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教育隨筆(41) 《牽牛花》的“生之力”

(2018-12-18 07:21:37) 下一個

教育隨筆(41)     《牽牛花》的“生之力”

       葉聖陶老先生的《牽牛花》,是重點中學語文實驗教材《閱讀》第三冊散文單元的講讀課文《散文二篇》之一。

       湖北省教育學院教教學法的劉世篤老師,準備帶該院中文班和行政班的學員(湖北省各縣市中學在職幹部和教師)來聽課。她約定的時間,按我的教學計劃剛好要上散文單元,於是決定一課時講讀《散文二篇》之一《牽牛花》。

      那一年,湖北省重點中學初中語文實驗班期末統一考試,作文題是,《給老師寫一封信》。我的學生朱清華寫的考試作文,全文如下:

敬愛的李老師:

      在我們所學的各門課中,我最喜歡語文課。而在您給我們上的幾百堂課中,我們初二上學期學的第二十六課《散文二篇》最為動人,讓我難以忘懷。

      那時正是十一月,深秋時節。

      在上課的前一天下午,您在班上對我們說,明天的公開課講《散文二篇》中的《牽牛花》,還說這一次公開課規模很大,有二百多老師、主任和校長來聽課。這不僅是我們平生遇到的場麵最大的一次公開課,就是李老師,您自己也可能是第一次遇到吧。您要求我們,課前要好好預習,明天回答問題時,舉手要大膽,說話要大方,吐詞要清楚,錯也要錯得明明白白。

       我聽了之後,心裏總有點發怵。我想,這次公開課您都可能是第一次碰到,會不會因為緊張而講不好?我明天如果回答問題會不會出現錯誤?就這樣,我心事重重地回了家。

       晚上,我做完作業後,把課文反複朗讀了幾遍,在預習提問本上認真地提了問題,才安下心來。

      第二天,我早早來到學校,把課文又反複讀了幾遍,上課鈴就響了。我們趕到物理實驗室一看,呀!這麽多人呀!不僅實驗室後麵坐滿了,走道上也坐滿了,而且講台周圍也坐滿了,我們進去都很困難,是擠進去的。就這樣,我們在一個水泄不通的人堆裏開始上課了。

       您走了進來,滿麵紅光,臉上充滿了喜悅和信心,看不出絲毫膽怯。

       您一上課,就點了包括我在內的四個同學朗讀課文,我大聲而清晰地朗讀完了該我讀的第三段,其他同學也讀得很好。您很高興,表揚了我們後,要大家把預習時的問題提出來。同學們一看您那麽鎮定,一個個都大膽地舉手,爭先恐後提出預習時的疑問。整個課堂氣氛很快就活躍起來,分析文章結構時,大家也像平常上課那樣,討論十分熱烈,連平時不怎麽發言的同學都能暢所欲言。

       您的講課,思路十分清晰,重點十分突出。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講起來有條不紊,那生動的講解,好像把我們帶進了葉聖陶老爺爺的家,和他見了麵,似乎看到了他種的生機勃勃的牽牛花一樣。這時,同學們的積極性真正被激發起來了,好像在知識的海洋遨遊,完全忘記了課文以外的事情。下課鈴響了,好像把我們從夢中拖出來一樣,感覺這節課過得太快了!

      您取得了這樣大的成功(我是這樣認為的),這與您平常每堂課都認真準備,嚴格要求我們認真預習,成功地去掉我們各種不好的心理因素分不開。正因為如此,我們師生配合默契,您上得得心應手,我們學得積極主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我從這堂課,看到您教學一絲不苟的精神和強大的自製能力,以及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這堂課,使我更加信服您,敬佩您!我將永遠不忘記這堂課。

       此致

敬禮

                                                                               您的學生:朱清華

      這封信從學生的心理、視覺和感覺,比較全麵地記述了那節課的情況。就考試臨場寫作命題作文來看,不失為一篇優秀作文。然而,並沒有抓住這節課的中心和重點。

       我們可以從這篇作文中看到他寫的“一個個都大膽地舉手,爭先恐後提出預習時的疑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

      這批參加教材 改革的學生,十一二歲上中學的第一節課,我就在黑板的左邊寫一個“魚”,右邊寫一個“漁”。問他們想要哪一個,非常聰明的他們異口同聲要“漁”。他們知道,要吃魚,就要掌握打漁的方法。接著就給他們講古今中外名人敢於提問、善於提問的故事,要求他們立即當堂背誦陶行知先生的一首提問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隻在‘每事問’。”然後要求他們一定要養成預習習慣,每人準備一個“預習提問本”,預習每一篇課文至少要提出三個問題,隻要有一個問題問得好就得一百分!而且,在第一次家長會上,懇請家長不要隻問孩子在學校的考試成績,每天要問問孩子在學校向老師提了幾個問題。學生經過“敢想、敢說、敢問”、“多想、多說、多問”的訓練,一兩年後就“會想、會說、會問”了。

       這節課學生“爭先恐後”提出的問題是:

      課文的題目是《牽牛花》,而葉老著重寫的是藤蔓,是否自相矛盾?

      牽牛花隻能依附別的東西向上爬,葉老為什麽還要讚美它?

      課文的第七段已經點明了讚美牽牛花的“生之力”,最後一段是不是可以刪去?

      在學生“動了天君”(葉聖陶語)提出許多問題之後,我從中選擇了以上三個問題,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展開討論,明確學習這篇課文的重點,使他們認識到這種托物抒情的文章中的“物”,不一定要全麵描寫,根據“情”(文章中心)的需要,可以突出它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點。

     於是,“整個課堂氣氛很快就活躍起來”,學生的思維也更加活躍。

     我適時鼓勵學生想一想,你能借什麽“物”來抒什麽“情”呢?

     當堂僅用十分鍾時間,學生就說出了許多創造性構思設想,如:

     竹子的節-----學習應該經常小結

     仙人柱開花------厚積而薄發

     水仙花------求之於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

       最後,再讓學生集體朗讀課文,充分體會《牽牛花》描寫的重點,深刻認識葉老寫的《牽牛花》,就是要讚美“生之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