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五) 青春常駐的農業

(2006-08-10 14:48:41) 下一個

流入生態的能量主要是植物光合作用將太陽能儲存在碳水化合物分子中的能量。同樣化學成分的碳水化合物有不同的空間結構,即分為左旋的分子和右旋的分子。人體分泌的酶隻能分解左旋的碳水化合物,那就是糖和澱粉,而右旋的碳水化合物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那就是纖維。農業就是增加光合作用產生的左璿碳水化合物分量。同樣是碳循環,右旋碳水化合物在發明農業之前不是外在於人類生存和活動的,就是隻能間接地經由人類這一環節。如魚獵,原來在植物與動物和魚類之間的碳循環,由於漁獵技術被吸納入人類社會了。草食性動物大部分是依靠消化右旋碳水化合物的,如牛和羊是吃草的。農業就是直接將更多的碳循環中插入人類環節。

 

人類農業這一模式至今仍是經濟發展的重頭戲。中國著名的水稻專家袁隆平[1] 的研究成果舉世公認,極大的緩解了人口與環境的矛盾。這一方向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應該是基因工程方向之一。畢竟滿目青山,右旋碳水化合物居多。孔老大《返還森林》[2]的設想中指出,森林的光合作用效率是農田的若幹倍,即除了草本莊稼外,是否可以基因工程出木本莊稼?

 

由於農耕田整體光合作用效率相對森林來說是下降了,農田替代森林阻斷了許多原有的碳循環,造成二氧化碳積累在空氣中無法繼續循環,也使得輻射到地球表麵的陽光更多地變為大氣溫度的升高。物質循環的阻斷,就是汙染的本質,也是太陽能利用率下降的標誌。袁隆平良種模式,在不增加農田麵積的下增產,是可持續發展模式。以開荒模式發展,在今天已經不可持續了,所以就有了退耕還林的政策。

 

如今農業有免耕技術一防止水土流失和地力下降,有套種技術和溫室保持田野長年進行光合作用。以單位麵積農田光合作用效率來算,農業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1]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1/16/content_2467911.htm

[2] http://www.cchere.com/article/74497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