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人生(十三) 我從鄉村那條小路走出來

(2018-03-27 04:50:11) 下一個

閑話人生(十三)

我從鄉村那條小路走出來

武漢市武昌區原來還有一個通湘門。通湘門,顧名思義,就是湖北武漢通往湖南的門戶,在武昌起義門與大東門正中間,位於原張之洞路東端,中山路南段,1906年為粵漢鐵路通車而開,所建火車站即名通湘門車站。現在的武昌火車站正是在通湘門外那裏建起來的。當時,通湘門內是劉家灣和任家灣,各有幾十戶人家。通湘門外隻有我們李家花園一家。李家花園是我的祖父李華安創建並經營的私家花園,種植茉莉花、白蘭花、株蘭花等香花,專供漢口茶葉行製作香茶。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從武昌大東門到梅家山再到武昌起義門,還殘存一段土質的城牆,上麵長滿野草。從張之洞路(現為紫陽路)出武昌城,有一條石子路,走一二百米就可以看到任家灣和劉家灣,穿過任劉二灣,再翻過鐵路,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到我們李家花園。

從鐵路邊下來,這條窄窄的土路穿過一座山丘似的墳山,大約五、六百米就到了我們李家花園。

小土路進入李家花園後,映入眼簾的第一棟房子是李家的住宅。住房建築是典型的湖北農村風格,土木結構。住宅大門進去是一個比較寬敞的堂屋,堂屋兩邊有四間臥室,前麵兩間臥室的門對著堂屋,後麵兩間臥室的門對著堂屋後麵的,一間在湖北農村叫做“倒(dào)屋”的房間,“倒屋”與堂屋之間是用木板隔開的。堂屋正對大門的隔板正中的神龕上,供奉著我們李家的列祖列宗牌位,兩邊靠木壁擺放著八把太師椅和兩張茶幾,神龕下麵還有一張八仙桌。“倒屋”開有後門,後門與大門在同一中軸線上,挨著後門有一個木樓梯可以上二樓,二樓堆放一些雜物。“倒屋”後麵是一個大廚房。

1945年,我出生在李家花園這個大家族。我出生那年,我的祖母去世。祖父從此就帶著他的四個兒子,一大家人在這裏以種花、賣花為生。我的父親是李家花園的長子,他與我的三叔是花園的主勞動力;二叔在外開汽車跑運輸;四叔讀完書後在鐵路局工作,長期在外地。

從我記事起,我們一家住在進堂屋左邊一間,三叔一家住在進堂屋右邊一間,二叔一家住在三叔隔壁,祖父一人住在我們家隔壁。祖父在世,沒有分家時,三家主婦輪流主廚,三個月輪一次;後來分家了,祖父則輪流在每一家吃飯一個月。四叔在鐵路局工作,住在外地,按月給祖父寄錢,供他零花。六十年代初,祖父去世了,二叔一家與三叔一家搬到了“青山公園”,那一棟房子就隻有我們一家住了。

住宅大門朝東,家門前、土路邊有一口水塘,水源來自東、南、西三麵山上,全靠天然,在我的記憶中,這口水塘還從沒有幹過。水塘的東邊是一排“花房”。我們李家花園的茉莉花、珠蘭花、白蘭花一到冬天全部都要搬到花房去。我們家三麵環“山”,東北方向那一麵“水”,是一片藕塘,從那一片藕塘邊走上東麵的小山,那裏種了一大片桃樹,每當桃花盛開時,從遠處看,真是美極了。

李家花園的花房比住宅大多了,它坐北朝南,長約百米,寬約50米、高約10米。冬天,珠蘭花和茉莉花搬進西邊的花房,它們大約占據了整個花房麵積的一半,裏麵有點像現代物流公司的倉儲間,一層一層直到屋頂。從南門進去,有幾條走道直抵北麵的後牆,從西到東也有幾條走道,凡是走道交匯處都有炭火缸,冬天溫度低時,缸裏燒的木炭,保證花房溫暖如春。

花房東麵那一半隻看到約十根粗大的頂梁柱,房間顯得高大空曠。高大的白蘭花樹都是種在大缸中,每棵都要四個工人抬進花房,小一點的也得兩個人抬。花缸排列有序,炭火缸按一定規格擺放其中,也要保證花房冬天低溫時溫暖如春。

冬天如果哪一天風和日麗陽光燦爛時,上午十點左右要把所有的花都搬出來曬曬太陽,下午三點左右再搬進去。

花房南門前麵是一片如足球場那麽大的花場,花場東麵擺放白蘭花。緊挨著的是珠蘭花,擺放珠蘭花的場地上搭有花棚,夏天太陽大了還要給它遮蔭。然後是擺放茉莉花,按大、中、小砵依次排列。

春、夏、秋三季,花房的花都搬到了花場,那花房就成了兒童的樂園。夏天,白蘭花房特別陰涼,大人小孩都在那裏納涼。

一年中除了冬季,李家花園都飄著花香,刮東南風時,站在通湘門外的鐵路邊都可以聞到花香,真是香飄通湘門內外呀!

每年春節除夕之夜,從住宅大門口到花場四周,再到花房門口,三五步之距就插一隻大蠟燭,借此祈禱來年花事如火如荼,香花生意興隆、前途一片光明。

李家花園從創建到解放後公私合營,並入青山公園之前,一直是我的祖父當家。當年是武昌一個比較大的私家花園,僅靠我的父親和三叔兩個勞力顯然是不夠的,除了花事繁忙期間聘一些臨時工外,常年請的三四個花匠都是遠親近鄰,我記得的就有遠房的舅舅呀、表叔呀。他們不僅要精心伺候那些嬌嫩的花兒,什麽剪枝呀,除草呀,接枝呀等等,還要幹許多重體力活,夏天每天要到水塘挑水去澆花,像茉莉花還得正午時間去澆水。我常常看到我的父親他們全身都被汗水濕透了,還在花園裏勞作,真是幸苦至極!他們每隔一段時間,還要在天亮之前趕到武昌城裏一些公廁挑糞水回來給花施肥。那一擔糞水比澆花水要重啊,穿街走巷小心謹慎就不必說了,還要過鐵路,走那彎彎曲曲的小路,一路艱辛,難以與外人述說。我的父親是李家花園的主勞力,一生辛苦勞作練就了他強健的體魄。他退休後常常是吃完早餐,從武昌李家花園老宅,步行到礄口水廠路中學,在我那裏吃完中飯再走回家。無論我們怎麽勸他不要這樣遠距離走路,他還是堅持步行,“人老腿先老”是他的口頭禪。他到老都堅持力所能及的勞動,直到1994年以86歲高齡去世。

我的父親是李家花園的長子,一生少言寡語,不論在外還是在家,從不多說話。公私合營之前,他是李家花園的花匠,人稱李師傅,從早到晚在花園忙碌。公私合營之後,他是青山公園一名優秀的園林工人,隻問耕耘,不問收獲。在家他聽我祖父的,在單位他服從領導的分配。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遠在武東的461廠,剛剛建廠,找青山公園要一名園林工,因為那時去武東交通不便,那裏的生活條件也比城裏艱苦,很多人不願意去。領導找他,讓他去那裏,他二話沒說就去461廠,一直工作到退休。現在461廠鬱鬱蔥蔥的綠化林帶,就是他辛勤勞動的成果。

武昌車站建成後,有“世外桃源”之稱的李家花園就徹底消失了。但是每當我去武昌車站乘車或下車,走到車站東廣場時,兒時故鄉的那景那情,特別是那條通往外麵世界的小路,就呈現在我的眼前。

我從那條鄉村小路走出來,

坎坎坷坷幾十年。

以誠待人,

用心做事。

執著追求,

夢想成真。

那些人,難以忘懷!

那些事,曆曆在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李培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戈羽' 的評論 : 謝謝你
戈羽 回複 悄悄話 有意思!461,471,青山公園,水廠路中學...... 都是熟悉的地方。問聲好!
李培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華府采菊人' 的評論 : 謝謝你!有緣萬裏來相會,當年沒成同廠子弟,如今已成同城兄弟了。也許我要虛長你幾歲吧?讀了你寫的文章,以後還有多多向你學習!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李培永' 的評論 : 家父1960年曾在那兒工作過一段時間,俺家還沒搬去,老爸就調回了上海,否則我和你就是同廠子弟了
李培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華府采菊人' 的評論 : 謝謝你的關注!原來的確是一個廠,後來分為461精加工,471為粗加工。請問你現在在哪裏?如果可以告訴我的話。我現在在紐約。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武東的461廠應該是471吧, 原六機部的武漢重型鑄鍛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