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莫笑x

最近迷上詩文,我願意 用我的詩, 給你一段遐想,片刻寧靜。
正文

登山 攀岩 遊泳 (二)

(2018-06-23 05:25:02) 下一個

登山  攀岩  遊泳 (二)

 

莫笑【原創】

 

     

   

     再向前走幾步,一個明媚的小湖霍然入目。小湖波濤不興,水草豐茂,浮萍點點,在藍天白雲之下、綠樹懷抱之中顯得格外寧靜。湖邊人或坐可立,甩絲垂釣、遊泳戲水、劃船蕩舟,小孩你追我趕,遊戲正歡,人人各適其興,各得其樂。隻這一眼就知道,為什麽這裏是旅遊熱點。都市的喧囂、停車的煩燥頓時煙消雲散。

 

 

       我們圍湖走了一周後,就上山了。

 

 

     這座山,石頭多,爬山多是在石頭上走,經常有巨石橫路,有時要從石縫中側身而過。滿山的石頭、高樹、斷木、灌叢、危崖、石壁,淒涼荒僻,莽莽蒼蒼。

 

     

      剛走不久,風吹樹動,遠鳥輕鳴,不知誰說了一句:“誰能吟首詩?” 說時遲,那時快,隻聽才女雲中聽雨吟道:“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真是很形象地描寫這的景象的。

 

 

     話音未落,我們就到了一塊大的岩石下,幾個青年在攀岩,兩個攀完正在下來,兩個更年青的躍躍欲試,並與前兩個交流。他們的神情是:畏途巉岩我能攀。這時我們才知道,我們已經進入攀岩的基地,此後很長一段路,荒涼不再,攀岩的健兒們鏖戰正歡。

 

 

     逶迤前行,凡是有巨石的地方,都有攀岩的人,其中有不少女孩。攀岩是一種集智力和體力於一身,技巧性強、危險度大的極限運動,對年青人很有吸引力。公元前200年中國就有攀岩的記載,李時珍們遍嚐百草時這一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從12世紀起,歐洲開始發展攀岩技術,1880年起,攀岩正式成為獨立於爬山的運動。以前,特別是1920年至1960年,攀岩多用器具作輔助,這樣人類征服了很多難以攀登的山脈、峭壁。

 

 

     現在出於環境保護的考慮,都是無器具(自由)攀岩。象我們在進入園區時見到的攀岩的青年隨身攜帶的繩索、掛鉤、齒輪等,都是用於防止發生意外的保護器具。無器具攀岩難度當然更大。所以他們每到一處,不是立即攀爬,而是仔細地觀察陡立的岩石表麵,揣摸思量,謀而後動。

 

 

     

 

     又在崎嶇的山路上上行10多分鍾,走到了一塊巨大的石壁下麵一個略為寬敞的地方,這裏有將近20多個青年,分成6、7組在攀岩。我們也分散開,觀察並分別與他們攀談,他們都很友善,很願意回答問題,並配合照相。

 

 

      這樣我們了解到:他們一開始攀,都是自由攀,特別是組裏的第一個人,每攀到一個前人楔入的吊環處,就把自己的安全繩索的掛環掛上,防止失手、失腳時跌下來。每到一個楔入的吊環處都這麽做,就這樣,他們雖是自由攀爬,但是很安全。曼麗也問到,有沒有發生過事故,他們說基本沒有,除非由於粗心大意,在該鎖定的地方沒鎖住。聽到這些,我們也對他們的安全放了心。看到他們謹慎地、探索式地、十分有技巧地一步步上攀,迅速地拉著繩索下來 (攀岩隻是徒手上,不徒手下,那樣十分危險),配合緊密,我們十分欣賞,同時也體會到了這一運動的挑戰性和刺激。

 

 

      我們繼續前行。這個山是起起伏伏的,剛過一坡,又來一崗,但高度也逐漸增加。路越走越窄,越往高走,越象是在叢林中行走。我們6個人,一個接一個地往上走,也常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我們在尋找第一觀景台,後來在主路上隱隱約約叉出的一條小路上找到了。小路的盡頭是一塊較大的平坦的石頭,登上石頭,霍然開朗:隻見海天茫茫,一碧如洗,橫無涯際,近處群山聳立,雪峰閃爍,遠方山形隱現,呈波濤狀,似在追風逐浪。我們居高壯觀、神思飛揚。龍山人和雲中聽雨給大家拍了不少美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