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人生(122)寒冬臘月,我與姐夫去挖藕

(2021-05-04 18:59:01) 下一個

閑話人生(122)寒冬臘月,我與姐夫去挖藕

“五一勞動節”,國內放假,兄弟們不想趕熱鬧去旅遊,都回葛店二姐家聚會,“殺家麻雀”(武漢人比喻自己一家人打麻將),享受難得的休閑與溫馨。

我的二姐今年九十一歲了,昨天視頻,看到她那滿頭青絲、精神矍鑠、談吐風趣,甚感欣慰。她正坐在麻將桌邊觀戰,外孫女把手機給她時說:“二舅從美國打來的。”她接過手機就說:“你看我這裏幾熱鬧,小永他們都回來了。你快回來呀!‘三差一啊!’”

二姐健康長壽,首先得益父母的遺傳基因好,其次是她小時候,我們家境還可以,後天的健康飲食保證了她成長時期身體必須的營養,再就是她一生心態樂觀,再大的難事,她不著急,不怨天尤人,總是積極麵對。

記得三年困難時期,姐夫在武漢工作,她一個人帶三個孩子在葛店,實在活不下去了,就回娘家來,住在我們李家花園老宅。

我們李家花園公私合營後,並入武漢市青山公園。原來住在老宅的二叔、三叔兩家都搬到青山公園去了。我父親是長子,就隻身一人去青山公園上班,留下我們兄弟三人與媽媽一起伺候祖父。我的父親每到周末,為省下坐公交車的那點錢,從青山公園步行回到武昌火車站東麵的李家花園老宅。

二姐帶著三個孩子回到老宅,孩子們的哭聲、叫聲,嬉鬧,給原本空空蕩蕩的老宅平添許多生氣,也帶來了不少困難。沒有飯吃呀!原來房前屋後的幾塊菜地種的紅薯等,哪夠啊!

李家花園公私合營之後,把所有的花木、及其他生產資料,還有拆花房的所有木料都被搬到青山公園去了,不能搬走的是李家花園周邊的生態環境。1957年長江第一橋建成通車前,就在原來的通湘門外任家灣和劉家灣的地基上修建武昌火車站。當然,其規模比現在小得多了。穿過長江大橋的鐵路線沿著蛇山山腰,經小東門,從長春觀後麵的無名小山,拐彎向南繞到武珞路再向南到達武昌站。無名小山地勢高,過了武珞路,地勢不僅低,而且要經過一片藕塘才能到後來的武昌站。於是,那一片藕塘被填埋,築成堅實的鐵路路基。路基東麵的藕塘,與有名的賽湖相通。當時也不清楚那一大片藕塘的主人是誰,似乎靠近路邊隔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藕塘有主,沿著塘堤再往賽湖裏麵走,就無人管了。三年困難時期,附近很多居民都去那裏挖藕。很快,近處的藕塘就沒有藕可挖了,隻有靠近賽湖深處還有藕。但是,那塘泥爛而深,少有人去。真是像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所言“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

冬天,一個周末的傍晚。二姐夫下班回來,對我說:“叫你二姐搞點東西我們兩個吃,吃飽了好去挖藕。”

飯後,我們背上工具和麻袋,已經出門了的姐夫說;“你回去把你爹爹(祖父)喝剩下的半瓶白酒拿來。”

“幹嘛?你又不喝酒?”

“等一下就要下寒氣了,到藕塘下去挖藕之前,喝一口,暖暖身子,再下藕塘就不覺得冷了。”

我跟著他往藕塘走去,他邊走邊說:“我這幾天,上下班,看到有些人到藕塘深處挖了很多藕。看我們今天的運氣怎麽樣?”

沿著藕塘堤一直往前走,左右兩邊藕塘都有人在挖藕了,我們繼續向前,直到到最遠的那個藕塘,沒有人了。姐夫停下來,說;“就這裏吧,先喝一口酒,暖和一下。等我先下去看看深淺,喊你來,你再來。”

姐夫下藕塘走到離藕塘堤十多米遠才停下來,過一會才叫我去。我踩著爛泥,深一腳淺一腳,好不容易走到他身邊。他問我:“你冷不冷啊?”也許是喝了那一口酒的作用吧,真不覺得冷。不等我回答,他接著說:“你腳下是不是踩到了藕呢?”

我趕緊試著踩了踩,真的好像爛泥裏有藕。高興地說:“踩到了,好大的藕啊!”

姐夫到底是經驗豐富,他讓我跟他一起,先做一個圍堰,然後,我們站在圍堰裏麵,用挖泥專用鍬,把爛泥挖出來,掀到圍堰外邊去,也不知挖了多久,終於看到藕了,而且很多很多,別提當時那高興勁了。姐夫又告訴我:“這藕好大好多,不要用鍬把它們搞破了,拖泥帶水拿回去可以多放些時。”

等我們把圍堰裏的藕全部挖起來,裝好,抬回家,差不多半夜了。媽媽和二姐一直在堂屋(客廳)等著我們,一看挖了這麽多藕,趕緊都放到一個大缸裏麵儲存起來。多日愁眉不展的媽媽,喜笑顏開地說;“孩子們這一個禮拜都不會挨餓了!”

整整六十年了,我和姐夫當年為了一家人吃飽肚子,寒冬臘月去挖藕,難以忘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mithmaella 回複 悄悄話 讀來心酸。托毛臘肉和百年大黨的福,瞎折騰餓死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