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西

記下心的曆程 紀錄當下
個人資料
正文

危機往往是轉機

(2019-09-07 18:22:03) 下一個

  從去年開始的非洲豬瘟一直在中國大陸肆意橫行,不僅沒有得到有效的控製,而且還進一步惡化,導致近期因供應量不足,而豬肉價格的飆升,最終影響到國計民生,似乎已上升到國家的政治層麵,甚至向以實幹著稱的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也發出指示,必須大力促進主產區生豬生產的穩定和恢複。在我看來,這次生豬產業的危機,豬肉價格的飆升,利用得好,也可以是一次轉機,可以由此通過改變飲食結構,來改變國內居民的蛋白質供應過度依賴豬肉的狀況,從而成為達到改善身體機能,提高健康水平目的的一次難得契機。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烹調、飲食對豬肉依賴過重。這種以豬肉為肉類主體的傳統,據說是從明代開始。在明代以前的中國人更愛吃牛羊肉,因為那時人口數量還沒那麽多,且主要分布在北方。從明代開始,由於國家的統一,人口迅速膨脹,特別是以農業為主的南方其人口增長尤甚,原有的以食草為主的牛羊肉明顯供應不足,再加上豬的食雜性、不挑食、肉多的特點,豬肉便脫穎而出成了國人的主要肉類食物。有數據統計,2018年全球消費了11.3千噸的豬肉,而中國消費掉了5.6千噸,約占全球豬肉消費量的一半。中國統計局的數字是,豬肉消費占到豬、禽、牛、羊四大肉類消費量的比重是63%。由此可見,中國居民的肉類消費過度地依賴豬肉,甚至有美國好事者喊出了中國人少吃豬肉,拯救地球的口號。顯然,這是歧視或者說偏見,不值得一駁,因為西方人以牛羊肉為主要肉食來源,則對地球的破環更大。對於這一點,默克爾最近在武漢演講時就指出,養牛場排放排放非常多的甲烷,是一種非常強的溫室氣體,還建議中國人減少牛肉的食用。筆者認為,至少在這一方麵,她選擇的場所是不適當的。

  問題的關鍵是,近年來由於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高度依賴豬肉作為肉類來源的飲食結構,對健康造成的危害逐漸顯現出來:它更容易導致肥胖,血壓、血脂和膽固醇的“三高”,和誘發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利用這次非洲豬瘟導致豬肉供應短缺的契機,來因勢利導地改變我們的肉類來源,改善我們的飲食結構,最後達到健康、均衡飲食的目的。當然,從我們的國情出發,牛羊肉不可能成為我們肉類的主要來源,但我們一方麵可以鼓勵多吃以雞鴨為主的白肉來取代以豬牛羊的紅肉,另一方麵,我們可以增加水產和加大遠洋捕撈,從而提高魚類在飲食結構中的比重。

   但願中華民族能利用這次危機,變危機為轉機,不要錯過上蒼賜予我華夏子民改善飲食結構的一次良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