬住我屁股後就不鬆嘴,小地主用糞叉子轟它都不鬆口,它的嘴勁大著呢,我的屁股被它擰的傷痕累累。獲救後去大隊衛生站療傷,大隊那個赤腳醫生聞聽我的致傷過程後偷偷的笑,她根本不急於給我上藥,而是笑眯眯的欣賞起我那被擰的又紅又腫的屁股。這就是被小動物欺負的教訓之一,另外教訓二“老母雞的故事“又是怎麽回事呢?

這個故事大概發生在84年-85年,那時國家還很窮,人均就更窮,所以那時的中國人還不具備外出度假的能力。有一年夏天北京市區的氣溫特別高,天氣這麽悶熱我倆妹妹在暑假期間也正不知所措。恰好那時我正在園林局戒台寺管理處工作。戒台寺這座古刹位於北京西部山區,座落在太行山的一條支脈上,由於它背靠群山,麵對平原是一個風口,因此山裏氣溫要比市區裏低個3-4度。景區內的環境優雅、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地方,戒台寺是以鬆樹出名,寺廟內有許多的千年古鬆,長的神態各異,奇形怪狀的,古鬆樹的名字不知是何人所贈很形象,比如:臥龍鬆,抱塔鬆、、、等等。戒台寺在移交給地方政府之前,我還曾為古鬆贈詩:默默鬥風雪,千載伴青山。如今這首詩也不知還在不在了?

距離戒台寺十幾公裏外是潭柘寺,這倆個佛教寺院遙相對應。潭柘寺是以泉水出名,寺院內有個流杯亭就是古人引山泉水而建。大雄寶殿前有二棵巨大的白果樹,據說是一公一母夫妻樹。每年秋天都有許多遊人在樹下收撿白果。潭柘寺依山傍水,也是一個避暑納涼的好地方。加上那一年剛好有一個攝製組正在寺院裏拍攝電影《南北少林》因而寺院內外每天是和尚們與官兵們撕打,人喧馬叫的熱鬧非凡。所以當我倆個妹妹打電話詢問我能否到大哥所在的地盤上玩幾天時,我連磕巴都沒有打,這還用問嗎,這廟不就跟咱家開的似的嗎!來吧!就這麽著--我開始準備接下來的飲食。

戒台寺距市區直線距離有35公裏。每天有2班長途車進山。所有上山的車輛都要途徑一條彎曲的盤山公路,當地山民稱之為十八盤,交通極為不方便。除此之外:山區生活也十分艱苦,喝水就跟吃油似的,需要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百萬莊大俠 回複 悄悄話 同代人,謝謝兄弟!
清逸齋主 回複 悄悄話 勾起對那風靡打雞血時代的回憶。問好朋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