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教育隨筆(98)整篇閱讀找思路,文段精讀抓關鍵

(2022-07-10 04:24:05) 下一個

教育隨筆(98)整篇閱讀找思路,文段精讀抓關鍵

1984年,著名語文教育家、語文特級教師章熊先生任高考命題組副組長時,第一次推出“現代文閱讀”試題,至今近四十年了。

大家都知道那年試題的文本取自摩根(Morgan)《古代社會Ancient Society》,其實細心的人從這本書裏卻永遠找不到相應的章節,那是朱德熙先生從全書中挑選了一些段落組合而成的,天衣無縫。更有甚者,譯文裏每一個句子都經過朱德熙先生親手厘定。

章熊先生說:“我至今記憶猶新,真正領略了什麽是學者風範!當年朱先生、我、潘兆明(我的前任、83年命題組長)三個人坐在朱先生家的客廳裏,朱先生找來了原本和譯本,膝上放了Webster大辭典。原文與譯文一句一句比對,有覺得不夠妥帖的,由朱先生斟酌、確定。不僅如此,最後的定稿也是朱先生親手抄寫,由我帶到命題組的。正因為如此,以朱先生的威望,這個石破天驚的項目才得以順利通過,否則以我當時的地位,恐怕就是另一種局麵了。”1984年高考語文試卷的卷麵共有四項:語文基礎知識及運用(標準化客觀試題);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作文。

近四十年來,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一直是測試考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必考項目。據湖北省高考語文閱卷點有關專家多年統計結果,考生這個項目的人均分,也一直是四項測試中得分最低的。這一方麵反映了,我們中小學現代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許多問題;另一方麵也說明了,我們在指導考生備考應試時訓練不得法。

1982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推出一套初中語文分編型改革教材《閱讀》和《作文·漢語》,章熊先生是這套《閱讀》課本的特約編輯,每年暑假都到人教社召開的全國實驗教材工作會議上給執教老師講編輯理念、教材教法。1983年8月在洛陽會議上,章熊先生專門給執教老師講《閱讀》教材中“段的教學”。

後來,我總結的現代文閱讀備考應試的方法是:整篇閱讀找思路,文段閱讀抓關鍵。

葉聖陶先生在《閱讀要注意文章的思路》中說:“思路,是個比喻的說法,把一番話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條路。……,所以,我希望大家在練習讀和寫的時候,自覺地注意思路的開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麽連上的,某一句跟前麵哪一句有關係,某幾段從前麵哪一段分派出來的,諸如此類,全都辯一辯,想一想,這就是所謂自覺地注意思路的開展的具體辦法。”

葉老說得非常詳細具體了,這就是找文章思路的方法。我再多說一句,就是畫蛇添足了。

還是先說高考語文備考吧,回頭看近四十年高考“現代文閱讀”這個項目,從1984年起,用整篇文章來考察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石破天驚”的重大改革。不僅徹底破除了建國以來語文考試隻考作文的傳統,而且,一步就跨入了世界考察高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行列。其顯著標誌,就是用整篇文章來命題。而且這篇“文章”,也跳出了延續到現在中小學語文課本的“文體”概念。

著名語文教育家、人教社高中語文分編型教材《閱讀》責任編輯周正逵先生說:以前“從小學到高中,上了12年的語文課,長期是在平地上轉圈,記敘、說明、議論,這三個部分循環,本身沒有梯度。”

周老師在談話時,多次強調高中閱讀教材的編輯理念,詳細解釋了為什麽高中三年要依序編成高一年級《文言讀本》、高二年級《文學讀本》、高三年級《文化讀本》。

他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文言文基礎,就不可能欣賞文學作品,如果沒有文學素養,就很難讀懂文化著作,當然也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有文化有教養的人。”

而且,人教社嚴格規定《文言讀本》必須用“誦讀法”教學;《文學讀本》用“鑒賞法”教學;《文化讀本》用“探究法”教學。徹底擯除了以前的“記敘文六要素”、“議論文”反複強調的“論點、論據、論證”、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等教學內容。而是讓學生在“誦讀”、“鑒賞”、“探究”中理解作品,提高思維能力。

縱觀近四十年來,高考語文考察學生的現代語文閱讀能力,其形式不外乎“整篇文章”,或“文段”。其內容就比較複雜了,大體上有科學論著、文化專著、文學作品等。現代文閱讀項目,從來就沒有考過什麽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

先說“整篇文章”閱讀怎麽“找思路”?

首先,文章的作者寫文章時,有一條思路;

其次,命題人選它作為考題也有一條思路,有時命題人還要根據自己的思路,對原文進行必要的改動,如1984年著名語言學家朱德熙先生親手修改的那道閱讀試題。

最後,考生解答閱讀試題時也有一條思路。

考生隻有運用整體閱讀方法,把握文章作者的思路;仔細閱讀命題的題幹要求,明確命題人的思路;才能找準自己的解題思路。隻要準確找到三條思路的交集點,然後從這一點出發,沿著正確的方向,踩著“得分點”逐步解答考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其思維過程中就要靈活運用錢學森說的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頓悟(靈感)。

再說“整篇文章”閱讀找思路,必須明確文章內容寫的是什麽?

科學論著和文化論著,一般都是運用邏輯思維展開,文學作品一般運用形象思維鋪陳。不同內容的文章必須用不同的思維方法去解答命題人設計的考題。也要注意抓住考試時突發的靈感。

至於“文段閱讀”考題,如何“精讀抓關鍵”呢?

“段”是文章的基本單位。一件事物、一種思想,都是一個整體。段的劃分,反映了作者怎樣把所要表達的內容分解為各個部分;段的組合,反映著它們彼此之間的內在聯係;段與段之間的順序,反映著作者思維的條理性。段一般都是由若幹句子組合而成的相對完整的表達係統,它是篇章和句子的中間環節。

段著眼於章法結構,一段文字通常隻有一個中心,它是篇章的雛形。段的這一特點,給閱讀測試命題提供了許多方便,命題者可以從不同角度考察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從整體上理解和分析段落,應掌握由表及裏的原則。所謂“表”,就是段的表達形式;所謂“裏”,就是段所表達的內容。在這一點上,運用張光鑒先生的《相似論》理解,“段”就是“文章的雛形”。

如何辨析段的類型?

分類可以有不同的標準,不同的標準就會有不同的類別劃分。按照段在篇章中的功能,可以分主體段、結構段、說明段和議論段四種。

古人說:“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對於不同的表達方式,要善於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對於敘述段,主要是把握梗概;對於描寫段,主要是感知形象;對於論說段,主要是概括觀點和特征。

下麵的表格列舉了不同類型段的主要特點:

段的

類型

段的內容和用途

段的長度

材料排列順序

中心包的使用情況

表達人物的經曆、行為以及事件的概況或發展過程等

變化幅度較大,可以很短也可以較長

一般按時間順序排列,如果一段之中有兩個以上的敘述頭緒,也可以按並列順序

不常用中心句

通過一係列典型細節和生動的語言描述來表現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和特征,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

一般長短適中,太短容易形象貧乏;太長容易內容龐雜,兩者都不利於給讀者留下鮮明印象

各種細節常常按空間順序熱電廠列,有時按心理活動順序排列。比照也是描寫段組合材料的常法之一。

有時使用中心句

解說事物、問題的性質或內在的聯係,表明作者的認識或闡明作者的觀點

提要,總括一類的段可以比較短,一般保持適當的長度以利於闡述的完整性。

許多按解說或推論的順序排列。介紹物體的結構或地方、建築的布局時,也常按空間順序排列。

常使用中心句

如何理解段的內容?

理解段的內容,首先要抓住它的主旨;其次是認識它在文章中的表達作用。

抓住主旨的有效方法是找出段的“中心句”。一般來說,一段文字通常隻有一個中心,這個中心由一組句子或句群加以闡發。段的中心有時用一句話直接表述,這個句子就叫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可以在段首,也可以在段尾,還可以在段的中間。段的位置不同,其表達功能也不一樣。中心句在段首是提綱挈領,引導讀者思路;在段尾是總括全段中心,深化讀者認識;在段的中間,既要概括前麵的內容,又要揭示後麵所定的內容。也有一些段,第一句是中心句,最後一句和首句對應(即總—分—總式),在這種情況下,尾句對於首句往往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改變一下措辭方式,使段的中心得到進一步的深化或強調。

內容複雜的段,其結構也會相應地複雜起來,為了表達清楚,除段有中心句外,句群也可以有中心句。有時候,段的中心句與句群的中心句可以交錯,呈現出比較複雜的情況。

一段文字可以有中心句,也可以沒有中心句。沒有中心句的段,不等於那段文字就沒有中心。其中心內容需要讀者自己去概括。概括一段文字的中心,首先是看這段文字中是否有現成的詞句加以濃縮;如果沒有現成的可利用的詞句,就得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

對於內容比較複雜的段,中心句是幫助我們理清頭緒的一條線索。遇到內容層次比較多的一段文字,我們還要進一步分析段內的層次。

綜上所述,閱讀和分析一段文字,一定要從整體入手,特別要注意“胸有全局”。離開了整體來研究局部,有時會使我們“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一段文字是一組句子圍繞一個中心,成為一篇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之間反映著作者的寫作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思路,是分析一段文字的指南。

總而言之,明清五百年科舉考試,“八股文”應運而生。現代高考語文才不到四十年,我們語文老師在“摸著石頭過河”時,可不可以跟著命題人的腳步,認真研究一下備考應試的規律和方法呢?

既然高考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語文老師研究備考應試方法也是理所當然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