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魚老友

恰似遠來的紅葉,懷著一片赤子癡心,或思鄉長嘯,或感時歎詠,或壯哉抒誌,或相思寄情,喜怒哀樂,無不聚於晨空的筆端,無不融於雲廊的書箋。
個人資料
胥鈞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人種差異竟然體現在感染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上

(2021-12-17 09:28:34) 下一個

 

人種差異竟然體現在感染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上 

現代人本來是同一個祖先,但漫長的後期為了適應不同生活環境,而演化出了具有不同膚色和身體構造的人種,因而人種之間的差異是真正存在的。也就是說:人種100%是有差異的。生理上的差異在不同的條件下有可能表現為優勢亦有可能變成劣勢。不同的人種各有特性,無優劣之分。

新冠疫情持續得這麽久了,是不是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新冠病毒的感染率及致死率與人種有無關係?可能很多人都對這個問題頗有興趣,留有疑問。

01     對於新冠疫情在歐美地區嚴重蔓延的思考

亞洲地區的人口總數占全球總人口的30%,但一年來亞洲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數僅占全球因新冠而死亡的總人數的2.4%,總數為44,000人,除了數字統計上可能出現的誤差以及人口平均年齡上的差異之外,人種差異是否與此有關? 新冠病毒似乎對亞洲以及非洲等地民眾手下留情。亞洲是疫情最早爆發的地區,該地區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口死亡率都遠遠低於歐美國家。雖然日本與韓國兩國有時確診病例增多,但還是遠遠低於美國的死亡人數和感染人數。從數字比例上看,東亞國家居民似乎不太容易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

西方輿論在譴責各自政府應對疫情不力的同時也強調中西方文化差異,認為亞洲民眾比較馴順,服從政府的指令。上述國家在疫情爆發第一時間迅速采取隔離措施,對確診與疑似病例迅速與其他民眾區分,此外,東亞國家民眾習慣佩戴口罩,或許對阻止病毒的蔓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過,對多位專家來說,上述因素並不足以解釋為何病毒的殺傷力在東亞以及歐美國家出現如此懸殊的差異。多位學者認為其中原因或者與人種基因有關。

02    風險基因可增加新冠病毒感染風險及死亡率

近日,英國科學家用現代生物遺傳學上的新發現,對此作了答複。他們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基因,名為LZTFL1。攜帶該基因的人群較易感染新冠病毒,而且與不攜帶該基因的人群相比,攜帶LZTFL1基因的人群一旦感染新冠,重症率、致死率均翻倍。

2021-11-4,牛津大學科學家在《Nature Genetics》發表研究結果,也顯示體內攜帶LZTFL1風險基因的人群,肺部更易感染新冠病毒,而且他們的肺衰竭與死亡風險都比普通人增加一倍。

研究人員利用AI技術以及新的分子技術對會導致感染新冠病毒風險以及死亡率增加的確切基因——LZTFL1進行精確定位。他們發現,人體中有一種能抵禦新冠病毒侵入肺部細胞的保護機製,而這個風險基因 (LZTFL1) 會破壞這種關鍵的保護機製。當肺部細胞與新冠病毒接觸而相互作用時,由於防禦功能低下,病毒的侵襲很容易到達肺部,因此在感染風險以及致死率上就比其他人群較高了。

很遺憾地說,攜帶LZTFL1基因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南亞和歐洲,大約60%的南亞人和15%的歐洲人攜帶這種風險基因。該項研究成果也一定程度解釋了為何南亞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和死亡率高的緣由。

這項研究是以20萬個基因組數據庫作為研究樣本,其中85%來自歐洲族裔,目前還無法證明黑人社區死亡率高的原因。看來造成新冠病毒的死亡率是有多種多樣的因素,很有可能它們在某些方麵也受製於社會經濟因素。故而,研究人員也強調,這並不是說所有感染風險以及致死率高的地區一定都攜帶這種風險基因 (LZTFL1),事實上社會經濟因素等也很關鍵。像非洲、印度等很多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清楚地表明,新冠病毒風險增加與當地經濟、醫療落後有著很大的關聯性。

03    新冠疫苗可顯著降低LZTFL1基因帶來的風險

盡管攜帶LZTFL1風險基因大大增加了感染之風險,但科研人員說,幸運的是,相關基因僅僅影響人體肺部,而並不會影響人體的整個免疫係統。這意味著這些攜帶風險基因的高危人群可以通過接種新冠疫苗,獲得免疫保護,新冠疫苗會抵消所增加的高風險。因此,對於此高風險人群來說,明智的決定是盡快在早期接種疫苗,以避免風險基因的致病危害。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係 (NHS) 的詹姆斯·戴維斯 (James Davies) 教授表示,“這種遺傳因素解釋了為什麽有人在感染新冠後重症率非常高,同時表明肺部對感染的反應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大多數治療方式都集中於改變免疫係統對病毒的反應方式”。

從另外的角度來看,研究人員不光將注意力著重於免疫係統開發藥物,也可分一部分精力去開發靶向肺部LZTFL1風險基因的特異性藥物。

04  東亞人具備天然的基因優勢

事實上,地球某些地區的居民對某一種病毒擁有天生的免疫能力這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據悉,僅僅約2%的非加勒比背景人群以及1.8%的東亞血統人群中攜帶風險基因LZTFL1,比南亞人和歐洲人低很多。因此,可以說東亞人在這方麵具備天然的基因優勢。

盡管攜帶LZTFL1風險基因的可能性較低,但並不代表不攜帶該風險基因就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隻是比例相對較低而已。

歸根到底,任憑新冠病毒再三突變,須堅持關鍵性的不變應萬變。 那就是保護自己的最好招術是要及時地接種疫苗,並戴好口罩,勤洗手常換衣,盡量避免去人群複雜而擁擠的場所,遠離新冠病毒的侵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胥鈞屏 回複 悄悄話 有缺德的人極其惡毒地將本文3,4千人次的閱讀記錄,擅自抹去。 氣度極小,用心肮髒。
本人的博文到處發,萬維,留園、未名、八闕 都有。
大河邊的人 回複 悄悄話 日本NHK也報道過日本學者的研究,該國近期新冠感染下降也於民族基因有關。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應該看染病的人的死亡率,才能看出種族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戴口罩,隔離等外界措施無關。
胥鈞屏 回複 悄悄話 多謝樓下各位留言討論。 應該說有效控製新冠疫情,是綜合措施的效果。 風險基因隻是其中因素之一,最主要還是防護意識與實習。

至於卡介苗,早先有一說,後來銷聲,不再提起。 卡介苗之說更是來自統計方麵的推測。無實驗性證明。

至於風險基因之說,也隻是相對而言幾率高些。 最最重要的是,全民都要有防護新冠的行動。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從權威雜誌柳葉刀和其他研究來看,把亞洲國家疫情相對低歸結於卡介苗注射率高,中國從50年開始在三個大城市普及,逐漸到80年代包括農村在內全國普及,而且是強製的。
亞洲國家(指黃種人)普遍注射卡介苗,尤其是東亞氣候相對冷的國家,比如中日韓,而西方發達國家沒有這事情。因為氣候和衛生程度不一樣。
卡介苗似乎在降低重症率方麵有很大作用,原理上不難理解,畢竟新冠是影響肺部。
但目前這種研究都還是屬於統計規律,歸納推理的性質。畢竟人類對新冠的研究都還是初級的,缺乏數據實現演繹推理。
至於基因之類的說法從這裏介紹的內容來看沒多少說服力,至多是發現了某種基因在某個人種裏特殊存在,這是人們測基因了解自己祖先遷徙路線的方式,但並不能說明這種基因與新冠抵抗力之間的關係,至多也是一種猜測,屬於歸納推理。美國和西方從幾十年前就希望證明基因武器是可行的,為此收集大量不同人種基因,你做基因測定也會給你列出幾十種與基因有關的你的生理特點,比如是否有酒窩,頭上幾個旋,是否適合學外語什麽的,但至今也沒聽說能做到與某種疾病直接聯係。
因為人體是個自洽係統,理論上某一種基因的不同或者不足會有另一種產生補償作用,來維持人體健康生存,否則這種人早就被自然淘汰了。因此這種研究其實是哲學思維欠缺的概念。
fa01 回複 悄悄話 支持你的觀點,中國政府吹噓清零防疫措施其實是東亞人種幾乎沒有風險基因導致中國人感染死亡人數一直比較低,還有中國人怕死因此十分注意個人防護這樣中國人的感染死亡率都很低。
東湖綠道 回複 悄悄話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亞洲人最注意防控。近期有房出租其他人來看房沒有戴口罩的.隻有一個香港人.還有一個日本人戴著口罩來看房。其實挺感慨的。
胥鈞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ocalappleseed' 的評論 :

請您在讀一遍 04 一節。 您想要的答案全在裏麵。

謝謝您的留言。
localappleseed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新冠死亡的比例遠低於美國人,中國人種對新冠更能抵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