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學語文教語文的一生(25)

(2022-03-04 09:25:34) 下一個

我學語文教語文的一生(25)

 

明確教材改革目的,更新觀念掌握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這一套分編型語文改革教材,閱讀課本《文言讀本》(上下冊),要求高中語文實驗班高一年級的課內閱讀教學,一年時間,每一節課都上文言文,而且必須用文言文誦讀法進行教學。這一屆學生讀初中時,不論是實驗班還是普通班,課內閱讀教學都是以現代文教學為主,著重培養學生現代文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到了高中,實驗班在一年時間內,每節課都學習文言文,學生感到單調枯燥、無心向學怎麽辦?以前學習文言文都是老師逐字逐句“串講”,即講一句文言,翻譯一句成現代漢語。回憶五六十年代,我讀中學時學習文言文,語文老師也是這樣“串講”。現在要求用誦讀法教學生學習文言文,學生怎麽讀?老師怎麽教呢?

首先要更新觀念,必須明確“中學文言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初步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為他們以後進一步深造和批判地繼承古代文化遺產,打下良好的基礎。”(引自人教社高中《文言讀本》“前言”)用閱讀責任編輯周正逵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文化人,沒有一定的文言基礎,就談不上文學素養,沒有文學素養,也就是沒有文化。”

“前言”中說:“要十分重視誦讀訓練。所謂誦讀,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用朗讀的方法,反複熟讀課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誦。這是前人學習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應該在文言閱讀訓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湖北省教研室語文教研員張良謨老師在開學前組織高中實驗班執教老師備課,認真學習了《文言讀本》的“前言”,深刻領會人教社編輯意圖,討論研究了第一單元誦讀教學法的具體教法。

《文言讀本》全書按照文言閱讀訓練的計劃,分成十個單元(上下冊各五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誦讀課文”、“複背課文”、“文言常識”、“點讀練習”、“翻譯練習”和“瀏覽課文”六個方麵的內容。十個單元的重點要求是:正音讀、識文字、通義訓、察語氣、明文法、斷句讀、辨辭采、理層次、探主旨、評得失。按照教學計劃,每單元用課時9節,每周上三節閱讀課。教材體例、訓練內容、課時安排等徹底顛覆了以前的文言文教學。以前的《語文》課本隻有幾篇文言文編在各冊課本中,沒有係統性,老師上課是“串講”,沒有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實驗班要訓練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從何下手?

第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正音讀”,單元訓練內容就是上述六個方麵依序設計的。

學生的課本因為運輸環節出了點問題,9月9日才到。如果按照單元課文排列順序,第一課應該上誦讀課文《論語十則》,盡管其中有幾則,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也是淺顯易懂,但是,不好結合教學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於是,我的第一節課先上“瀏覽課文”,按計劃用一課時瀏覽四篇短文:

司馬光的《陶侃》節選自《資治通鑒·晉紀》,本文記陶侃的兩件事,表現他珍惜光陰,不求安樂,為成大事而嚴於律己的精神。

朱熹的《熟讀精思》,選自宋人張洪等選編的《朱子讀書法》。弟子們把他有關讀書方法的意見歸納為“朱子讀書法”六條。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熟讀精思”。

宋濂的《王冕讀書》,選自《宋學士文集》。本文記述了王冕兒時以讀書為樂,勤奮好學的故事。

錢泳的《要做則做》,選自《履園叢話》。本文強調要做就立即做,不可因循拖拉,“大誤終身”。

開學第一周課本沒有收到之前,給學生講了學習方法:

瀏覽是一種掃描式閱讀方法,是預習的三種方式之一。

學期預習:要求學生開學時,拿到課本“翻一番”整本書,學會瀏覽,以便樹立整體觀念,站在全局的高度,主動學習。

單元預習:單元學習開始前,“看一看”這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學會略讀,以便掌握單元的學習要點、重點和難點。

課前預習:上課之前一天晚上,“讀一讀”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學會精讀。精讀必須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掌握圈點勾畫方法。我們實驗班還統一了圈點勾畫的符號:

生字、難詞用“□”圈起來;

關鍵詞語下麵畫“﹍﹍”;

用﹏﹏畫出中心句;用“——”畫出關鍵句或佳句。

每一自然段前麵標出序號1、2、3、……每一段結構段的末尾標出㈠、㈡、㈢、……

有疑問的地方“?”;需要注意的地方“!”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邊讀邊思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怎樣培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呢?正如朱熹所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

培養學生邊讀邊思的良好習慣,要求學生做到“三思”:

課前思考:預習課文後能提出自己不懂得問題。

課堂思考:聽講過程中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課後思考: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

誠然,學語文的良好習慣還有許多,但作為一名中學生,如果能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思”、“經常練筆”等三種好習慣,再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比較科學的學習方法,那麽,就一定能適應現代語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也要麵向未來,在語文教學中高度重視“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總之一句話,我們要“把方法教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遊泳中學會遊泳,在訓練中提高能力。

【教學後記】1985年9月11日

開學第一節課,如果按課本第一單元的順序,應該上誦讀課文《論語十則》,擔心一開始就誦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方便講學習方法,就倒過來,先上瀏覽課文。

四篇瀏覽課文文字淺顯,故事性強。內容都是談具體的學習方法。比較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瀏覽課文之後,通過討論,把握了四篇課文的要點和重點:

《陶侃》:珍惜時間,嚴於律己。

《熟讀精思》: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王冕讀書》:勤奮好學,主動學習。

《要做則做》:克服惰性,抓緊時間。

實踐結果,達到了預期目的,不僅一課時完成了四篇瀏覽課文的教學訓練任務,而且還讓學生掌握了運用統一的符號進行圈點勾畫的方法。

特別是“自然段”和“結構段”的標示方法,對於今後在課堂上討論分析文章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功莫大焉。

一堂課下來,學生興趣盎然。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柏拉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