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斯克與北大留美歸國青年

(2018-02-10 08:44:16) 下一個

 

重型火箭上天了,馬斯克刷屏了,吃瓜群眾眼睛瞪大了。

 

馬斯克是天才,這個一般的孩子比不了,和他比也意義不大,每個孩子都不一樣。真正可以借鑒的是,其父母的育兒之道。

 

一方麵是,父母對子女的長期的關注了解。看得出,馬斯克父母對他們的三個子女都很用心,他們每個孩子的特點愛好潛能都不一樣。父母要真正了解子女很難,所以,對老師或某方麵的專家說的,你家孩子某方麵比同齡孩子要強一些,就比較敏感,應該有這種敏感。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父母一貫的留心,與子女的平等交流,正麵看人對事,遇到新問題時,如何與孩子一起去麵對,一起去解決,幫助孩子去成長,同時,家長也在與孩子一起成長。其實,不論對天才孩子,還是普通孩子,父母都應該這樣。應該是對為人父母的基本要求吧。

 

另一方麵,一旦發現或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某個是真的或不是真的天賦潛能,如何不遺餘力地去推。這個和典型的猶太媽媽類似。馬斯克的一個例子,小時候馬斯克接觸計算機,計算機專家說馬斯克有計算機天賦,那他爸就去推了,還推得很有策略。馬斯克的父母,真是成功的父母。

 

這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網上很熱的一則新聞事件。

 

是說一北大畢業留美歸國青年,王猛,化名,網上公開萬言,曰其至小起,如何被父母忽略其情感需求,到長大後其父母仍不明就裏,後發展至該青年拉黑其父母多年至今。可看出,王猛至今仍在經曆心理掙紮與煎熬。

 

有一些跟蹤的采訪報道。有一篇是采訪其父母的,訪談中,其父母不覺得曾經對自己的孩子做錯過什麽,對孩子在乎耿耿於懷至今的諸多具體實例,都一一作了說明;還說,當時大多數父母都是那麽教的,自己哪兒不對了,自己的孩子怎麽就接受不了了。確實,單從他們的訪談看的話,好像他們也沒有錯什麽。大環境吧,也許很多父母都那樣,有些父母還做得不如他們呢。所以,其父母至今仍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為何就走到了這一步,隻是在期望,也許哪一天孩子就回心轉意了。看得出,王猛父母的這個期望好像也不是很強烈,可以說有點一廂情願吧。其實也就是說,其父母還不能理解那真是一個問題,也就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就更不知道該如何解決了。

 

其實,王猛父母至今還沒有認識到的是,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不一樣。

 

過了幾天,有一媒體對以上事件發表了一些看法。有幾點還有印象。一是說其父母在教育引導未成年孩子方麵,應該是有些方麵的障礙或不足,自己沒有認識到。二更明確指出,孩子未成年階段,父母起主導作用引導親子關係。該文也給出了如何解決問題的建議,就是父母去谘詢情感教育方麵的專家,先去理解事情的方方麵麵,尤其對孩子還在糾結的幾個問題,看看從孩子的角度能不能理解,能不能認識到孩子的長期糾結不能釋懷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能到這一步,那雙方就有溝通的基礎了。

 

我比較認可該媒體的說法。孩子未成年期間,主要由父母引導親子關係。這對父母的要求很高,不是簡單地說說就能做得到的。大前提,自己的孩子是怎樣的,有怎樣的特點,特長,潛能,與別的孩子有哪些不一樣,哪些方麵弱一點,等等,不一而足。長期觀察,時刻留意。並且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看到的這些也是在改變的。一句話,長期了解關注孩子是前提。

 

有了這一前提,因材施教。馬斯克的父母看到了馬斯克的某些方麵的天賦,那就去推了。如果王猛的父母能看出王猛很敏感,有特別的情感需求,有些方麵比一般的孩子更強烈些,某些方麵心理承受能力弱一些,那去認真對待了,並且比較準確客觀地去引導了。而不是,別的孩子都是這麽教的,為什麽我們家的孩子這樣教就不行了。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這是大多數父母都能接受的,或至少能理解的。但可能沒有特別深入地去想,不是很清楚這個觀點到底對自己、對自己的孩子意味著什麽。

 

馬斯克的父母,王猛的父母,一正一反。作為父母,要學習的太多了。

 

你家的孩子也不一樣,你在發現嗎?不一樣的孩子,要求不一樣的父母。你是不一樣的父母嗎?

 

天底下無不是的孩子,唯有不是的父母。這裏的孩子指未成年孩子。成年了,那與父母就是朋友關係了。父母,那就要奔著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努力了。另外的話題,打住。

 

育兒不易。與你共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青海 回複 悄悄話 在首頁上看到題目,以為是談前秦的名臣王猛。
yazimoi 回複 悄悄話 什麽樣的父母造就什麽樣的孩子,性格、品質,都是父母的縮寫或者延伸版。。
Rosaline 回複 悄悄話 讀過Elon Musk 的傳記嗎?他父親是怎樣一個人?
Yangtsz 回複 悄悄話 我一直認為養孩子要專業化社會化。這麽重要和高技能的工作,人類還在延續動物界的模式,由生物父母養育。大多數父母連自己有什麽特別都不明白,更別說觀察孩子的特點,因才施教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