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記

哲學,科學,你我,生活
正文

回複小百臉網友關於山陰農村現狀的詢問---母親寫的另一篇

(2019-06-14 12:29:09) 下一個

發了上一篇我母親寫的“我在山陰”的回憶文章後,網友小百臉希望我母親能講述下現在山陰農村的現狀。母親的文字難免有天朝多年宣傳熏陶下的歌功頌德成分,但所述均屬實情。前兩年我也回山陰親自看了看,綠化,高速路,學校的硬件改善都是有目共睹。母親的這篇主要講觀念的變化。

------------------------------------------------------------------------------------------

                      觀念的變化 

    我是1968年12月底,和同學們一起到山西省山陰縣山陰城公社東辛莊大隊插隊的,所不同的是,我沒有回北京,而是留在山陰工作、結婚、生養女兒,蓋房置業,在山陰生活了38年。我一直在基層工作,生活在普通百姓中間,親身感受到改革開放給山陰帶來的巨變,使山陰老百姓的生活,從貧窮到溫飽,再到基本富裕的過程。這種變化不僅僅是高樓多了,馬路寬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思想觀念、精神麵貌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民間流行已久的一些陋習漸漸消失了。我在山陰生活的時間很長,對此深有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陋習一:換親
    在我去插隊時的山陰農村,因為貧窮很多家庭拿不出彩禮,也有的是因為是所謂黑五類子女,導致好多小夥子娶不上媳婦,各村都有幾十個光棍。人們就采取換親的方式來解決彩禮問題。即兩個均有未婚男女的家庭,讓甲家男娶乙家女,同時乙家男娶甲家女,這樣雙方家裏都省了彩禮錢。這種換親完全不顧嫁娶雙方的感情,傷害最重的往往是女方。聽說有一個被換親的女孩,婚後丈夫經常施暴於她,女孩不堪忍受提出離婚,卻遭到哥哥和父親的強烈反對,因為要賠償彩禮錢,否則哥哥的家庭也要解體。母親則要求她忍耐,最後女孩以自殺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陋習不知毀了多少女孩的青春,可悲可歎!現在隨著生活的富裕,“換親”陋習消失了。女孩子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心願去找心上人,雖然還有彩禮,但人們的婚姻不再受彩禮的約束了。


陋習二:小娶
     那時候因為貧窮,每年不到秋季許多人家已經斷糧,冬天將至,一家人的棉衣還沒有著落。每到此時,家中若有十五六歲的女孩,雖然未到法定結婚年齡,依舊要設法把她嫁出去,換些彩禮錢來解決入秋及過冬的吃穿。這就是小娶。在山陰城,我參加過一個女孩兒的婚禮,女孩高興地拿出新衣服給我看。我問她奶奶,女孩有多大了?奶奶說十五啦!沒辦法,全家都紅著呢(指沒有衣服穿),隻好想法把她嫁出去。十五六歲正是上學的年齡,可是因為貧窮,卻早早輟學嫁人,造成了很多悲劇。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女孩子們基本都能完成義務教育,大多數人結婚都能達到法定年齡,小娶陋習基本沒有了。


陋習三:溺嬰
      在農村重男輕女非常嚴重,一個家庭若生不出男孩是萬萬不能的。有的女人連生九女還必須生個兒子。我同事的女兒因為連生了幾女,自認為低人一等家裏人也非要她再生,結果生兒子時大出血,三十多歲喪命,留下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父母。這類悲劇很多。那麽,生下女嬰又不想要怎麽辦?除了送人外,就是溺死。當地百姓視此習以為常,毫無意識到已經觸犯法律。這些幼小的生命就這樣被扼殺。現在,隨著計劃生育及醫學知識的普及,法律知識的普及,隨著人們生活的富裕、文明程度的提高,溺嬰陋習已徹底杜絕,女孩子同樣能得到家庭關愛,健康成長。


關於農村的教育
     文革前,全山陰縣每年隻招收一個高中班,每年也隻有四十多個高中畢業生,大學生更是屈指可數,山陰的孩子能夠初中畢業就很不容易了,女孩子能讀書的就更少。家長們認為,男孩會鋤田、女孩會做飯、做針線活就行,上學讀書就是去認幾個字,出門會分辨男女廁所就行。家中有錢首先是蓋房娶媳婦,而不是讀書,普遍不重視教育。我的鄰居比我大三歲,沒念過什麽書,我問她為什麽不讀書,她說家有兄妹六人,她是老大,整天生火、做飯、看娃娃,虛歲十六就出嫁生孩子,沒有機會讀書。那時候像鄰居這種情況比比皆是。改革開放後,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事業,隨著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的教育投資力度也加大了,把讀書放在第一位。所以現在絕大多數適齡兒童都能完成義務教育,很大一部分學生上了高中,讀了大學,碩士、博士生也大量湧現,還有很多優秀學生出國深造。孩子們課餘時間不再去放羊,挑苦菜,而是學習音樂、舞蹈、繪畫、演講。現在岱嶽有高中的學校一所,初中、小學的學校多所,還有好幾所私立學校。在各級政府和熱心人士的幫助下,學校的硬件設施有了很大改善。許多家長為了孩子讀書,把家搬到了岱嶽,還有很多家把孩子送到大同、朔州、懷仁讀書。重視教育是改革開放後農村的最大變化。


講衛生、講科學
        過去山陰老百姓的口頭禪是:不幹不淨,吃了沒病;衣服穿不爛,洗爛了;皇帝身上還有三個禦虱子…等等。由於貧窮,也由於缺水,農民一年幾乎不換洗衣服,有的人甚至一輩子都沒洗過澡,更有甚者,連臉都不洗,渾身虱子成群、蓬頭垢麵,小孩子大多數光著屁股,因此大多數孩子患有寄生蟲病。如今,隨著生活的富裕,各村相繼安上了自來水,村裏還開辦了澡堂,經常洗澡成了人們的習慣。現在人們也有了多套衣服,不再是老虎下山一張皮了。經常洗澡更衣,講衛生講文明的習慣培養了起來,身上長虱子已成為曆史。如今走在山陰的大街上,看到的是精神煥發,衣著新潮,幹淨利落,充滿現代氣息的新一代農民。過去,由於貧窮以及科學知識不普及,農民一般不打防疫針,認為一個小針沒什麽用。各村都有小兒麻痹、呆傻和聾啞兒童。經過多年的科普教育,村民們都能及時的打預防針,吃糖丸,患小兒麻痹以及呆傻、聾啞的孩子很少見到了。過去老百姓生了病,不去找醫生,而是去找所謂的仙家,從而貽誤病情,導致病人喪命。過去產婦生孩子一般都是在自家的土炕上,找一個老娘婆接生。我的一個同事,由於缺乏科學知識,在妻子生產時也是請的老娘婆,老娘婆用剛弄完農藥的手去接生,結果母子雙亡。改革開放後,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政府各項政策措施的到位,現在人們不僅能自覺地按時打預防針,有病都到正規醫院去治療,政府每年還免費給老人體檢,大多數老年人也能積極參加。農村新農合醫療政策的實施,使農民看病、治病更有了保障。


講文明,普及法律知識
      以前農村許多人講話粗魯野蠻帶髒字,三句話不和就掄拳頭打架,在村裏住一段時間就能看到幾起打架鬥毆事件。如今,讀書人多了,講理的人也多了,兄弟和睦、鄰裏和諧、互相幫助、文明用語成為新的村風。即使有矛盾需要解決,也知道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尊法、守法、護法這些法律意識有了很大提高。


人們敢投資了,能消費了。

      過去山西人是以摳門兒聞名的,錢一旦進了口袋,就再也拿不出來了。改革開放後,年輕人走出了山陰,開闊了視野,投資渠道大為拓展,集資入股辦奶粉廠、辦醫院、開煤礦、開賓館以及養老院等,都有很多人參加,並且已見成效。由民營企業家常寶創辦的洪濤山莊,集醫院,酒店,養老公寓為一體,規模大,環境好,很有發展前途。另外,買股票、做理財、搞投資也成了很多人的投資方式,再也不是過去的守財奴了。
對於土地,農民也舍得投入,耕作用上了地膜覆蓋等新技術,幾乎完全是機械化。我插隊時,一個小隊才打六、七萬斤糧食,現在一戶人家就能打二十多萬斤糧食。老一輩農民是靠勤儉過日子,生活沒有質量的。經過改革開放,農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年輕人在縣城買了房子,家裏用的全部是新電器,裝修也是新潮的,並用上了清潔能源,有的還在海邊買了房子,旅遊也成為時尚。有許多村民結伴去五台山旅遊,老百姓稱之為“能掙會花”。


     在山陰38年,親身經曆了第二故鄉由貧窮到基本富裕的巨大變化,現在的朔州,現在的山陰,早已不是過去黃沙滿天,荒涼貧窮的塞外。現在的朔州處處是美景,山陰的古鎮,神頭美泉,右玉的林海,應縣木塔、眾多的寺廟、古老的長城都值得一觀。歡迎大家到朔州來,到山陰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smithmaella 回複 悄悄話 峨是三西人,讀來親切,祝你母親健康幸福平安。中國不要再折騰了。
realbuer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不太' 的評論 : 嗯, 那時候家裏幾個大人輪流穿一條褲子很常見。
不太 回複 悄悄話 傳說中北方窮到沒褲穿原來是真有其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