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教育隨筆11 討論式教學 開竅式反應

(2018-03-26 04:04:36) 下一個

教育隨筆11

討論式教學   開竅式反應

我女兒的華師一附中初中同學,最近從武漢同濟醫科大學來美國新澤西羅格斯大學做一年訪問學者,她把正在國內讀初一的兒子帶來美國讀七年級。昨天我們見麵後,我與小家夥聊天時,問他:“你覺得在美國上課與在中國上課最大的不同是什麽?”他脫口而出:“中國是我們聽老師講,美國是老師聽我們講。”他還說:“一節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同學們在活動,而且我們可以在教室隨便走動。”“你喜歡這樣上課嗎?”“非常喜歡!”

小家夥說的“我們講”,就是“討論式”的課堂教學。

“領導討論是一種困難的藝術,但也是很值得發展的藝術。教師必須經曆過一段時間,有時要若幹年的實驗,才能發展起既有效又舒適的方法。”(引自[美]林格倫著、章誌光等譯《課堂教育心理學》第428頁)。

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這本美國心理學專家的《課堂教育心理學》就在中國出版發行了,記得當時中國中學教育界還在討論“注入式”的“滿堂灌”和“啟發式”的“滿堂問”。我受美國專家這本書的啟發,在長達六年的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重點中學語文教材改革實驗過程中,同時進行了語文課堂教育討論式教學的實驗。

正如[美]林格倫先生所說“領導討論是一種困難的藝術”,尤其在實驗開始階段確實困難重重。然而,辦法永遠比困難多,為了這個“很值得發展的藝術”,我們迎難而上。

首先,我們結合實驗教材的特點和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製定了訓練學生“敢問---多問---會問”的學法指導計劃。

實驗伊始,小學生剛升入初中,正處於心理和生理發展的一個轉折期。學習科目的增多和學習內容的拓寬加深,與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和小學習慣的學習方法有矛盾。解決這個矛盾,要求教師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我在學生升中學後的開學第一堂課,就給他們講了古今中外名人敢於提問、善於提問的故事,並要求他們背誦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隻在每事問。”(引自《陶行知教育文選》第307頁)啟發學生敢於提問。首先鼓勵學生解放思想,同時要求他們預習每一篇課文,上每一堂課,都要質疑問難,培養他們敢想敢問敢說的精神。

    接著訓練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以及教學要點、重點和難點,有目的地提出問題。這就要學生多想、多動腦筋分析,不能“見一個菩薩作一次揖”,而要善於從諸多問題中找出最主要的問題,學會“牽牛鼻子”。這一提問訓練過程,體現了聚斂思維的特點。學生每節課都要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腦筋越用越靈,思路越來越活,說話機會越來越多。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相應得到提高。

然後,我們又適時提高訓練的難度,不僅要學生有目的地提問,而且要能從新的角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是一種發散思維訓練,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經過係統提問訓練的學生,一般能對課文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比較,由此及彼產生聯想,即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起全班學生思維的“開竅反應”。 “開竅反應是在提出問題並鼓勵學生去尋找盡可能多的不同解答或答案時所使用的許多教與學的方法之一。”(引自[美]林格倫著、章誌光等譯《課堂教育心理學》第426頁)

經過訓練,實驗班學生敢想敢問敢說,基本上能做到不唯書、不唯上、不從眾。他們不論有沒有老師來聽課,都敢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不論是誰寫的文章,他們都要質疑問難。例如學習葉聖陶先生的散文《牽牛花》一課時,聽課的領導和老師有200多人,學生在課堂上先後提出許多問題:

“第一、二段與文章中心似乎無關,可不可以不寫?”

“文章題目是《牽牛花》,而內容主要寫的是藤蔓,是不是自相矛盾?”

“牽牛花隻能依附別的東西往上爬,葉老為什麽還要讚美它?

尤為可貴的是他們討論問題時敢於堅持己見。這種不從眾的心理素質,正是發展創造力的最重要的素質。   

教師能夠領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展開討論,激發學生思維的“開竅反應”是課堂教育教學值得發展的藝術。

從心理素質方麵來說,學生敢想敢問敢說了,僅僅隻是打開了思維的大門,要登堂入室,還要多想多問多說。因此,教師要下功夫鑽研教材,深入了解學生,善於在課堂教學中發現並把握學生的“興奮點”。

現代語文課本,特別是全國重點中學的實驗教材,反映了在宏觀方麵對語文教學和語文能力培養的認識;而教材的每一單元、每一篇課文乃至每一次練習,又在微觀方麵體現了以培養能力為主的基本要求。一般來說,能力總帶有不同程度的綜合性,綜合性越強,可供選擇的教學突破口就越多,領導學生展開討論式教學的切入點就越多。基於這種認識,教師處理教材就比較容易打開思路。然而,教學思路並不是與學生的學習思路完全吻合的。因此,讓學生多思考多提問,不僅可以使文章思路、教學思路和學習思路聯通,而且使教師容易發現並把握學生學習時的“興奮點”。例如,我教《一件小事》時,有學生提問:“那個老女人是真的摔壞了,還是裝腔作勢?”這既是學生的興奮點,也是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由此切入課堂教學討論,學生都搶著說自己的看法。

    從初中學段三年教學全過程來說,應形成“敢問---多問---會問”這樣一個有重點、有反複、螺旋式上升的多層次訓練係統。實踐表明,這樣訓練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初三講《孔乙己》一文時,學生提問:“文中最後一段說‘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這一句中的‘大約’和‘的確’是矛盾的。作者為什麽要這樣寫呢?”經過激烈的爭論,最後由一個學生解答了這個問題。她說:“我覺得這一句可以這樣理解,這個‘大約’是因為孔乙己很窮,在社會上也沒有地位,沒有人知道他死的確切消息,大家隻能根據推測來判斷。推測的根據是孔乙己一生的遭遇,說明他的死是帶有必然性的,所以要在後麵用‘的確’這個詞。”

    學生經過係統的提問訓練,能即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常常激起思維的“開竅反應”。其結果,必然促使學生多想多問多說。

教育學理論還指出,“各種才能的構成,都不是一種因素,教師要想很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生某方麵的才能,應該研究某方麵才能構成的因素,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指導”(引自《教育學》第74頁)。事實正是如此,即席提問、答辯的能力,不僅需要獨立思考能力,還要有能說會道的口才。所以,我們在訓練學生學會提問的同時,注意指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培養學生敢想敢問敢說,創造條件讓學生多想多問多說,通過提問、討論、乃至於激烈的辯論,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質疑問難能力和說話能力。

實踐證明,學生在敢於提問到善於提問的訓練過程中,不僅發展了創造性思維能力,而且口頭語言能力也相應得到了提高,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我班學生說話能力普遍提高,充分說明抓好了科學的係統的提問訓練,能發揮它一功多能的作用。

總而言之,我從實踐中體會到,抓住了培養學生勤想問題,學會提問這一環,就抓住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要教學環節。提問訓練,不僅能培養未來社會主人的創造精神以及口頭和書麵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必然促進課堂討論式教學的發展,激發學生思維的開竅反應。

附錄:

學生在初三畢業時語文教材改革座談會上的發言摘要。

Z同學:

剛上中學的時候,我不但對語文學習沒有一點興趣,而且連一套完整的學習方法也沒有,隻知道跟著老師轉,老師講什麽,我就記什麽,自己不動腦筋思考。結果一個學習階段過去了,我感到這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與李老師的教學方法太不適應了。我上中學以後遇到的這個語文老師有些與眾不同,他在課堂上很少向我們灌輸課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提出問題,讓同學們自己討論、爭論,使同學們在討論在取得進步,在爭論中提高能力。這就逼著我積極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張,去組織語言說服或反駁對方。在與同學的爭論中,不僅提高了說話能力,而且提高了邊聽邊思考的能力。這是三年來我在能力方麵最大的收獲!

L同學:

在初中三年語文實驗中,我最大的收獲是能力提高了,其顯著標誌是增強了思維的條理性、嚴密性和完整性。

由於在小學聽慣了老師“滿堂灌”的教學,一進中學,對老師的開放式教學很不適應,總是期待著老師在下課前把課後練習題的答案公布出來。須不知,我們這套教材有許多練習題是沒有什麽標準答案的,最正確的答案莫過於同學們自己思考、討論後得出的答案了。因此,我被“逼上梁山”,不得不經常自己動腦筋揣摩、斟酌課後的每一道練習題。但是,在開始實驗的一段時期,這種獨立思考往往是被動的,隻不過是為了應付老師上課時的提問,所以,雖然也做到了獨立思考,但這是一種消極的思考。因而不論是預習,還是上課,自己提出的問題往往與課文沒有多大關係,有的問題甚至是與課文風馬牛不相及。這種難堪的局麵維持了一、兩個學期,看到同學們學語文的勁頭越來越足,我的確是有點兒不甘落後,於是,我開始留心別的同學學習語文的方法。我常常有事無事和同學聊天,在閑聊時,我總是反複問我的同學,你是怎樣學習語文的。同學們見我那迫切的樣子,都忍俊不止。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告訴我許多學語文的好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其關鍵是上課要積極思維,爭取發言機會。

萬事開頭難,這句話一點兒不假。我雖然曾多次鼓足了勇氣,想在課堂上發言,但每回都在節骨眼上退縮了,我還是不敢當著大家的麵說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不久,我的這種心思就被細心的李老師看出來了。他看到我在課堂上躍躍欲試,但又不敢舉手的樣子,就在課堂上經常點我回答問題。剛開始,我隻能說一句話,爾後,說兩句,再後來說三句了,慢慢的我回答問題逐漸有條理,而且比較嚴密了。我在課堂上也越來越愛發言了,以至於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了。那情形,如同不說就像要把自己憋死了一樣。

在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培養中,我認為,如果在“說”的方麵有了突破,那麽其他三種能力的突破也就不是什麽大問題了,因為大作家老舍曾經說過,如果把說了的話好好整理一下,便成了一篇好散文。三年來,我著重抓了自己的的說話訓練,不僅說話能力提高了,而且也促進了其他三種能力的提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匡吉 回複 悄悄話 文科的課程是容易用這種教育方法的,反正多數情況下沒什麽固定答案,誰都能忽悠幾句。但理工科就難了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怎麽提問有意義的問題是關鍵。把方法教給學生問問題的方法和思考最重要,可是談的極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