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人生(206)老關廟小學和首義路小學

(2022-08-26 04:19:43) 下一個

閑話人生(206)老關廟小學和首義路小學

老關廟小學,顧名思義,就是在為三國時期關公建的一座廟裏辦的小學。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從大東門到起義門,中山路還是一條石子路,它的右邊是殘存的武昌城土城牆。老關廟就建在土城牆裏麵一側,現在的719所院子裏。

記憶中,那座廟還比較大,從大門進去兩邊各有六間教室,中間是一個大天井。幾個班的學生課間都在那裏玩耍也不嫌窄。再往後麵,對著天井還有二樓,校長和老師們在那裏辦公。老關廟坐北朝南,天井右邊有一個門通到操場。印象最深的是操場後邊有一座白塔,但沒有注意是為誰建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老關廟拆了,那座白塔還在。719所在那白塔旁邊建了一個遊泳池,我調回母校華中師大一附中後,曾帶我的兩個女兒去那裏遊泳,睹物思情,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

我於1952年進入老關廟小學讀一年級,1957年學校整體搬遷到首義路,從此校名改為首義路小學。1958年,我畢業於首義路小學。也就是說,我在老關廟小學讀了六年。

但是,至今對我的小學所知甚少。

查百度,也少見有關介紹,有的說是“老官廟”,也有的說是“老觀廟”。但是,我以為還是“老關廟”比較靠譜。

前幾天上百度,突然看到一篇《首義路小學點滴》,文章作者是1966年進入首義路小學讀書的,但是他的媽媽曾經是老關廟小學的老師,小時候還在老關廟小學住過,他的依據就是,與他的幾個哥哥在學校操場後麵一尊小白塔前照過一張像,而且他居然找到了那張黑白照片,正是八十年代初還立在719所遊泳池邊的那個小白塔。作者由此溯源老關廟小學的百年曆史。也許他的考證更靠譜。

照片中的這座小白塔原來叫太虛舍利塔。作者查閱有關資料後說:“太虛大師於1922年來漢選址,看中了黎元洪一個族親的空院,買下它,建起了武昌佛學院。武昌佛學院是一座佛學的高等學府。太虛大師在中國佛教界極具創新意識,他一生致力於佛教的改革。佛學院就是一個重大舉措。武昌佛學院被稱為佛學的黃埔。建立佛學院的同時,還設立了小學部。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創學和停辦波浪起伏。1928年,重新開學的小學,正式定名為平民小學,主要招收附近的菜農和城市平民的子弟。”

“大師1947年在寧波的普陀寺圓寂,300餘粒舍利子分別在全國各地建塔保存。武昌老關廟小學的舍利塔是8座舍利塔中保存最完好的。

平民小學改過一次名,叫大雄小學,多少標明了佛的元素。1949年以後,佛僧及佛學中止,大雄名字不好,改成了武昌(武漢)第十七小學。至少那個時候,老官廟是叫得響的,所以母親調過去以後,都叫它老官廟小學。還是在1957年吧,學校搬到首義路,再次改名叫私立首義路小學。”

感謝作者讓我知道了,我的母校——老關廟小學原來還是一所百年老校,而且早在1928年就開始招收附近的菜農和城市貧民的子弟。

感謝我的中學校友,湖北省圖書館資深研究員昌慶旭,幫我找到一張1930年老關廟小學附近的地圖。

從1930年到五十年代初,那一帶的地形格局基本上沒有什麽變化。先看那條鐵路就是粵漢鐵路。我們李家花園就在粵漢鐵路通湘門外。

通湘門,顧名思義,就是湖北武漢通往湖南的門戶,位於起義門與大東門正中間,原張之洞路東端,中山路南端。1906年為粵漢鐵路通車而建,所建火車站即名為通湘門車站。現在的武昌火車站正是在通湘門外那裏建起來的。當時,粵漢鐵路內是劉家灣和任家灣,各有幾十戶人家,以種菜為生。鐵路外隻有我們“李家花園”一家。李家花園是我的祖父李華安創建並經營的私家花園,種植茉莉花、白蘭花、株蘭花等香花,供漢口茶葉行製作香茶。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從武昌大東門到梅家山,再到武昌起義門,還殘存一段土質的城牆,上麵長滿野草。從張之洞路出武昌通湘門,就是中山路那條石子路,路的左邊是雜草叢生的土城牆;向南走一二百米就可以看到路的右邊就是任家灣和劉家灣,穿過任劉二灣,再翻過粵漢鐵路,有一條大約五、六百米的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到我們李家花園。

從上小學第一天起,我每天沿著小路,翻過鐵路,穿過任劉二灣,橫穿中山路那條砂石馬路,再翻越那段土城牆,向西走二三百米就到了老關廟小學。

我從上小學一年級到小學畢業,每天早上都是媽媽為我準備好早餐:一碗米飯、兩個油煎荷包蛋、一碟時令蔬菜、一碟媽媽親手醃製的白花菜醃菜。時令蔬菜及白花菜都是老宅房前屋後菜地裏種出來的。

每天早上翻過土城牆,就聽得到學校門前那些賣早點的商販叫賣聲,還沒有走到校門口就聞到炸油條、炕米粑粑香味。至今最難忘的是那炕米粑粑:隻見老師傅每新炕一鍋就加一把鋸木刨花,刨花遇爐中的火星即燃起一陣大火,趁火勢將米粑炕膨脹發開,隨著火勢減小,最後餘燼將鍋底上的米粑粑烤焦。這樣做出來的米粑粑,吃在口中,既有上麵一層的軟糯感覺,又有底下一層的香脆感覚,回味無窮。不象現在的電烤爐做的米粑粑,外形相似,但全無師傅的手藝,吃起來就少了餘味。還記得當時一對米粑粑二分錢,早上過早買兩對粑粑加一杯豆漿,五分錢就夠了。

我和方容、劉先旭等發小,在老關廟小學,以及後來的首義路小學,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是同班同學,經常下課一起玩,在老關廟小學時,放學後就各奔東西。我出校門左轉,翻過土城牆,穿過任劉二灣,回我們李家花園;他們出校門右轉,穿過一片菜地,回他們的家。學校搬到首義路新校址,我每天上學、放學回家得走差不多半個小時還不止。現在不記得是哪一年暑假期間,班上七八個同學曾到我們李家花園玩過,知道我們家有白蘭、茉莉等許多香花,後來,有幾個女同學經常找我要香花,有時還“威脅”我,明天你不給我們帶花來,我們都不跟你玩了。

那時,首義路小學出校門向左轉,走百多米穿過武珞路,就是坐落在蛇山腳下的湖北省圖書館,從馬路邊到大門,要上大約二十幾級台階。進大門右邊有一間少兒閱覽室,我們經常去那裏看《中國少年報》、《少年文藝》等,那裏曾是我們課餘閱讀活動的殿堂,我在那裏學會了讀書看報。

小學畢業,恰逢1958年大躍進之年,不搞升學考試了,我們都直接保送上中學。我們班大多數同學保送到華師一附中,我卻被保送到與華中師大一附中僅一牆之隔的湖北大學附中。一年之後,隻有兩個班學生的湖大附中被並入華中師大一附中。我和發小們又成了中學校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dreamstory 回複 悄悄話 首義路小學一直收附近菜農和城市平民的孩子,中山路小學的70%都是719,701研究所的來自全國各地的知識分子研究人員的孩子,再加上少數武鐵(武漢鐵路)職工家屬和附近化學研究輕工業研究所以及省法院省總工會的孩子。
李培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JPLL' 的評論 : 謝謝你的關注!難忘那艱苦的歲月
1
李培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寒墨' 的評論 : 謝謝你持續的關注!
XJPLL 回複 悄悄話 後麵一段的描寫,勾起六零後的我一段美好的回憶。謝謝老鄉的分享。
寒墨 回複 悄悄話 曆史的記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