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明月

全部為作者原創作品。
正文

榜樣在中西文化中究竟啥樣?

(2019-05-01 06:11:21) 下一個

我小時候人人都有革命理想,可誰都沒有可以真正效仿的榜樣。

那時候的孩子別看樣子都挺樸素純真的,說出來的卻全是氣吞山河的豪言壯語。“我長大了要建設共產主義”和“我要為共產主義糞鬥終身”之類的話脫口就出,反正誰也看不見它究竟是啥樣,反正說的人跟聽的人不是心裏都明白,就是誰都心裏沒數。

那時候,要想實現個人理想實在是太難了,因為生活中的榜樣全都高不可攀。你敢說你長大想當毛澤東嗎?你敢說你長大想當雷鋒嗎?你敢說你長大想當死了的先烈和還活著的勞模嗎?你敢說你長大想當豬八戒或者孫悟空嗎?

於是在一個天天鼓著肚子說大話的年代裏,很多孩子的榜樣竟然成了居裏夫人,艾笛生和些莫名其妙的洋人。因為在中文裏,“榜樣”這個詞跟英文裏的role model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前者僅供學習,瞻仰,閱讀,參考,並沒有真正的實用價值。他們並不是英文裏說的那種可上行下效,可供複製的楷模。當一個美國孩子說,“我長大了想當救火隊員”時,他並不是想被燒死當烈士。而在中國如果一個孩子要是(敢)說“我想當救火隊員”,話沒說完,嘴上就得挨一巴掌,然後爹娘就會恨恨地說,“沒出息的東西!我把你養這麽大容易嗎?你咋不想去當…公司總裁!”父母絕對不會說,”當救火隊員太辛苦啦,你還是當董存瑞吧!”這說明中國人為自己樹立的楷模,全是些為了眼淚和背上的雞皮疙瘩。

在無數的例子中,有兩個專門為孩子豎立的榜樣讓我最難忘。

內蒙古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和玉榮。一天她們在牧羊途中,遇到了暴風雪。兩姐妹為了護羊,把自己凍殘了。看客不知的是,最先發現這兩姐妹的卻因“曆史問題”,挨了十五年整。

不滿十五歲的少年烈士劉文學。據說這個四川孩子,有一天看見村裏的地主在地裏偷公社的辣椒,於是就衝上去跟他進行了搏鬥,最後被掐死了。

自古中國文化弘揚的就是鞠躬盡瘁,燃盡最後一滴燈油,最好是兩頭點蠟。孩子的楷模讓孩子覺得如此沉重,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如此之大,這就有點高不可攀了。羊就是不凍死,難道不也得被宰了吃肉嗎?一把辣椒換了至少兩條命值得嗎?這樣的例子是想讓孩子看輕生命呢?還是看輕人性本身呢?這種例子實在沒必要,也不應該永遠地被大張旗鼓地加以宣傳。

現在的生活從物質角度講,真是比以前好了太多。但是今天的社會依然豎不起人人可以效仿的楷模。在農村,一個孩子的理想是讀書,然後以此遠遠地離開農村或者進城打工,遠走他鄉。在城市,一個孩子的理想是當總,當長,當模特,當演員…想當農民,想當工人,想當郵遞員,想當生產者,勞動者的,少之又少。你去問問開出租車的,他的回答也是“唉,沒辦法!”接著是,“我可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幹這個。太辛苦了!”

你下次去朋友家問問他們的孩子,“你想不想當動物園的飼養員?”你看人家給你好臉看嗎。

你要是攔住街上的行人這麽問,人家不脫下鞋子追著你打,就一定會以為你有精神病。

怎麽?你不想當榜樣啦?小樣!

原作於2007-8-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