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人生(125)我們這代人的性啟蒙

(2021-05-08 17:05:11) 下一個

閑話人生(125)我們這代人的性啟蒙

古人說:“食色性也”。我們先不管是誰說的,隻看這四個字說的是什麽意思。我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古人寫文章也不加標點。於是,給後人理解字義帶來了許多麻煩。最大的麻煩,莫過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也先不去管誰有理。因為,還有人說,“食色性也”隻說了前半句,還有後半句“君子好色而不淫”。

古人那句話這樣寫的“食色性也君子好色而不淫”。語文常識告訴我們,這句話中隻有兩個字,“也”和“而”,是虛詞,其它都是實詞。虛詞隻講在句子中起什麽作用。“也”在這句話中就是表示停頓,相當於現在的“語氣詞”,“而”字是表示“轉折”的連詞。這句話的意思,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吃飯做愛是(人的)天性,君子喜歡美女但不意淫。”句子的兩個“色”字,本義是指女人的美好容貌。但是,前一個“色”做動詞用,後一個是名詞。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就是佐證。“食色性也”是科學的,人的生理需要—-吃飯和做愛,是人生存的第一需要。

然而,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廣而告之,盡人皆知。而“做愛”被稱之為“房事”,秘而不宣。文學作品中隻要有性描寫的內容,都屬於“禁書”。改革開放之前,電影中男女戀愛連吻戲都沒有;我們這一代讀初中時,曾有《生理衛生知識》課,執教老師,不論男老師,還是女老師,講到“男女生殖器官”時,都說:“這一節大家自己看一看。”

由是觀之,我們這一代的性啟蒙,就是各人自己“摸著石頭過河”。

先說一個疫情發生前的故事吧。

聖誕節這天,我朋友的兒子,也許是奉父命來看看我。他來美國讀研,24歲。他6歲時,我與他父親一起送他去海口一所著名的民辦學校讀書。一晃十八年後,我們相聚在哈德森河畔,飯後交談甚歡。

“我不知道你在中學讀過一些什麽書。你讀過四大名著嗎?”

“沒有。”

    “讀過小說沒有呢?”

    “到北京讀初一時,語文老師要求我們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全班就我一個人最聽老師的話,認真地讀完了。”

    “印象深刻的就是奧斯托洛夫斯基的那段人的一生應該如何度過的名言。再就是那本書中關於‘性’的描寫,對於一個十三歲的少年來說,很不恰當。”

    “你現在有女朋友嗎?”

    “沒有。”

    “談過戀愛嗎?”

    “沒有。”

    “你爸爸跟你談過這個問題沒有呢?”

“我跟我爸爸無話不談,就是從來沒有談過這方麵的事。”

當時我就想,我們這一代的悲劇還在繼續。

這個現代留美碩士年少時,居然跟我六十多年前看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想法完全一樣。不過,我當年還把保爾·柯察金的名言工工整整抄下來了,怕忘了。但那些有關戀愛及性的細節描寫卻深深地刻在腦海裏,怎麽也忘不了。也許這就是我的“性啟蒙“吧!

1962年,報名參軍,通過政審,體檢合格,批準入伍,學校歡送,部隊接兵。不曾想,接兵部隊例行抽查新兵體檢是否合格,我不僅被抽到了,而且查出來患有“浸潤型肺結核”。被退回學校,教導處立即告知:“休學一年”。一年後,我被分到65屆(2)班,並擔任團支部書記。

高二下學期,有一天晚自習,課間休息時,我看見一位女同學全神貫注地在看一本厚厚的小說,便走到她旁邊問她:“看的什麽小說呀?”趁她抬頭跟我說話時,拿起那本書一看,書名《州委書記》,下麵赫然印著【內部讀物】。“好看嗎?”“好看呀!”“可以借給我看看嗎?”“可以啊!我快看完了,明天給你看吧。不過,你必須在周末放學之前還給我。”原來這本書是她爸爸的,是前蘇聯剛出版的小說,還有一本《葉爾紹夫兄弟》,都是內部讀物,給廳級以上幹部閱讀的。後來還聽說,曆來被禁的《金瓶梅》也是內部讀物,可以閱讀該書的幹部級別要求更高。

1964年中蘇關係破裂,中共中央連續公開發表了《九評》,對外批判蘇修,對內教育防修。及時內部出版發行前蘇聯這兩部小說,旨在教育黨的高級幹部,予以警醒。《州委書記》淋漓盡致地描寫了那位州委書記的腐敗,讓人讀後確實感覺到,如不抓高級幹部的反腐工作,國家就非常危險。但是,書中描寫州委書記夫人的細節,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那位夫人非常漂亮,但又不是中國小說中描寫的那樣如“沉魚落雁”。作者更注重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其中一個細節,寫她喜歡裸睡,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在四麵都有鏡子的洗手間,仔仔細細審視自己全身哪裏出現了皺紋,如果沒有,就喜形於色,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也許是這兩本書應了中國一句古話:“千裏姻緣一線牽”。兩本書看完後,我們就在一起談讀後感。從那以後,我們倆經常在課餘時間“談話”。一個是團支部書記,一個是團員,談話也屬正常。後來,“談話”越來越頻繁,有時晚自習時間還在一起複習功課。再後來,同學們開始紛紛議論,班主任也找我談話了,要我注意影響。原來班上的老朋友們聽說後也善意勸告我,不要跑在時間前麵去了。我們後來也確實非常注意影響,很少在學校公開接觸。但兩顆少男少女的心卻越靠越近,在學校、在教室等公開場合,為了“注意影響”,隻有把“愛戀隱藏在自己的心底”。我們相愛了,初戀開始了。於是,每到周末就回我家,吃完晚飯再送她回水果湖,或是周日下午她來我家,吃了晚飯一起回學校。

我們李家花園當時所處的自然環境,正如經常到我家去玩的那些老朋友們所說,真是一個“世外桃源”。我們家三麵環“山”,東北方向那一麵“水”,是一片藕塘,從那一片藕塘邊走上東麵的小山,山上有一大片桃樹林,每當桃花盛開時,遠遠看去,真是美極了。我們在家裏可以自由自在地談情說愛,遇到風和日麗之時,我們就到那桃樹林裏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體味愛情的滋潤。初戀是甜蜜浪漫的,也是非常理性的,盡管我們倆經常同處一室,也絕不越雷池一步!因為我們都有遠大的理想,憧憬讀大學的美好未來!

我的初戀是非常甜蜜幸福的,結果也是非常苦澀的。正如歌德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所說:“凡是讓人幸福的東西,往往又會成為他不幸的源泉。”休學期間讀歌德時走馬觀花,親身經曆後才有體會。

十八九歲,我有幸經曆過一次戀愛,回頭去看,不幸的結果隻是暫時的,不就是沒有被大學錄取嗎?而且,“早戀”還不是主要原因。

詩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言“君子”和“淑女”,正是高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他們對異性充滿了好奇心,多數學生雖然還沒有對某個特定的異性傾慕,但是少數學生開始愛戀特定的異性。這是正常生理和心理反應,是好事,是非常純潔的,不是什麽不得了的事情。

屈原在《離騷》中說“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這句話說的是“時光迅速逝去不能就留,四季更相代謝變化有常”人生短暫而有“序”,為什麽我們不抓緊時間,依“序”而行呢?我們隻要深刻理解這句話中的“序”,就知道人生每一個年齡段,“當”做什麽,就做什麽。不要再像我們這代人摸著石頭過河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心之初 回複 悄悄話 耄導師指導中國人不人性。問好先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