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西

記下心的曆程 紀錄當下
個人資料
正文

懷念母親的布鞋

(2018-04-30 13:40:20) 下一個

  今天在各種場合,我們會穿各種不同的鞋子,比如上班我們有皮鞋,運動有運動鞋,旅遊有旅遊鞋,休閑有休閑鞋;我們也有很多諸如阿迪達斯、耐克、銳步等名牌鞋子,但穿上最舒適的,也最令我懷念的,還是小時候母親做的布鞋。

  母親以手紅聞名,我想,這或許是她能打動我那愛挑剔的父親的一個重要因素。母親做的每一雙鞋都是一件工藝品,從我姨表姐訂親時,未來郎君的鞋由母親代刀,就可知其手藝的精湛。外祖母去世較早,我的兩個姨針線活,手藝一般,我不知母親的手藝從哪裏習得。母親生前,我未曾過她,所以,至今是仍一個謎。

  布鞋做工講究、工藝複雜。學習這門工藝沒有教材,都是靠師傅,一般都是母親手把手地教。由於小時候無數次地觀察母親做鞋的全過程,我將母親做布鞋的工序概括為以下六道:首先,就是打鞋靠子。用一塊平整的木板,將從舊衣服上已經洗淨、拆好的布塊,用自製的糯米漿糊一層一層地糊起來,然後曬幹備用。第二,就是做鞋樣。鞋樣是用稍硬的紙板剪成,但不是直接量腳,而是取身高相仿人的鞋樣,再根據腳型略做修改而成。第三,用鞋樣剪下多層鞋靠子,上下再加上白棉布,用麻線粗粗地縫上幾針,將它們固定好。第四,也是最費工的就是納鞋底。先用麻線在鞋子的周圍密密地納上兩圈,然後再在中間納成一定形狀。母親通常在出工的休息間歇,或者利用生產隊開會的時間幹這活。第五,做鞋麵。鞋麵也是根據鞋樣剪成,一般鞋麵有兩層,外麵用得最多的是耐用的燈芯絨布,裏麵是白棉布。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緔鞋,將鞋麵用麻線縫到鞋底。到此,一雙布鞋就算大功告成。但為了能使鞋底更耐磨,待鞋子做好後,最好還刷上桐油。

  母親給我們備有冬夏兩季的布鞋:夏天的布鞋,稱為“單鞋”,鞋幫子較矮,腳背大部分是露出來的,鞋麵的布料是僅裏外兩層,有點類似我們看電影時,老鄉給八路軍做的鞋子;冬天的布鞋,稱為“棉鞋”,鞋幫子較高,通常在兩層鞋麵之間還夾棉花,腳背被鞋麵嚴嚴封實。這種布鞋用純天然材料做成,穿上透氣、舒適,從不會有腳氣之類發生。隻是母親生了我們仨飛天蜈蚣,把布鞋當草鞋穿,風裏雨裏地四處亂跑,糟蹋了這麽好的鞋子。所以,我的布鞋從沒有因為腳長了而留給弟弟的情況發生,全部是穿爛的,大多是鞋底磨破,或大腳趾將鞋麵頂破。       

我真記不起到底穿過多少雙母親做的布鞋,隻記得最後一次母親給我做布鞋,是我在上大學期間。考上大學時,由於暑期天氣熱,手容易出汗,不適合做鞋,所以上大學時我並未帶上布鞋。待秋涼後,母親將做好的布鞋郵寄到學校。真是兒行千裏母擔憂,母親生怕我凍著。那密密縫的布鞋,表達的就是母親意恐遊子遲遲歸的擔憂。但我卻像電影《決裂》中那個從鄉下到城裏上大學的大學生一樣,嫌布鞋土氣,很少穿它,枉費了母親的一片心意。沒有好好地珍惜,後來也不知扔到哪了,反正大學畢業時,已經沒有它了。

  後來,在廣州工作時,我開始懷念母親的布鞋,表達了想得倒一雙她做的布鞋的願望,但母親以歲數大,眼睛老花,不方便做的理由婉拒了。也許母親年輕時,身體透支太多,真做不了啦。當一個母親要拒絕兒子的要求,說明這個要求的確很難達到。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我們移民加國生活後,當母親得知我們這氣候很冷時,卻給她的兒媳做了一雙棉鞋,因為母親知道,女人最需要保暖。

   母親走了11年,她親手做的布鞋,她的的兒媳至今還穿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母親節將至,謹以此文紀念母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