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漢語有利有弊。其弊在於漢語難學,其利在於漢語處理信息量大且效率高,而且邏輯性強有利於掌握知識組織知識。漢語動用大腦細胞率高,拚音語音用一半腦,漢語用兩半腦。把漢語英語比喻為企業投資的話,漢語就是投資大固定成本高,要銷量大才能有利可圖,但是,一旦銷量高於有利可圖點以後,邊際成本就比英語低,適用於大規模生產,適用於信息爆炸時代。
如今民主政治已經是人類共識了,然而,隻有中國才能率先實行人民民主政治,西方隻能停留在資產經濟民主政治階段。原因很簡單,人民民主需要人民覺悟,大多數人民覺悟要使得每個人都知道世界運轉的機製。而西方民主政治是靠專家來實行的,民意都被專家擺弄。拚音語言難以使得每個人掌握即全麵又有相當深度的知識和信息。而漢語使得每個人掌握全麵且有相當深度的知識和信息更加容易實現。如今西方民主政治,首先是法律專家,法律術語就律師懂,百姓不懂。一個醫改方案,騙得大家投票讚成了,國會通過的醫改方案的2000頁文件公開了,這個文件許多美國國會議員都沒有讀懂,結果實施起來才發現看病更難了。美國國會所謂聽證會,就是審問專家會,如能源問題要朱棣文到國會做聽證。能源問題在美國是專家才懂的問題,但在中國低碳經濟早已深入人心,落實到經濟和生活方方麵麵,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懂得能源問題的道理,不是專家壟斷的信息和知識。這得益於漢語的表意文章,使得知道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而表音文字是隔行如隔山。西方社會最注重溝通,實在是表音文字溝通困難。我做過研發項目助理,項目的計算、理論和實驗三個團隊各用一套專業術語,搞得也是隔行如隔山,相互看不懂其它兩團隊的結果,我很快就把三個團隊的術語和換算單位都溝通起來了,發掘了各團隊之間合作的效益。注意,這和英文熟練程度毫無關係,完全得益於漢語思維。大家求職的時候,一定要強調漢語思維的溝通能力遠勝於英文熟練人士。當年北美建跨大陸鐵路,為什麽愛爾蘭人無法建通鐵路,不是他們力氣不夠,而是工程師的理念無法在工地實施,專家知識無法溝通到苦力勞動中。後來用了華工就建成了,華工可是不懂英文的,而且當時中國還是農業社會,歐洲已經工業革命了,結果種水稻的華工反而對跨大陸鐵路起來關鍵的作用。華人如果求職麵試講到溝通,一定要用鐵路華工的例子,英文不行不是溝通的障礙,恰恰相反,漢語思維是溝通的優勢,因為漢語思維是概念思維,不是語音思維。語音通了,概念未必通,概念通了,語音對不上也無妨。我可以順暢拚讀一篇法語文章而對其內容豪無理解,也可理能深刻理解一篇中文文章但許多字讀不出來。剛到海外的華人很快就會發現,洋人懂一點就說一大堆,華人要懂很大才說出一點點,這就是區別。洋人可以滔滔不絕講自己不甚了了的東西,而華人則是茶壺裏煮餃子--肚裏有貨倒不出來。洋人能說得出來未必懂得他所說的東西,洋人之間溝通也一樣,一方說了,一方也聽“懂”了,但溝通未必就完成了。
通過毛澤東時代,中國人民覺悟迅速提高,如今農民工上網開博是普遍的事情,手機就上網了,微博就傳播了,中國網民天下第一。漢語在信息時代充分顯示其優勢。所以中國將引領人類未來。中國老百姓把仁義禮智信用到生活中了,西方還在崇拜一神教,實在是語音係統不同。漢語難學,有如大工業資本要雄厚一樣。開鋼鐵廠難,有如學漢語難。開打鐵鋪容易,有如學拚音文字容易。套用商業概念,就是漢語固定投入高,但信息處理效率高;英語固定投入低,但信息處理效率低。但信息量少的時代,漢語學習成本高,不經濟。如今信息爆炸了,學習漢語成本雖然高,但以現代和未來每個人為日常工作學習要處理的信息量之大來說,學習漢語更加經濟,中國人一生能比西方人處理更多的信息和學習更多的知識。這使得中國人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和信息,從而掌握未來。
兩種文字,都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什麽“引領'"一維二維”啊!完全是胡說八道!醒醒吧,樓主!和民主更不沾邊。掙“五毛”的主,一混球。
我小學二年級就捧著水滸放不下來了,把父親太忙沒講完的故事一股腦看下去,然後父親回來跟他說我看的內容,父親糾正了幾個發言而已,記得當時把秦明讀成奏明,李逵讀成李達... 跟小燕子差不多.
所以中文是大眾的語言,很容易學會,特別是已會聽說的情況下,幾個月就行了
中文應該繼續簡化,像李逵的逵,讀不出也無所謂,真正常用的中文字不過一千左右,足夠看書讀報了.
中文很多字的翹舌音也非常麻煩,幹脆全部翹舌或全部不翹舌,免得輸入麻煩浪費時間,還有什麽鼻音,也造成輸入困難,把這些用來刁難人的糟粕盡早掃入曆史垃圾桶,中文會更加發揚光大.
中國人哲學思想上的先進,是我一直心中自豪的, 中國人內斂,自控,追求精神境界的提高,
美國夢,相比之下就太粗鄙了
房子越大越好, 車子越豪華越好,窮小子變奧巴馬, 也就是極致了.
花大把政府的錢享受,誇誇其談,一人成仙,雞犬升天,他和他老婆, 也就這點水平了,
中國現狀是很危急的,但我也感受的很多中國人的勇敢,聰明能幹,吃苦耐勞,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國人早點醒過來.
為了知識的正確傳播和流行,不是了解的人越多越好,特別是文科類科學。
所以一些文史哲術語和概念在中文和英文中含義大不相同。中國的文史哲類著作論文也很難被英美人士看懂。
上海瑞和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剛剛過去的兩會上有人提案恢複繁體字,使人提起台灣有人建議使用簡化字,馬英九的答複是“正體字美(即繁體字)”。這實在是兩岸有趣的互動,可謂“圍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作為一個從學繁體字入手,當年宣布簡化字時小朋友們歡呼雀躍的場麵尚曆曆在目的老人,也想講兩句。
我看中文好,但學習和使用的成本太高。我學過俄文和英文,感到其修辭手段遠遜於中文,表達複雜的感情難以做到言簡意賅。看到譯文很好的時候,行家就會告訴我們這是中文好。唐詩宋詞簡直無法讓外國人體會。可是學習和運用中文的成本卻很高,首先書寫與發音完全不相幹,一個字還有幾種讀音,一個字還有幾個寫法,如孔乙己可以把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種寫法拿出來炫耀學問。
當先祖在獸骨、竹簡、布帛上獨具匠心地創造文字的時候,是不考慮普及這種文字的成本的。對於主張“唯上智和下愚為不移”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統治集團而言,一點也不奇怪。如果你十年寒窗掌握了文字,你可以走科舉的道路成為“治人”的勞心者。這實在是絕妙的設計,使中國大多數人不能識文斷字,封建社會綿延了數千年。我們在封建社會確實創造了輝煌,小學時曆史老師就告訴我們,唐太宗時我們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漢武帝時代則與羅馬帝國並雄。哲學上“否定之否定“的規律注定我們要在資本主義時代落後,所以才提“中國民族的偉大複興”。
當我們豪情萬丈地複興時,應該掂量一下我們文字的成本。簡化字降低了這種成本,而且規範了漢字。在繁體字時代,不規範、不統一的簡寫體也是泛濫的,數學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字有不少如果交給語文老師肯定打×。這種情況我想一定存在於台灣的中小學裏。
“書畫同源”,把漢字寫好也是很難的。我不到5周歲上私立小學,對於作業完成後練字,非常反感,認為沒有玩的時間了。由於成績好,家長隻好放我一馬。記得有位蘇北同學鄒福成,他的毛筆字比老師還好,大家當然佩服。可是他完全是被逼的,老爸天天要看他當天的毛筆字(天天練),寫的不認真就沒晚飯吃。晚飯後還要當著老爸的麵寫,手酸極了才能上床。他說寧願不要寫得那麽好,而去玩。不過他的功課不太好,初中畢業後聽說就當工人去了。這件事我印象很深,覺得字好用處不大。後來讀研究生時當橋牌隊長,賽後結分要簽字,才覺得自己的簽名不登大雅之堂,當老師後板書更難看,補練了幾年毛筆字才有現在勉強過得去的字。
現在的孩子三年級就學英文,實際上是雙語生。語文教學被衝擊了,大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差是事實,但回過頭去使用繁體字是方向錯誤。文字改革是我們民族一項長期的曆史任務,當年文改委主任是黨內四老之一,德高望重、學貫中西的吳玉章,現在是誰,恐怕沒幾個人知道。
要說對於民主的意義,當推白話文。各種語言都有通俗化的問題,漢語組詞能力強,樓主的論點還是有點道理。但語言隻是工具,端看如何運用。
還有一點:我們漢語一方麵是二維甚至多維的語言,因此定量的語言,詞匯能處理的信息量大大超過線性的或者說一維的拚音語係比如英語。 而另一方麵,漢語言有點像是數學裏的“域”,它相對於英語而言是收斂的,而英語是發散的,英語的詞匯量爆炸性地不斷增長毫無編輯。而中文呢?數量有限的幾千個漢字通過組詞把整個寰宇的所有一切統統囊括。康熙字典之外還有新漢字嗎?
語言和民主的關係不大。民主不隻是溝通,更需要容納、傾聽不同意見,獨立、理性判斷的能力。中國人在容納、傾聽不不同意見上,目前比西方程度低,落入我對你錯的窠臼。
漢語是偉大的語言。過去,是覺得漢語的缺點是無法數碼化。但現在,漢語數碼化處理已經不是問題。這就更加凸顯出漢語的優勢。
漢語的組詞能力和造新詞的能力絕對優先於拚音文字。這是為什麽憑借著數千漢字,就能夠組成數十萬計的漢語詞組和成語。而且,看見許多其它學科的專業術語或新詞,也基本上可以理解。但英語等拚音文字就不行。那數以幾十萬的專業術語分散於各個學科,大部分專業術語隻有本專業人士才能夠真正明白其準確含義。比如,俺們出國20年,是理工科專業人士,自以為英語不錯了。但如果從來不知道自己有腎上腺素等的毛病,去看病時一下子就很難明白西人醫生在說什麽。但如果醫生是說漢語,你就可以馬上知道他在說腎上腺素。
漢語是看起來難,其實學到一定程度就不難了。英語是看起來容易,學到一定程度之後,你發現竟然很難讀得懂其它專業的書。如英文的腦外科專著(對於英文為母語的人,也差不多!)。如果是中文的腦外科專著,你起碼可以大致明白。
其實,隨著東西方交流的深入,漢語對於外國人也並不是那麽難學。許多外國人隻學了幾年漢語,就可以說標準的普通話。摩門教的傳教士不少是20歲左右的孩子,從來沒有去過中國或台灣,竟然可以說相當不錯的普通話。我在多倫多某圖書館,看見一西人在讀〔聊齋誌異〕。他的漢語並不流利,但理解相當正確。
謝謝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