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教育隨筆(90)思維習慣和思維方法

(2022-05-28 06:54:56) 下一個

教育隨筆(90)思維習慣和思維方法

                    2017年9月1日

    語言和思維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思維紊亂的人,一定說不好話。隻有思維清晰而有層次,語言表達才清楚而有條有理。所以,思維和語言訓練應基本同步,即敢想——敢說,多想——多說,會想——會說。

    然而,語言和思維畢竟還是有區別的。如何把語言和思維的訓練結合起來呢?1982年接受教育部重點中學語文教材改革實驗任務後,我們設想,並在三年初中實驗教學全過程中付諸實踐的做法,是指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之與語言和思維的訓練基本同步,即敢想——敢問——敢說,多想——多問——多說,會想——會問——會說。

    我在學生從小學升中學後的第一堂課,就給他們講了古今中外名人敢於提問、善於提問的故事,並要求他們背誦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隻在每事問。”(引自《陶行知教育文選》第307頁)啟發學生敢於提問。首先鼓勵學生解放思想,同時要求他們預習每一篇課文都要提出自己不懂的三個問題。上每一堂課,都要質疑問難,培養他們敢想敢問敢說的精神。

    接著訓練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的教學要點、重點和難點,有目的地提出問題。這就要學生多想、多動腦筋分析,不能“見一個菩薩作一次揖”,而要善於從諸多問題中找出最主要的問題,學會“牽牛鼻子”。這一提問訓練過程,體現了聚斂思維的特點。學生每節課都要想問題、提問題、討論問題,腦筋越用越靈,思路越來越活,說話機會越來越多。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相應得到提高。

    然後,我們又適時提高思維訓練的難度,不僅要學生有目的地提問,而且要能從新的角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是一種發散思維訓練,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經過係統提問訓練的學生,一般能對課文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比較,由此及彼產生聯想,即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起全班學生思維的“開竅反應”。實踐證明,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具體內容,經常對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思維訓練,學生不僅會想、會問,而且也會說了。

實踐告訴我們,能說會道的口才,至少是由敏捷的思維能力,以及適應“語場”、“語境”的應變能力等因素構成。所以,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的同時,通過係統地、有步驟地指導學生學會提問,把思維和語言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說話能力。

加強思維訓練,也應有一個整體規劃,既要把思維訓練貫穿到聽讀說寫能力訓練之中去,又要使之與聽讀說寫能力訓練基本同步。實現這個整體規劃的教學方法,是指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限於篇幅,本文僅以思維能力訓練的三個層次——敢想→多想→會想為例,說明這三個層次的關係及其訓練方法。

第一,創造良好的“心理場”,鼓勵學生敢想。

    所謂“心理場”,是美國心理學家勒溫把物理學“力場”的概念引入到心理學中的一種提法,簡言之,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造一種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的心理環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育思想,把學習的主動權和打開思路的鑰匙交給學生。這也是華中師大一附中後來提煉、總結出來的教育教學理念:“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方法教給學生”。

    小學生剛升入初中,處於心理和生理發展的一個轉折期。學習科目的增多和學習內容的拓寬加深,與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和小學習慣的學習方法有矛盾。解決這個矛盾,要求教師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我要求學生預習每一篇課文至少要提出三個問題,而且隻要提出一個好問題,就可以得100分。無庸諱言,初一新生是非常喜歡得100分的。把學生非常敏感的分數與培養能力結合起來,用高分強刺學生的“敏感點”,使之產生強烈的觸電感,欲靜難抑,不由自主地進行思維活動。這是形成良好“心理場”的外作用力,其目的是激發學生產生敢想敢說敢問的內作用力。教師的民主作風、教學方法的改革、教材內容的更新,特別深刻地影響到學生思想的變化,其結果是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和獨立性。這正是形成良好“心理場”的內作用力。在內外兩種作用力的驅使下,學生就敢想敢說敢問了。

訓練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既要與語文教學基本同步,又要循序漸進。所謂同步,第一要使老師教的法子與學生學的法子基本同步。要求學生預習時提問,課堂教學就要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安排學生提問的時間。尤其要注意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充分肯定學生提出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第二,要使思維訓練與聽說讀寫能力訓練基本同步

如果說聽和讀是輸入信息、說和寫是輸出信息的話,那麽思維就是處理信息。以聽說訓練為例,聽別人發言抓不住要點,思維的材料必然是模糊的,而一個思維不清晰的人,說話是不可能清楚的。

第三,要使教學內容與思維訓練基本同步

學記敘文,就著重訓練形象思維,學議論文,則重點訓練邏輯思維。

    循序漸進的“序”,大至分為三步。第一步是解放學生的思想;第二步引導學生對教材質疑問難;第三步倡導學生向老師即席提問。

經過訓練,實驗班學生敢想敢說,基本上能做到不唯書、不唯上、不從眾。他們不論有沒有老師來聽課,都敢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不論是誰寫的文章,他們也要質疑問難。例如學習葉聖陶先生的散文《牽牛花》一課時,聽課的領導和老師有200多人,學生在課堂上先後提出許多問題:“第一、二段與文章中心似乎無關,可不可以不寫?”“文章題目是《牽牛花》,而內容主要寫的是藤蔓,是不是自相矛盾?”“牽牛花隻能依附別的東西往上爬,葉老為什麽還要讚美它?”等等。尤為可貴的是他們討論問題時敢於堅持己見。這種不從眾的心理素質,正是發展創造力的最重要的素質。   

第二,激發思維的“開竅反應”,訓練學生多想。

從心理素質方麵來說,學生敢想敢說敢問了,僅僅隻是打開了思維的大門,要登堂入室,還要多想多說多問。因此,教師要下功夫鑽研教材,深入了解學生,善於在課堂教學中發現並把握學生的“興奮點”。

現代語文課本,反映了在宏觀方麵對語文教學和語文能力培養的理念;而教材的每一單元乃至每一次練習,又在微觀方麵體現了以培養能力為主的基本要求。一般來說,能力總帶有不同程度的綜合性,綜合性越強,可供選擇的教學突破口和切入點就越多。基於這種認識,處理教材就比較容易打開思路。然而,教學思路並不是與學生的學習思路完全吻合的。因此,讓學生多思考、多提問,不僅可以使課文的文章思路、課堂的教學思路和學生的學習思路聯通,而且使教師容易發現並把握學生學習時的“興奮點”。例如,我教《一件小事》時,有學生提問:“那個老女人是真的摔壞了,還是裝腔作勢?”這既是學生學習時的興奮點,也是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從思維素質來說,根據學生的實際,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訓練學生多想,必須對他們進行多角度、多側麵、多層次的思維訓練。

   在課堂教學中,對同一篇課文,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增強思維訓練的密度。如學生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提出的問題,有寫法上的疑問:“文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那一段過渡的話,表達作者的什麽思想感情?”也有理解內容上的難點:“百草園是一個荒園,不是孩子們活動的理想場所,卻使魯迅十分留戀。為什麽?”還有的學生問:“文中寫三味書屋中的先生不打學生,怎麽電視片《魯迅》裏先生打學生,而且打得很重呢?”等等。從不同角度提出的問題越多,思維訓練的密度就越大。

    學生對同一問題,從不同的側麵進行分析,可以拓寬思維訓練的廣度。例如,學生通過討論“牽牛花隻能依附別的東西往上爬,葉老為什麽要讚美它”,明白了托物抒情的文章中的“物”不一定要全麵描寫,根據“情”的需要,可以突出它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一特點。於是,學生當堂就說了許多托物抒情文章的構思:由竹子的節想到學習應經常小結;由水仙花的習性聯想到一個高尚的人的美德,是求之於人的甚少,給予入的甚多;還有的由仙人柱開花需長時間的培育,談到厚積薄發等。

    多層次訓練學生提問的能力,旨在增強思維訓練的深度。從每一堂語文課來說,要求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盡可能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從初中學段全過程來說,應形成“敢問·多問·會問”這樣一個有重點、有反複、螺旋式上升的多層次訓練係統。實踐表明,這樣訓練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初三講《孔乙己》一文時,學生提問:“文中最後一段說‘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這一句中的‘大約’和‘的確’是矛盾的。作者為什麽要這樣寫呢?”經過激烈的爭論,最後由一個學生解答了這個問題。她說:“我覺得這一句可以這樣理解,這個‘大約’是因為孔乙己很窮,在社會上也沒有地位,沒有人知道他死的確切消息,大家隻能根據推測來判斷。推測的根據是孔乙己一生的遭遇,說明他的死是帶有必然性的,所以要在後麵用‘的確’這個詞。”

    學生經過多層次思維訓練,能即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常常激起思維的“開竅反應”。其結果,必然促使學生多想多問多說。

    第三,灌輸科學的思維方式  指導學生會想

    學生的心理承受力,是隨著年齡的遞增逐漸增強的,學生的理性接受力,既與心理承受力有關,也受其知識結構的製約。因此,在循序漸進地灌輸過程中,不能機械地硬灌,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材內容相機誘導。

    現代思維科學研究結果認為,按照錢學森的說法,思維方式可以分為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頓悟(靈感)思維三類。人們在進行思維活動時,往往不隻是一種思維方式在起作用,很難人為地把它們截然分開。但是,在對學生進行訓練時,我們可以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在不同的階段側重訓練某一種思維方式。例如初一側重訓練形象思維,初二注重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初三重點訓練邏輯思維。至於靈感思維訓練,則要求教師隨機應變,注重課堂教學反饋,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及時訓練。

    有人這樣打比方,說語言是液態的,思想是氣態的,文字是固態的。那麽思維呢,它既與思想正確與否相關,也與語言密不可分,而且它有一定的模式。如果可以比喻的話,思維有點像液化氣,那麽思維方式就像裝有液化氣的鋼瓶。生活中使用液化氣也曾經曆過敢不敢用、會不會用的階段。思維訓練的實踐也告訴我們,隻有敢於打開思維的閥門,點燃思維的火化,引起思維的“開竅反應”,才能多想。腦筋越用越靈,思路越來越活,再曉之以理,導之以法,學生就會想了。

敢想、多想、會想的係統三步思維訓練,必然與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訓練相輔相成,構成語文教學的綜合性整體的體係。這個體係是相當複雜的,我參與的人教社語文教材六年教改實驗,由於教材體係比較科學,學生是經過篩選的比較好的,又曾得到許多前輩和專家的指導,所以教改實驗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然而也正因為有這樣多的有利條件,所以還不能說我的上述探索就一定反映了語文教學的規律。僅借此機會,就教於前輩和同行。語文教改之路是艱難而漫長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白釘 回複 悄悄話 訓練隻能出產匠人。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許多思考。cognitive science 會回答你的問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