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與愚

經曆,感悟,思考,探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母親和《廬山會議實錄》 ZT

(2019-03-08 11:20:41) 下一個

母親和《廬山會議實錄》

原創: 賀陽 賀陽的閑言碎語 今天

今天是母親陰曆的95歲生日(二月初二),幾位過去的老同事專程來到家裏給她祝壽。這些老同事都稱得上是中共黨史方麵的專家。其中蓋軍阿姨和劉鵬叔叔都已年近九十;韓鋼和李向前則比我略小一些。中央黨校的王海光早已說好要來,因臨時被上海的華東師大請去講課而爽約。

 

"故人相見,分外眼紅"。不管是在家裏聊天,還是在對門的"九頭鳥"聚餐,這些"黨史人"談得最多的,還是他們的老本行。我雖然是研究經濟的,但因為父母都曾從事中共黨史研究,所以從小也對這行有著一種特殊的敏感,對他們談到的東西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作為局外人,我對中共黨史算是比較熟悉的,對其中一些重大事件的內幕,也都略知一二。他們說到為了研究黨史四處抄錄檔案搜集素材的甘苦,我非常能夠理解,因為母親當年在職時的所作所為還曆曆在目......多年來我一直認為,目前國內的中共黨史研究有兩個致命的缺陷。一是研究問題所必需的許多曆史檔案無法看到,導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二是在一些重大曆史事件的研究上,常常是"本末倒置"——先有確定的結論,再由下麵去找材料證明這些結論。由於這兩個根本性的缺憾,我們的中共黨史研究可以說難度相當巨大,研究成果的科學性也往往大打折扣......

 

1980年中共中央成立了黨史研究室,胡喬木被任命為主任。當時從中央黨校調了一批幹部到這個新成立的單位,母親就是這批人中的一個。母親在黨研室工作了13年,直到1993年69歲時才被批準離休;若不是她自己堅持要退,黨研室還不放她走。母親當時研究的重點,是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建國後前17年)的黨史。剛一開始工作她就發現,第一手的研究素材極其匱乏。為了使研究盡可能符合客觀事實、盡可能深入,母親開始頻繁地去中央檔案館查閱有關檔案資料。那時許多原始檔案都是保密的,母親隻能查閱被允許看的部分;而且規定隻許看和抄,不允許複印或者拍照......母親後來告訴我,為了抄錄那些用於研究的第一手檔案材料,她在黨史研究室工作的那13年中,大約有10年都不斷地奔走於中央檔案館和中央文獻研究室等單位之間,那種辛勞程度可想而知。我心想,在國內搞點研究,真是太不容易了!

 

大約在1982年前後,胡喬木要求黨史研究室出一兩個人,協助李銳寫一個有關1959年廬山會議的材料,主要是幫助這位老同誌搜集有關的素材。鑒於當時研究室裏跑檔案館最勤、抄錄各種檔案資料最多的是母親,黨研室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老太太。正式開始工作之後,李銳將此事的來龍去脈告訴了母親:

 

1980年底,黨內組織4000名高級幹部就《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展開討論,當時李銳作了一個長篇發言,重點談1959年的廬山會議和對毛澤東的評價。作為當年參加廬山會議的幾位"秀才"之一,作為當時李銳和田家英的"知音"、"共同議論者",胡喬木看到這個發言之後"非常高興",他專門給李銳寫了一封信,建議李銳寫一個"廬山會議始末"的材料,以便為黨留下一份重要的史料。胡喬木說"這事很要緊,值得付出心血"......還說"可以找一兩位合作者以求比較完備比較客觀"......

 

母親接受的這個任務,正是她求之不得的,因為她認為在研究"17年"的過程中,1959年的廬山會議是一個重要的節點,有必要徹底搞清楚它的來龍去脈和各方麵的細節......接受這個新任務之後,母親在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央檔案館等幾個單位之間跑得更勤了,東西也抄得越來越多。由於當時胡喬木已是中央政局委員、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和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有了他授予的"尚方寶劍",母親有機會借閱和抄錄那些機密等級最高的檔案材料。在中央文獻研究室,母親一份不落地抄錄了毛澤東1959年在廬山會議上的各次講話、大會小會上眾多人員發言的詳細記錄,以及其他有關的各種資料......這些材料,彌補了李銳僅憑頭腦記憶和個人筆記的不足,充實了作品的內容。

 

有一段時間,母親幾乎每天都要去位於毛家灣的中央文獻研究室或位於西山溫泉附近的中央檔案館,在那裏一呆就是一整天,中午湊合著吃點東西,下午繼續"戰鬥"。有時從北京師範學院借調的幹部滕文藻去配合她,騰負責念,母親寫,這樣效率可以提高一點......當年抄在"保密本"上的這些珍貴的檔案資料,李銳用過之後,母親在離休時都按照規定上交給黨史研究室。據黨研室的同誌講,今天在研究一些有關問題時,許多重要的"原始資料",還是取自當年母親上交的"裴棣本"......

 

1988年8月,李瑞的《廬山會議實錄》正式完稿。第二年上半年,由春秋出版社和湖南教育出版社"少量刊印,內部發行,供黨史研究和有關同誌參考"。出版前,李銳提出在前言中寫幾句對母親表示感謝的話,母親謝絕了,她說自己幹的都是些"打雜的事",都是她應該做而且自己又很樂意做的事情......

 

 

有一次李銳去中央黨校自己的二姐李英華和姐夫王鐵錚家串門,還專門到我家看望了母親。2011年,中央黨校的一位老教授寫了一本涉及中共黨史的書《翻雲覆雨》,想請自己仰慕的李銳為他寫一個序。在母親的引薦下,李銳欣然命筆,使這位老教授如願以償......

 

母親10年辛苦奔波抄錄原始檔案的經曆,使我想到李銳女兒李南央最近說到的一件事。就是她根據父親生前的安排,將李銳多年以來的日記和其他許多個人資料(大約1000萬字)捐贈給斯坦福大學的胡佛研究所,這些文字資料將在幾個月後向公眾開放。我感覺這是一件好事。正如當年蔣介石的後人把蔣的日記交給這個研究所"保管",使得楊天石等國內學者有幸拿到極其可貴的第一手資料,用於深入研究中國相關的一係列問題、解開許多曆史謎團......李銳這位曾經堪稱中共黨史"活字典"的世紀老人,他多年的日記和眾多個人的文字材料公開麵世,也將有助於中共黨史研究的更加深入,使研究更具可信度......

                              2019年3月8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