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笑談邂逅之四 一生教語文的張必琨先生

(2018-12-11 06:55:49) 下一個

笑談邂逅之四          一生教語文的張必琨先生

      1983年暑假,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河南洛陽召開重點中學語文教材改革實驗工作會議。全國各省教研室負責實驗工作的主任及教研員,率領本省四所參加實驗的省重點中學的執教老師,都按時來到了牡丹之城。

      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副總編輯劉國正先生、人教社《課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長張定遠先生、以及中學語文編輯室實驗教材《閱讀》和《寫作》的編輯們都來了。大會由張定遠先生主持,劉國正先生致開幕詞,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致賀詞。然後按照會議議程,首先請實驗教材的編輯們分別報告編寫意圖、原則、體例及教學建議;再請實驗班的試教老師作典型發言。

       我在會前提交給大會一篇總結文章《試教初步》,比較全麵地總結了我們華中師大一附中實驗班一年來的試教情況,被大會確定作典型發言。

我的發言受到與會老師們的熱烈歡迎,同時也受到國正先生和定遠先生的高度重視,兩位前輩約我會後去他們下榻的酒店深談。

       晚飯後,我如約去定遠先生的房間。在他房間的客廳第一次近距離見到了章熊先生和張必琨先生。

       章熊先生時任北京大學附中副校長、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實驗教材的特邀編輯,他還是那時全國語文高考命題組的負責人,他在大會作的報告《關於“段”的教學》深受老師們的歡迎。

       張必琨先生是章熊先生的學友和好朋友,他們兩位都是五十年代初北京大學中文係畢業的高材生,著名的語文教師、實驗教材的特邀編輯。他在大會作的報告《初中文言文教學》也深受老師們的歡迎。

       定遠先生見到我後,立即向兩位前輩介紹說,他叫李培永,是武漢華師大一附中實驗班的執教老師。兩位老師馬上說,今天上午發言講得不錯,希望你再接再厲,堅持實驗到底,將來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我向他們表示最誠摯的謝意後,就在那裏傾聽他們談學論道。曾經不止一次聽說“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天晚上才真正有了深刻體會。這天晚上的相遇,讓我與他們這些中國一流的語文教育家成了忘年交,三十多年不斷得到他們耳提麵命,才成就了我的輝煌,如果說,我在不惑之年沒有本科學曆而能被評為語文特級教師,可以算是人生的輝煌的話。

       必琨先生熱愛教育事業,一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成績斐然。他去年在人教社出版的《我教語文》,集中展現了他的語文教學理念和造詣。他倡導並力推的文言文誦讀教學,已為廣大語文教師所接受且踐行,更為學生喜愛而受用。

       1986年,他在百忙之中趕到我在華師一附中執教的實驗班,為我們武漢市的高中語文老師上了一堂文言文誦讀示範課,深受師生歡迎。

       1987年暑假,在太原語文實驗班工作會議上,當人教社主編高中實驗教材《文言讀本》的周正逵老師,發現正在上示範課的那位老師用傳統講讀方法一句一句邊講邊譯時,立即找到必琨先生,讓先生馬上準備下一節課用誦讀法去上示範課。先生隻有不到半小時準備時間,還是借用那個班的學生,讓學生和與會老師們耳目一新,大開眼界。再加上周正逵老師在課後的精準點評,大家真正明白了什麽是文言文誦讀教學法。

       1992年,必琨先生應邀到我所在的農墾中學當顧問,我請他在我們學校語文組集體備課時專題講文言文誦讀教學。下麵是我當年的《工作日記》,紀錄如下:

       1992年3月24日         張必琨老師

       文言文誦讀教學問題,首先講虛詞的誦讀。

     (一)文言文虛詞教學的複雜性和單一性

一、複雜性表現在四個方麵:

 1、許多虛詞是從實詞借用過來的。

 2、虛詞用法很多。楊樹達歸納為二十多種。

    “之”:呂叔湘先生說取消獨立性;

                   楊樹達說,助詞,無義。

                   我以為有舒緩語氣的作用。

       哪一種對,我以為都對。

       我們可以從魯迅早期作品中找出佐證。如:“劉和珍君聽我的講義”這個“的”相當於“之”;“總之,落水狗的該打不該打”這個“的”也相當於“之”。

      正因為用法多,且眾說紛紜,所以要研究。

 3、虛詞運用有一個時代習慣。

     “以”作“而”用,在《楚辭》中相當多。把“以”與“而”通用,後來就比較少。

 4、各種虛詞之間,可以相互代替。不僅可以代替,有時還可有可無。

二、虛詞的單一性,具體表現在語氣上。

 1、告訴你在什麽地方停頓,停頓時間的長短:如“也”在句末。停頓要長, 在一句中間停頓應短。“登斯樓也”這個“也”在兩個分句之間,應不長不短。

 2、告訴你這句話的語氣。

講虛詞的複雜性與單一性,目的是講虛詞的辯證性。

     (二)虛詞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

          著眼於複雜性,著手於單一性。

      1、語法是在實踐中自然形成的,虛詞使用也是一個習慣。習慣如何養成呢,就是一個“讀”。

      2、從反麵講,大家都學過外語,真正成為閱讀障礙的不是虛詞,而是實詞。學生覺得虛詞神秘,首先是老師把虛詞講神秘了。要學生背書,語法要懂一點,搞深了,有害無益。

      虛詞教學難是人為的,把簡單問題複雜化。初中學生學文言文就是要多讀。高中有一些特殊情況該講一講。

  (三)虛詞的誦讀:

    1、停頓及長短“

    2、輕重:如“乎”:“天下事有難易乎”(延長音)

                                         “叫囂乎南北”(輕、短)

    3、該不該延長?

     作家運用虛詞的特點:

     如《醉翁亭記》連用了21個“也”,可否省?作者從容、怡然自得的心情,都在21個“也”上,不能省。

     韓愈《馬說》中連用五個“也”,所寄托的感情不同。

     總而言之,都應結合誦讀來講,告訴學生如何理解文章的脈絡、主旨,抓住作者用虛詞的特點來講。

     再講實詞。

一、實詞教學必須以訓詁為基礎:

      各個語種的詞義都有他的特點。比喻,俄語重視詞根,再加前綴或後綴,即變成新的詞義。英語跟它近似;德語的複合詞就特別多。

      漢語詞的特點:象形字,表意文字。

      造字法有六種,最基本的還是象形,指事還是以象形作基礎。

      形聲字的形和聲兩個部分都是象形。會意字也是以象形為基礎。漢字的形聲和會意字特別多,分類不可過死。隻要是有一個聲符,一個意符,就可以叫形聲字。

      第一,從字的形體可以看出字意。

      第二,詞義有一個曆史發展的過程,如不對文物典籍等古文化常識進行研究,難懂它的詞義。如《六國論》中有一句“破滅之道也”中的“破”,後麵又用一個“遷滅”呢?我們都知道,古代最重要的是“鼎”,把“鼎”搬走了,國家就滅亡了。所以可用“遷滅”。又如“居廟堂之高”,“廟堂”在唐宋時就是宰相的意思。

      第三,古漢語中又有通假。如《庖丁解牛》中“新發於硎”中,“發”為何作“磨”講?在解釋不通的情況下,可通假。除通假之外還有通用字,如“擔中肉盡,止有剩骨”中的“止”。

      第四,修辭手法,對字的意義也會發生影響。如“朝輝夕陰,氣象萬千”,這叫互文見義。還有對偶句。

      所以,文言文實詞教學應以訓詁為基礎。

    二、有關訓詁的一些基本知識:

   1、本義:

         縵:沒有花紋的布。

         險:高山,從高山引出危險。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這兩句是對應的。

       引申義: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

        鳴:從鳥叫引申到凡是物,說到一切聲音。

              鳥叫到物是近引申;到一切物是遠引申。這就是從個別到一般。

        廢:屋傾也。近引申,倒地。遠引申,被廢棄的事。如“百廢待興”。這就是從具體到抽象。

      以訓詁為主,關鍵是某些自己不熟悉的要查本義。

      訓詁的基本原則是先查本義,然後再引申。

      所謂訓,就是解釋詞語。《三字經》“詳訓詁,明句讀”。

      自古有互訓、反訓,理訓之說,其實互訓、反訓不多,理訓最重要。應對學生講清楚,就是結合上下文給詞語一個最恰當的解釋。如“夾岸數百步,芳草鮮美”中的“草”為“華”,“華”即“花”。這一句是寫桃花。前麵有“忽逢桃花村”,後麵又有“落英繽紛”。文理是,先寫桃花村,再寫桃花,後寫花落。

     2、與訓詁相關的兩個問題:

     一是互文見義與互文逐義不同;二是因聲求義。“率疲敝之卒,將數百之眾”中的“將”與“率”互文見義,可知是“率領”的意思,因此,“將”要破讀(就是改變讀音以區別該詞不同的意義或詞性的一種方法)。凡是破讀,意思一定變。

    三、注意事項:

    1、教材中的注釋、練習,不是百分百正確,而是錯誤很多,自己有把握就要改。編輯常常回避沒有把握的解釋。

    2、教學生時,不必講以上所有的知識。不必講名詞術語,有計劃地教學生一些詞語的解釋,把解釋詞語的方法教給學生。

     如學生一般分不清“即”與“既”。

     “即”左邊是“食”的省形,還是食。右邊偏旁是跪著的意思。其引申義是“到什麽什麽地方去”。所以“即”是到飯桌前跪著吃。

    “既”的右邊是“無”,“無”是吃完飯後打飽嗝。“無”和右邊的“食”聯係起來,從具體到抽象,就是“吃完飯了”。

3、講訓詁不能講多了,要有一定的量。大約幾十個,最多一百個吧,關鍵是教學生掌握解釋詞語的方法。

     以上知識講座記錄,隻是一個提綱。必琨先生當時講的時候,每一個知識點都舉了許多課本中文言文的例句,每講一個例句都是信手拈來脫口而出,足見他對中學《語文》課本中文言文的熟悉程度;講座分兩次,第一次講虛詞,第二次講實詞,講述條分縷析層次分明,可謂出口成章;與會全體語文老師聽完之後,交口稱讚。中國字,三“口”為“品”,中國人,人品為重。文如其人,必琨先生一生踏踏實實做學問,認認真真做事,老老實實做人的高尚品德,令人敬佩,垂範後世。還有上述他在太原、在武漢上示範課時,從來不看課本,讓學生和所有聽課的老師為之驚歎!

     必琨先生北大畢業以後,一生教中學語文,文言文功底深厚,文學造詣非同一般。上世紀電視劇《紅樓夢》播出之後不久,北京大觀園落成,鐫刻在入口處的用文言文撰寫的《北京大觀園銘》集中展示了必琨先生的文采,所有到此遊園的人讀後無不讚歎!

     必琨先生一生教語文,永遠都是我的老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