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人生(240)天行有常,人生有序
《荀子·天論》原文: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脩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
一句話管總,“天行有常,應之以治則吉”;人生有序,循“序”而行則“順”。
2025年,我已走到人生的耄耋之年。曹操曰“人生幾何,對酒當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曹公那個年代,八十歲是高壽,“得以壽終”是大喜之事。當下,另當別論。
2024年10月10日,我和老伴在美國澤西市,申請的“白卡”批下來了。當天就被附近的“老年活動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接去參加“活動”,開始了“有序”的老年生活。
“中心”每周一到周五,早上7:10分左右,派一輛十四座的中巴,到我們所住的公寓大門口,接我們倆,再順路接另一個公寓的十二位老人,7:30分準時開車去“中心”。
開車之前,每一位在車上的老人必須簽到。開車十幾分鍾,就到了“中心”。有一位手推簡易折疊輪椅的老人上車後,司機關車門之前,把輪椅放到車上,關好車門,再三叮囑老人係好安全帶,才開車。十幾分鍾後,車到“中心”,司機下車開門,先把輪椅拿下車,然後在車門邊站著,看著老人依次下車,需要幫扶時,及時伸手相助。
車到“中心”,工作人員已經把早餐送到桌上了。每天早餐都是一小碗麥片粥、兩片四方形的全麥麵包,有兩天麵包中夾有肉片,其餘三天,每天一個煮雞蛋。另有熱牛奶、咖啡、茶水和開水,隨意自取。每天在小食堂就餐的華人有六十人左右;越南人四十多上午十點才來;美國人一二百在大食堂就餐。據澤西市有關部門規定,美國公民和持綠卡的永久居民,隻要月薪低於2000美金者,都可以申請“白卡”(新澤西州的醫療保險卡)參加“中心”的活動。
早餐後,可以到一樓活動室打台球、打麻將、下象棋或下圍棋,還可以上網。
一樓大食堂旁邊還有一個燈光較暗的房間,放了十幾張單人皮沙發,兩張沙發之間相隔的是比較厚的硬塑料。專門供晚上睡眠不好的老人睡“回籠覺”。大食堂旁邊還有兩間護士室,一間是美國護士為美國老人服務;還有一間是中國護士,每天早上為中國老人查血壓、血糖,並負責整理老人的健康檔案。還為美國專科醫生給中國老人看病時當翻譯。羅護士一到護士室就忙個不停。大食堂旁邊還有一間理發室,為每天預約的老人免費理發。
二樓活動室可以跳舞、彈鋼琴、學英語,還可以請醫生做理療。
活動室旁邊還有供專科醫生給老人看病的診療室。(見附錄《我在老年活動中心看腳科》)。眼科醫生為我檢查之後,發現我在國內配的老花鏡,度數不符合標準,立即按我的視力檢查結果,另配一副老花鏡。自己選擇好鏡框,確認型號後交給醫生,一周後送到中心來給我了。
一句話,中心是為老人健康服務的醫療保險公司。不論老人在家庭醫生那裏看病,還是在中心看專科醫生,他們都負責。保險公司還負責接送去醫院看病的老人。每一位老人都有健康檔案,且不說專科醫生來中心給老人看病了,家庭醫生為老人做的所有檢測結果,都要交給羅護士複印後存檔。家庭醫生所開的藥品,都由藥房直接送到“中心”的羅護士,再轉發給老人。每當羅護士把我們的藥品送到我們手上時,不由得想起在國內看病時的情景:走進三甲醫院,立即就陷於人山人海之中:排隊掛號、排隊候診、進診療室幾分鍾,醫生開藥單或開驗血、查尿單,病人出來又開始排隊。因此,老人去醫院看病,必須有晚輩陪同。如果看急診,必須先交押金。
早餐後,有的老人去跳舞、有的去下棋、有的去打麻將、有的打台球。各行其事,各得其樂。
中午11:30,食堂工作人員給老人送來盒飯,這是每周五上午老人自己選定的。每周五天的中餐,有四五種飯菜供選擇,都是“中心”在外麵的中餐館預定的。老人自己在訂單上打勾。屆時,工作人員送來,老人拿到以後,就到大門口乘中巴回家。
我們到家以後,吃完中餐,看看電視,再午睡一小時。起床以後,吃一小盒酸奶和水果,這都是“中心”發的。每天發的水果有時是兩根香蕉、有時一個蘋果,或一個橙子、桔子。每周三,還發一瓶1.89L牛奶。
每周一、三、四上午還派車送老人去中國超市、或美國超市購物,以便解決下午一餐和周末的飯菜,或買生活必需品。
總之,凡是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都為老人想到了,也做到了全心全意為老人服務。
從2024年10月10日開始,每周一到周五,都是有規律的有“序”的老年生活。於是,我已經養成了習慣,每天早上5:30起床,洗漱完畢,就開始寫二三千字,到七點準備出門候車去“中心”。 一天活動結束,每天晚上十點鍾上床睡覺。
人生有序,老了老了,俗話說“老小一般”,耄耋之年,就要像讀小學一年級那樣,開始學習有規律的有“序”生活。
人生有序,循“序”而行則“順”。順利走過十年,再朝著期頤走去!
【附錄】我的海外生活(之十) 我在美國老年活動中心看“腳科”
2024年10月10日,我們的“白卡”批下來了。附近的一個老年活動中心負責人電話告訴我們,早上七點十五分,有車來接我們去老年活動中心。從我們住的公寓出門,坐上那輛14座的中巴,到“中心”大約十分鍾的車程。
走進“中心”,大門左邊是中國老人的食堂,靠窗和靠牆各放置了七八張大圓桌,每張可坐六到八人。到靠牆第六張桌,再向右轉有一個寬敞的過道,過道兩邊各有三張圓桌,這裏也是中國老人就餐的地方。過道盡頭那邊是一個大食堂,近四十張大圓桌,供美國老人,以及俄羅斯、意大利等國的美籍老人用餐。
進大門的右邊一樓,有一個“中心”的服務站,負責管理調度車輛、食堂供應等,它麵對一個大約六七十平米的大廳,靠服務站左邊牆邊擺放著六個台式電腦,可供喜歡上網的老人上網瀏覽。大廳還有兩桌手動麻將、一桌象棋或圍棋、兩個桌球台。大廳邊上幾間房是工作人員的辦公室。醫務人員的辦公室都在大食堂旁邊,中國醫生和美國醫生各一間,中國護士和美國護士也是各一間。中國護士每天早上最忙,她要為中國老人量血壓,並逐一登記;還要為有的老人測血糖。總之,一切與老人健康相關的事情,她都要做。
在大食堂那邊,還有一間理發室。管家帶我去理發,她當翻譯告訴理發師,我要理平頭,並讓我提供一張照片給理發師參考,還告訴我,理發好了之後,付給理發師二三元小費即可。與理發室在一邊的還有一間燈光比較暗的房間,進去參觀了一下,裏麵放置了二十幾張可躺可靠的真皮沙發,沙發與沙發之間用硬塑料簾隔開,以便想睡“回籠覺”的老人安靜地休息。
再往那邊向前走,有一個門走出去,是一座室外花園,裏麵有一些座椅,可供老人在那裏曬曬太陽,也有中國老人在那裏打太極拳。從花園向右繞一圈就回到了中心的大門口。
進中心的大門就有電梯上二樓。二樓大廳右邊放著四排桌椅。可供二三十位老人在那裏學英語;左邊是女士們跳舞的場地,那邊上是彈鋼琴、引吭高歌的地方。場地邊上一間一間小房是按摩的地方,也是醫院專科醫生來為老人看病的診療室。
十月十日,第一天到活動中心,先到這裏的老人對我們說,這裏有為老人修腳的服務,真是喜出望外啊!我這次來美國半年多了,腳趾甲長得好長好長了,在外麵從來沒有看到有洗腳修腳的店鋪,不像我們武漢和海口,隨處可見的“足療”,我一二個月必去修一下腳。我急急忙忙去問管家,她告訴我,這個月“腳科”醫生已經來過了,隻有等到下個月六號才可以看醫生了,並讓我在“2024/11/6腳科登記表”上登記,於是我成了11月6日預約看“腳科”的第一人。
11月6日上午九點,管家告訴我,腳科醫生在二樓接診。我吃完早餐就去二樓候診。
兩位美國護士正點到達,在診療室門口擺一張長桌,擺上他們帶來的電腦、各種醫療儀器,開始做準備工作了。我們中心的羅護士也來了,她是來當翻譯的。第一位護士詳細詢問了我的情況,記錄在電腦後,第二位護士拿出兩副量血壓的套子,一副分別套在我的左右手臂上;還有一副分別套在我的左右大腿上。先啟動手臂上的按鈕,量完後,接著量大腿。同時把雙臂上的一副取下來,綁在膝蓋下麵一點的小腿上。大腿量完後,立即啟動小腿上的按鈕,並把大腿上取下來的一副,套在腳踝骨上麵一點的脛骨處。小腿量完,最後量脛骨處。全部量完,且自動記錄在電腦上。然後,請羅護士帶我進診療室看醫生。醫生問了我的姓名後,請我坐上診療椅,靠在椅背上,把腳伸出一點到椅子邊,那下麵有一個套著塑料袋的框子。醫生先用平板電腦拍下我的雙腳,然後用一把像尖嘴鉗一樣的剪刀,剪掉我那長長的腳趾甲。我頓時感到暢快之極!要知道這半年來,長長的腳趾甲讓我有多難受!
更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羅護士翻譯腳科醫生說的話,真是讓我百感交集啊!醫生說,平板電腦拍下我的雙腳板,經過電腦分析,確定了我的腳型,並依據我的腳型,去定製適合我腳型的腳墊,將這個型號的腳墊,放在為我的腳型選定的運動鞋或皮鞋裏,可以保護我的雙腳更健康!中心將一年發給我一雙鞋(皮鞋或運動鞋)。先到“中心”的朋友早就告訴我,“中心”發的鞋子穿著特別舒服。醫生還說,我的腳底皮膚幹燥,已經為我開了滋潤皮膚的外用藥品,堅持每天晚上洗完腳就塗抹,下個月六號再來複查。
我在國內去過不少的醫院,從來沒有聽說有一個“腳科”,活到八十歲了,還不知道自己的腳型,去商店買鞋,隻知道試一試是否“合腳”,憑的是感覺!
由此想到,年輕時就學過“感覺隻能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能解決本質問題”,這一觀點,強調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差異,及其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感性認識是通過感覺器官,直接獲得的對外界事物的表麵、具體、個別屬性的認識,而理性認識,則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抽象思維,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後,形成的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但是,幾十年來,不論是自己,還是醫生,從來沒有把天天走路的“腳”,與科學地選擇不同型號的鞋,以便保護自己的“腳”聯係起來!
我不知道,國內是否有“腳科”醫生,像美國這幾位腳科醫生,認真研究過老人的腳,並通過電腦進行數據分析,再確定一個個老人的腳型,然後為老人選定適合腳型的鞋墊和鞋子。一個多月後,為我定製的鞋墊送來了,墊在“中心”發的皮鞋裏麵,穿著特別舒服。
我們中國的高科技,現在是“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可有“為長者折枝”的高科技產品呢?可不可以說,為老人有一雙健康的“腳”,而專門設一個腳科,運用現代科技,經常為了老人檢查腳的毛病,就是實實在在“為長者折枝”呢?
不由得想起了《齊桓晉文之事》(先秦·孟子及弟子)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