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話說1870年7月15日建立了曼尼托巴省。這是梅提斯人建立的曼尼托巴省。梅提斯人是天主教混血人種,被新教毆裔所鄙視。1869年哈德遜海灣公司即將要把魯珀特地區移交加拿大之時,就已經有一批北愛爾蘭新教徒從多倫多遷居到了紅河穀。這些北愛爾蘭新教徒來自狂熱的奧蘭治教團(Orange Order)。奧蘭治教團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威廉三世。威廉三世原有的領地是奧蘭治,所以威廉三世亦稱為奧蘭治威廉。英國光榮革命新教推翻了天主教統治,新教徒奧蘭治威廉成為英格蘭、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君主。遷居到紅河穀的狂熱新教徒在1869年就經常與梅提斯人衝突對立,其中一個奧蘭治教團狂徒托馬斯·斯科特就被判暴力搶劫罪而下獄。1870年1月他及其同夥成功越獄。2月梅提斯人成立了新的議會,3月斯科特就組織了武裝起義推翻梅提斯人政權,被捕後還瘋狂罵嘴,妄言出獄後要絞死這是看管他的梅提斯人。後來梅提斯法院判了他死刑,被處死。消息傳到多倫多,激起了多倫多奧蘭治教團的憤慨。麥克唐納總理於1870年5月派了1千人的軍隊遠征紅河穀,名義上是為了維護和平。8月24日,軍隊到達加裏堡幾小時之前,路易·裏爾得知加拿大軍隊要處死他為斯科特報仇,就出逃了。軍隊帶著昂撒新教徒屠殺梅提斯人,強占梅提斯人土地,搶奪他們的財產,強奸他們的妻女,導致梅提斯人大逃亡。梅提斯人走出了他們的故土紅河穀,相當一部分到了南薩斯卡頓河薩斯卡頓和阿爾伯塔親王之間那段河穀,還有些亡散到今天的卑詩省和阿爾伯塔省,還有一些出走到了美國。路易·裏爾就流亡到了美國蒙大拿州的聖彼得,成為教會裏一個給原住民兒童教書的教師。
梅提斯人大逃亡後,曼尼托巴以及西部草原又回到了加拿大殖民統治,由加拿大派總督統治這些地方,沒有民選政府,這種狀況持續了十多年。西北草原的白人和梅提斯人都對此倍感厭倦,他們沒有選舉權,沒有議員在渥太華國會中。1884年5月,南薩斯卡頓河穀的梅提斯人和英裔殖民者開了一個會,他們派了一個4人代表團到蒙大拿州邀請路易·裏爾來作為他們的代表與渥太華交涉。
路易·裏爾到達薩斯卡頓河穀以後,在英語梅提斯人大會上發表講演,在法語梅提斯人大會上演講,在白人大會上演講。但教會並不支持他。路易·裏爾提出當地人的民主訴求,要求建立負責任政府(就是為選民負責的民主政府,而不是為總督負責的殖民地政府),要求有本地代表在渥太華議會中,要求分發土土地,要求公共土地收入用於學校、醫院和購買農具,要求原住民待遇,還要求建立阿爾伯塔省和薩斯克切溫省。1884年12月16日,他們把請願遞交給了渥太華政府。渥太華置之不理。
1885年3月,忍無可忍的梅提斯人在南薩斯卡頓河穀爆發了起義。
多倫多的新教徒不遺餘力的推動太平洋鐵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讓更多的新教徒殖民西部草原。沒有鐵路,西部人口密度就上不去。以·梅提斯人和原住民靠遊獵野牛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廣袤的草原隻能支撐低密度人口。人口密度上不去,加拿大主權就不保,西部草原有被美國吞並的風險。人口密度要上去,就得農耕,就得新殖民農墾拓殖西部,把草原變成農田。而要把西部草原變成農田,就必須有太平洋鐵路。1867年加拿大聯邦成立,麥克唐納成為第一任總理。1871年卑詩省加入了加拿大聯邦,作為談判條件,聯邦政府承諾建設太平洋鐵路到卑詩省,於是蒙特利爾有了建立了太平洋鐵路的辛迪加。1872年大選,麥克唐納接受了該辛迪加大筆政治捐款,成為加拿大臭名昭著的選舉醜聞。醜聞曝光後,麥克唐納被迫於1973年辭職,保守黨政府下台。1878年麥克唐納再次勝選出任總理,太平洋鐵路再提上議事日程。1883年,太平洋鐵路資金短缺,建設無以為繼。1884年聯邦政府批·給了2250萬貸款救助太平洋鐵路。太平洋鐵路還是步履維艱。1885年太平洋鐵路再次向國會申請5百萬貸款,國會議員非常不滿,拒絕了這5百萬貸款申請。太平洋鐵路瀕臨破產。
此時正值梅提斯人在西北起義,辛迪加於是對國會說,太平洋鐵路能十天內把軍隊從多倫多運到薩斯卡頓。麥克唐納總理看到了拯救太平洋鐵路的機會,讓國會通過了運送軍隊的提案。當時太平洋鐵路並沒有修通,蘇必利湖北邊一些地段鐵路還沒有鋪軌。這些缺口地段用了馬車駁接鐵路運輸。3千軍隊到達了薩斯卡頓,而梅提斯武裝僅有400人。1885年5月中,梅提斯西北起義被鎮壓下去了,路易·裏爾沒有逃亡,而是特意選擇了投降,他想在法庭上最後據理力爭。國會看到太平洋鐵路果然為國之重器,因此繼續給它貸款。1885年11月16日,加拿大法庭判路易·裏爾叛國罪並以絞刑處死。太平洋鐵路起死回生。
西北起義失敗後,幸存的梅提斯人隱姓埋名,不提自己的混血家族史,加拿大幾乎找不到他們的存在。但路易·裏爾給國會請願的很多事情後來都實現了,包括建立薩斯克切溫和阿爾伯塔省,建立民選省政府,渥太華國會中有西北三省議員席位等等。起義被鎮壓了,但殖民統治也沒能維持多久,西部有了民主政治,有了民選政府,有了民選國會議員。但那是毆裔白人的民主政治,不是梅提斯人的民主政治。雖然法律條文沒有剝奪梅提斯人的選舉權,但政府軍隊可以剝奪他們的土地和財產,可以用武裝暴力將他們趕出紅河穀和薩斯卡頓河穀,選舉權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紙空文。他們都不願意讓鄰裏知道他們有梅提斯血統。實際地位就和原住民一樣,根據1876年印第安人法,要選舉權就得放棄原住民身份,要保留原住民省份就沒有選舉權。
1887年, 15位梅提斯遺老聚集在溫尼伯郊區的St.Vital,成立了曼尼托巴省聖約瑟夫梅提斯民族聯盟。聖約瑟夫,是耶穌的父親。早期法國傳教士在法屬北美傳教時崇尚聖約瑟夫。聖約瑟夫至今是加拿大的保護神,蒙特利爾至今有全世界最大的聖約瑟夫大教堂。梅提斯人組建民族聯盟時,也選擇了聖約瑟夫為保護神。1909年,梅提斯民族聯盟開始專注整理梅提斯人曆史,特別是整理保存路易·裏爾的遺物。1927年,他們把整理的資料委托給一位非梅提斯人曆史學家書寫曆史。1936年出版了法文的梅提斯曆史。1982年翻譯成英文《昂起你的頭-西加拿大梅提斯民族曆史》(Hold High Your Heads — History of the Metis Nation in Western Canada )。
1930年代,阿爾伯塔省和薩斯克切溫省也建立了梅提斯人協會。1960年代是美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民權運動,1963年3月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發表了《我有一個夢》的講演,民權運動達到了高潮。1960年代也是梅提斯人的覺醒年代,卑詩省也建立起梅提斯人聯盟。1983年,梅提斯人成立了國民議會。1993年,安大略省也有了梅提斯人聯盟,至此梅提斯國民議會(Metis National Council)成員包括了了五個省的梅提斯人協會。這五省梅提斯組織的成員基本都是紅河穀梅提斯人後代。
1969年,國會通過決議,關閉原住民住宿學校。原住民住宿學校起於1880年代,目的在於同化原住民,全加拿大平均有9%的原住民住宿學校學生是梅提斯人,阿爾伯塔省這個比例為18%。2005年自由黨政府願意為住宿學校受害者補償C$19億。2006年保守黨政府基本維持了這個補償方案。截至2016年3月止已經向7萬9千前原住民住宿學校學生賠償了C$16億,作為集體訴訟結果。到了2019年3月,又有C$32億賠償給了3萬1千多前原住民住宿學校學生,作為個案訴訟審理結果。個案訴訟平均每人得到賠償C$11萬(包括律師費用),集體訴訟平均每人得到賠償C$2萬。
自出紅河穀流亡之後,梅提斯人經曆了從隱姓埋名到民族覺醒的百年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